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哈尔滨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建设单位:
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周正
所有制形式:
股份制
1.1.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
双城市新兴乡工业园区
建设规模:
年加工马铃薯食品7200吨。
其中:
吨,吨。
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一年。
建设内容:
速冻马铃薯条、块车间1600m2,冷冻车间2000m2,制冷机房200m2,锅炉房100m2变电所100m2,电机井1眼。
1.1.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申报单位:
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周正
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建设总投资960万元,其中:
土建工程373万元;设备购置515万元;配套设施40万元;科技培训12万元;前期工作费20万元。
1.1.7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960万元,其中:
申请中省财政参股资金6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20万元,市县乡投入资金40万元。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企业年生产马铃薯产品7200吨,其中:
马铃薯条吨,马铃薯片吨,马铃薯丁吨,项目达产后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万元,总成本万元,利润总额万元,税后利润万元,税金及附加万元,所得税万元,投资利润率%,税后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万元,投资回收期年。
1.1.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农民种植马铃薯6000亩,辐射农户600户。
农民种植马铃薯亩收入1080元,纯效益750元,是种植普通玉米的3倍。
可观的经济效益将大大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产业。
该项目还可安排100名工人就业,还可以雇零时工一个月50人,并带动运输、配送、饲料、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2、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方针政策;
3、国家关于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的有关政策;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3.1综合评价
1、本项目采用先进可行的速冻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建设现代化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原材料供应充足,产品销售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2、本项目建设单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企业和农户以订单的形式落实原料种植基地,加工原料有保证。
3、本项目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属于环保型生产企业。
4、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投产后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和活力,而且带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富裕百姓,稳定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1.3.2论证结论
本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立项,以便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使之早日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益。
1.4存在问题与建议
1.4.1项目承办单位要充分考虑黑龙江省气温低,有效施工期短的不利因素,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安装、人员培训、原料种植与收购等各项重要环节,以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1.4.2要切实做好项目资金的落实工作,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既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
目前,世界的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精深型、食品型和规模型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省抓住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加工农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依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出一批绿色食品名牌产品,使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业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调整,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步转变,开始注重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作为绿色安全、方便快捷的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的马铃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对马铃薯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绿色马铃薯加工食品消费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消费的一种时尚和主流。
马铃薯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其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种植马铃薯,面积达3亿亩,总产量约3亿吨;我国2002年马铃薯种植7000万亩,总产量6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双城市马铃薯资源丰富,气温和光照条件最适合马铃薯生长,单产及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吉林以南地区。
近年来,我市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左右,产量达18万吨,其中万隆、公正、幸福三个乡镇均有一处500亩以上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马铃薯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马铃薯营养全面,美味可口,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
美国的农业研究机构认为:
“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即可获取人体所需的全部食物原素”。
马铃薯无脂肪,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产生热量低于一般的谷类,是理想的控制体重减肥食物;经常食用马铃薯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弱、腰酸背痛、体虚便秘等症;多吃马铃薯可以防止口腔炎,更有预防坏血病及结肠癌之作用;对肾脏病、高血压也有良好的食疗效果,还有改善人脑记忆力的功能。
马铃薯通过深加工后可以增值3—5倍的经济效益,使农民、企业和国家增加收入;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为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纺织、造纸、农业、建材等行业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原材料;加工成的马铃薯片、条、丁、泥等产品是理想的休闲及餐桌必备食品。
