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26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医用耗材血液透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月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及职能

(1)宏观管理部门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器械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发改委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及组织实施产业政策等。

(2)行业主管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本行业的主要监管职责包括:

负责起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负责组织制定、公布医疗器械标准、分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制定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医疗器械注册并监督检查;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开展监测和处置工作;负责制定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复核进口医疗器械的注册产品标准及境内生产的III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等。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及生产、使用实施监督;负责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审批;负责对II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以及II类医疗器械产品临床试验的备案;负责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管理的监督实施等。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I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备案,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等工作。

(3)行业自律组织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开展有关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政策,规范企业行为;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质量规范的制定、修改、宣传和推广行业资质管理工作;参与制定行业规划,对行业内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及其他任务。

2、行业监管体制

(1)分类管理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2)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与注册

监管机构对第Ⅰ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Ⅱ类、第Ⅲ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第Ⅰ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由备案人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申请第Ⅱ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申请第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符合安全、有效要求的第II、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准予注册并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该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注册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注册部门提出延续注册的申请。

已注册的第Ⅱ类、第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其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发生实质性变化,有可能影响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发生非实质性变化,不影响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应当将变化情况向原注册部门备案。

(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备案与审核

受理生产许可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第Ⅱ、Ⅲ类生产企业,准予许可并发给《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该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依照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办理延续手续。

(4)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与审核

受理经营许可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第Ⅲ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准予许可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该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依照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办理延续手续。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014年以来,伴随着医疗器械行业主要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各类相应的法规与政策也密集出台,这些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行业监管上看,监管层对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主要行业政策

医疗器械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的行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两票制”的相关情况

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等9部委于2016年6月24日联合发布的《2016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第三条第三款明确提出了要在综合医改试点省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药品、耗材采购中实行“两票制”,即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

国家医改办等8部委于2016年12月26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第三条明确了“两票制”的实施范围:

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争取到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开。

目前,陕西省、青海省、安徽省、福建省、辽宁省五个省份已发布实施方案或意见以明确在医用耗材领域实施“两票制”,具体情况如下:

(1)陕西省

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等8部门于2017年3月14日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实行药品和医用耗材“两票制”的通知》(陕医改办发[2017]4号),要求“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医用耗材采购中实行‘两票制’。

医用耗材实行‘两票制’确有困难的,可先在高值医用耗材中实施。

结合我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和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工作进展情况,为保证‘两票制’平稳施行,各医疗机构可设立过渡期,但不得超过2017年6月30日。

(2)青海省

2016年12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实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青政办[2016]219号),其中要求“全省公立医疗机构配备使用的药品和耗材必须通过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采购,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规避或变相规避药品耗材网上采购,必须让采购行为公开透明。

全省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和耗材网上采购率要达到100%,药品配送率要达到98%以上。

2017年3月8日,青海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2016年度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一般医用耗材挂网采购工作的通知》(青药采办[2017]2号),规定“医疗机构在一般医用耗材采购中要求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必须承诺执行‘两票制’,并在与挂网生产企业及其委托的配送企业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实行‘两票制’的有关规定、配送具体事宜和一般医用耗材质量安全责任等相关要求,保证一般医用耗材能及时配送到位。

2017年6月8日,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印发了《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药品和医用耗材推行“两票制”有关事项的通知》(青卫药械[2017]5号),对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两票制”提出了相关要求。

(3)安徽省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5部门于2017年11月15日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两票制”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要求“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医用耗材采购两票制。

”实施医用耗材“两票制”的品种为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目录品种,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类别范围包括:

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神经外科、电生理类、起搏器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眼科材料、口腔科、其他等十大类高值医用耗材。

(4)福建省

根据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10月28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打击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和侵害患者权益行为的通知》(闽医保办[2016]8号),自2017年1月1日起,不执行“两票制”、虚开增值税发票、进行“过票洗钱”的药品耗材(含进口)供货生产企业和药品耗材配送企业将被列入全省医疗保障管理系统“黑名单”。

(5)辽宁省

2017年2月14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辽宁省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和检验检测试剂阳光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卫发[2017]10号),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推行医用耗材和检验检测试剂配送‘两票制’。

