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134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docx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政策法规

第五节:

食物垃圾处理器的类型

第六节:

食物垃圾处理器客户关注问题解答

第七节:

垃圾处理器发展简史

第八节:

垃圾处理行业的前景分析

第六章:

关于生活垃圾

 

第一章:

政策

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

前 言

为了增强首都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北京市不断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入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乡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是,以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来衡量,目前的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还很难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经历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城乡环境卫生更加关注,保护环境、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迫切需要制定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符合绿色奥运要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以指导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事业的新发展。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决定,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落实奥运行动计划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结合北京防治非典疫情后的实际,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组织了《白皮书》的起草。

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理念,广泛征求了各区县、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专家的意见。

现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

《白皮书》是以建立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基础结构为主线,以突出解决好当前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的收集与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在分析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垃圾治理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

《白皮书》所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部要在2008年以前完成。

一、生活垃圾治理的基本现状及预测

(一)发展历程

1.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北京市市、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方式从“摇铃倒土”的手工劳动逐步发展到机械化、密闭化作业;垃圾处理方式也由露天堆放、简易填埋发展到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堆肥和综合处理为辅的无害化处理阶段。

(二)现状情况

1.2 垃圾产生量。

我市人均日产生活垃圾0.82公斤,全市日产垃圾1.15万吨,年产垃圾421万吨;日产医疗废物40多吨;餐厨垃圾约1050吨。

1.3 垃圾收集。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主要由各区环卫服务中心、街道保洁队伍和物业公司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站,再由专业作业队伍运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生活垃圾主要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环卫专业队伍进行收集。

1.4 垃圾分类。

我市现有3000多个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其中1500个实行了物业管理),有465个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城镇人口生活垃圾分类率达到15%。

1.5 垃圾处理。

主要方式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所占比重分别为89.6%、5.8%和4.6%。

现已建成垃圾处理设施17座,其中,垃圾卫生填埋场9座,垃圾堆肥厂2座,垃圾焚烧厂2座,垃圾转运站4座,日处理能力为8800吨。

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为10%。

1.6 清扫保洁。

责任分工是:

城市主干道,如长安街和二、三、四环路等,由专业公司负责;城市次干道,由所在各区县环卫服务中心负责;街巷胡同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居住小区和居民休闲场所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高速路、快速路由产权单位负责。

1.7 垃圾管理。

在城八区的大部分地区和郊区卫星城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垃圾管理系统;城乡结合部、郊区乡镇等地区尚未形成规范的垃圾管理系统,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垃圾还没有纳入到规范化管理范围,每年实际运输到垃圾处理场的生活垃圾约为321万吨。

1.8 垃圾收费。

向单位和个人收取的费用主要有三项:

卫生日常保洁费,由保洁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向单位或居民个人收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每户每月3元,暂住人口每人每月2元,由社区居委会或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代收;垃圾委托清运费,每吨25元,由清运公司向委托单位收取。

(三)生活垃圾产生量、分类及成分情况预测

1.9 垃圾产生量变化。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以每年大约2%的速度增长。

到2008年,我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将达到1.2万吨,年产生量约438万吨;日产医疗废物将达到60吨左右;日产餐厨垃圾将达到1200吨左右。

1.10 垃圾分类变化。

随着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和政府的推动,开展垃圾源头分类的覆盖范围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会逐年提高。

预计今后每年将新增垃圾分类小区、大厦、工业区200至300个,每年可减少垃圾量约4.4万吨。

1.11 垃圾成分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垃圾成分变化的趋势是:

热值不断上升,容重继续下降,有机物比例增长,可回收利用物越来越多。

二、生活垃圾治理的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从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到最终处理实施全过程管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填埋数量,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统一。

2.3 城乡一体化原则。

改变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垃圾处理的无序状态,有计划地将其纳入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2.4 社会参与原则。

鼓励境内外各类资本参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垃圾处理产业化。

加快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和监督机制。

三、2008年生活垃圾治理目标与任务

(一)治理目标

3.1 总体目标。

到2008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基础结构;健全和完善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为主的管理系统、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系统;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现代化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二)工作任务

3.2 加大投入,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落实奥运行动计划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规划》发展目标,2008年前,要完成新建15座垃圾处理设施,形成日处理垃圾1.25万吨的能力。

具体建设项目包括:

垃圾填埋场3座,综合处理厂7座,焚烧厂3座,转运站2座。

具体建设计划是:

2003年建成门头沟焦家坡垃圾卫生填埋场;2005年前建成丰台、阿苏卫、董村、朝阳、海淀、房山、怀柔7座垃圾综合处理厂和大屯、石景山2座垃圾转运站;2008年前建成安定(二期)、大杜社2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和朝阳、南宫、海淀3座垃圾焚烧厂。

