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纲要.docx
《解读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纲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纲要
昨日,备受关注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纲要》)正式向社会发布。
本报记者专访省教育厅负责人,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等专家,权威解读《纲要》。
专家表示,《纲要》将成为未来十年广东教育发展的“指南针”。
办学战略明确:
着眼“大珠三角”,建“南方教育高地”
《纲要》首次明确: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学校与港澳知名大学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着力引进国际化人才,借鉴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促进教育国际化,形成良性互动新机制。
促进粤港澳共同建设以紧密合作、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我国南方教育高地。
珠三角教育要实现大突破,宏观战略就在于粤港澳合作和国际化办学,卢晓中认为,这是《纲要》的战略关键所在。
卢晓中分析,规模和投入的数据均显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已是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大省。
但必须承认,广东仍不能算是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教育发展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还相距较远。
出路何在?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一语中的———只看“小珠三角”的话,赶超环渤海、长三角的难度很大,但若以整合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比,则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以这样的实力和特色,珠三角完全可以与其他两个区域相媲美。
”
专家对此也表示赞同。
冯增俊认为,“广东有毗邻港澳的天然优势,可以扩大教育开放程度,建立既有广东特色又兼具港澳国际化特色的教育体系,形成崭新的国际化试验区”。
港澳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如果能够顺利实现,珠三角教育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如同经济实力一样实现三足鼎立,卢晓中乐观地表示。
办学规格更高:
2020年高教毛入学率高于国家要求
如果要选用数字来让人们对未来广东教育的发展有一个感性认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常被人提及。
“广东定下来的部分指标比全国还要高。
”冯增俊认为,这也是《纲要》的一大亮点。
备受关注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纲要》中敲定:
2015年,全省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各县(市、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到2020年,高中阶段达到90%以上,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与国家《纲要》比较,2020年高中毛入学率数据一致,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国家指标高10个百分点。
卢晓中解释,其实这一数字是根据广东人口变化、比较借鉴各省市的比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综合确定。
2009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9.9%,2015年起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户籍学龄人口将明显下降,若把2020年在校生规模定为400万人左右(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0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是合适的。
基于同样原理,2009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
从2016年起,广东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不断下降。
“充分考虑届时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有充足的办学空间和足够的资源条件,把2020年户籍人口毛入学率定为50%(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他判断说。
教育投入加大:
到2020年,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总支出25%以上
教育资金投入是各界关心的焦点。
国家《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引起社会热议。
但人们在广东的《纲要》中找不到这样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到2020年,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达到25%以上”。
这是为什么?
省教育厅负责人向本报提供的独家官方解读解释说,鉴于我国财政体制特点,并经过多年实践,“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不是在地区而是在全国范围来说才有实际意义。
因此,《纲要》舍弃了多年反复强调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这个概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财政总支出”,不只是指各级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支出,而是包括了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支出、上级政府的一般转移支付收入支出、本级政府土地出让及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行政事业费收入支出等。
校长职业化,牺牲个人研究
《纲要》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逐步实行举办权与管理权、行政权与学术权、决策权与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离,完善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组织制度和评价制度。
健全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校长职业化和教授治学、社会监督、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解读
大学制度改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高校已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走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推进高校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模式改革必须积极而慎重。
”冯增俊分析,《纲要》对此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首先,健全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校长职业化和教授治学、社会监督、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其次,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在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三,扩大社会合作,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第四,推进高校章程建设,按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
其中,校长职业化是一崭新的提法。
卢晓中认为,这意味着一旦当上校长,就要牺牲自己的学术研究,集中精力去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做好治校理政的各方面工作。
“这就需要校长进行取舍,当真正的教育家”,他认为,按《纲要》理解,大学校长应把凝聚力量办学作为主要任务,而不是继续搞科研、给学生上课等。
逐步终结“一考定终生”
《纲要》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革片面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全面、综合、多元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健全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
逐步建立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支持高水平大学采取统一考试、学校联考、学校单考等多样化考试招生方式,探索创新型人才选拔培养新模式;一般普通本科学校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要依据,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解读
作为中国教育的“指挥棒”,高考制度改革已箭在弦上。
在卢晓中看来,《纲要》可谓三箭齐发: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内容改革和选报录取改革,均有新举措。
例如,对于热点的高考招生问题,《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意味着“一考定终生”的风险在减少。
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影响力越来越大,广东的态度如何?
