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209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docx

第八单元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

第八单元中国近代经济与近代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纲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整理(步步高)

重点讲解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19世纪40~70年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图示结构变化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然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

(二)近代中国几种主要的经济要素

(1)要素图解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结论

(1)中国近代工业的“近代”不是指产生和发展于近代时期,而是指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生产。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列强侵略阻断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主要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3)官僚资本主义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它的特点是:

①垄断性:

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垄断金融、工矿企业;②买办性:

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封建性:

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注: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重大标志,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催化剂。

二、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企业的性质

(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积极方面:

缩短了中国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进程,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兴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③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2)消极方面:

实质是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①由清朝官府发起,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②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③民用工业经营管理腐败,被洋人控制利用,没有达到“求富”的目的。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一)发展历程

特点

时间

历史条件

特点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外国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兴办企业的浪潮

进一

步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①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③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显著发展

国民政府前期

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萎缩

抗日战争时期

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的掠夺

严重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

官僚资本的压制,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等等

(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①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③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受重农抑商传统政策束缚。

④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以轻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整。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前期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史料一 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

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10月运到宁波。

并聘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

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结论

史料反映了民族工业规模小、资金少、依赖外国机器及技术人员,受外国产品的恶意竞争,生存困难。

史料二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

……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

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

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结论

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史料三 民国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结论

史料反映出政府的货币政策和掠夺给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史料四 上海市地方协会、机制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

提倡国货,实为解决民生问题之基本工作,努力物质建设之唯一途径,防止国际入超树立生产国防之无上利器,……以期唤醒各界。

——1934年《时事大观》

结论

史料表明人民视实业救国为解决民生、提高国防实力、促进民族觉醒的途径,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从大国崛起因素看洋务运动

1.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洋务运动在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  )

A.求富举措B.求强举措C.育人举措D.外交举措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影响民族工业的因素

2.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起初很值钱,两块钱就

能办一桌酒席,但到1949年5月,100元只能买

0.000000245粒大米,右图为当时国统区的反战漫

画:

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哪一方

面困境(  )

A.帝国主义的搜刮B.封建势力的勒索

C.政府滥发纸币、通胀的变相掠夺D.官僚资本的压榨

题点

 概念——与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概念

3.商业文明对应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其含义是商业发展导致的社会进步。

20世纪初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社会思潮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实业救国”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新史观——现代化史观

4.某中学关于“上海专题史”探究学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最佳主题是(  )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建立

 (3)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5)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

A.上海—中国工业化的起点B.上海—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沿

C.上海—中共成长的摇篮D.上海—中国近现代化的缩影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所学解读数据含义

5.1890年与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分别约为13%和5%,但前期国人皆感屈辱,今天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

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  )

A.包括政、经、军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B.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

C.科学技术创新能力D.和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参考答案1.C 2.C 3.C 4.D 5.D 

课后反思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纲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整理(步步高)

重点讲解

一、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概况

时间

背景

主要表现

习俗

交通

通讯

传媒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布洋装

西式饮食

花园洋楼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

上海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汽车进入中国;冯如制成飞机

第一个电报机房;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第一部电话

宣传变法与革命思想的报刊;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辛亥革命以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山装

断发易服;婚姻自由、文明简约;社交礼仪;改革历法

宣传新文化的报刊

新中国成立后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衣着朴素

食物简单

住房拥挤

勤俭节约

长春汽车制造厂;宝成、兰新铁路

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党报党刊;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后

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

色彩缤纷,款式多样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生活休闲、无私奉献

京九铁路、青藏铁路;铁路提速

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的报刊;电视逐渐普及;中国接入互联网

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响及阶段特征

1.原因

(1)根本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政治上:

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

(3)经济上:

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上: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2.特点

(1)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2)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空间、主体(农民和市民)和不同习俗的发展不均衡,在变化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4)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始终保留着民族特色。

3.影响:

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

4.阶段特征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最突出的特点。

(2)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

三、近现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比较

近代

现代

穿西装、“断发易服”、中山装、百姓穿洋衣、洋袜的增多

着装从灰蓝单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时尚,西式糖、烟、酒、饮料为百姓所接受

1987年解决了温饱问题,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注重吃好,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

西式住宅增加,民国的高官显贵建造洋房

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政府还实施“安居工程”

(1)列强垄断

(2)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局面

发展较快,但20世纪90年代后,因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轮船业的比重下降

铁路

(1)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诞生

(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1)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2)机车制造有新突破

汽车

(1)20世纪初出现汽车

(2)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建立密集的公路交通网

飞机

冯如制造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四、复习社会生活变迁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四个时间关键: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变迁原因:

“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变迁的根本原因。

3.变迁规律:

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4.变迁影响:

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

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天宫一号”升空与大众传媒

1.2011年9月30日,中国“天宫一号”飞船成功升空,中国迈

出了组建太空实验室的第一步。

全国10亿人口通过电视新闻同步观看了发射全过程。

这说明(  )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物质生活变迁

2.网络歌词:

“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

”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

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

题点

 主干知识——网络普及

3.2011年6月19日,上海书展上发现一本汇集

近千个如“达人”、“杯具”、“云计算”等

新词的“潮词语录”,媒体称为“新新文明现

象”。

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是(  )

A.汽车的应用B.网络的普及

C.广播电视的推广D.报纸的影响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社会史观

4.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场景,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 )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政治巨变的见证

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新闻热点

5.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我爸是李刚”、“我舅是局长”、“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动车‘轻微’碰撞”等,这突出反映了(  )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参考答案

1.B 2.B 3.B4.A 5.D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