3.3 提高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八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003年达到91%;2004年达到93%;2005年达到94%;2006年达到96%;2007年达到97%;2008年达到98%。

3.4 加快郊区垃圾收集处理的规范化管理。

2008年前,对我市各卫星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便于收集运输的平原地区的垃圾,全部收集到规范的处理场进行处理。

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003年达到20%;2004年达到30%;2005年达到35%;2006年达到40%;2007年达到45%;2008年达到50%。

其它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按照规划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简易处理。

3.5 扩大垃圾源头分类覆盖范围及资源利用水平。

采用先进处理工艺和科学技术政策,提高综合利用率。

到2008年,城镇地区垃圾源头分类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50%;垃圾资源化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30%。

3.6 治理堆积量在200吨以上的73处垃圾堆积点。

2003年前治理四环路以内的9处;2004年前治理四环路至五环路之间的28处;2005年前治理五环路至六环路之间的36处。

同时,配套改造和完善垃圾收运设施,实现垃圾密闭化管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巡查和保洁。

3.7 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系统。

在切实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的同时,新建两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

2004年建成第一座,2005年建成第二座,形成日处理65吨的能力,使我市医疗废物全部纳入规范化安全管理。

3.8 规范餐厨垃圾的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

2004年出台《北京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在大兴区魏善庄、朝阳区高安屯、通州区董村、海淀区六里屯各建设一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

2004年建成两座,形成日处理能力600吨;2005年再建成两座,新增日处理能力600吨,届时达到日处理能力1200吨的规模。

3.9 完善粪便集中处理系统。

2003年底,完成城八区建成10座粪便集中处理设施,基本满足城八区约每日4400吨粪便集中处理的需要。

郊区卫星城在完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同时,要加快粪便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

卫星城粪便集中处理规划目标是:

2003年达到30%;2004年达到40%;2005年达到50%;2006年达到60%;2007年达到70%;2008年达到80%。

四、实现生活垃圾治理目标的保障措施

4.1 引入竞争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到2008年,我市用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总投资约32亿元。

市、区两级财政要不断加大投入。

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改变建设资金政府大包大揽、行业垄断经营的模式。

要通过建立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广泛吸引境内外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这些项目的投资与运营。

要建立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主要采用招投标等方式运作,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这些建设项目按期建成投入使用。

4.2 依法加强管理,落实各级责任。

全面落实《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依法加强对各责任主体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市、区县、街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社区居委会负责组织好本区域内生活垃圾的收集工作;单位和个人要做好市容环卫责任区内的市容环卫工作。

城市建成区的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制度,做到按计划实行密闭化收集和运输。

各街、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卫生保洁要实行专业化作业,健全管理网络。

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行业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和环卫设施建设管理标准。

建立市容环境卫生巡查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市、区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制。

4.3 推广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化水平。

坚持从源头抓起,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逐步减少以至最终禁止混合垃圾直接填埋处理。

在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小区、大厦、工业区,要配套建设相应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老旧住宅区也要加快增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建立垃圾义务回收制度和垃圾产生者付费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垃圾资源再生利用企业,促进垃圾的减量和回收利用。

4.4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

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为主的处理方式向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的转变。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发和引进一批适合北京情况的先进适用技术。

建立和完善垃圾减量化的途径和垃圾资源化的整体技术框架,提高现有垃圾卫生填埋工艺,促进垃圾资源综合利用。

建设一批包括焚烧在内的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大、具有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

4.5 加强宣传工作,扩大市民参与。

通过新闻媒体、志愿者参与和社区公益性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

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公众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市政热线”、“城管热线”等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社会评价体系,为市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活垃圾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

结束语

此《白皮书》是北京市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关于生活垃圾治理的文件。

它是北京市政府实现治理目标的宣言,是指导相关部门工作的纲领,是各级政府和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光荣使命和操作守则。

它的发布代表和反映了全市市民的意愿和期望,标志着北京市政府向全社会做出了承诺,同时它也是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落实这项工作的依据。

各级政府和全体工作人员一定按照《白皮书》的要求,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为北京市市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美好前景而竭尽全力!

