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docx
《大学生安全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安全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安全教育
现代人际关系学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引子
前些日子和同学攀谈时,偶然间听他抱怨“大学两年了,竟然一个知己都没遇到!
活的也太失败了点吧!
”。
就是这句话,就成了我写这一篇文章的话题来源。
我这位同学没有认清自己处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所以他不会发现自己的知己。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是人际关系的最直接体现。
通俗一点说,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罢了。
显而易见,人际关系的学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可能达到我们办事的目的。
只要有人活在这个星球上一刻,人际关系就会存在一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我们将来踏上社会走向成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可以协助我们变复杂问题为轻松化。
但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交往顺利或不顺利,如果交往顺利,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会使得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些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呢?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一、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我们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我们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他人交往会是什么样子。
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交流,人际关系就会存在。
在我们踏进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事半功倍。
在校期间,我们要学会和各色各样的人交往,不要怕碰壁。
只有你尝试了,才会明白搞好人际关系是那么的不容易。
1. 亲戚朋友关系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亲戚朋友关系了。
因为在你心里,这种关系最值得相信和依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关系也是我们经常利用的。
亲戚朋友关系看似容易,其实也不尽然。
不是任何的亲戚朋友都可以和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社会上有很多六亲不认的事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搞好亲戚朋友的关系。
2. 杂交关系
人际交往其实就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彼此之间交流获得信息的途径。
在交往的同时,要记住自己交往的目的是什么?
是要学知识还是要交流感情?
平常和几个选修人类遗传学的同学攀谈,得到一条见解。
就是现在社会的人际关系,可以用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理论解释---人际关系是可以杂交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是因为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走后门、托关系办事的趋势越来越多。
打到升官发财,小到买菜购物。
只要有一点利益可图的场合,都会存在人际关系的出现。
即使你不认识对方,你也会千方百计的托关系找到和对方的关系网,从而来满足你的利益。
这种现象我形象的给它取了这个名字“杂交关系”。
也许名字不雅,但是这的确反映出了其中的道理。
所以,我说人际关系也可以杂交。
可别小看了这种关系,有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的使用。
也会帮助我们完成我们想达到的目的。
3. 其他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情。
所以同时我们也会建立许许多多的关系。
同学关系、同事关系、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合伙关系、熟人关系等等。
因此,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近年来,我们大学生过分追求高分数,把大量时间都花费在了学习上了。
这是一件好事情,毕竟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完全应了那句老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最终导致了一个不良的后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弱。
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人际交往的培养。
现在的招聘会上,老板一方面看学生的知识水平,更看重的还是看你适应社会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能力。
当今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外界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平常,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
所以,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也就成了焦点话题。
二、培养良好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
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
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
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人际交往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不能自私的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
我们在交往的同时要多角度的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先考虑这样做对方是不是可以接受,对方是不是不反感。
那么我们交往起来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我们的交往也会变得很和谐。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还需要一定的交往技巧,那就是:
1. 和对方打过交道之后,要记住对方的姓或名,以便以后见面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见面以后要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以显示自己的礼貌。
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敬和重视。
2. 在交往的时候,要举止大方,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
小动作太多会使对方不自在,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举止大方会让对方联想到你做事利索,也会是对方感到交流的氛围轻松融洽,同时会对你留下自信的评价。
3. 要学会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人觉得和你交流舒畅欢快;不要死气沉沉的,让人感觉和你交往有压抑感。
4. 在交流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不要说一些有伤和气的话,避免刺激到对方的自尊心。
要学会使用一些比较中和的话,注意语言的魅力。
会安慰受挫折的人,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会赞扬获得成就的人,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真心的祝贺他,以便得到他的指教。
会暗示犯错的人,让对方不至于在公众面前颜面丧尽,对方会感恩戴德的尊敬你、佩服你。
5. 做事心平气和,不要毛毛躁躁。
这样会使人感觉到你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
别人也会很乐意和你合作,一起共事,因为他们感觉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6. 在处理事情方面,要果断处理,落落大方,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不要前怕狼后怕虎,这样只会给别人留下你做事没有主见的印象,从而不变以后你们的继续交往。
在掌握以上几点技巧之后,是不是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了呢?
