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490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docx

全球化劳工权利财富去向阅读《资本论》随笔

(一)

  思想巨人马克思花费40年的心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仅仅在当时一流的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所读过的书信就达1500种,所做笔记达100多本,给后人留下了伟大不朽的传世巨著《资本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竖立了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资本论》,200余万字,三大卷二千多页,结构宏伟,内容浩瀚,它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专著,也涉及着哲学、宗教、历史、政治、法律、乃至文学……,即便用当今的标准,资本论也是一座难以愈越的又高又厚的山峰。

  从某些方面讲,资本论读起来并不容易,就是与马克思同文同种的欧洲人也会产生艰深晦涩之感,更不要说我们东方人了。

主要原因除了政治经济学本身对非专业读者造成的障碍,还有书中叙事方法表现出的浓烈的西方哲学的气息。

马克思主义的构建本来就在于把“哲学和经济学联系起来”,又由于马克思写资本论时特意使用了“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这对很多读者来说是不习惯的。

  马克思的上述作法并不是故弄玄虚,他在此书第一版序言中告诉我们,那时德国思想界中恰有一股贬低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潮,而马克思生前对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尊崇备至,自称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同上,第32页),为了表达对这股思潮的蔑视,马克思才特地采用了“特有的表达方式”。

  好在对于我们来说,文革中都多少接触过政治经济学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而当前学校中的政治课基础教学中也开有这方面的基本课程。

这就使我们有了入门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本工具,便利了许多。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文革时期我们生在新中国的这一代人浑然不知什么是“资本主义”,而当今现实中,资本主义就是生活中的现实——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身在其中,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

因而我们都能多少领悟书中的内容,有所受益。

这要归咎于现在的社会为读者提供了真实的环境。

(二)

  如今,不论主流们怎样欲盖弥彰不谈姓“社”姓“资”,经济社会主流就是资本主义了。

资本既给社会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也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一方面是酒绿灯红、社会摩登,另一面是剥削残酷、民不聊生。

富者阡陌千里,贫者无立锥之地。

对此上至庙堂中之有识之士,下至普通百姓走卒贩浆者,都有着深痛切肤之感。

资本贪得无厌、大肆掠夺,翻阅资本论,深感现实中资本在原始积累中表现的劣迹就是马克思时代英国的翻版。

略举几例。

  食品:

当今我们面对着五花八门的食品掺假问题,当年的英国也不逊色,《资本论》举证:

“很多商品都有10、20甚至30种搀假的方法”“糖有6种搀假方法,橄榄油有9种,奶油有10种,盐有12种,牛奶有19种,面包有20种,烧酒有23种,面粉有24种,巧克力有28种,葡萄酒30种,咖啡有32种”(第288~289页),等等。

  甚至药品也是如此。

《资本论》引用议会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在英国,甚至药品的搀假也不是例外的现象,而成为一种通例。

例如,把从伦敦34家药房买来的34个鸦片(那时鸦片做为一种镇痛药使用——笔者注)样品进行化验,发现其中31种搀有罂粟头、面粉、树胶、粘土和沙等物,而且许多样品连一个吗啡原子也没有。

”(第694页)

  劳工问题:

常见到广东等地的打工者因工作劳累过度而致死的报道,而资本论告诉我们100多年前的英国伦敦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1863年6月下旬,伦敦所有的日报都用《一个人活活累死》这一‘耸人听闻’的标题登载着一条消息,报道一个20岁的女时装工玛丽·安·沃克利是怎样死的。

”“(女工们)平均每天劳动16.5个小时,在忙季,她们往往要一连劳动30小时。

”(第294~295页)这位女工在这次事件中因连续工作26.5个小时后死去。

资本论还指出:

“累死——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铁匠每年的死亡率为31/1000,比英国成年男子的平均死亡率高11/1000”(第296~297页);“过度劳动使伦敦的面包工人不断丧生”(第308页),面包工人“活全干完了才睡6个小时,有时只睡5个或4个小时

”“很少活到42岁”(第290~291页)。

  职业病:

去年河南省发生尘肺病患者张海超开胸验肺这一令世间震惊的事件。

据卫生部去年4月28日发表的《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近八成职业病是尘肺病。

全国煤矿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

已上报的尘肺病患者达65万。

而那时的英国也有相当严重的类似情况,资本论以制陶工人的职业病情况为例指出:

“在这类年龄的男子死亡人数中,死于胸腔病的陶工在斯托克区占一半以上,在沃尔斯坦顿区约占有2/5”“陶工一代比一代矮,一代比一代弱”“这个阶级在身长和体重方面显著退化。

”“他们未老先衰,寿命不长,迟钝而又贫血;他们常患消化不良症、肝脏病、肾脏病和风湿症,表明体质极为虚弱。

但他们最常患的是胸腔病:

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和哮喘病。

有一种哮喘病是陶工特有的,通称陶工哮喘病或陶工肺结核。

还有侵及腺、骨骼和身体其他部分的瘰疬病,患难夫妻这种病的陶工占2/3以上。

”(第284~285页)

  强制拆迁:

眼下不断发生的闹出人命的强制拆迁事件已达到人神共愤的程度,英国也曾这样。

《资本论》指出“剥夺人民群众的土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

”(第880页),书中记载了英国的一次强行拆迁:

“他们居住的所有村庄都被破坏和烧毁,他们的所有田地都被变为牧场。

不列颠的土兵被派来执行这种暴行,同当地居民发生了搏斗。

一个老太太因拒绝离开小屋而被烧死在里面。

”(第839页)

  还有很多很多。

阅读资本论,常常感到马克思的许多话就像是今天刚刚写成或者就是写给今天的。

为什么历史会有如此惊人的相似之处呢?

这就是资本的运行规律使然,本性所至。

就像马克思在书中引用的那句名言: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第871页)现在亦如此。

对此,马克思在书中“第一版序言”中就提前告诫我们——“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笔者注)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第8页)

阅读《资本论》随笔

(二)——原始资本发展的首要因素、马克思看资本拥有者

(三)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经历了几百年,推动发展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呢?

马克思认为就是将多数人从生产资料中分离出来成为雇佣劳动者。

  资本论讲道:

“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但是首要的因素是:

大量的人突然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

”(第一卷,第823页)“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

……因此,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同上,第821--822)

  这个分离过程是否是由当今主流们赞美有加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自然完成的呢?

当然不是!

期间充满了国家机器的力量,用强制、暴力、法律强制推动、保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及与巩固,马克思斥责为“国家用警察手段加强对劳动的剥削程度来提高资本积累的无耻行为。

”(第851页)资本论用整整一节专门讲述这个问题。

[1]

  这个情况在我们的现实中也一样发生。

“改开搞”路线主导新时代三十年,资本家阶级大跃进,首要因素也是“将多数人从生产资料中分离出来成为雇佣劳动者”,只不过时间更短,一步迈过人家几百年的历程,主要秘诀就是“改制”,化公为私而已。

(当然资本家中也有辛辛苦苦白手起家者,但为数甚少)这期间,庙堂大法师朱某用行政、司法等手段“突然强制地”——不惜出动公安武警——剥夺6000万全民及集体所有企业员工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甚至相应的公共自然资源),用极短时间完成了对多数人的剥夺,人为造就上述“首要因素”。

手法更无耻,更暴力。

其间造成的人间悲剧无法计数,公共财产流失达天文数字(有人估计时价十万亿人民币),罪恶深重!

  “改制”大法师及幕后军师们策划的整个步骤清晰准确,与资本论揭示的过程严丝合缝,给人感觉他们也研究过资本论,——当然一切都是悄悄地进行:

对内口吐莲花用“深化改革”的名义,对外讨巧卖乖诡称“股份制”[2]。

  在此借用毛主席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段话: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阅读延伸:

  1.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内,如何在劳动者身上体现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总的来讲是民主精神,但落实则不是那样简单,特别是在运转复杂现代化大企业中。

毛泽东时代搞了《鞍钢宪法》与大庆红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善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虽然仍需细化,但理念是先进的,成效是显著的。

五十年代德国企业产生“共决制”,后日本在中国经验上创新“全员管理”,也是有效的,但毕竟是在私有制框架内,终究是皮毛。

  2.为何所有制可在一夜变天?

