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218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docx

学年度语文同步练习

2014-2015学年度4月语文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①榝(shā),就是茱萸 ②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一种恶草 ③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慆(tāo)兮,榝又欲充夫佩帏” ④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 ⑥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

A.①③②⑤④⑥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②①⑥⑤④D.③②①⑤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B.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3.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_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________,刚刚离开初中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高中的六分之一的时光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瓦肆颓俗敷衍消声匿迹

B.会晤商榷赎罪旁稽博彩

C.蜕变兑现提携放荡治游

D.造诣乖张切磋毁誉参半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引发悲剧事件的暴力拆迁,是对公民尊严的毁灭性打击,那些被强拆的主人公       缺失了财产权利,      丢掉了尊严。

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      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两弹元勋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③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已危害到当地海洋生物的生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

因为整个生物链      ,而人类则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

A.①不是……而是      ②反应    ③环环相扣 

B.①与其说……不如说  ②反映    ③环环相扣

C.①与其说……不如说  ②反应    ③盘根错节

D.①不是……而是      ②反映    ③盘根错节

6.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崔巍(wēi)

杜甫(fǔ) 

啜泣(chuò)  

林廓西路(guō)

B.怂恿(sǒng)

紊乱(wěn)

袒露(lòu)

颠簸动荡(bō)

C.修葺(qì) 

肋骨(lè)

择菜(zhái)

弱不禁风(jìn)

D.绮丽(qǐ)

断垣(yuán)

粗犷(guǎng)

千里走单骑(qí)

7.下列对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出自《荀子·劝学》,是春秋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现存32篇,他主张性恶论。

B.《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学家。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C.《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记载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是历史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则是诸子散文。

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全是褒义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行不通,集思广益才能出精品。

B.人要有眼力,要高瞻远瞩、明察秋毫。

C.他是那么不切实际,甚至有些好高骛远。

D.语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是亦步亦趋。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式的传统阅读

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⑥人类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⑥②⑤③④①  B.⑥②④⑤①③  C.③④⑤①⑥②   D.③④⑥②①⑤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一项是

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顷之,烟炎张天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B.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

C.贾谊,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D.《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作者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

他和欧阳修一起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后世称韩愈、欧阳修和宋代的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马航MH370客机失联已接近100小时,美国、越南、老挝等10个国家加入搜救队伍,但仍未发现失联客机踪迹。

B.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帕尔感慨地说:

“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

C.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D.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

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评卷人

得分

二、名句默写(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6分,第2题3分,共9分)

13.根据内容提示,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即,,并且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2)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14.古诗文默写。

(3分,每空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

(《诗经》)

②淇水汤汤,。

(《诗经》)

③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塔上的树

易云武

①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

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

那塔顶上长着一棵硕壮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②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

它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

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

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③然而我执意要弄清楚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

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

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

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④这时有阵阵江风吹来。

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响动众多鸟雀的鸣叫。

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

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

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

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⑤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

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

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

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鸟类家族的和平与宁静。

鸟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

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

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⑥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

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着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嵌在青苔之中。

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缠在一起。

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挂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

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

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

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⑦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

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垒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

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僵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了。

⑧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

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

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予者。

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于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

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

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

这是天意?

这是缘分?

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⑨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

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

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而心怀崇敬。

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

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塔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②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

C.第⑤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湘西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

16.本文第②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分)

答:

17.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

(6分)

答:

1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评卷人

得分

四、诗词鉴赏(本题共2道小题,共16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题。

(8分)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赵佶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注:

赵佶:

宋徽宗,北宋亡,被金人掳往北方。

玉京:

与后文的“花都”都指北宋首都汴梁。

梅花:

笛子曲《梅花落》的省称。

(1).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2)试分析本词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4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8分)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

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

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代指功名。

(1).这首词“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如何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4分)

(2).词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4分)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本题共17分)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

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

居易谏曰:

“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

”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

“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

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

“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

“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

“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

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

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2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君子多之多:

赞赏

B.以市恩泽市:

收买

C.凡数千百言凡:

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素:

向来

2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

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

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

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曰:

“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1.D

根据横线后的“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可确定首句是③,据此可排除A、B两项;由②中的“显然认为”,可知③②相连;由“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可知④⑥相连,据此可排除C项。

2.A

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前面“是否”是正反两方面,后面只有正面;同时,“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缺主语,应删去“就”改为“我们”。

C.语序不当。

D.成分残缺。

“对”没有宾语,可在“音像制品”后加“的人”。

3.C4.D5.B6.D7.A“春秋”改为“战国”。

8.C9.C.试题分析:

③是文段的中心句,领起全段,所以排最前,排除A、B;①中的“界面”“纸面”两个概念是承接第⑤句的,所以应是⑤①,排除D。

10.A11.D12.D

(A“联合早报”应为书名号。

B句末不需疑问,应用句号。

C项“用……来说”表示插说,应用逗号,不应用冒号。

13.

14.①乘彼垝垣

②渐车帷裳

③隰则有泮

15.CE【解题思路】C、本文主旨并非“要保护生态平衡”E、“描绘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生活和自然风光错。

(答对一项给3分)

16.

(1)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3分)

(2)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3分)

【解题思路】结构作用要注意本身在文中的位置,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主题的作用。

注意回答结构时的术语:

总结、起领、承上启下、揭示中心、照应、铺垫、伏笔、悬念、突转等。

17.【参考答案】

(1)因有青苔,防滑倒;

(2)躲避鸟的袭击;(3)避免再扰乱鸟的和平与宁静。

(每项2分)

18.

(1)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

(2)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

(3)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

【解题思路】本题解答的角度比较多,可从主题、修辞、写作手法、篇章布局等方面入手,要言之有理。

19.

(1)①对过去豪华生活的向往之情,从“曾忆”即可看出②亡国之痛,被俘之苦。

“花城人去”暗示亡国;身在胡地,只有春梦相伴,说的是被俘生活 ③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家山何处”作了明确的提示(每点2分,答出两点满分。

意思对即可。

(2)上阙写往昔的“繁华”:

“琼林”两句,专写皇家豪华。

“琼林玉殿”,指大内(皇城)之中各种宫殿,“朝喧”、“暮列”则是以弦管笙琶等乐器表示宫中游乐无度,不分昼夜。

下阙写今日的“萧索”:

汴京“萧索”,身处尘沙漫天的荒漠,历经万般愁苦,让人怎能再听《梅花落》的曲子。

(2)分今昔对比鲜明,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心灵的痛楚。

(2分)

20.

(1)答:

这两句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形成鲜明对比,以诸将反衬自己,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

(2)答:

词人在上阙中抒发了看破功名利禄的超然之情;下阕转为开朗达观,以美酒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情感,又运用拟人修辞借花自嘲,表现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

21.C凡:

总共。

22.C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

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

23.D.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24.

(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自以“的“以”,1分,“酬”1分,句意通顺1分)

(2)皇上说:

“卿所说的正确。

”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是”,1分。

省略,1分,“见”,表被动,1分)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808)五月,官拜左拾遗。

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

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次上疏极力奏谏。

  又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

“魏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

子孙欲典押,需钱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

”宪宗深以为然。

皇上又欲加授河东王锷以平章事,白居易谏道:

“宰相是陛下辅佐之臣,非贤德良材不能居此位。

王锷勒索民财进奉,为换取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陛下得了王锷进奉,便授他宰相之位,这对我圣朝极为不利。

”此事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