除上述五个省份外,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26个省份、直辖市或自治区也发布了“两票制”的实施方案或意见,但都仅限于在药品的生产、流通领域实施“两票制”,不包含医用耗材。

三、行业发展概况

1、医疗卫生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具有明显的刚性消费特征,因此在居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医疗服务需求通常会优先得到满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

同时,我国卫生医疗资源持续增长,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医疗服务市场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

(1)医疗卫生资源稳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推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稳步增长,为医疗服务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4万家,其中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比分别为2.96%及94.21%。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1.05万张,比上年增加39.53万张,其中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分别为568.89万张及144.19万张,占比分别约76.77%及19.46%。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6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达到845.4万人,比上年增加44.6万人,增长率为5.57%。

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增长有效提升了我国医疗资源的质量,使得居民能够获得更加全面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我国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平均寿命持续上升,另外,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们对健康的投入增大,诊疗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人口增长、寿命的延长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改善推动了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

2005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3岁,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4岁。

国家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更进一步提出了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的目标。

人口年龄结构方面,2002年我国人口结构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7.3%,2016年该比例上升至10.8%,2016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1.50亿。

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0.97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74.41万亿元;人均GDP由2001年的0.86万元增长至2016年的5.40万元。

人均GDP的增长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经济基础。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4亿人次,增长率为3.1%。

2016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8次。

与2005年相比,2016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增加了38.3亿人次,增长93.41%。

2005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医疗卫生资源稳步增长以及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强劲增长。

医疗卫生总费用从2001年的5,025.9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46,34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96%,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4.58%增长至2015年的6.2%,保持上升趋势。

2、医疗器械行业概况和发展趋势

(1)行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发展。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为3,700亿元,较2015年的3,080亿元增长了20.13%。

经过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全国医疗机构数目的稳步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具有一定稳定性,未来几年将带来大量的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必然会受益于整个行业扩容所带来的利好,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也将显著受益。

在国内销售医疗器械的主要渠道是医院、药店及专业的医疗器械店。

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3,700亿元的销售规模中,医院市场与零售市场的销售额分别为2,690亿元与1,010亿元,占比分别为72.70%与27.30%,其中,零售市场中电子商务渠道的销售占比约为36%。

2014年以来,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互联网药品经营牌照的数量快速增加,传统零售门店的销售额在2014年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整个家用医疗器械零售市场的增量几乎全部被电商占据。

销售渠道与销售模式的变化也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

根据中康研究院《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六大终端用药市场分析蓝皮书》预计,2016年我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约为14,774亿元,医药和医疗器械消费比为1:

0.25。

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

0.7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未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且活跃。

国家医改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促使中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医疗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正遵循着发达国家逐步“重器械、轻药品”的路径发展。

(3)医疗器械市场向基层医疗市场下沉

截至2016年末,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万个,占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94.21%,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根据新医改的相关方案,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建设全国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装备配置开展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应发挥主体作用。

基层医改的方向是回归公益性、立足保基本,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层看病报销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空间有望迎来较快增长,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4)国家法规与政策促进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

2014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完成了5部部门规章以及众多规范性文件的发布,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将对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

2014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社会办医,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问题。

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以往公立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需要层层报批,但作为社会资本办医,购买医疗设备无需再进行申报、审批,这将有效刺激医疗设备的应用。

卫计委于2013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一事,其中有1,090亿元被明确用在了县医院建设。

众多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及行业政策的出台,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导行业摆脱粗放增长阶段,向规范化发展的方向前进。

3、医用耗材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

医用耗材,是指在为病人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医用卫生材料。

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主要特点为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

医用耗材定义非常广泛,但主要可以分为血液净化耗材、静脉输液耗材、肌肉注射耗材、骨科耗材、麻醉耗材、护创敷料耗材、手术卫生用品等。

具体的常见产品有透析器、透析液、透析管路、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接头、延长管、灌流器、针筒、输液器等。