领导阶级何以不堪一击?

(通钢乃例外)从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来讲,那时仍然将本党视做自己的组织,完全相信,所以毫无防范,这是前提;从制度来讲,则保护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机制明显缺乏。

“改制”能一夜变天,显示机制缺陷。

注释:

[1]为《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第三节“15世纪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

压低工资的法律”,见《资本论》第一卷,2004年版,第843~851页。

[2]指该法师访美时与小布什的会谈。

小布什问:

“听说你们中国也搞私有化?

”,答:

“我们搞的是股份制”。

(四)

  以下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及资本家态度有关的话题。

  在资本论中丝毫也找不到这样的情绪。

马克思的科学著作凭事实与道理说话,不带任何情绪与偏见。

  恩格斯曾为资本论写书评时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谩骂资本家,而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却没有谩骂资本家,没有侮辱资本家。

[1]马克思在书中“第一版序言”中特意指出:

“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要说明一下。

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

不过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第一卷,第10页)这段思想很富哲理,极具提示意义,印象很深。

  马克思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第一卷,第10页),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第10页)。

马克思肯定:

“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

”(第三卷,第927页)当然,按照辩证法,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阶段,也将由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取代[2]。

这就是马克思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对于前面所大量举例的资本原罪,马克思认为“这也并不取决于个别资本家的善意或恶意。

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

”(第一卷,第322页)。

“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作为资本的承担者执行职能”。

(第三卷,第827页)

  就是说,资本要怎样,资本家就怎样。

有人显然不明白这一点,面对资本原罪或素面朝天做“仰望星空”状,或悲天悯人呼吁“企业家身上应该淌着道德的血液”,从国内讲到国外,乃成笑柄。

  问题2: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创造价值吗?

  在一定范围内是肯定的。

  主流这些年反复唠叨马克思不承认资本家创造价值,这是他们读书太少。

马克思明确指出,在资本家从事的管理工作也是劳动,也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论这样说:

“资本家作为资本家所要执行的特殊职能,并且恰好是他在同工人相区别和相对立中具有的特殊职能,被表现为单纯的劳动职能。

他创造剩余价值”(第三卷,第430页)。

这里所指的与工人相区别相对立的“特殊职能”,就是经营管理活动,当然是劳动,当然创造剩余价值。

只不过超出这部分所得才是剥削。

[3]十分遗憾的是马克思去世太早,未来得及对第二卷及第三卷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但是对于公司董事、监事之类,恩格斯在“第三册增补”中认为这是“闲差事”,是“食利者”。

(参见第三卷,第1029页)这不禁使人想起当今某些收取高额“车马费”拍资本马屁的“独董”们,如吴敬链、厉以宁、高尚全之流。

  *阅读延伸:

  当年考试“(西方)经济学”,对法国人萨伊提出的社会生产三要素——资本、土地、劳动——背得滚瓜烂熟,而现在的标准答案早已是“四要素”了,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家才能”一项,深感学术紧跟时代变脸之快。

  资本家过去被打入九地之下,现在又被捧入九天之上,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切记国旗上的四个小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这是“人民”的主要构成,帝国主义的“走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不在此列。

做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按此对号即可。

  问题1:

马克思恨资本主义、恨资本家吗?

阅读《资本论》随笔(三)——资本+(国家)暴力+殖民地=“大国崛起”

(五)

  资本+(国家)暴力+殖民地=“大国崛起”。

  欧洲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化,资产阶级取得领导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一场革命。

当时有人疑问:

“资本家支配国家的全部财富的权力是所有权上的一种彻底的革命;然而这个革命是靠哪一项法律或者哪一套法律来实行的呢?

