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826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docx

合工大沉积岩复习题

合肥工业大学沉积岩复习题

 

沉积岩:

(sedimentaryrock)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风化作用(weathering):

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对地表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风化壳: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形成物的总和。

牛顿流体:

服从内摩擦定律-牵引流。

非牛顿流体层流:

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沉积物重力流。

层流(laminarflow):

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turbulentflow):

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雷诺数(ReyonoldsNumbers):

层流和紊流的判别标准。

佛罗德数:

是表示惯性力与重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牵引流:

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

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载荷:

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也叫负载、负荷。

重力流:

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浪基面(波基面)(浪底)(wavebase):

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粒度、密度、形状和成分等特征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的现象。

矿物碎屑:

单独矿物形态存在的碎屑。

岩屑:

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杂基:

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的组分,主要为泥质,其次是细粉砂。

胶结物:

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颗粒间的自生矿物,大多数属于成岩期的产物。

球度:

是一个定量参数,用它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圆度:

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它是碎屑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

胶结类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镶嵌胶结):

胶结类型—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基底胶结—填隙物(杂基)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杂基支撑结构。

孔隙胶结—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接触胶结—亦为一种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孔隙中无胶结物。

镶嵌胶结—颗粒之间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线接触。

颗粒支撑。

杂基支撑结构:

杂基含量高,颗粒互不接触,在杂基中呈漂浮状。

颗粒支撑结构:

碎屑颗粒占绝对优势,颗粒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包括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

众数:

峰(亦称众数)直方图中突出于周围方块之上的高方块或频率曲线中的高点。

累积曲线:

是用粒度分析成果中的累积重量百分比数作成的图。

横坐标仍然表示粒径,而纵坐标表示的是各粒级的累积含量。

累积曲线总是构成“S”形。

C-M图解:

C-M图是应用每个样品的C值和M值绘成的图形。

C值是累积曲线上1%处对应的粒径,C值与样品中最粗颗粒的粒径相当,代表了水动力搅动开始搬运的最大能量。

M值是累积曲线上50%处对应的粒径,M值是中值,代表了水动力的平均能量。

层理:

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纹层:

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层系:

由许多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间内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的水流条件下的产物。

层系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岩性(成分、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层或性质不同组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其间没有明显间断。

层:

组成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

它是在较大区域内,在基本稳定的自然条件下沉积而成的。

有清晰的顶底界面(层面),层面代表了无沉积或沉积作用突然发生变化的间断面。

交错层理:

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粒序层理(递变层理):

由沉积物颗粒递变而形成的沉积单位,其中无纹理构造。

递变层理多为重力流作用的产物。

床沙形态:

河道底床上松散的沉积物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形态,也叫床沙形体(Bedform)。

波痕:

由流水、波浪、风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波痕指数:

波长与波高之比(L/H)

1、继承色:

继承色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

2、自生色:

取决于粘土质沉积物堆积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

3、砾岩:

是指粒径大于2mm、含量大于30%、粗大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粗碎屑岩

4、角砾岩:

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大于50%的砾岩

5、单成分砾岩:

砾石成分单一,同种砾石含量占70%以上

6、多成分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各种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

7、底砾岩:

分布于侵蚀面上,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

8、层间砾岩:

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

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

9、砂岩:

是指主要由含量大于50%、粒径0.1~2mm的陆源碎屑颗粒组成的碎屑岩,砂岩的碎屑成分较为复杂,通常砂级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有时含云母和绿泥石等碎屑矿物

10、成分成熟度:

是指以碎屑岩中最稳定组分的相对含量来标志其成分的成熟程度

11、ZRT指数:

在重矿物中,锆石、金红石、电气石是最稳定的,这3种矿物在透明重矿物中所占比例称“ZRT”指数

12、杂砂岩:

指粘土基质含量大于15%的、分选不好的、泥沙混杂的砂岩

13、粉砂岩:

主要由含量大于50%的、粒级为0.005~0.1mm的碎屑组成的细粒碎屑岩称为粉砂岩

14、黄土:

浅黄色、棕黄色、褐色或红色的土状岩石,一种半固结的泥质粉砂岩,粉砂>50~60%,泥质可达30~40%,砂(<0.25mm)10%±

15、成岩作用:

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石的作用.

