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595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9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 93页.docx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93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doc93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

建设项目施工准备的各项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机具调配计划、财务计划等)的编制,部是以批准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的。

现行的施工图预算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定额计价模式;另外一种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简单地说,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列出拟建工程的工程数量表(也称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按工程量表、招标文件要求自主报价,通过评标竞争确定工程造价的形式。

这种形式并不新颖,1992年底建设部以23号令发布的《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现已作废)中就规定“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但由于当时招投标都以定额为计价依据,竞争主要体现在以定额为基础的让利幅度上,所以23号令的这一规定未能得到真正落实。

近几年招标投标法及建设部89号令(作为招标投标法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实施细则)陆续下发,2001年年末又下发了107号令《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办法》,明确提出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并将其推广作为建设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虽然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上只是要求招标文件中列出工程量表,但在具体计价过程中涉及到造价构成、计价依据、评标办法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与定额预结算的计价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说工程量清单计价又是一种新的计价形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按定额计价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单位工程造价构成形式不同

 按定额计价时单位工程造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金构成,计价时先计算直接费,再以直接费(或其中的人工费)为基数计算各项费用、利润、税金,汇总为单位工程造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时,造价由工程量清单费用(=∑清单工程量×项目综合单价)、措施项目清单费用、其他项目清单费用、规费、税金五部分构成,作这种划分的考虑是将施工过程中的实体性消耗和措施性消耗分开,对于措施性消耗费用只列出项目名称,由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施工现场情况、施工方案自行确定,以体现出以施工方案为基础的造价竞争;对于实体性消耗费用,则列出具体的工程数量,投标人要报出每个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2.分项工程单价构成不同

 按定额计价时分项工程的单价是工料单价,即只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费,工程量清单计价分项工程单价一般为综合单价,除了人工、材料、机械费,还要包括管理费(现场管理费和企业管理费)、利润和必要的风险费。

采用综合单价便于工程款支付、工程造价的调整和工程结算,也避免了因为“取费”产生的一些无谓纠纷。

综合单价中的直接费、费用、利润由投标人根据本企业实际支出及利润预期、投标策略确定,是施工企业实际成本费用的反映,是工程的个别价格。

综合单价的报出是一个个别计价、市场竞争的过程3.单位工程项目划分不同

 按定额计价的工程项目划分即预算定额中的项目划分,一般土建定额有几千个项目,其划分原则是按工程的不同部位、不同材料、不同工艺、不同施工机械、不同施工方法和材料规格型号,划分十分详细。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项目划分较之定额项目的划分有较大的综合性,新规范中土建工程只有177个项目,它考虑工程部位、材料、工艺特征,但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法或措施,如人工或机械、机械的不同型号等,同时对于同一项目不再按阶段或过程分为几项,而是综合到一起,如混凝土,可以将同一项目的搅拌(制作)、运输、安装、接头灌缝等综合为一项,门窗也可以将制作、运输、安装、刷油、五金等综合到一起,这样能够减少原来定额对于施工企业工艺方法选择的限制,报价时有更多的自主性。

工程量清单中的量应该是综合的工程量,而不是按定额计算的“预算工程量”。

综合的量有利于企业自主选择施工方法并以之为基础竞价,也能使企业摆脱对定额的依赖,建立起企业内部报价及管理的定额和价格体系。

4.计价依据不同

 这是清单计价和按定额计价的最根本区别。

按定额计价的唯一依据就是定额,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定额,包括企业生产要素消耗量标准、材料价格、施工机械配备及管理状况、各项管理费支出标准等。

目前可能多数企业没有企业定额,但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的推广和报价实践的增加,企业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定额和相应的项目单价,当企业都能根据自身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报出综合单价时,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通过招投标)定价的计价格局也将形成,这也正是工程量清单所要促成的目标。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本质是要改变政府定价模式,建立起市场形成造价机制,只有计价依据个别化,这一目标才能实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三、施工图预算的现状

总体来说,现阶段施工图的主流做法仍然是定额计价模式,它采用的是定额加费用的指令性计价模式,它是依据政府统一发布的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确定人工、材料、机械费,再以当地造价部门发布的市场信息对材料价格补差,最后按统一发布的收费标准计算各种费用最后形成工程造价。

这种计价模式的价格都是指令性价格,不能真实反映投标企业的实际消耗量和单价和费用发生的真实情况。

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的是市场计价模式,由企业自主定价,实行市场调节的“量价分离”的计价模式。

它是根据招标文件统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将实体项目与非实体项目分开计价。

实体性项目采用相同的工程量,由投标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综合实力自主填报单价。

