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682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4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案三疑三探教案全案教案学案

课 题

1放大镜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放大镜、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出示放大镜:

“看,这是什么?

”(生:

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

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

“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课 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过程与方法

2、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

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

2.师:

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奇特的身体构造:

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

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践活动:

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课 题

3、放大镜下的晶体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2、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学生准备

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2.生:

思考后,学生回答

3.师: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

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

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课 题

4、怎样放得更大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2、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学生准备

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小组讨论交流怎样放的更大。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自制显微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课 题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过程与方法

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

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学生准备

洋葱、小刀、清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小组讨论交流怎样制作玻片标本。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1)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课 题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

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学生准备

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

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

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小组讨论交流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1)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 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课 题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过程与方法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学生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上节课我们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呢?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小组讨论交流微生物的种类。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水中的微生物

 

课 题

8、微小世界和我们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相关专题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小组讨论交流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

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

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

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

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我们要细心观察的?

希望同学们留心!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课 题

1、我们身边的物质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小组讨论交流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课 题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过程与方法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学生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小组讨论交流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依据是什么?

怎么做来证实?

(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解疑合探

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

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

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

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

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

填在表格中。

3、实验:

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

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

引导明了:

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6、拓延:

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质疑再探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

2.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状态、形状、大小

面粉+大豆——————————物理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性质、发光、发热

加热白糖——————————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

 

课 题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预计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乐文

所在学校

杨木林中心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2、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

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学生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

副案

设疑自探

1.师: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