由于马铃薯自身分子结构的特点和特殊性能,其应用是其它类淀粉制品所无法替代的。
目前,发达国家马铃薯的加工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较高,美国一半以上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人均年消费马铃薯食品30公斤,全国有300多个马铃薯深加工企业;荷兰80%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后进入市场;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就达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为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
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条(片)、马铃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和全价饲料等。
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千克,全国有135个马铃薯食品加工企业;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千克,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瑞典的阿尔法·拉瓦——福特卡联合公司,是生产马铃薯食品的著名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万多吨,占瑞典全国每年生产马铃薯食品5万吨的1/4;法国是快餐马铃薯泥的主要生产国,早在70年代初就达2万多吨,全国有12个大企业生产马铃薯食品,人均消费马铃薯制品39千克。
在全球马铃薯生产中,仅有3600多万人口的波兰,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世界总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达3l50万亩,产量占全世界的12%,平均年产4000万吨,人均产量名列世界第一。
由于有大量的马铃薯原料作基础,目前波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干品及马铃薯衍生品生产国,并在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手段。
因此,欧共体成员国引进的现代化马铃薯加工技术设备大多来自波兰,发达的加工业为波兰各项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由此表明,当前全球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兴旺发达阶段。
在我国,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运、鲜销、鲜食。
在传统的膳食结构中,除部分地区作为主食直接食用,95%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
马铃薯工业加工多限于加工成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皮、粉条、酒精等,不仅数量少,而且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消化能力有限。
在广大的马铃薯种植产地,由于缺乏相应的加工技术,加之受交通运输条件所限,收获后的鲜薯大多以作薯干或饲料为主。
由于受市场限制,马铃薯在当地的销售价格低廉,马铃薯高产优势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制约。
而且由于没有现代化的储藏设备和科学的加工技术,每年全国因此而损失的马铃薯为25%—30%,其余的也基本用于鲜食或者加工成粉丝、粉条及淀粉。
使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作用,也使其综合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局限。
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总产量为6000多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统计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约有100多家,我国淀粉总产量为629万吨,其中马铃薯淀粉产量为14.8万吨,仅占总淀粉产量的2.35%,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为我国马铃薯淀粉的主要生产地区。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据调查,我国遭受农药污染的面积达14亿亩,32.8%的蔬菜上使用过有机磷类高毒农药,肉类生产上也存在使用瘦肉精、避孕药、抗生素等问题。
“农药傍蔬菜,陈米着靓妆,甲醛泡海鲜”一些不法厂商不断在用惊人的“创造力”为“病从口入”这句老话做出形式多样的诠释。
首先,种、养环节的污染问题突出,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其次食品加工领域不按标准生产、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等情况也相当普遍。
如此种种,已经使人们对绿色有机健康食品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而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色马铃薯食品迎合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
既满足了人们对方便快捷的马铃薯食品需求,又保证了安全和营养。
产品所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都是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并建立了自己的绿色原料生产基地。
该公司生产的马铃薯泥、粉、片、丁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出口食品卫生质量要求》,并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和ISO9002国际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及HACCP的相关规定。
为了符合出口食品必须达到的HACCP认证要求,公司建设了标准化封闭式生产车间,使得车间的整体布局、人流、物流、气流、水流必须符合从清洁区至非清洁区的流向。
在加工流程中绝不允许出现交叉和倒流的情况。
手工操作人员的洗手消毒严格按照“清洗—去污—消毒—干手—酒精二次消毒—干手”流程。
为了便于清洗消毒,生产所用的器具和案台全部选用了不锈钢材质,并每4个小时消毒一次,生产车间使用臭氧发生器,定期进行空气消毒,还配有通风过滤和空调装置,确保产品的生产环境符合工艺要求。
在广阔市场的吸引下,马铃薯食品必将带动种植、加工、运输、保鲜、储藏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马铃薯食品产业链,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对当地农村经济和财源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黑龙江省关于申报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的指导思想是:
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投入具有明显资源和竞争优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针对近年来绿色马铃薯食品供不应求的实际情况,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适时提出了马铃薯食品加工项目。
项目产品均为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2.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项目建设是壮大主导产业,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的需要。