 

信息网址:

第二章:

政策导向

第一节:

国务院整治地沟油收运餐厨垃圾需备案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针对“地沟油”问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既要管住非法制售行为,也要使餐厨废弃物得以合理利用,斩断“地沟油”顽疾的利益链条,有效解决“地沟油”问题。

  近期,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出现用餐厨废弃物提炼的所谓“地沟油”,经过非法渠道,并通过餐饮、食品加工等环节进入食物链。

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下日前下发《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为准确理解和把握《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在谈及解决“地沟油”问题的工作思路时,该负责人指出,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和总结国内部分城市探索出的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采取从源头出发,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也就是说,既要管住非法制售行为,也要使餐厨废弃物得以合理利用,斩断“地沟油”顽疾的利益链条,有效解决“地沟油”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在“堵”的方面,就是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销售、使用“地沟油”等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地沟油”进入食物链。

在“疏”的方面,就是要大力扶持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

通过政府引导、统一收运、定点处置等办法,建立产业化处置、市场化运作和资源化利用的疏导机制,以形成一条规范有序的产业链条,变废为宝。

  同时,通过法规明确规定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的收集、运输、处置等行为规范和监管部门的职责,特别是明确城市政府的管理职责,实行城市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和各部门联动的全程监管,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据了解,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在历史上也一度出现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回流餐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但经过长期努力,通过法律约束、源头控制、政府补贴、资源化利用等措施,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其“地沟油”问题。

目前,中国一些城市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积极推动,扶持引导企业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

信息网址:

第二节:

生物柴油企业:

路在何方

把地沟油卖给餐厅和生产食用油的厂商,远远比卖给生物柴油企业赚得多,谁会做亏本的买卖?

  地沟油等问题的出现,并不是说生物能源这个产业本身出了什么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政策监管,包括扶植生物柴油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好造成的。

  说起生物质能源,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地沟油,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曾几何时,地沟油已经由生物柴油企业的原材料转战至人们的餐桌上。

然而,一边是生物柴油企业因为缺少地沟油而纷纷倒闭,另一边是大量的地沟油涌向餐桌,业内人士疾呼,生物柴油企业的路在何方?

  在煎熬中求生存

  地沟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材料。

在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生物柴油的优势不言而喻。

其巨大的利润空间,也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投资生物柴油的热潮。

  然而,好景不长,自2006年开始,众多曾经风光无限的生物柴油企业开始走下坡路。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或者部分停产或者完全停产。

甚至连几年前投资上亿元兴建的江西新时代油脂工业有限公司也已经停产,而其他众多规模较小的生物柴油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更是令人堪忧。

  “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现在企业能勉强生存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山东某生物柴油企业的王厂长无奈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自2006年开始,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地沟油价格迅速攀升,使得生物柴油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一步步压缩。

“2006年,地沟油的价格是2700元/吨,现在已经是6000多元/吨,而生物柴油的价格也就5000多元/吨。

企业生产生物柴油,实际上是在亏损生产。

”王厂长说。

  伴随着地沟油价格的轮番上涨,地沟油等原材料近几年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来价格极低的地沟油现在成了抢手货,很多企业因为找不到原材料不得不停产了。

”王厂长一脸沮丧。

  地沟油上了餐桌

  在高油价时代,生物柴油企业的集体沦陷留给了人们无尽的思考。

数量巨大的地沟油究竟销往了何处?

是什么原因导致地沟油的价格水涨船高?

  “原来我还只是以为小餐馆在使用地沟油,后来知道零售和批发的食用油里也可能有地沟油。

”清华大学应用化学所所长刘德华在新能源论坛上的发言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一个人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把地沟油卖给餐厅和生产食用油的厂商,远远比卖给生物柴油企业赚得多,谁会做亏本的买卖?

”河北一位收购地沟油的李某坦言。

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但凡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回收地沟油的。

据了解,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

  “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

如果每天掏4桶,只按食用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赚1万多元。

”李某说。

  在刘德华看来,“地沟油等问题的出现,并不是说生物能源这个产业本身出了什么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政策监管,包括扶植生物柴油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好造成的。

  目前,在国外很多国家,燃油税相当于燃油成本的60%到100%,对生物柴油则是免税的,而在中国,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燃油税政策是每升油大概有8毛到9毛的燃油税。

  “这就是利益的差。

当国内汽柴油走上一个更高的价格,使得地沟油流向汽柴油做原料比流向餐桌利益更大的时候,地沟油变成食用油的数量会大大下降。

这是解决地沟油问题的根本办法。

”刘德华说。

信息网址:

第三节:

城市环境透视系列报道之一:

垃圾处理,路在何方?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范围逐渐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伴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总量迅猛增长,垃圾问题困扰着各大中城市。

    我市目前日产城市生活垃圾900余吨,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然而,城区唯一的垃圾处理厂在几年内即将提前“退休”。

    是继续填埋,还是选择焚烧,抑或引进其他办法……解决垃圾问题,路在何方?