大学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
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迈进大学的第一天,我们就从高中时期紧张的氛围中释放出来,面对我们的是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要想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点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 学会平等交往,这是人与人的交往最基本的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
我们大学生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个性顽强、永不服输的确是好现象,但是我们不能事事都感觉都高人一等,记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我们更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性别、地位、种族、地域等为限制,对他们另眼相看,双方都应该互相尊重。
2. 学会真诚待人,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才能赢取对方的信任,才能更深一步的加深彼此的情感。
诚实还是成功交往的基石,想获得知心朋友就要对朋友真诚,不撒谎、不隐瞒,表里如一。
为朋友付出的不要索取回报,不要对朋友的错误耿耿于怀。
3. 懂得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每个人都不愿在当中面前出糗。
所以要学会维护对方的尊严,懂得如何尊重对方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你尊重对方了,对方才会尊重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不要在对方背后说有损对方名誉的话,不说具有攻击性的语言。
否则,只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紧张甚至冲突。
4. 懂得互助互利,这是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的基础。
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
只有交往双方心理得到了满足,才会将交往继续进行下去。
不要只索取对方的利益后就打退堂鼓,交往是双方的事情,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支持,这样的人际关系才会持久。
5. 讲究诚实守信,诚信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
讲究信誉,就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言必行,行必果。
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答应对方的事情,不要存有应付一下就行的思想。
干事要干净利索,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
记住:
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要明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意义。
6. 学会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他人宽容,并不是我们懦弱的体现。
宽容是最好的调解师,懂得对他人宽容,才会得到对方的理解。
也能体现出你的心胸博大,古人语,宰相肚子里能撑船,一点不假,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
从而获得多一些友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仅仅要做好以上我谈到的这些。
这只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要想进一步搞好人际关系,协助自己活的成功,就要多一些良好的品质,少一些忌讳的缺点。
平日里多多留意身边的人是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的,注意总结借鉴。
市场经济大潮呼啸而来.不可否认,现在的大学生视野宽了,思维丰富了,成才路子多了。
市场经济的某些负效应在青少年中引起的“见了好事不愿做,见了坏事不愿说”等社会道德滑坡现象令人触目惊心青少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大学生和谐道德观以和谐为第一要义,即大学生个体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形***与人之间道德关怀的氛围、相互合作的和谐关系;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观。
1.反对集体观念淡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有所滋长
攀比之风严重。
不满足手上拥有的,非要买不马上需要的东西。
明明MP3可以下载大多数需要的歌曲,却非要赶时髦买MP4。
从而导致某些青少年对社会阴暗面的看法是,现在社会上心底不好的人越来越多,心底好的人越来越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扫自已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似乎“人可以为之献身的只有自已”,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已。
什么“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先人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道德对他们来说成了空洞说教。
久而久之,社会的某些方面就形成了邪气压倒正气的不良社会现象。
内地版《流星花园》进入厦门大学拍摄引发不少厦大学生的担忧,同学们认为,“拜金贵公子”的故事有损名校声誉和严谨治学氛围。
90后大学生们本是热衷追星的群体,明星进校门,却为了学校声誉自觉抵制,这成为引发争议的一大校园奇事。
纵观人类历史,剥削阶级的共同特点都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使用各种卑劣手段,剥夺别人的劳动果实,满足自己腐朽庸俗的欲望。
《红楼梦》中有个贾母,这位贾府的“老祖宗”,“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
贾府今天过生日明天赏仲秋,专门买了一批戏子在府中演戏……真是“金棺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民膏。
”享乐主义的天堂,是建筑在对劳动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基础上的。
所以大学生应该加强集体观念,极力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2.反对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善恶标准迷失
改革与社会转型,使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迷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不清。
有的家长把子女置于不恰当的突出地位,给以过分的待遇。
主要表现在:
一是娇生惯养。
家庭把孩子视作“掌上明珠”,对子女百般宠爱。
二是百依百顺。
一切听之顺之,一切按孩子的要求办,即使不正当的要求也会给予满足。
三是袒护包庇。
家长对孩子的缺点,不但不正视、不教育,相反,爱护短,惟恐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甚至有些家长当孩子触犯了法律,也采取能瞒则瞒的袒护做法。
四是纵容放任。
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纵容放任的态度。
由于一个人的幼儿和少年时期是处于自我认识的朦胧期,家庭的溺爱会使他们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的自我认识产生偏差,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导致文明意识淡薄有一些大学生离了父母怕没照顾准大学生患上“开学焦虑综合症”我们大学应懂得独立照顾自己,懂得感恩父母,我们大学生都要踊跃做一名懂得感恩的人,能领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单元要心存感恩,因为她是我们衣食的依托;对父母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学校应心存感恩,因为她给予我们知识的力量,让我们能放飞起青春的理想;对师长应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让我们明晓事理、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因为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温馨的服务和可靠的生活保障。
朋友们,感恩我们的父母吧!