卢晓中表示,《纲要》提出,“支持高水平大学采取统一考试、学校联考、学校单考等多样化考试招生方式,探索创新型人才选拔培养新模式;一般普通本科学校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要依据,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意味着目前省属211高校尝试自主招生还不具备条件,仍会以统一考试为主。
“自主招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每个学校大规模自行组织考试,这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教育公平,必须谨慎操作”,他这样分析。
解决外来人口子女读书问题
《纲要》
统筹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结合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调整完善政策,多途径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学位,逐步实现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加大对接受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就读的民办学校扶持和管理的力度。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斜倾,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解读
“收入不公平影响人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一生”。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汪洋书记在发言中多次论述教育公平,足见其重要地位。
卢晓中认为,《纲要》发展义务教育的重点思路就是“均衡发展,体现教育公平”,而“亮点”在于对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
广东是非户籍外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大省。
据统计,2009年全省非户籍义务教育学生达到279万人,比江苏、浙江、福建的总和还要多。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问题,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综合管理的问题,涉及户籍制度、资助管理制度以及就业和产业结构等,要由各级政府综合起来研究并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
“《纲要》强调结合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来解决非户籍子女入学问题,也同时兼顾了区域平衡问题”,冯增俊认为这是解决教育公平手段上的一个创新。
中职教育未来将免费
《纲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从初级到高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完整培养链条。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解读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意味着优秀职教生今后也可以深造读研,打通了职业教育立交桥,这是广东的一大步,是特色鲜明的‘广东职业教育模式’。
”卢晓中认为,打造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部分是《纲要》的一大亮点。
“构建从初级到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完整培养链条”说明职业教育学生只要符合相关条件,自己又有这个愿望,教育体系就有上本科、研究生、甚至读博士的设计。
这一设计充分考虑人的成长规律、树立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也充分考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逐步实行中职教育免费制度也是一个亮点。
冯增俊认为,这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如果中职免费,读书成本低,就业出路又好,想继续读也有通道,很多学生尤其是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就会选择读中职。
”
重点引进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
《纲要》
到2020年,每类高等学校均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学校。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与外国知名高等学校合作培养人才,争创国家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到2020年,重点引进3—5所不同类型的国外知名大学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解读
“如果我们的高校办得很有水平,本地学生就不用外流,外面优质生源也能被吸引过来。
”卢晓中阐述其意义。
他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等教育提出个三个概念,分别为“针对性、质量、国际化”。
可见,国际合作因素越来越重要,从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可倒逼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
实际上,广东已经在行动。
据省教育厅负责人透露,目前,香港的大学到广东合作办学的意愿十分强烈,广东也正在与几所境外知名大学洽谈,争取在今年底至少一所能成功签约。
前来参加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明确表态,把广东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省,支持广东成为探索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验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
在冯增俊看来,广东与港澳合作办学或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设立联合科研机构;二是引进学校,满足一般人的读书需求;三是开设非本地课程。
民校将迎来财政扶持
《纲要》
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各级政府要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学生与公办学校教师、学生同等的法律地位。
解读
书记省长带头做民办教育的“促进派”,汪洋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表态让数百万民办学校师生感到振奋,民办教育的“国民待遇”问题或将真正迎来突破。
卢晓中认为,《纲要》的此条文意味着接下来广东将在落实民办教育在规划、用地、建设、税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上有所行动。
“《纲要》中明确,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县级以上政府要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办学规范的民办学校的实验室、信息化、师资培训等重点项目建设,若逐步到位,对在艰难中生存的民办教育而言具有极大的鼓励和推动作用。
广东的民办教育发展实在太艰难了。
”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张胜波雷雨
统筹:
梅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