开发建设马铃薯食品加工项目,是遵循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创建绿色产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方针,充分开发当地的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推动我省绿色食品加工业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可以拉动扶持农户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壮大和提高哈尔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水平,同时又可以为加工企业提供丰富的优质原料,从而推进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化升级。
2、实施项目建设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多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生产上,特别是在种植业上一直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生产面临着较严重的形势,农业生产面临结构调整的难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使发展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农业调整结构的首要选择和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通过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加工企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全面带动了项目区农民的收入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实施项目建设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迎接入世挑战的需要。
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促进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达到迎接入世挑战的目的。
4、实施项目建设是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营养丰富的食品,更需要安全、卫生和天然的食品。
从市场调研反馈情况,马铃薯食品市场看好,已成为休闲食品的消费时尚。
尤其加入WTO以来,国、内外用户对绿色马铃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必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而这个项目就是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规划建设的,不但可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而且还可以保证加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效益,在全市树立一个样板。
5、实施项目建设是培植财源建设的需要。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是开发资源产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势,建设龙头企业,培植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强地方财力的需要,有利于改善当地的财力资源。
2.2.2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实施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就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扶持,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速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有效地挖掘资源潜力和优势,把以马铃薯深加工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做大做优,最终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力争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位置位于北纬45°08′~45°43′,东经125°41′~126°42′之间。
东南与阿城、五常毗邻,西南隔拉林河与吉林省的扶余、榆树接壤,西北隔松花江与肇州、肇源相望,东北背靠省城哈尔滨。
全市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
项目区位于双城市和哈市交界处新兴乡工业园区内,距哈市零公里处18公里,同三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前公路穿境而过,项目区占地平方米。
3.1.2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属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135—145天,年≥10℃活动积温2850--2950℃,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年辐射量113kcal/cm2左右,年降水量540mm,4~9月降雨量450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3.3%。
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总补给量为473.5万m3/a,单井出水量50~60T/h,水质良好,合理开采利用,可满足大面积农田灌溉和生产的需要。
新兴乡是我市典型的城郊型农业乡,是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特色种植业突出。
他们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着力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重点发展价格高、市场热、效益好的特色种植项目,目前新兴乡已规划建设500亩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亩农业科技示范区、5000亩高产优质技术示范田,全面示范推广了节水灌溉、绿色种植、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全乡特色农业、定单农业、绿色农业种植比重达到70%。
3.1.3社会经济状况
双城市耕地面积334万亩,辖9镇15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农业劳动力28万人。
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在强大的龙头企业拉动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31:
30:
39。
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6亿元,市财政收入6.0358亿元,农业总产值7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331元。
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人均收入为2372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4.8%。
项目区所在地的新兴乡耕地面积10.5万亩,人口21663人,户数5477户,2005年财政收入703万元,人均收入4610元。
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社会经济基础较好,邮电、通讯等设施较为完善。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环境
双城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极为重视,成立了十多个产业化推进小组,专门负责各类产业化推进工作,出台了鼓励产业化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责成有关部门对产业化实施一路绿灯,通力合作,特别是对拉动作用强、示范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为重视,制定了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发展环境。
3.2.2资源优势
双城市地处我省第一积温带,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合马铃薯生长,有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主要品种有z紫花白、克新1号、克新3号、克新13号等品种,农民有较高的种植积极性,基地面积较大,随着项目的发展,原料需求量增加,生产面积将逐年扩大。