”[1]与现在一些人鼓噪的“(中国革命)程序不合法”之说一样。

马克思讥讽道:

“作者应该知道,革命不是靠法律实行的。

”(第一卷,第860页)

  “国家暴力”是原始资本对外扩张的首要工具。

马克思指出:

“原始积累的不同因素……在17世纪末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

这些方法一部分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例如殖民制度就是这样。

但所有这些都是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第861页)这最后一句常被人断章取义恶意歪曲。

  当年在中国进行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一系列资本商业战争中的一部分。

马克思指出: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着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

  殖民地制度是资本全球化的一部分,“殖民制度宣布,赚钱是人类最终的和惟一的目的。

”(第一卷,第864页)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的航运的发展。

‘垄断公司(路德语)’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

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第一个充分发展了殖民制度的荷兰,在1648年就已达到了它的商业繁荣的顶点。

”(第一卷,第864页)

  “殖民制度以及它的海外和商业战争是公共信用制度的温室。

所以公共信用制度首先在荷兰确立起来。

”(第864页)。

资本的发展使宗主国建立的其它一系列有利于本国的现代国家制度,包括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保护关税制度等等,现在仍在延续。

只是显性的殖民制度已相对罕见了,由一系列其它制度来实现,不太引人注目罢了,常见的是现代化陷阱,如WTO。

当然公开的暴力也没有停止,如眼下对利比亚的轰炸。

  殖民化对殖民地国家是灾难!

在美洲,17世纪初,当第一批英国殖民者踏上北美的土地时,美国的土地上当时大约居住着450万印第安人(有一些美国学者曾做出推算,当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时,在现在美国境内居住的印第安人总人口在3000万至l亿之间),到1860年时,印第安人的数量已经减少到30万左右。

印第安战争结束之后(约1892年),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仅剩10万上下(1900年的统计数,当时美国全境的印第安人口为137,196人)。

在中国,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109年里,中国仅仅积累了17%的近代工业。

20世纪30年代(所谓民国黄金十年),上海纱厂的资本家们呼号:

“中国纱厂的唯一致命伤,在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西班牙、葡萄牙是开拓美洲殖民地的鼻祖。

据估算,按当时价值,西葡从中掠得的财富价值约16亿美金。

有人计算,如果西方国家在1503年掠夺到1亿美金的财富,按每年百分之三增长率的可比价计算,那幺到本世纪初这笔财富已经是260万亿美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在他去世后以更大的规模进行,两次世界大战乃至眼下仍在进行的北约对利比亚的轰炸等等。

并且已经进化到更有效更高级的金融战争,现在仍在进行之中。

  有人指责马克思推崇暴力,纯属无稽之谈。

马克思不过在资本论中如实地回顾了当年西方原始资本发展时伴随的暴力[2],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暴力漫延的趋势(以地球为战场)。

相反是不断有“学者”有意隐瞒历史,比如前几年央视制作的《大国崛起》中表达的,搞个《大宪章》、实行个贸易自由什幺的就可以实行“大国崛起”。

自欺欺人。

马克思早已在《资本论》中嘲笑这类情况:

“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来就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

正义和“劳动”自古以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事实上,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

”(第一卷,第821页)

(待续)

链接1:

阅读《资本论》随笔

(一)——引子、资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链接2:

阅读《资本论》随笔

(二)——原始资本发展的首要因素、马克思看资本拥有者

注释:

[1]《资本论》中引用托·霍吉斯金在《财产的自然权利和人为权利的比较》(1832年伦敦版第98、99页)的疑问。

见《资本论》第一卷,第860页。

[2]《资本论》中引用威·豪伊特《殖民和基督教。

欧洲人对待所有殖民地人民的通俗历史》中的话:

“所谓的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味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

”见《资本论》第一卷,第861页。

阅读《资本论》随笔(四)—全球化、分配、资本辩护士、劳工权利、财富去向

(六)

  1.关于经济全球化。

十多年前,WTO谈判大员龙永图到处作报告,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一体化等等,好得不得了,康庄大道,把党政群们哄得团团转。

如今国内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美国信用等级下调,准备赖帐,龙氏狗皮膏药已经卖不出去了。

其实不少有识之士当时就指出全球化就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全球化。

这种情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有预测:

“……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

……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

”(第一卷,第874页)马克思指出:

“因为一般说来,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生活环境。

”(第三卷,第126页)

  2.关于分配。

《资本论》指出“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

”(第三卷,第998页)“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分配关系不过表现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

”(第三卷,第1000页)的确是这样。

几个月前有关方面抛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构想喧哗一时,所谓五年内中国人收入翻番。

真是搞笑,画饼充饥。

钱从哪来?

