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678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复习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复习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资料1.docx

《语文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资料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复习资料1.docx

语文复习资料1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班级                   姓名 

一、 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3、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说:

不是这样的。

 4、《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6、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7、作者为什么说“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

 

答:

两个人的学学习结果不同,不是因为天生的智力有差别,而是因为后天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不一样。

 

8、孔子哲理名言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 匆匆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答: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留念。

 

仿A:

天阴了,有天晴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

 仿B:

海水退潮了,再再涨的时候,梅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

用比喻的句式,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说明日子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

 仿A:

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缕轻烟消失在空中,无影无踪; 仿B:

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颗露珠被太阳晒干了,无影无踪; 

仿C:

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颗流星流过天际消失在夜空,无影无踪。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答:

用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仿A:

上课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中过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便从笔尖里过去;下课的时候,日子从同学们的嬉笑声中过去。

 

仿B:

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在海边漫步时,日子从脚印中过去;听音乐的时候,日子从旋律中过去。

 

仿C:

劳动的时候,日子从汗水中过去;打球的时候,日子从快乐中过去;享受的时候,日子从幸福中过去。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答: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 表明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A:

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太阳晒干了,如花儿,被秋风吹落了。

 仿B:

过去的日子如落叶,被泥土掩埋了,如玻璃,被打碎了。

仿C:

过去的日子如冰雪,被温暖融化了, 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

 6、朱自清,著名诗人、散文家。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

 

7、《匆匆》一课给你的启示有哪些?

 

答:

A: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B: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明.  C:

我们的确应该珍惜时间。

  

3 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2.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答: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两点奇怪做法。

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生活中有许多“不确定”,比如:

火灾,地震,洪水,车祸,....... 

4、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

因为种树人让树木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所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近义词复习 

挪移——挪动  偶尔——偶然    从容——镇静  启示——启迪  机敏——敏捷 觉察——察觉 徘徊——彷徨    消受——享受  确乎——的确  踌躇——犹豫 痕迹——踪迹  锻炼——磨炼  喧哗——喧闹   薄弱——微弱  道理——哲理  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反义词复习 

喧哗——安静   镇定——慌张    薄弱——强大 机敏——迟钝 匆匆——缓缓  优雅——粗俗   枯萎——旺盛   徘徊——果断  语重心长——轻描淡写   不慌不忙——手忙脚乱  意料之中 ——出乎预料 镇定自如——不知所措  

四字词语复习 

1伶伶俐俐:

 轻盈,灵巧。

(造句)邻里们都说,小明是一个伶伶俐俐的孩子。

 

  2莫名其妙:

 莫,不能;名,说出。

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

形容事情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造句)他说的话没头没脑的,令人莫名奇妙。

   3无缘无故:

 没有原因的。

(造句)他无缘无故地发火,真是叫人摸不着后脑。

   4语重心长 :

言辞恳切,情意深长。

(造句)老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我们深受教育。

   5独立自主:

 不受他人主宰的;不依靠外力或不受外界影响的。

(造句)我国独立自主地见成了令世人瞩目的青藏铁路。

 

  6座无虚席:

 座位没有空的。

形容宾客众多。

(造句)在李教授的演讲会上,人满为患,座无虚席。

 

  7目不转睛:

 眼睛一动不动。

形容凝神注视。

(造句)我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那尊人物塑像。

 

  8不知所措:

 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形容受窘或慌张的样子。

(造句)对方的突然发问,使我一时不知所措。

 

  9惊心动魄:

 形容令人惊恐,震动心魄。

(造句)洪水奔涌而至,那场面令人惊心动魄。

   10片刻不离:

 极短的时间也不离开。

(造句)爸爸将祖宗传下来的那块怀表带在身上,片刻不离。

 

11养尊处优:

 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造句)这个富家公子长期以来养尊处优,根本没有什么自立的能力

12邯郸学步:

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自己的本事也丢掉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重点  班级                   姓名 

课文复习 

6 北京的春节 1.《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

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

老舍的语言风格:

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2《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文章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喜庆。

文章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个部分,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答: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4、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答: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          。

“守岁”有两重意义:

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答: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课文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是:

a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b 初一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c 十五元宵——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6、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答: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残灯:

指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

指庙会的最后一天。

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流露出作者依依不舍的感情。

 7、“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与课文的首句

“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8、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

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

辞旧迎春  9、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两幅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你对北京春节总的印象              、                。

  

7* 藏戏 1、《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2、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着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没结束。

  3、“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1、《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1.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傣家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9 和田的维吾尔 

1、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

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回顾 拓展二》 1、《元日》写的是春节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节时的情景。

  

2、我国的传统佳节有: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

       四月五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

乞巧节又叫七夕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三十(腊月三十):

除夕,俗称“年三十”。

  

3、描写传统佳节的诗句 

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节:

中秋月 (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近义词复习 

充足——缺乏    娴熟——熟练  试图——打算 温顺——柔顺   雄浑——雄壮(浑厚) 敦厚——忠厚   稀奇——稀罕 压抑——压制   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反义词复习 

