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871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docx

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第3课闲话家常含答案

第三课闲话“家”常

1、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以爱心和孝心构筑起和睦、友爱、团结、稳定的家。

只有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安定了,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2、“家”最大的特点:

一是有亲人,二是有亲情。

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重视家庭教育。

4、体现重视家庭教育的典故有哪些?

答:

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曾子杀猪教子”、“缇萦救父”、“木兰从军”等等。

5、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

一个人的世界观、品质、习惯和成长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人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这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6、“家有家规”:

讲究家庭秩序。

俗话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将“家规”与“国法”并列,充分说明中国古达社会对家规的重视过度。

体现“家规”的著作有:

《礼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六艺》、《女儿经》等等。

7、家是我们全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爱护。

建立和谐家庭:

(1)需要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为家庭的前途共同努力。

8、建立“家规”有哪些好处?

答:

家庭规则的建立。

(1)可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

(2)使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可以让家庭生活更有秩序;(4)可以让家庭气氛更加融洽。

9、中国人的姓名也体现出家族文化的特色。

(从东西方人的姓名中看到了哪些文化差异?

答:

(1)名字排序的差异反映出西方人比较注重自我;

(2姓氏方面的差异反映出西方人比较喜欢新异;

(3)称呼方面的不同反映出西方人注重平等;

(4)取名方式不同,中国姓在前,名在后,即“重姓轻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共性和重视裙带关系有关。

中国男性取名时多有英武博大之词,普遍带有阳刚之气;女性的名常带有秀美、贤淑、可爱的色彩。

西方人(英语国家)的姓名一般名在前,姓在后,即“重名轻姓”,女性取名时常用象征美丽、优雅、可爱等的词,男性常要求名字表达他们坚强、勇敢、高尚等。

(5)人名的互相翻译不同。

10、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大家庭观念:

“四世同堂”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家庭模式;“子孙绕膝”被认为是最大的天伦之乐。

(2)宗族关系。

“家和万事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等等思想。

以上思想观念均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家族文化。

中国家庭与欧美家庭的区别之一:

血缘关系推动着社会的运作。

11、中国传统家文化中,中国人的支持来自于

(1)家庭;

(2)亲属;(3)宗族(家族)。

12、我们该怎样对待古代的家规?

答:

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传统,比外国长得多。

《礼记》、《春秋》、《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三字经》、《女儿经》、《弟子规》等等均是家庭教育的教材。

但是,这些书籍毕竟是封建社会时期的,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择取跨越时代的好东西来保存和发扬。

“孟母三迁”、“窦燕教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现今的教育仍然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

这些书籍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弥足珍贵的,今天的我们可取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1)“学无迟暮”:

历史上许多名人如荀子、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等,都是后学而成大家的榜样。

(2)“博学”和“专精”:

学比不学好,博学比少学好,必须把博与精很好地结合起来。

(3)“注重眼学”,即眼见为实。

(4)强调“切磋”:

学习绝对不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过程,必须经常与人交流。

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些思想都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不可取的有:

如“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从四德”【所谓的“三从”,是指: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

(《仪礼、丧服、子夏传》)所谓的“四德”是指:

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周礼、天官、九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三年之丧”【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

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

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父母在,不远游”【中国的古老的传统习惯,父母健在,子女不可远游。

子女守侯在爹娘的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尽其之孝道,使年迈的双亲在晚年能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

】等这些都是一种愚孝,我们要摒弃这些愚孝意识。

10、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答:

中国家族文化色彩无处不在,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都是关于“家”的节日。

(1)春节:

时间:

正月初一

主要活动:

放鞭炮、舞狮、耍龙、踩高跷、跑旱船、祭祖

饮食:

吃年糕、水饺、丰盛的饭菜

过节意图:

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

(2)元宵节:

时间:

元月十五

主要活动:

放焰火、猜灯谜、闹元宵

饮食:

元宵圆(古代)、汤圆

过节意图:

团圆、和睦幸福、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二月二(中和节)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中和节

时间:

农历二月初二

主要活动:

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饮食:

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过节意图:

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

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4)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至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

时间:

4月4日-4月6日(阳历)

主要活动:

祭祖、扫墓、植树、安排农事(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

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

此习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饮食:

寒食禁火

过节意图:

祭祀、时令顺序、锻炼身体

(6)端午节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主要活动:

划龙舟

饮食:

包子、粽子、雄黄酒

过节意图:

驱邪避灾、祈求平安

(7)七夕节

时间:

农历七月初七

主要活动:

乞巧、种生求子

饮食:

吃巧果

过节意图:

中国的情人节

(8)中秋节

时间:

农历八月十五

主要活动:

饮宴赏月

饮食:

月饼

过节意图:

团圆、吉庆

(9)重阳节

时间:

九月九日

主要活动:

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

饮食:

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过节意图:

登高(糕)避灾、插茱萸辟邪

(10)冬至节

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时间:

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11)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

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这天,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12)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称为小年。

祭灶的时间各地不一,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

民间还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举行祭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13)除夕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11、有关家庭文化的诗歌、名言警句、小故事:

(1)名言警句:

给孩子们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份爱护,少一些冷淡;多一份理解,少一些专横;多一份情感,少一些铜臭。

——许传利

孩子不会因为你供应的物质而记得你,他们会因为你珍爱他们的感觉将你牢记。

在他们的生命素质中,最为饥渴的是家庭文化和精神养分,那是孩子成长的“心灵鸡汤”。

——李查·L·伊凡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2)诗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鸟》

(3)小故事

《缇萦救父》、《木兰从军》、《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雀东南飞》、《孔融让梨》等。

12、怎样对待中国传统“家”文化?

答:

中国传统家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弘扬的。

但由于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家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应该被摒弃。

13、中国传统“家”文化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

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中国传统家文化中的很多方面亦然,我们要辩证地分析。

(1)在社会关系上,中国人比较注重家庭、家族等血缘关系,这样虽然在处事上容易陷入保守状态,但比较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2)在价值观上,中国传统家文化比较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成就。

这有利于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3)在妇女形象要求上,以贤妻良母为模范,妻子要协助丈夫。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提倡妇女解放的今天正在逐步为人们摒弃。

(4)对子女的要求上,中国传统家文化要求子女要服从家长、尊敬老人。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尊敬老人都是美德。

但对于服从家长这一点,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既要孝顺父母,也要尊重真理。

在全球化时代,父母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让孩子能够自己决定一些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

(5)在对生日与祭日的态度上,中国人比较重视纪念亡者,而西方人则较重视庆祝生日。

(6)中国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14、中国与美国的家庭观念有哪些区别?

答:

中国家庭观念:

习惯于传统的大家庭,“三代同堂”“四世同堂”是理想的家庭模式,“子孙绕膝”被认为是最大的天伦之乐。

美国家庭观念: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生活,成人后独立生活,单身家庭和核心家庭比重越来越大。

15、中外家庭文化差异有哪些原因?

答:

(1)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不同;

(2)地域、历史发展的不同;

(3)国别的不同。

16、中国人和西方人命名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分别说明了中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有哪些差别?

答:

中国人姓名:

姓在前,名在后,中间一个字是辈分(同辈人中间一个字都是一样的)。

说明中国人注重集体,崇尚共性,讲究长幼有序,家族观念浓厚。

西方人姓名:

名在前,姓在后,中间一个字是连词或只用圆点隔开。

说明西方人家族观念淡薄,比较注重自我,崇尚个性。

(从东西方人的姓名上看文化差异)

(1)东方文化强调集体,西方文化强调个人;

(2)东方文化强调辈分,西方文化强调平等;

(3)东方文化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西方强调男女平等。

17、中外家庭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1)礼仪;

(2)称呼;(3)语言;(4)姓名;(5)饮食;(6)教育方式;(7)养老方式;(7)家庭秩序;(8)传统节日等等。

18、中国一直以来是子代依赖于父代建业,父代依赖子代养老,我们的养老模式是“反哺式”的,孝道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一直是维持社会伦理的重要支柱,而西方国家的养老模式是“接力式”的,每代人只有一个义务,就是哺育孩子,老人不需要子女的赡养,养老问题由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

19、家庭结构分类

(1)联合家庭:

包括直系和旁系亲属的大家庭。

如红楼梦中的贾府

(2)主干家庭:

仅包括直系亲属的家庭,如三代同堂。

(3)核心家庭:

即夫妇加上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4)单身家庭:

即独居户,一个人的家庭。

(5)“丁克”家庭:

一对夫妻没有孩子的家庭,也叫夫妻家庭。

20、东西方文化下的不同养老方式:

“各行其孝”

国别

养老方式

优点

缺点

中国

由子女扶养,可以就近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也可以让老人心态愉悦平和。

可能在经济上差点,但生活和精神上比较好。

加重子女的生活负担(既要抚养下一代又要照顾上一代)

西方

由政府福利来加以保障,不给子女增添负担,还可以保障所有老人能有个安逸的居住环境。

一是庞大的养老开支让国家负荷过重。

二是老人不能体会到来自家庭的温暖,精神上不易得到满足。

我国是“和文化”,强调彼此的依赖和合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宪法》、《刑法》、《继承法》、《婚姻法》等都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21、中西方人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方式不同