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谈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不愿在众人面前夸赞炫耀;父母的一生可能是一般的,一般的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可就是这样的双亲,在你跌倒的时候,扶你起来,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们大学生们要我们铭记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的养育。
风雨人生路,让感恩与你我同行!
3反对文明意识淡薄。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
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吗?
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BBS中有一个热帖——《校园十大恶习,你最憎恨哪一个?
》。
由一名大学生发帖,并呼吁“净化校园环境,需要共同努力”后,许多同学纷纷跟帖,历数校园中不文明现象。
有人抨击,也有人忏悔:
“都憎恨,但是有时候自己也忍不了要犯,哎。
”当然,也有人在沉痛反思:
“我现在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印象会这么差?
?
?
到底是谁在破坏我们大学生的形象?
?
?
”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
但这些不文明现象也有其社会因素,这些恶习也并不仅仅只存在于校园中。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了不文明现象对美好校园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与反省,这种BBS评选扩展了校园里积极与文明的声音。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
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有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严重。
助学贷款拖欠不还,缺乏正义感,是非观念模糊,行为举止粗俗,吸烟酗酒;一些大学生婚恋观缺乏道德责任感,寻求感官刺激;对互联网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往往陷入低谷,甚至脱离现实,沉溺网络患上“网络孤独症”、“网络成瘾症”;
各种平时小测验就更不用说了--以至于不抄别人就认为你傻。
出现平时不学的要比一般好好学习的同学成绩好,恶风越来越盛行
列宁说过: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那么,忘记民族文化,忘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
诚然,恰当地追求时尚本没有什么不妥,这毕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然而,先人们所创造的伟大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
一个遗忘文化的民族就如失却了源头的溪流,如同没有了根本的树木,这样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
《礼记·大学》提出为学之道有八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放到现在我们大学生活中,格物致知可以理解为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诚意正心可以理解为端正学习态度,修身齐家可以理解为培养良好品德与文明氛围,治国平天下可以理解为树立远大理想。
不难看出,修身、齐家正是个人与社会联结的关键点,也正和我们现在追求的文明、和谐不谋而合。
中国人历来重礼。
无论你拥有多高的道德文化水平,多强的经商从政能力,如果言行不文明,家庭不和谐,恐怕很难令人信服。
所以为学为人之道,都应该把文明意识放到重要位置。
当下大学生们热议校园不文明行为,这应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从年龄讲一个人已经成年,大学生应该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学会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标准。
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缺乏,仍然是不少即将走入大学殿堂的学生所必须补上的一课。
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这是每个学生,包括学生家长以及学校所要重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和谐道德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高校也积极探索和开展了诸多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悲观主义。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
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我们大学生学生始终要怀有深切的关怀与理解,关切自己的内心世界,积极向上,成为合格的具有高度理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从学校教育这个制高点入手.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从根本上扭转重智轻德的影响。
开展教育时.以《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为内容,建立教育基地、制定教育规划,开展分层有序、系列化的教育活动。
因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已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当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
通过开展活动,用健康的思想占领青少年们的思想阵地,将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引导到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上来。
处理大学生道德观念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正确处理大学生的心智,消除影响大学生和谐道德观培养的不和谐因素。
心智是人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内在的对于外在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评价、一种判断。
由于心智模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隐藏于人的内心,不容易被察觉或检视,但却影响个体道德观的形成。
近些年来,每个到过欧美发达国家的中国人,最感震撼的已不是西方的物质文明水平,而是人家的精神文明程度。
例子可举许多,但最令国人钦服的,一是行人横穿马路自觉等待绿灯,二是地铁站乘客自觉排队候车。
这自然都是些小事,都是我们所谓的小节。
但小节不小,这些小节体现出的正是公民自律守法的常德觉悟,而这恰恰是现代文明大厦的道德基石。
甚至有理由这样说:
一个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民族,一群不会自动排队的公民,要实行真正的法治,要实践自由和民主,难矣哉!