充足——缺乏   间断——持续   娴熟——生疏   雄浑——纤巧   清新——陈腐      温顺——暴躁   敦厚——刁滑   压抑——放纵   稀奇——普通   豁达——狭隘      惊恐——从容    酷热——严寒  乐观——悲观     万象更新——一切如故随心所欲——身不由己

1、零七八碎:

 零碎而杂乱。

2万象更新:

 万象,一切景象:

更新,更换新的。

形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全心。

 

3万不得已:

 实在没有办法,不能不如此。

(造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老王是不会开口求人的。

 

4截然不同:

 截然,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5张灯结彩:

 张挂灯笼,结扎彩带彩球。

形容节目或喜庆的热闹景象。

6各形各色:

 各种形状,各种颜色。

形容多而齐全。

(造句)超市里摆着各形各色的商品,琳琅满目。

 

7哄堂大笑:

 满屋子的人同时大声笑了起来。

(造句)老张风趣的笑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8开山鼻祖:

 原是佛教用语,指最初在某的名山建立寺院的人。

后比喻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派别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

(造句)民间传说,古代的巧匠鲁班就是木工行业的开山鼻祖。

 9一无所有:

 什么都没有。

(造句)他以前穷的一无所有,靠二十年的辛勤劳动,如今终于富裕起来了。

 

13安然无恙:

 安然,即平平安安;恙,指疾病,也借指灾害。

谓平平安安,没有受到损害。

15遮天盖地:

 形容遮挡得严严实实。

洋。

 

16蜂拥而至:

 像蜂群似的拥挤过来。

18铺天盖地:

 布满天空,盖遍大地。

形容声势答案,来势迅猛,到处都是。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重点 

班级                   姓名 

 课文复习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

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北部时、法庭上和被害后四个内容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匆匆》《顶碗少年》《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这样写的好处:

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答: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

这段话说明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5、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答:

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6、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答:

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他对于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

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11* 灯光 

1.《灯光》作者王愿坚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2 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为人民服务: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答: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4、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答: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

整段话表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

 “完全”的意思:

全部。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

  

5、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6、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

这段话共4句话。

 共有4句话。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讲我们接受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意思从不同侧面进行论述。

  

7、学写本文第4小节中的排比句 

例1:

人生的意义在于执着的追求,在于不懈的努力,在于顽强的拼搏。

 例2:

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要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努力生活。

 

例3:

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13 一夜的工作 

1、《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一夜的工作》一课,作者何其芳热情讴歌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比热爱、无比崇敬的一腔真情。

  

多音字组词复习 

dāi待着──dài等待  jiá夹衣──jiā夹道  lâ快乐──yuâ音乐 biàn便衣──pián便宜 kān看家──kàn观看  hào记号──háo号叫 

xīnɡ兴旺──xìnɡ兴致  wâi为了──wãi为难  liànɡ分量──liánɡ测量 qiǎnɡ勉强──qiánɡ强大──jiànɡ倔强   chā反差──chāi出差──cī参差──chà差不多  

近义词复习 

含糊──模糊  粗暴──粗野  严峻──严厉  残暴──残忍   恐怖──恐惧  占据──占领  会意──领会  僻静──幽静  憧憬──向往  压迫──压制  兴旺──旺盛  陈设──摆设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反义词复习 

含糊──清楚  粗暴──温和  严峻──和气  残暴──仁慈  幼稚──成熟  恐怖──安宁  短暂──漫长  暴露──隐蔽  沉寂──喧闹  压迫──反抗  兴旺──萧条  采用──拒绝  震天动地──无声无息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千钧一发——稳如泰山  

四字词语复习 

2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形容秩序非常混乱。

4怒气冲冲:

 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5聚精会神:

 集中精神。

(造句)上课时,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8千钧一发:

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9精兵简政: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造句)各级机关若要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提高工作的效率,就必须精兵简政。

 

11死得其所:

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重点 班级                   姓名 

课文复习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

最后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海的女儿》等。

 2、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没注意什么?

她“忘不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 

答:

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

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

这样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3、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

这句话采用了排比手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因为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这些写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

句子里有两个“曾经”和 “幸福”。

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

第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 凡卡 1.《凡卡》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著名作品有《变色龙》《海鸥》《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

 2、《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是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

A、是爷爷守夜的情景.B树林里砍圣诞树的情景)。

凡卡通过回忆乡下生活的快乐反衬当学徒生活的痛苦,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4、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答:

这句话采用了形象的拟人,突出了冬夜充满快活、欢乐的气氛,也与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形成了对比。

 

5、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答: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手法, “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

凡卡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突出了凡卡的学徒生活悲惨。

 

6、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答:

凡卡没有写收信人的地址,爷爷是收不到信的。

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

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

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

  

16 《鲁滨孙漂流记》 1.《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

 2、小说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3、鲁宾孙是个不畏艰险、乐观向上、顽强生存、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冒险家。

 4、《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

真正的历险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