 

    南郊垃圾场,服务年限只剩5年

    南郊垃圾填埋场位于荷塘区,占地300余亩,地形为山谷盆地,设计容量365万立方米, 2003年底投入使用,设计服务年限16.7年。

    在前往南郊垃圾场的路上,一台台满载的垃圾车接连驶过,一路上,绿树环抱,青山起伏。

爬上一个高高的斜坡,记者终于看到了这个市区唯一的垃圾场,在几座山坡交界的山谷中,堆积的垃圾被压实掩埋在黄土下,山谷被堆积平整成一个偌大的 “广场”,因为近期偶有雨水,垃圾场基本上没有想象中难闻的气味。

    据工作人员介绍,垃圾车将垃圾倒入指定位置,填埋区采取分单元作业,推土机推平后压实机在单元内层层压实,每层垃圾厚度约3米,之后覆土20至30厘米,场内安装了竖向导气管,并根据天气情况定期灭蝇、消毒。

    在垃圾场的另一边,山脚下是一个污水处理站,垃圾场的渗漏液通过管道流入集水调节池,在这里通过专业处理后排出。

    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有序作业,山林中还时有成群的飞鸟,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平静而有条不紊,然而,当问及垃圾场的前景,听到的是一声叹息。

    “建设以来,许多设备使用频繁,或长期被污水等腐蚀,老化严重,影响了处理能力,遇上暴雨等特殊情况还真应付不过来。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污水处理站容量不足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由于垃圾场泄洪沟被损坏,渗漏液大幅增加,特别是遇到大雨时节,以现有的处理设备,做到完全处理难度很大。

    在填埋场,每天仅有的两台推土机持续作业,由于长期超负荷作业,其中一台已多次出现故障,也给垃圾及时填埋带来不便。

    “由于所有垃圾都是没有分类,全部都是用填埋方式处理,覆盖量非常大。

目前机器老化严重,我们正想办法申请添置一台新的推土机。

    据相关统计,我市每日产生城市生活垃圾900余吨,且仍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目前,生活垃圾全部采取卫生填埋方式,而作为全市唯一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南郊垃圾场总库容487.64万吨,最初设计使用年限为16.7年,但随着城市发展加快,垃圾递增的速度也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想。

有关人士透露, “这样下去,这个垃圾场最多还能用5年。

”南郊垃圾场方面和环卫部门均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同。

    数量递增,垃圾问题迫在眉睫

    垃圾填埋是目前国内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然而,环保专家表示,无论对城市发展还是人民生活环境来说,这都不是长久之计。

    数量巨大的垃圾中,有许多资源可以回收利用,仅仅一埋了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建设垃圾填埋场,就要占用土地资源,不进行分类,杂糅在一起粗化处理,不仅量大费用高,还将影响处理效果。

    垃圾简单焚烧也曾是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直接焚烧,部分垃圾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恶臭、含硫等有毒气体,其中包括普遍认知的致癌性二恶英,不仅对空气产生污染,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垃圾简单焚烧在国内外已开始进入萎缩期,目前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对垃圾简单焚烧的禁令。

    直接填埋、简单焚烧都不是有效有益的处理方法,那么,面对着日积月累的生活垃圾,面对着愈来愈严峻的垃圾问题,出路在哪里?

    焚烧发电,渐成垃圾处理 “热”方式

    随着垃圾问题越来越被各地政府重视,探索垃圾处理方式也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北京、上海、厦门、海口、贵州等城市相继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并逐步辐射全市。

然而,分类只是第一步,通过分类,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更大部分的垃圾,通过进行二次处理变废为宝。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泽峰曾提出,2015和2020年中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将达1.79亿吨和2.1亿吨。

在中国人多地少、能源紧缺,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垃圾焚烧发电,是符合国情最明智的选择。

    城市生活垃圾发电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最先利用垃圾发电的是德国和美国。

1965年,西德就已建有垃圾焚烧炉7台,垃圾焚烧量每年达7.8105吨,垃圾发电受益人口为245万;到1985年,垃圾焚烧炉已增至46台,垃圾年焚烧量为8106吨,可向2120万人供电,受益人口占总人口的34.3%。

美国自80年代起投资70亿美元,兴建90座垃圾焚烧厂,年处理垃圾总能力达到3000万吨。

    据环境科学研究院某项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垃圾焚烧工程正在迅速扩展。

北京、广州、南京、苏州,几乎每个省都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早在2007年,我市召开了一次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专家论证会”,提出了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构想,目前已列入 “十大基础工程”。

由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出具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称, “本项目是垃圾的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并且本工程在环保方面将采取一系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