行人站在没有车辆的街头等待绿灯时,他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法律至上的价值理念。
这种价值理念使其将个人利益追求严格限制在法的范围内,自觉不越雷池一步;这种觉悟也使他能将法作为评判他人行为的准绳,自觉维***的尊严。
这即所谓:
人人管我,我管人人。
当全社会普遍具有这种道德修养时,其功能并不仅在阻止违法犯罪,而是形成一种孤立贬斥违法犯罪行为的正义舆论。
这才是法治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环境。
而我们目前所稀缺的,正是这种道德环境。
在无视交通法规或漠视公共秩序的背后,表现出的是国人对各种游戏规则的游戏态度。
当这种游戏态度主宰舆论时,即便法治再健全,也难免会失范甚至异化走向其反面。
道德教育是一个社会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社会成员实现道德影响培养德性的过程,是道德信仰重建的核心途径。
它是一种理想教育,以提升和培养塑造人为目的,使人具有德性和良心。
道德教育的方式上要充分突出主体性,反对灌输,使道德主体自觉地履行道德规范并为道德行为承担责任;采取开放的姿态,抛弃旧的道德观点接受新的道德观点,促进和发展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愿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类作为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高级动物,能够以自己的好恶取舍本能的推想出他人的好恶取舍。
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时尊重对方的利益,把他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形成一种源于由自身的需要和感受出发,产生的将心比心和推己及人的精神自律。
同时教育者的道德善恶很大程度影响着民众,所以要发挥积极向上的道德示范,树立民众对社会道德的信心。
(二)和谐互动,塑造大学生和谐道德观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
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一群“90后”结梯扑进江中营救落水者,凄美壮烈让人肃然起敬。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树起了一座年轻一代不朽的丰碑;他们用惊天动地的壮举,毅然向世态炎凉宣战;他们为人之子,却把恢宏的大爱献给他人之子。
人总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便是为此作出牺牲,做些看上去“不值”的事情。
对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而不是用怀疑的目光来亵渎他们。
长江大学17名大学生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舍己救人,本身就是对社会责难和怀疑的有力抨击。
他们奋不顾身的表现,生动地说明了90后并非“崩溃的一代”,而是可敬、可信、大有希望的一代。
我们的社会提倡发扬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而传统道德中也包含着相关内容。
这几名大学生的行为正展现了这样的‘人性光辉’。
”施索华同时认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用“金子换石头”,这种精神力量足以影响13亿人。
和谐互动,不仅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和谐的信息沟通,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加以引导和分析,使德育内容真正触动学生,使学生能真正喜欢所学的课程,确立社会主义信仰,并且能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在思想多元化的社会中明辨是非,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一致,形成和谐道德观,而且还可以创造使学生潜能得以发挥的条件和机会使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讨论和对话的空间。
结合个人优势、经验和研究心得等,最大限度地容忍差异和不同,容忍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充分展现“和而不同”的人性关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知识本位向人格发展的转化,由知识灌输为主向以价值道德观引导为主的转化。
爱因斯坦曾指出: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武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一样就象一只受着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和谐互动,促进大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达到自身道德观的和谐。
一个得了心脏病的司机的故事。
当他在开车送乘客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缓缓地把车停在了路边,让乘客们安全下车,然后把车熄火,确保交通正常运行。
做完这些之后,一个人静静地趴在方向盘上,就这样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那个司机姓黄,这个模范的名字已经被广大群众牢牢记在了心里。
还有一份资料,内容是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用“化学武器”烧熊。
在北京的一个动物园里,已经发生了好几次“烧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烧熊杀手”都是一个人---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
这又是一篇关于社会公德的事例,却与上一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两个正反事例都说明了一个社会公德的问题。
那个司机的品质很好,为了不发生危险事件,在他宝贵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保证了那些乘客的安全;而第二个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