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412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docx

学校学年度同步练习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6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1.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

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

完成9~10题。

9.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A.夏季洪水多发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光照时间短D.冬季降雪量大

10.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光照C.台风D.地形

答案及解析:

1.DC

解析:

第5题,从甲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看,房顶坡度大,说明该区域降雨多或者冬季降雪量大;采用横木地基是为了防止建筑物下陷(可能是因为地下季节性冻土的存在);建筑物密闭、门窗小,是为了防寒保暖。

因此可推测该建筑位于高纬度地区,降雪量大,门前台阶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冬季降雪量大的自然环境。

第6题,乙地石质建材多,说明该地为山地、丘陵地形,排水条件良好,采取此建筑形式不是因为降水的因素;该地没有选择地形平坦地段建筑民居,主要是平坦地形受台风危害严重;从建筑形式和风格看,光照对其影响极小。

2.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 ②长江中下游区 ③南部沿海区 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一)②、

(二)④、(三)①、(四)③    

B.

(一)②、

(二)④、(三)③、(四)①

C.

(一)①、

(二)②、(三)③、(四)④

D.

(一)③、

(二)④、(三)①、(四)②    

答案及解析:

2.A

3.下列关于区域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B、美国与加拿大在五大湖之间的国界线是模糊的

C、山西省与周边的其他省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

答案及解析:

3.C

4.上海和哈尔滨两地气候资料,大致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候状况,读图回答8~10题。

8.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冬夏温差变化不大

C.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D.雨热同期

9.形成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受冬夏季风影响的强度不同

10.关于松嫩平原地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矿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

B.石油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

C.有色金属矿丰富,冶金工业发达

D.盛产棉花,棉纺织工业发达

答案及解析:

4.8.D 9.A 10.B

解析:

第8题,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均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第9题,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差异最主要的原因为纬度位置不同。

第10题,松嫩平原上有大庆油田,石油化工发达。

5.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图1)”,回答1-3题。

图1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3.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答案及解析:

5.1.A2.A3.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6题。

材料1: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2: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5.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6.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答案及解析:

6.5.B 6.D

第5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

第6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

7.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人们对网购的逐渐认识,促使着中国鲜花速递行业以每年近20%的速度不断壮大。

据此回答7~8题。

7.随着网络鲜花速递的兴起,鲜花的流通量不断增加。

这促使了

A.鲜花店的数量增多B.鲜花店的规模扩大

C.鲜花销售成本增加D.鲜花销售市场扩大

8.在鲜花速递配送过程中,物流公司为设计合理的配送路线,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答案及解析:

7.7.D8.C

8.某运动员在自行车上安装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并用每1分钟自动记录一点的方式,将自行车所到之处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据此完成3~4题。

3.该运动员在公路上全力冲刺,GPS的点位记录如上图公路上黑点所示,则下列四图中最可能是他所经过道路纵剖面图的是(  )

4.如果该运动员在该地区两次看到GPS接收机分别显示如图界面。

据此可判断该运动员(  )

A.正向西南方向行进

B.行进的相对高度差为223米

C.看到的树种多属于常绿硬叶林

D.18∶02∶35时所到地处于黑夜

答案及解析:

8.3.D 4.B

第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点与点越近,则同一时间骑行距离越短,表示遇到了上坡,点越密集,坡度越陡,故丙—乙段、甲之后为上坡,且甲之后的坡度较陡。

反之则情况相反,故乙—甲段、丁—丙段为下坡,且甲—乙段的坡度较陡。

运动员所经过道路的坡度依次为甲之后为陡上坡,乙—甲段为陡下坡、丙—乙段为缓上坡、丁—丙段为缓下坡。

故D项正确。

第4题,由图可知,该运动员行进方向为东南方向;行进的相对高度为223米;该地位于我国,不可能看到常绿硬叶林;由图可知,此时为夏季,18∶02∶35时所到地不处于黑夜。

9.荒漠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读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图,图中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

A.③ⅢB.④Ⅰ

C.②ⅡD.①Ⅲ

答案及解析:

9.B

10.

荒漠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读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图,回答

38~40题.

38.图中代表南美大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9.有关荒漠的成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美洲西海岸的荒漠南北延伸是受地形影响

B.巴塔哥尼亚荒漠的形成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C.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和巴塔哥尼亚荒漠的成因相似

D.

欧洲没有热带荒漠,仅有少量的温带荒漠

40.不属于Ⅲ类型的荒漠在②所在的大陆面积大的原因

A.信风从西部陆地吹来,加剧干燥B.地形开阔,面积广大

C.大陆沿岸寒流影响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

答案及解析:

10.DCA

11.地球上的荒漠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读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图,完成下题。

26.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大陆是

A.非洲大陆、亚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美大陆

B.亚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美大陆

C.亚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D.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亚洲大陆、南美大陆

答案及解析:

11.B

12.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撒哈拉大沙漠所在的大陆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各大陆中,比重最高的荒漠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形成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及解析:

12.1.B2.A

解析:

1.撒哈拉大沙漠位于非洲,由于纬度较低,非洲主要是热带荒漠,以及少部分的亚热带荒漠;因受副高(信风)控制区域广而热带荒漠面积是各大洲中最大的;据此可判断图中②为非洲大陆。

2.温带荒漠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的位置,导致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形成的,在亚欧大陆分布最广泛;图中①是亚欧大陆,③是澳大利亚大陆,④是南美大陆。