外国

中国

评价

瑞士的孩子可以像伙伴似的直呼父母的名字

称呼长辈家庭成员或亲属名字是不礼貌的。

瑞士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孩子平等意识,中国做法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在美国,85岁的老妇请搬家公司来搬家,儿子一家不来帮忙。

一人有事,全家帮忙。

外国做法好处在于不影响子女的工作,中国做法有助于亲人互助和亲情关系,却影响了子女的工作和生活。

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未成年子女或仍在上学的成年子女花钱,向父母长辈要……

美国孩子的做法有利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中国的做法不利于孩子成长

AA制(“AA制”来源于英文:

godutch。

无论做什么都会同对方算得清清楚楚)

谁请客谁买单礼尚往来。

家庭经济财产共用和统一支配。

AA制体现了公平原则,不会产生经济纠纷,中国人注重友情,亲情,但有时会带来麻烦

22、西方家庭文化中有些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答:

西方家庭文化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有:

(1)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

(2)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承包下来,反而要求孩子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

(3)从小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严和理解;

(4)热心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成长;

(5)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

(6)以房养老的方式。

由自己的房产养老,一方面减轻子女的负担,一方面促使孩子从小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不依赖父母,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家的社会压力。

西方家庭文化中我们不能照搬或者盲目引进的方面:

(1)家庭成员之间过于强调经济利益关系;

(2)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冷漠。

等等

23、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和形式是什么?

答: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变革。

①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是:

家庭规模逐渐缩小。

②这种变迁在形式上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大家庭、如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的比例逐步降低;另一方面是小家庭,如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及单身家庭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核心家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24、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家庭也会像西方国家的家庭一样逐步解体。

你同意吗?

为什么?

答:

不同意。

因为东西方家庭文化的根源及表现是不一样的。

西方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骨肉亲情无足轻重,亲密的感情来自于共同的信仰,而不是血缘宗族。

相反,东方文化中,特别是中国,受儒家“孝道”文化的影响,极为重视尊老爱幼。

由此,家庭处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而相比之下,团体和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则要相差甚远,个人不能超越家庭进行独立发展。

因此,在西方,子女成年后,往往会离开家庭,只给父母留下一个缺乏家庭亲情的“空巢”,父母与子女极少往来,更谈不上经济上的互助;相反,东方家庭在传统“道教”的影响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在子女成年后表现在经济上的互助和精神上的慰藉。

25、现在的儿童多是独生子女,将来成家后很可能赡养4位老人。

单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你认为中国未来的家庭会是什么样的?

答:

(1)凭个人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2)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在坚持以家庭为本位,由家庭承担养老抚幼,以及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残等社会风险的基础上,发展国家救助和团队互助(即参加保险)。

例如国家救助、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来进行弥补。

(3)中国未来的家庭结构会是“421家庭”模式。

即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结婚生子,其家庭结构由四个长辈、他们俩人和一个孩子组成。

上有老、下有小,一个家庭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即“421家庭”结构。

这种家庭结构将成为中国社会新的家庭主流,这也必将增加了子女的负担。

所以,呼吁更合理的社会老年保障机制的出台。

26、未来的家庭会是什么样的?

答: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西方文化不断地撞击与融合,大家互相取长补短,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家庭模式,使家庭的发展更为和谐。

家庭核心从传统的父子(女)向夫妻转移,孩子不再成为维持家庭的纽带,家庭成为夫妻人格的共同体。

个人的独立加强,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

(1)“丁克家庭”屡见不鲜。

21世纪是新新人类的时代,全新的婚姻观念、家庭观念、生育观念将使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二人世界”的轻松。

(2)单亲家庭数量增多。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婚恋观念的变化,致使单亲家庭在家庭模式中占重要位置。

(3)家庭养老有商量。

老人自愿选择进养老院,把家安在老年公寓。

(4)家庭理财观念新。

不再局限于如何省吃俭用、量入为出,现代家庭更多的把股票、债券、信用卡、保险等作为理财工具;贷款买车、买房、供养子女上学,“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成为新的消费理念。

(5)家庭趋于返璞归真。

传统模式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将成为历史。

女性保持事业与独立。

全职太太(全职太太,一般是指没有工作或辞去工作,只在家里照顾一家人衣食起居的家庭主妇。

所谓全职就是指专心在做一项事情,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的数量增多。

不再以奢华为目标,致力于追求“过得轻松而没有压力”。

(6)家庭“AA”制变得平常。

夫妻、父子(女)、母子(女)之间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各花各的钱、各管各的账,过去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将变得平常。

27、中国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

(1)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2)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习惯于自己独立的空间。

28、面对中西方家庭文化的不同,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

(1)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2)不断调整自己的家庭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