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115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docx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练习带答案最新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九上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姓名:

班级:

说明:

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诗词目录:

13.诗词三首

一、行路难(其一)/李白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课外古诗词诵读——

四、月夜忆舍弟/杜甫

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七、商山早行/温庭筠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咸阳城东楼/许浑

九、无题/李商隐

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一、《行路难》李白

【原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习题】

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分析:

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

”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答案】D【解析】“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

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

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

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3、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分析: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对个人前途仍怀着美好的期待。

B.诗歌中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苦闷与向往的矛盾。

深感成就功名的艰难,又不甘心处于寂寞下流,但诗中没有直接表述心态的句子。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心态,又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

D.“欲渡”二句表达途穷时的苦闷,“闲来”二句表明自己成就功名的志向难以忘怀。

分析:

B“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是直接表述心态的诗句。

5、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

答: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前途渺茫。

6、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答:

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

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7、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

意思: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即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原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习题】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分析:

B该项正确理解是: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分析:

D意思是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3、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C)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分析:

C比喻自己。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4、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分析:

B不是欣慰,是怅惘和无奈。

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分析:

C”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6、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理解错误的一组是(D)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他这棵病树仍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分析:

D尾联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

“千帆”“万木”又比喻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

答: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抒发身世之感;“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显出慷慨激昂的气概。

9、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

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

告诉人们:

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答: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水调歌头》苏轼

【原词】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习题】

1、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分析: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常理。

2、对《水调歌头》一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这首作者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

B、这是一首咏月怀人的抒情之作.上阕写月下怀人,由幻想超脱人间,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词人的祝福.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了月光的转移,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引出下文何事一问.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分析:

B上阕是把酒问月。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

A没有“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答: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5、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答:

(1)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

(2)蕴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揭示了人间的普遍规律: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3)表现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句话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人生不会完美,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面对生活,面对挫折。

 

6、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这两句表明情谊的相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四、《月夜忆舍弟》杜甫

【原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习题】

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分析:

B下句,作者所写的不是客观实景。

2、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答: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答: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4、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答:

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5、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原诗】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习题】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分析:

D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是间接抒情,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

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试作简析。

答: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3、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4、《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

秋天的傍晚,诗人在众人散去之后,独自追寻贾谊的遗迹;寒林日斜,故居仍在而先贤故去,思之令人哀叹。

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在这种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足见其景仰倾慕,第四句,尤其是“空见”二字,进一步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

5、结合《长沙过贾谊宅》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答:

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原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

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替我收尸。

【习题】

1、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

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

“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分析:

结语沉痛而稳重,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2、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分析:

D颔联是说,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3、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理解不正确的是(D)

A.“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自已获罪被贬的原因。

“朝”与“夕”,

“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

“圣明”而有“弊事”

相对成趣。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即景抒情,情悲且壮。

“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很精当,且有气势。

D.“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沉痛而从容。

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而叶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分析:

D进而叶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是错误的,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答: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七、《商山早行》温庭筠

【原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习题】

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A  )

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B.霜槲叶落凫雁

C.霜槲叶落枳花开D.晨起鸡鸣杜陵梦

分析:

A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分析:

A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