从老板或外国人口袋里掏出来么?

或者物价以更快的速度上涨翻番?

据北大社会学系卢晖临教授的学术报告[1],1992年深圳的最低工资是245元,除了个人消费,完全可以养家糊口;而到了2010年,深圳的最低工资是1100元,比1992年“倍增”了4.6倍,却连个人温饱都不能解决。

从1990年到2007年,劳动报酬所占比例从53.4%下降到39.7%,而资本收入从21.9%上升到31.3%。

中国人均GDP排列世界99位,最低工资排列148位,本党奇耻大辱!

财富到哪里去了?

  3.资本辩护士。

马克思在书中用奥斯特的话论证道:

“在一个国家里,经济上的善和经济上的恶总是保持平衡,一些人财富的充裕总是与另一些人财富的贫乏相抵。

一些人享有巨大财富,同时总伴有更多得多的其它人被完全剥夺必需品。

一个国家的财富同它的人口相适应,而它的贫困则同它的财富相适应。

……。

”(第一卷,第744页)在奥斯特之后大约过了10年,另一个给资本辩护的文人唐森更是十分露骨地论证贫困是资本与财富积累的一个必要条件。

唐森说:

“用法律来强制劳动,会引起过多的麻烦、暴力,而饥饿不仅是和平的、无声的和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且是刺激勤勉和劳动的最自然的动力,会唤起最大的干劲。

”(第744页)“总是有一些人去担任社会上最卑微、最肮脏和最下贱的职务。

于是,人类幸福基金大大增加,比较高雅的人们解除了烦劳,可以不受干扰地从事比较高尚的职业等等……”(第745页)从这些为资产阶级辩护的文人们的自我供述中,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为怎样是工人阶级的饥饿永久化”。

(第745页)

  唐森的话听着很耳熟,以厉以宁为代表的主流学者说过同样的话。

厉以宁说过:

  “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

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不应该建成福利社会,否则人们便没有危机感,不好好工作。

  “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我想厉以宁是否直接将《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改头换面成自己的东西,只不过他与马克思站在完全相反的态度立场,并且在现实中他也根本不懂经济。

  4.劳工权利。

无产阶级的待遇如何,还要靠自己争取。

马克思指出:

“在(资本)那里,它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而定。

”(第一卷,第9页)“资本是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除非社会迫使它去关心”(第一卷,第311页)。

现实中,常常是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比如吉林通化钢铁厂,最后还是工人的拳头解决了问题。

对于工人利益来说,最基本的还是所有制问题,如通钢面临的。

  还有一个情况,当时的英国有关部门定期派人调查基层,写了大量调查报告披露实际情况,这些报告的内容被《资本论》中大量引用,马克思称赞:

“像英国工厂视察员、编写报告的英国医生、调查女工童工受剥削的情况以及忧伤和营养条件等等的英国调查员那样内行、公正、坚决的人们”。

(第一卷,第9页)

  *延伸阅读:

财富到哪里去了?

  事实是,没有任何国家的国民象中国人这样辛勤工作了。

就农民工来说,每天工作10-14小时,没有星期天。

月工资一千多元的情况比比皆是。

又面临物价飞涨,房价、医疗、养老等问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人民福利极差。

单就教育来说,中国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穷国的平均水平(4%)都远远达不到,并且说要达到这个水平已经十多年了,到现在无法兑现。

  根据杨松林的分析[2],中國人人均创造的物质财富接近发达国家的一半﹐但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