主要包装材料都是常用的大宗工业包装材料,当地就可生产提供。
3.2.3市场优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向优质化、多样化方向转变,低品质食品销售量逐年下降,绿色食品的销售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满足温饱后,把目光锁定在绿色食品上,并建立了品牌观念,居民对绿色食品有着极其旺盛的需求。
尤其是马铃薯产品营养丰富,口感好,味道佳,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马铃薯产品不但进入寻常百姓家,歌厅、冷饮厅、肯德基连锁店及高档大酒店销量火爆。
因此,本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本项目产品在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特别畅销,随着产业化发展,国内外客商需求量将逐年增加。
3.2.4科技开发能力
1、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具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拥有一支专门的研发队伍,其中有硕士学位的研究人员人,有本科学位的研究人员人,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
2、黑龙江省拥有完整的农产品及食品类科研开发体系,企业已经与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依托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保持持久的产品技术优势。
3.2.5基础设施条件
双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境内有京哈、拉滨两条铁路,有双城堡、周家、兰棱、五家四个火车站,京哈、哈前、同三三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
通乡公路四通八达,并有半数达到了白色路面。
交通运输基础条件较好。
近年来,邮电通讯业发展迅猛,全市24个乡镇都能实现特快专递和网上互联。
全市已形成新胜蛋禽批发市场、兰棱奶肉牛交易市场、周家服装大市场等综合性批发市场52处,而且项目背靠省城哈尔滨,市场销售体系较为健全,基础条件极为优越。
3.3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本项目的主要障碍是马铃薯收获期较短,运输工作量大,贮藏占地面积大,如果不统筹管理容易引起马铃薯腐烂、变质、晒绿。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将根据基地马铃薯长势,采取分块收获收购,避免打乱仗,并按计划收获量安排冷藏库贮藏。
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1、项目产品国际市场供求预测分析
大约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马铃薯,并将马铃薯带回欧洲,后来在整个欧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1621年马铃薯开始传入北美洲。
据考证,马铃薯最早引入我国的时间是16世纪70年代后(明万历年间、约1570年左右),可能由荷兰人和日本人从海路经天津带到北京,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马铃薯被引入我国进行栽培的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已在我国很多地方得到种植,名称有“羊芋”“洋芋”“荷兰薯”“山药蛋”“爪哇薯”“土豆”“马铃薯”等不同叫法。
马铃薯因其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及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性,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2000万公顷。
马铃薯与禾谷类作物相比,其增产潜力和经济价值非常大。
已成为各国饮食和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关国际组织预计:
随着21世纪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和耕地面积的急剧缩小,马铃薯作为人类最有价值的食物营养来源和经济资源,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在世界农业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市场调研和预测结果表明:
国际马铃薯食用薯和加工用薯的市场需求量和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稳定。
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几个主要马铃薯输入国年需求量约25万吨,仅香港年需求量就达4万吨以上,特别是淀粉、油炸薯片等加工原料薯市场不断扩大,适合加工利用的品种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尚缺乏集生产繁育与经营于一体的大规模马铃薯脱毒种苗种薯繁育机构,在品种、质量和数量上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上许多马铃薯出口大国均以较高的价格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输出产品,并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综合分析国际市场的各个方面,迅速在中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建成技术先进的大规模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形成和发展马铃薯系列产品加工产业,占领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所以马铃薯产品加工产业在我国还是亟待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马铃薯加工市场很大,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马铃薯脯、粉丝、食醋、蛋白肠、果蔬豆皮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则可增值19倍。
在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马铃薯是靠精深加工实现增值的。
马铃薯高产的国家一般将总产量的40%用于淀粉加工,其中的美国就将50%以上的马铃薯用于淀粉加工,就国际而言,淀粉工业是传统工业之一。
工业化生产大约开始于1830年,其后发展缓慢,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很快。
世界淀粉年产量,在七十年代中期为700多万吨;到八十年代中期已达1800多万吨;九十年代初期达到2000万吨;1996年世界淀粉产量达3600万吨,其中美国占59%,欧盟占15%,日本占6%,其它国家占20%。
淀粉加工产品向变性淀粉、淀粉糖、酒精及食品领域拓展。
马铃薯除了鲜食外,最早的加工利用就是生产淀粉。
马铃薯淀粉的历史大约有150年,但工业化精深加工大约只有50年历史。
目前世界马铃薯淀粉生产厂家大约150家左右,2000年生产马铃薯淀粉190万吨。
世界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是荷兰的尼沃巴淀粉公司年生产能力160万吨,由于原料限制,目前实际生产量为66万吨/年。
目前,发达国家马铃薯的加工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较高,美国一半以上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人均年消费马铃薯食品30公斤,全国有300多个马铃薯深加工企业;荷兰80%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后进入市场;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就达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为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
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条(片)、马铃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和全价饲料等。
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