16、压实和压溶作用:

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体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压溶作用是沉积岩中一种有流体参与的塑性变形过程。

由于压力的作用,沉积岩中的一些颗粒(通常是方解石或石英)在高压应力区发生溶解,通过流体迁移,而在低压应力区沉淀,从而造成塑性变形,这种作用称为压溶作用

17、胶结作用:

是指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而形成岩石的作用

18、交代作用:

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19、重结晶作用:

岩石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其中有矿物新晶粒形成的作用,都称为重结晶作用或再结晶作用。

20、碳酸盐岩:

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

21、异化颗粒:

相当于通常称的颗粒

22、内碎屑:

是指盆地内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水流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

23、鲕粒:

是指是指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

24、核形石:

也称为藻灰结核,核心及同心层形状都不规则的颗粒,常由非同心状的藻类纹层围绕一个固体核心组成,通常较大,大于2mm,常为1-2cm。

25、球粒:

或称团粒,是由泥晶碳酸盐组成的颗粒,一般呈卵圆形,不具内部结构

26、硬底构造:

在正常沉积中断的间断面上,由于生物作用和同生胶结作用形成的坚硬层即为硬底构造

27、亮晶:

是充填于石灰岩原始颗粒间空隙中的化学沉淀物质,对碳酸盐颗粒起胶结作用

28、碳酸盐泥:

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

29、基质:

是碎屑岩中充填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30、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沉积物,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色较暗。

在孔隙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

两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

下部为早期沉淀上部为后期充填,据此,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

31、萨布哈:

32、叠层石:

叠层石由两种基本层组成:

①富藻纹层(暗层),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含量高,碳酸盐沉积物少,颜色深;②富碳酸盐纹层(亮层):

藻组分含量少,有机质含量低,碳酸盐沉积物多,颜色浅。

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呈现,形成叠层构造。

33、鸟眼构造:

在泥晶或粉晶的石灰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大小的,多为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的孔隙,因其形似鸟眼,故称鸟眼构造

34、缝合线构造:

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呈锯齿状。

在缝合面上的凹凸幅度-毫米到十几厘米

35、淡水渗流:

在地表以下,地下水面以上地带,碳酸盐颗粒沉积物的孔隙中充满空气,由于含二氧化碳的大气淡水渗流作用,优先选择文石质颗粒溶解产生粒内溶孔,大气淡水溶解的碳酸钙沿颗粒接触点过饱和沉淀形成新月形的微亮晶方解石胶结物,若沿颗粒表面垂直流动,在颗粒下方形成钟乳状的悬挂式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沉积物呈半固结状态,保存大量孔隙。

36、海水潜流:

 位于地下水面以下碳酸盐颗粒沉积物的孔隙中仍充满海水,在活动的海水潜流带中,波浪、潮汐及海流迫使海水通过沉积物,使孔隙水达到碳酸钙过饱和,不断产生文石或镁方解石胶结物;常在颗粒周围形成等厚的纤状文石或镁方解石环边,胶结物之间构成多

37、成岩序列:

是在同一成岩体中各类成岩作用发育和演化的序次

38、成岩阶段:

39、胶结世代:

胶结物充填的先后顺序

40、何谓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类型、阶段性及其主要特征?