近年来全球一次性医用耗材贸易市场规模年增幅保持在10%左右。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也是最大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其一次性医用耗材产品销售额约占全球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销售额的40%,欧洲则为全球第二大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次性医用耗材销售额已占其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45%左右。

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用耗材行业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15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销售规模达1,853亿元,同比增长11.49%。

2010至2015年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销售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3.92%,行业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

2010年至2015年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销售规模及增速如下图所示:

随着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诊疗人数、卫生费用的增长,我国医用耗材市场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4、血液净化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

(1)血液净化治疗原理

血液净化是指应用物理、化学或免疫等方法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及血中代谢废物、毒物、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物质,同时补充人体所需的电解质和碱基、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它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单次超滤等,以及以上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等方法是最常见的血液净化治疗措施,被广泛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及急性肾损伤,替代部分的肾脏排泄功能。

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俗称“尿毒症”。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不可逆的衰竭,不能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主要通过规律的血液净化治疗延长生命。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一种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将血液引出体外,经带有透析器的体外循环装置,血液与透析液借透析膜进行水和溶质的交换,血液中水和尿毒症毒素进入透析液而被清除,透析液中碱基和钙则进入血液,从而达到清除水和尿毒症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

血液透析的优势主要包括透析的充分性较高、安全性高、感染率和并发症几率低等。

血液透析早在20世纪40年代即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60年代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终末期肾病治疗,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血液透析已经成为最常用的血液净化疗法,也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选用的治疗手段。

血液透析设备的工作过程为:

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

从而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物;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调整酸碱平衡。

血液透析治疗主要使用的设备包括血液透析机、透析器、体外循环血路、其他辅助器械等。

血液透析管路是血液在体外循环的通路,采用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制成。

(2)血液净化市场概况

根据中国医学会肾病学分会2008年的统计,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为36.1/百万人口,患病率为79.1/百万人口,远低于世界及东亚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病人应答不全面,病人治疗率低造成的。

以东亚地区中国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与地区的终末期肾病患病率的平均值2,136/百万人口估算,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约为293万人。

在我国,由于肾移植供体来源受限及费用高昂的原因,肾移植无法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因此,血液净化治疗(主要包括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等方式)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维持性、长期治疗重要方式。

从全球角度来说,除了香港等地区受特殊医保政策及建设血透中心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以外,由于血液透析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血液透析在世界范围内是ESRD患者的主流选择。

近年来,我国整体透析治疗率在15%左右,远低于37%的全球平均治疗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5%的治疗率。

未来,随着我国大病医保政策逐步落实,对ESRD患者的平均报销比例有望逐步提高,同时,《关于征求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意见的函》、《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试行)》等政策的发布使血液净化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会。

大病医保政策与血液净化行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将释放ESRD患者的治疗需求。

经过多年努力,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逐步提升,但仍与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与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经验的积累,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存活率将进一步改善。

未来透析治疗率的提升、大病医保及血液净化行业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将为血液净化行业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长,对一次性医疗器械需求不断增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对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201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46,344.9亿元,较上年增长13.11%,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

201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6.2%,近年来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人均卫生费用方面,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从2000年的361.90元增长到2016年的3,351.74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23%。

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卫生费用的快速提升,为我国一次性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释放卫生医疗需求的增长潜力

2012年,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等20个病种纳入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并要求按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

2013年,大病医保进一步扩容,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贫困人群还将额外得到15%的民政医疗救助基金。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将进一步提高支付比例,更有效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2016年1月,国务院以国发〔2016〕3号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对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作出专门部署。

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近年来,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进入快车道,在统筹层次、体系构建和待遇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提高了城镇居民、职工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切实减轻医疗负担。

2016年末,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3亿人与2.95亿人,分别较2010年增长了132.05%与24.39%。

具体如下图所示:

2015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人数达到6.70亿人,参合率达到98.80%。

2015年新农合人均筹资490.30元,当年基金支出2,933.41亿元,补偿受益人次达16.53亿。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参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人均筹资水平大幅提升,具体如下图所示:

随着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工作的逐步推进,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将稳步提高,从而带动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进一步释放卫生医疗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潜力。

(3)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医疗器械行业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被国家划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