而非实体项目则由施工企业自行确定。

采用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能够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四、施工图预算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的各个工程建设中,虽然定额计价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正在定额计价的基础之上采用清单的方式来反映和衡量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

随着计算机软件如广联达、神机妙算等普及使用,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会以一种相互补充的形式继续成为施工图预算中的两种计价主要模式。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提要 本文针对不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总结目前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BOT模式、代建制模式、EPC模式的风险管理问题。

 关键词:

文献综述;BOT模式;代建制模式;EPC模式;风险管理

  随着工程建设交易制度改革的进行,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DBB)项目建设模式在建筑市场中的比例逐渐降低,其他的一些方式如BOT、工程总承包(EPC)等开始出现。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周期长、要求高等特点,其实施过程处在日益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受众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充满各种风险的过程。

本文基于大量相关参考文献,归纳总结出如下几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综述。

  一、国内外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伴随着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

早在二战期间,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领域中就开始应用风险分析技术,而把风险分析技术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西方社会战后重建,特别是西欧经济的复苏,在欧洲兴建了一大批大型宇航、水电、能源、交通项目,巨大的投资使项目管理者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而复杂工程项目环境又使项目本身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定量地事先预计不确定性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成为管理者的一大难题。

为此,学者们先后开发、研究了各种项目风险评估技术,如早期的项目计划评审技术以及后来的敏感性分析和模拟技术等。

在最初的研究中,只是用数理统计和概率的方法来描述、评价影响项目目标的一维元素,如时间或成本变化的影响。

随着新的评价方法不断产生,对工程风险的分析也向综合、全面、多维方向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以及在实践中的初步应用,国际学术界已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达成一致看法,认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控制和决策,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项目不确定性的研究与控制,达到降低损失,控制成本的目的。

  我国在20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引进了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由于当时项目管理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风险意识较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未能及时引进,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风险管理理论才逐渐被引入。

作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工程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建设项目中,建筑工程保险才被引入我国。

九十年代以后,建筑工程保险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据调查,国家开发银行80%以上的贷款项目都按要求投保了建筑工程险和财产险,如三峡工程、首都博物馆工程、上海磁悬浮、国家大剧院、西气东输、杭州湾大桥等大型工程项目,其中三峡工程的承保总额已经超过了150亿元。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建筑工程保险在我国并未普及。

  二、BO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综述

  BOT项目的风险是指在BOT项目的特许、建设、经营、移交四个阶段里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以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对风险能否控制为标准,可将风险划分为系统外风险和系统内风险。

系统外风险又称不可控制风险,一般是指与东道国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的、超出发起人和项目公司控制范围的风险,其内容包括:

不可抗力风险、国有化风险、政府的越权干预风险、公共政策及法律变化风险、违约风险、投标不成功风险、竞争不充分风险、利率变化风险、外汇汇率风险、原材料来源和价格变动风险、能源供应和其他辅助设施不配套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货币自由兑换和汇出风险、资产评估风险、偿还期限风险等。

因此,BOT项目可分为三种风险:

1、来自投标人自身的风险;2、来自招标人的风险;3、来自竞争对手的风险。

  BOT项目投标方案的风险来自多方面、多层次,并贯穿投标全过程。

根据对BOT项目投标方案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系统内部因素和系统外部因素两类。

系统内部因素包括投标人在标书中所提及的有关技术标和商务标内容,如项目报价、融资方案、技术方案、运营移交方案等;系统外部因素包括招标人的公平性、竞争对手的实力等。

  三、代建制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综述

  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工程。

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

在风险发生后怎样减少有关单位个人的损失,将风险转移出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这只是一个标,而加强风险的控制,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将风险损失的严重度降低到最低才是本。

对于代建制模式,主要是进行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

在风险管理运行模式中,代建单位、承包商、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及保险公司、相关中介机构作为两个不同的整体参与博弈。

博弈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两种:

  

(一)共投体和共保体之间的博弈。

共投体、共保体通过保险合同形成双方博弈关系,其中风险管理公司作为共保体的一部分参与工程保险。

我们来分析共保体中的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博弈关系:

保险合同是附和合同,即由保险人提出合同的主要内容,投保人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一点在模型中表现为博弈过程的动态性:

保险人先决定保险费率,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观察到这一保险费率,在给定的保险费率下寻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以确定其最优投保额。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博弈是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二)共保体内部的博弈。

风险管理公司作为共保体的一部分,其工作性质区别于保险公司,这里我们通过共保体内部的博弈关系,即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