答:

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类型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可分为四个阶段:

1)破碎阶段(I):

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形成岩石或矿物的碎屑。

2)饱和硅铝阶段(Ⅱ):

其特点是以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为特点,首先带出Cl-和SO42-。

然后在C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开始分解,游离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K+,Na+,Ca2+,Mg2+)盐基,其中Ca和Na的流失比K和Mg要快些。

这些析出的阳离子组成弱酸盐,使溶液呈碱性或中性反应,并使一部分SiO2转入溶液。

此阶段中形成胶体粘土矿物—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绿脱石等。

同时,溶解性较差的碳酸钙开始沉积。

3)酸性硅铝阶段(Ⅲ):

几乎全部盐基继续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

因此,碱性条件逐渐被酸性条件所代替。

Mg2+和K+的再次淋滤出使得上个阶段所形成的矿物(蒙脱石、水云母)又被破坏而形成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K,Na,Ca,Mg盐基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变埃洛石等。

通常,将达到此阶段的风化作用称为粘土型风化作用。

4)铝铁土阶段(Ⅳ):

是风化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硅酸盐矿物被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的元素都被溶液带走,主要剩下铁和铝的氧化物及一部分二氧化硅。

它们呈胶体状态在酸性介质中聚集起来,在原地形成水铝矿、褐铁矿及蛋白石的堆积。

由于它是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壤,所以也称为红土。

达到此阶段的风化作用,通常称为红土型风化作用。

41、试述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稳定性及其产物?

答:

A.石英(quartz):

主要的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B.长石(feldspar):

稳定性次于石英,风化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C.云母(mica):

白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强.白云母在风化过程中,主要是析出钾和加入水,先变成水白云母,最后变为高岭石.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

黑云母遭受风化后,钾、镁等成分首先析出,同时加入水,转变为蛭石、绿泥石、褐铁矿等D.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低。

这些矿物在风化产物中保留较少,故在沉积岩中较少见E.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F.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风化稳定性甚小,极易溶于水并顺水转移G.重矿物(heavymineral):

风化稳定性的差别很大,如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42、何谓母岩风化成熟度(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

答:

见名词解释

43、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PPT不详细,请参考课本,p20)

(1)搬运方式

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

悬浮搬运(悬移搬运)

2)机械沉积作用

1、碎屑颗粒在静水中的下沉速度与颗粒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2、碎屑颗粒在静水中下沉速度与其相对密度成正比

44、论述沉积分异作用(机械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重点!

机械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粒度、密度、形状和成分等特征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的现象。

自然界中两种既有区别而又并存的沉积分异作用,是沉积物(岩)形成和分布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晚。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

砂和粉砂阶段铁的氧化物阶段

↓↓

粘土沉积阶段碳酸盐阶段

↓↓

已基本结束硫酸盐及卤化物阶段

45、成岩作用(沉积后阶段)概念、阶段和成岩作用主要类型?

概念:

沉积岩形成作用系指沉积物形成(风化、搬运、沉积作用)、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同生作用和成岩作用)及沉积岩的变化直至转变为变质岩(后生作用),以及沉积物抬升到近地表而遭受表生作用的全过程。

阶段:

母岩→沉积物形成阶段→(狭义)成岩作用阶段→沉积岩→后生作用阶段→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

主要类型:

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固结作用、重结晶和新生变形作用、交代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

46、试述碎屑岩的结构组分的主要类型和特征,比较不同组分在搬运方式、沉积特点、水动力条件及形成阶段的差异?

1.主要类试述碎屑岩的结构组分的主要类型和特征,比较不同组分在搬运方式、沉积特点、水动力条件及形成阶段的差异?

碎屑颗粒

杂基

胶结物

孔隙

含义

母岩机械破碎的颗粒,是碎屑岩的主体和骨架,决定着碎屑岩的主要特征

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下来并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机械混入物,其粒级与碎屑颗粒明显区别

在碎屑颗粒沉积之后由粒间孔隙水中某些物质达到过饱和而产生化学沉淀的物质,对碎屑颗粒起着胶结作用

碎屑岩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碎屑颗粒之间的那一部分空间,沉积时或沉积后形成的

特征

岩石的主体和骨架

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起胶结作用

碎屑颗粒之间、杂基之间的空孔隙,起主要胶结作用

分布于碎颗粒之间

搬运方式

挪动、滚动、跳跃

悬浮

溶解

沉积特点

机械沉积,受流体力学定律支配

机械沉积,受流体力学定律支配

化学沉积,受化学和物理定律支配

水动力条件

强而稳定

由强急剧减弱

弱而稳定

水动力强而稳定时,孔隙多

形成阶段

二者同时形成

同生、成岩、后生

沉积时或沉积后

47、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的概念、成熟度指数的含义

成熟度:

指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成分成熟度:

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

成熟度指数:

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一个指数。

48、什么是碎屑结构?

