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493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试试题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胡绳曾评论道: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并没有超过同时期的康有为的上皇帝书的水平’。

”这表明早年的孙中山(  )

A.已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B.支持康有为进行维新变法

C.未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D.主张改良以挽救民族危亡

2.《中山丛书》第一册记载:

“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所以现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

……权与能分开,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才可以改变。

如果权与能不分开,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总是不能改变。

”该记载主要阐述的思想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依法治国

3.蒋经国曾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要缔造一个均富、安和、乐利的社会。

有的人还把它解释为“自由、民主、均富”等。

这里的“均富”思想(  )

A.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B.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

C.成为国民党的执政理念D.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4.阅读下图人物的题词,以下最能体现这一题词内容的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D.改组国民党,发起国民大革命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

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

孙中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  )

A.扶助农工B.扩大民权

C.推翻封建帝制D.节制资本

6.1918年1月,孙中山说:

“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7.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8.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指出,“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民主义’。

……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宣传马列主义,组建工人政党B.主张暴力革命

C.呼吁社会改革D.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9.民国十四年(1925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

该文章(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10.1927年,就农民运动问题,国民党将领何键与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毛泽东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毛泽东说:

“从前拜倒在绅士权力之下的,现在却拜倒在农民的权力之下。

”毛泽东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农民阶级支持共产党的领导权B.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国民大革命的核心地区在农村D.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

11.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

“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的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

由此可知,六届六中全会(  )

A.开

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

C.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革命对象D.彻底纠正了党在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12.1942年,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报告,号召根据地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消费、生产、运输等合作社,并注重“公私兼顾”、“军民兼顾”,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的这一做法(  )

A.壮大了国营经济B.意在减轻民众负担

C.扩大了统一战线D.发展了根据地经济

1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  )

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B.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

C.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

14.2014是毛泽东120周年诞辰。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石、探索者和先行者。

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  )

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C.发表《论十大关系》等文章D.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15.美国《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联》教材在评价毛泽东时,认为他是结束外国占领、恢复国家秩序的英雄。

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领导了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C.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赢得独立

D.收回了香港、澳门,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16.毛泽东说:

“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7.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毛泽东的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C.江泽民提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8.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

封面写道: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邓小平成为中国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革”B.赞成“两个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回归实事求是,规划改革开放D.主张“一国两制”,解决统一问题

19.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指出:

“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

”这表明当时(  )

A.改革开放遭遇思想障碍B.“左”倾错误思想有待清除

C.实事求是原则重新确立D.真理标准讨论方兴未艾

20.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D.戒骄戒躁

2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邓小平提出此项要求的主要依据在于(  )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D.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2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大致可分成这样四个时期:

基本理论命题的提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理论走向成熟和确立体系、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下列事件与第二时期有关的是(  )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 

③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④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主要体现为(  )

A.思想解放B.引领文化发展

C.执政为民D.发展生产力

24.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观点,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

其中主要有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是:

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纲领是……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变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摘编自王绘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创立新中国时是如何实践的。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看,毛泽东具有怎样的创新精神?

26.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

第五计划是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计划。

第六计划则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也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

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

——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等

根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的一个经济思想主张,并加以评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

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

——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1945年4月23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十六大修改党章遵循的总的原则是: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纳入党章,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中国之命运》是在哪一次大会上发布的?

这次大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何种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两次党代会在内容和背景上有何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主要依据。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

“康有为的上皇帝书”主张采用自上而下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据此可知,胡绳认为早年的孙中山和康有为一样提倡改良道路,D项正确。

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B、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答案:

B

解析:

“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强调的是主权在民;“权与能分开”强调的是实行分权的民主政治。

这些均是“民权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

其他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3.答案:

A

解析:

“均富”即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体现,A项正确。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思想家,B项错误;C项违背了国民党的阶级立场;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应是民权主义思想,D项错误。

4.答案:

A

解析:

图片中的文字体现了孙中山顺应世界发展的精神。

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顺应了十月革命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A项符合题意。

B项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并非最佳选项;C、D项不能体现顺应世界潮流。

5.答案:

D

解析:

“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主要强调的是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这属于民生问题。

针对此,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的思想,故D项正确。

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从题干中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是在20年代;B项说法错误的,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中共并没有实现第一次合作。

7.答案:

C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从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C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

8.答案:

C

解析:

“‘平民主义’。

……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等信息强调的是实行改革,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说明作者不主张“暴力革命”,故B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张是在中共成立以后才提出的,故D项错误。

9.答案:

B

解析:

A项是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排除;B项是题中文章的内容,故B项正确;C项是1945年中共七大的意义,故排除;D项是1927年八七会议的意义,故D项错误。

10.答案:

B

解析:

“从前拜倒在绅士权力之下的,现在却拜倒在农民的权力之下”强调的是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农民阶级应是推翻反动统治的主要力量,这是由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地位决定的,故B项正确。

国民大革命中中共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A项错误;此时国民大革命的核心仍在城市,C项错误;D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联。

11.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的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六届六中全会否认照搬照抄别国革命经验,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与中国变化中的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国内矛盾变化,以推动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入一个新阶段,故B项正确。

A项,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开始”说法有误,排除。

C项,1940《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故排除。

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12.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根据地的这一做法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并未建立,中国共产党并未取得执政党的地位,根据地合作社不是“国营经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将民众有效的组织起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推动大生产运动,不是减轻民众负担;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实施前后根据地军民都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并未得到扩大。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说明毛泽东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故选B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排除C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新民主主主义社会蓝图,排除D项。

14.答案:

C

解析:

《论十大关系》等文章说明毛泽东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其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故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属于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也属于革命思想的范畴,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最早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中,故D项错误。

15.答案:

C

解析:

A项“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指的是孙中山的功绩;B项“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指抗日战争;D项“收回了香港、澳门,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是“一国两制”的重要成就;本题C项符合材料,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赢得独立。

16.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

据题干“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说明新中国已经成立,和“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A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是1957年,故本题选D项。

17.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A项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项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原则,D项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而B项反映的是对毛泽东的话的教条主义的理解。

18.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贡献,可以用排除法。

领导粉碎“四人帮”的是华国锋,排除A;邓小平反对“两个凡是”,排除B;1979年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排除D。

19.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左”倾思想的影响。

依据材料“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结合所学可知,这不符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是“左”倾思想的体现,所以这表明当时“左”倾错误思想有待清除,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真理标准讨论开始于1978年5月,此时尚未开始。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白猫黑猫”意思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

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

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故B项正确;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内涵,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团结一致和戒骄戒躁属于工作作风,不符合材料主旨,C和D项错误。

21.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要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故C项正确。

A项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并非依据;B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之一,不符合题干设问角度;D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22.答案:

C

解析:

①②属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第一时期;③④属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第二时期。

故答案为C项。

23.答案:

C

解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体现以民为本,服务人民的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即执政为民,与此是相符合的,C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意思。

24.答案:

A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中国工人阶级只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着全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因此A项表述不准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BCD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

(1)背景: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

目的: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寇,实现民族独立;为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

(2)特点:

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各种经济并存发展;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实践:

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3)将国情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解析:

(1)问,“背景”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及其对应的抗日战争来分析;“目的”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概括即可。

(2)问,“特点”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回答即可;“实践”可结合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来说明。

第(3)问,要结合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态度来分析。

26.答案:

示例:

观点:

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评述:

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的重点是海陆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生产。

孙中山认为实现实业计划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因而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

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未能完成,孙中山为中国设计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孙中山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实业计划》亦名《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等信息可以提炼得出“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的主题。

然后根据材料信息或教材所学进行评述,如对材料反映的孙中山的具体主张的认识,以及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的可能性。

最后得出结论: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

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根据材料信息写出观点,观点必须合理、明确,然后联系史实进行评述,做到史论结合。

27.

(1)大会:

中共七大。

影响: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同:

都是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的会议:

都是一次实事求是的团结的大会。

异:

背景不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内容不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以恢复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苏东剧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和国内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等都需要加强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年轻化,需要加强其理论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