13.如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

读图,回答11~12题:

11.①~④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2.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ks5u

D.海陆位置和地形

答案及解析:

13.BD

14.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4月、7月、11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

据此完成10--11题。

10.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4月、5月B.4月C.6月、7月D.11月

11.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答案及解析:

14.CD

15.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3~4题。

3.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

4.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D.气候的变化

答案及解析:

15.3.B4.A

解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1937年到1980年,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是原来的两倍多;而同期人口密度由约20人/平方千米上升到约80人/平方千米,即人口总数增加了约4倍;故该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4.该地的人口大量增加,为了增产粮食以满足生活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而当地的自然条件不适合过多发展耕作业,随着开垦面积的扩大,荒漠化的面积也随之扩大。

故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16.“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

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

据此回答5~6题。

5.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①土地沙漠化 ②土壤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6.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 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③蒸发量增大 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及解析:

16.5.A 6.A

解析:

第5题,根据题干可知,当地由于水源短缺,湖泊干涸,造成了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6题,“安固里淖”干涸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干旱外,与当地过量开采地下水也有关系。

17.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

据此回答19~20题。

降雨

(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2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及解析:

17.19.D 20.B

第19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D正确。

第20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地泥沙量较小,油松幼林地(单一树种)泥沙量大,故①③正确。

开垦坡地泥沙量最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故②错。

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相比,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荒草地泥沙量小,故④错。

18.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

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④⑤D.①②⑤

答案及解析:

18.D

亚马孙地区位于南美洲,刚果盆地位于非洲。

亚马孙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东南风能深入大陆;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从陆地轮廓可以看出,南美洲亚马孙地区陆地面积比非洲刚果盆地宽广。

因此,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

19.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回答第21—24题。

21.读图,分析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部分;

A.AB.BC.CD.D

22.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23.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24.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

答案及解析:

19.21.A22.C23.D24.C

20.当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黄河中游大雨后的流量曲线将会是下图中的()

答案及解析:

20.C

21.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

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④

2.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 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③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及解析:

21.1.C 2.D

解析:

第1题,图中A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B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两地区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第2题,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

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22.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

据此回答53~54题。

53.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B.③~④

C.④~⑤D.⑤~⑥

54.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是(  )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答案及解析:

22.CD

23.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读“2008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34—35题。

地区

水电

火电

核电

占全国的比重

1.5%

20.5%

17%

3.3%

11.7%

10%

14.2%

34.6%

12.2%

30.7%

35.1%

20.9%

87.8%

24.3%

29.6%

5.8%

9.9%

34.表中⑤地区为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东地区D.西南地区

35.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B.核能资源丰富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及解析:

23.34.D35.A

24.读美国部分山脉、水系图(数字代表河流),回答17—19题。

17.上图四个数字所代表的河流中,表示田纳西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注入密西西比河,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

B.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下游地区为平原

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因此降水丰富

D.田纳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至次年4月中旬

19.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任务是:

A.开发丰富的水能资源,在干流沿线建设梯级电站

B.拓宽挖深河道,发展内河航运

C.加强水利建设,扩大流域农业灌溉面积

D.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答案及解析:

24.CDD

25.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24.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地中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答案及解析:

25.23.C 2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农业生产布局。

第23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b、c两地的降水量都低于400mm,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第24题,a地位于长白山区,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26.读“美国主要农业区示意图”和“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农作物主要是甜菜

B.N地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混合农业

C.M地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D.N地农业生产特点是机械化程度低

8.N地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黑土退化

C.土地盐碱化D.草场退化

答案及解析:

26.7.C 8.B

解析:

第7题,图中M、N均为春小麦种植区,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第8题,N地位于三江平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黑土退化严重。

评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本题共8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0分,第3题0分,第4题0分,第5题0分,第6题0分,第7题0分,第8题0分,共0分)

27.(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两大著名三角洲示意图。

材料二:

上海与新奥尔良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三:

甲、乙两区域所处的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甲区域建立了许多新能源产业基地,一大批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这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美国,风力发电总产能占全球风力发电的五分之一,成为世界风力发电的首强。

(1)根据材料一简述河流在两座城市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地区在风能领域合作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及解析:

27.

(1)提供水源;提供航运条件;提供旅游资源(提供生态效益,丰富城市景观)。

(2)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不同点:

新奥尔良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或上海的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较少,季节分配不均匀。

(3)甲区域常规能源缺乏,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风能丰富,但风力发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国家政策支持风能的开发利用。

乙区域经济发达,风能开发和利用技术先进。

28.甲图、乙图分别为两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图a、图b分别为流经乙、甲两图所示地区主要河流的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以及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在地形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简述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3)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有何异同?

试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答案及解析:

28.

(1)都是面积较大的外流盆地。

依据:

①所跨经纬度较大;②两图等高线都呈闭合状,且四周高,中间低;③两盆地中部有外流河流经。

(2)甲图所示区域为刚果盆地,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乙图所示区域为四川盆地,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同:

两河均以雨水补给为主,还有小部分为地下水补给。

异:

乙图中河流在春、夏季节有冰雪融水补给。

因为长江源头地区流经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春、夏季气温较高,大量冰雪融化,补给河流。

解析:

(1)从经纬度和等高线上可知,甲图为刚果盆地,乙图为四川盆地。

(2)甲图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乙图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