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789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运用现代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进程

靖江市斜桥中学王振宇

★课本导读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创办极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发展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5.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极其意义(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6.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什么是现代化史观:

从人类社会转型角度看,(近)现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

在中国,近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近代中国,这种变化是始终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时代发展到今天,实现工业化依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正如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

实现工业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干知识整合(学生自主完成)

 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840—1949) 

(1)起步阶段(19世纪中期)

原因:

西方的工业革命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先进人士的抗争、探索。

表现:

的萌发;洋务运动创办;中国的产生;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主要内容:

经济上近代企业(机器工业)的创办。

(近代工业化起步)

水平:

近代化的领域主要在层面。

主角:

   。

结局:

没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

表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革命;运动等。

主要内容:

经济上近代工业的发展;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水平:

由层面上升到制度和层面。

主角:

      。

结果: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政治上推翻了,建立起。

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深入人心。

(3)转折发展阶段(1919—1949)

表现: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 主义的产生、发展及衰亡、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

水平: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客观上为中国选择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主角:

 。

结果:

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开辟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1949—)

(1)第一阶段(1949—1978)受苏联模式影响,既有成就又有失误。

表现:

政治上建立了制度、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外交上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教育科技有了很大发展。

经济上:

1953—1957年是工业化的起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含义:

从成立到完成,这是一个从向过渡的时期。

总路线内容

特点:

和同时进行,以为主体,以为两翼,两者协调发展。

实质:

变为。

②一五计划

条件:

国内;国外

目的:

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早日建成。

基本任务:

集中发展,建立。

对改造。

时间: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奠定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但是我国完成工业化还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③三大改造

目的:

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实现。

内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阶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1956—1966年曲折发展的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条件:

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的基本建立;毛泽东发表《》

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正确方针: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意义:

这次会议对当时中国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使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对后来影响深远。

但是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在实践中未能正确贯彻。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

外因苏联赶超美国的影响

内因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的影响;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左倾经济思想和方针),即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公有化程度,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提出:

年。

表现:

大跃进主要是片面地追求,不断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在大跃进进入高潮时,全国农村兴起大办运动。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

影响:

①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

1959年—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②国民经济。

⑥⑦

③生态环境。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⑤导致错误迅速发展起来。

失误原因:

①缺乏,急于。

②违背客观的。

③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的原理。

说明:

党在这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上缺乏清醒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

(2)第二阶段(1978—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1)政治前提:

结束。

(2)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重新确定了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了。

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战略决策。

(3)作出了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

(2)成为实行和开辟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原则:

坚持。

(2)目的:

发展。

(3)实质:

(4)农村改革

①原因:

的弊端;自然灾害严重;当地地方政府;首创精神。

②措施以及作用

经营体制:

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到实行。

作用: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管理体制:

废除,建立。

作用: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购销体制:

改革派购制度,允许农产品进入,。

作用:

使农业生产适应了需要。

④产业结构:

发展多种经营,兴办。

作用:

促使农业逐步向发展,为开辟一条新路。

(5)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①原因:

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

(即政企职责不分,统的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②措施:

政策性调整阶段(1978——1992)

特点

措施:

管理体制:

所有制形式:

分配制度:

制度创新阶段(1992——现在)

开始;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后。

主要内容:

以改革为主要内容。

实行以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主要措施:

在大中型企业中推行、;在小型企业中采取、等多种形式。

(6)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极大地解放了;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①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时期。

国内:

改革阻力重重

国际: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结束。

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②内容:

论述了社会主义的;的标准问题;提出要搞好经济。

③意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主张,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又一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这些谈话被视为改革开放的,影响极其深远。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思想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极其意义(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①两种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用来配置资源;而市场经济体制主要由配置资源为主。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空下对起基础性作用;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为主转变,这是最根本的转变;市场机制依靠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合理流动与分配);

市场不是万能的,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强和改善。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极其意义

1992年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意义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意义是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的。

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经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这说明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④意义:

推动了建设:

经济稳定高度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新奇迹;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创办经济特区

含义:

国家在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

建立:

1980年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

影响:

在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特区外向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特区的改革,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含义;。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1984年

2.1985年以后

3.从20世纪末起,为适应和加入后的形势,我国实行。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目的:

有利条件:

取得成果: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

过程:

★重点难点讲解

1.关注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历程怎样?

结果怎样?

你有什么启示?

(2)完成现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表格

时间

方针、决策

表现

影响

工业经济体制变化

原因

启示

建国后到1965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②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要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不超越生产力水平,不盲目调整生产关系。

④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956—

1966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八大二次会议

大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