包含哪些方面?

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碎屑岩内各结构组分的大小、形状以及空间组合方式

碎屑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关系。

49、碎屑岩的主要胶结类型和支撑结构及其特征?

胶结类型—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决定碎屑岩胶结类型的因素:

(A)碎屑颗粒与填隙物的相对数量(B)碎屑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

可以分为1.基底胶结2.孔隙胶结3.接触胶结4.镶嵌胶结。

基底胶结—填隙物(杂基)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杂基支撑结构。

孔隙胶结—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接触胶结—亦为一种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孔隙中无胶结物。

镶嵌胶结—颗粒之间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线接触。

颗粒支撑。

碎屑结构的支撑类型可划分为两类:

杂基支撑结构:

杂基含量高,颗粒互不接触,在杂基中呈漂浮状。

颗粒支撑结构:

碎屑颗粒占绝对优势,颗粒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包括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

50、叙述沉积构造的主要成因类型及环境意义

51、叙述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有五种: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交错层理、过渡性层理、递变层理、韵律层理、均质层理。

特征:

(一)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1)水平层理特点是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悬浮物质以比较慢的沉积速率沉积形成的。

(2)平行层理:

由平行而又几乎水平的纹层状砂和粉砂组成,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在平坦床砂上沉积的。

(二)交错层理:

(1)板状交错层理常具如下特征:

层系顶界具直脊波纹。

地界有冲刷面;垂直水流方向倾斜;纹层内常呈下粗上细的粒度变化,有的纹层向下收敛,呈切线状。

(2)楔状交错层理:

纹层斜交与层系界面,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状,在垂直水流或平行水流方向层系间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

(3)槽状交错层理:

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顶部被切割。

在横切面上,层系界面是槽状,纹层与之一致也是槽状;在纵切面上,层系底界面呈弧状,纹层向下倾方向收敛并与之斜交;顶视为重叠的瓣状。

(4)波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上下界面可平行、不平行或相交,总延伸方向与层面平行。

层系内的纹层可与界面相交,或与底面大致平行。

属小型交错层理。

(5)羽状交错层理:

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斜方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彼此呈锐角相交,呈羽毛状或青鱼骨状。

(6)爬生波痕纹理:

砂波依顺流方向沿其迎水面向上爬升生长,使后一层系叠在前一层系之上,形成爬升或上攀特点。

(三)过渡性层理:

由压扁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组合而成。

(四)递变层理:

沉积物颗粒递变,自下而上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为正递变层理;自下而上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粗为反递变层理。

(五)韵律层理:

成分、结构与颜色等性质不同的薄层做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潮汐环境,砂、泥薄层相间的交替纹层;季节变化,暗色层与淡色层交替;冰川纹泥,颗粒较粗淡色层与颗粒较细暗色层组成。

(六)均质层理:

内部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都无分异现象

52、叙述层面构造的类型及特征;

层面构造的主要类型有波痕、剥离线理构造、泥裂、雨痕和冰雹痕、底层面构造。

特征:

(一)波痕,

(1)流水波痕:

波峰、波谷均圆滑,呈不对称状,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波谷比波峰粗。

(2)浪成波痕:

浪成波痕可分为对称的和不对称的两种,前者的特点是波脊两侧对称,波峰尖,波谷圆滑,大多数波脊平直,部分出现分叉,后者外形上与流水波痕相似。

(3)风成波痕:

呈不对称状,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波峰粒度比波谷粗。

(二)剥离线理构造:

出现在具平行层理的砂岩中,沿层面剥开,出现大致平行的线状沟和脊,镜下可见长形颗粒的定向排列,代表古流向。

(三)泥裂:

平面上,发育形成网格状龟裂纹,把岩石切割成多角形;极其干燥下,泥质层碎裂小片,边部向上翘起。

(四)雨痕和冰雹痕,雨痕多时,凹穴形状多不规则的,偶有降雨,雨痕易于保存。

(五)底层面构造:

(1)槽模:

半圆锥、不连续的突起构造。

略呈对称状、伸长状,起伏明显,向上游一端具有圆滑的球根状形态,另一端则呈倾伏状渐趋层面消失。

(2)沟模:

是砂岩层底面上一些稍微突起的直线形的平行脊状构造,由下伏泥质岩层面上的细沟被砂质充填形成,脊可以延伸很远,而且较平直

53、叙述沉积岩中同生变形构造的类型及特征

同生变形构造的主要类型有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包卷层理、滑塌构造、碟状构造、鸡笼铁丝网状构造。

特征:

(一)负载构造:

负载构造形状很不规则,一般不对称,排列杂乱,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分米。

(二)球枕构造:

大小可从直径几厘米至一米,甚至几米。

一般不具内部构造,如果砂岩具有纹层,则多已变形,常随砂球或砂枕外形向下弯曲而呈槽状。

(三)包卷层理:

常限于一个层内连续分布,并显示出小型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的复杂现象。

这些褶曲常常是顺水流方向倒转,且褶曲轴大致平行,不伴随断裂和角砾化现象。

(四)滑塌构造:

沉积层内发生变形、揉皱,常伴随小型断裂,甚至使岩石破碎、岩性混杂,呈角砾状外貌等。

(五)碟状构造:

由模糊的形如碟状的上凹纹层组成、直径一般为几厘米,它们在横向上断续分布,垂向上相互重叠,其下部可见泄水通道或泄水管构造。

(六)鸡笼铁丝网状构造:

结核状的硬石膏与纹层状白云岩互层,经过压实作用,硬石膏结核密集,而白云岩纹层弯曲形成。

54、叙述沉积岩中化学成因构造类型及特征

这类构造是指在沉积时期和沉积期后由结晶、溶解、沉淀等化学作用在沉积面上或沉积物中所形成的沉积构造。

这类次生成因的沉积构造是沉淀和溶解二种作用的结果。

晶体印痕、结核、缝合线、叠锥

晶体印痕与假晶:

在适宜条件下,在松软沉积物表面上形成的盐类和冰等物质的结晶体后来由于溶融、溶解作用等而消失,而在层面上留下特殊的晶体印痕或充填形成假晶。

晶体印痕一般在泥质沉积物中容易保存。

结核:

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

这种矿物集合体表现为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不规则团块。

主要是未固结岩石中的呈溶液状态的分散物质,重新分配和集中并逐渐增长而成。

(1)形状:

球状、椭球状、饼状或不规则状

(2)大小:

<1cm~几十cm(3)成分:

碳酸盐、硫化铁、硫酸盐、硅质、磷酸盐、锰质(4)内部构造:

很不相同,可以是均质的,同心圆状或放射状等,如龟背石。

(5)产状:

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呈串球状成群产出,甚至平行层面分布。

叠锥构造:

它是由一连串漏斗状锥体套叠在一起所组成。

锥体一般垂直于层面或脉壁,在层面上呈同心圆状,纵切面上呈“V”字型套叠。

锥高一般1~10cm,锥顶角30~60°。

叠锥常见于泥灰岩、钙质泥岩中,也可见于石灰岩和方解石脉中。

缝合线:

是一种裂缝构造。

常见于碳酸盐岩中,但也出现在石英砂岩、硅质岩及蒸发岩中。

55、叙述沉积岩中生物成因构造类型及特征

遗迹:

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有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称为生物遗迹构造,包括生物生存期间的运动、居住、觅食和摄食等行为留下的痕迹,也称为痕迹化石或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构造:

底栖生物的活动使沉积物层理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新的构造面貌,称为生物扰动构造。

植物根茎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