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4837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57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不包括()。

A、个体的性格、心理状况

B、个体的家庭

C、个体的身体状况

D、个体的隐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性格、身心状况、家庭情况、学习状况等,学生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班主任无权侵犯。

因此.本题选D。

2.“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体现了()教育的理念。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教育形态可以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两种类型。

制度化的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出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不能仅限于制度化的教育,还要有非制度化的教育。

3.勤工俭学活动属于()

A、课外、校外活动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社会实践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三种类型:

(1)组织学生参加劳动;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4.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划分依据是()

A、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B、教育评价参照的基准不同

C、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

D、评价的分析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略。

5.小高老师教学责任很强,但教学不讲究方式,对学生的意愿不注意听取,学生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此推测小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师生关系。

A、放任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权威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疏远为中心的特征。

6.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可塑性

C、向师性

D、被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学生的可塑性是指学生的各方面都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具有依赖性是指学生多数还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会把教师作为信赖、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行动的楷模。

因此,本题选B。

7.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减少或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加某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

题干中所述事例即为负强化。

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9.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这是对感知规律中强度律的运用。

10.当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合作教学

C、复式教学

D、班级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1.教师在课前将教学意图或问题要求写在黑板上作为指导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的板书是()。

A、课前讨论用板书

B、课前引入用板书

C、课前预习用板书

D、课前提问用板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课前预习用板书是教师在课前将教学意图或问题要求写在黑板上作为指导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的板书。

12.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为标志的。

A、《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终身教育理论的迅速发展,代表性的著作有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70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导论》、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

13.看到家里失火,光拍大腿,而不知去叫人救火,这属于()行为。

A、攻击

B、退缩

C、消退

D、固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固执指个体遭受挫折后,反复进行某种无效的动作,尽管知道动作对目标的达成、需要的满足毫无帮助。

它的特点是行为呆板无弹性,人处于惊慌失措状态时也常常表现固执行为。

14.下列有关情绪的性质表达不正确的是()

A、情绪与动机关系不密切

B、情绪是主观意识体验

C、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D、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因此A项说法不正确。

15.某初中张老师应朋友要求.在所教班级推销教学辅导资料,其做法()。

A、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B、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

C、体现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D、违反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16.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的设计和行动,属于()

A、文献综述

B、数据收集

C、问题确定

D、研究设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略。

17.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

B、教师

C、教育问题

D、教育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18.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其确定的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平等原则

D、公平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即有过错便承担责任,无过错便不承担责任。

19.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为师的含义是()。

A、培养创新精神,传授知识

B、传道、授业、解惑

C、爱岗敬业,奋力拼搏

D、培养优生,发挥特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20.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是由()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泰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针对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期行为结果即“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了“过程模式”。

21.下列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B、发现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参观法、欣赏法

D、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都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认知和反思的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23.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2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在()

A、学生

B、教师

C、学校

D、社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取决于教师。

25.品德必须以()或道德观念的指导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出(),产生道德情感和()

A、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行为

B、道德伦理、道德判断、道德行为

C、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判断

D、道德伦理、道德行为、道德判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品德是以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的指导为基础,并在这个指导基础上进行道德判断,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6.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合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27.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

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接近。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产生式理论

D、学习定势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

这种说法与皮亚杰的观点相似。

28.()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智育的概念。

29.()更为客观真实,更容易看到成绩与问题所在。

A、自我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他人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与自我评价相比,他人评价更为客观真实,更容易看到成绩与问题所在。

30.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特点、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31.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经验课程又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

32.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

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小明即将上考场,有点激动和焦虑,这种伴随情绪产生的心跳加速和微微出汗属于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生理变化,因此属于生理唤醒。

33.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面向优秀学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

B、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一技之长

C、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D、面向残疾儿童、努力提高其基本素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34.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教学活动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

35.通过升学考试、学科竞技以选拔优秀生或专业人才,运用的是()

A、教育调查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测验、考试属于教育调查法的内容。

36.数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课堂上练习题都做对的同学可以不做家庭作业了。

数学老师的做法属于()

A、连续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负强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题干中数学老师用免除家庭作业的方法来使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增加,这种做法属于负强化。

37.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因为突袭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学习的准备律是指有机体准备做出反应时,让其做出反应会使其产生满意的效果,不让其做出反应会产生不满意的结果,当有机体不准备做出反应时.强化其做出反应也会产生不满意的效果。

教师的突袭考试,是学生没有准备做出反应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教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效果律

C、动机律

D、练习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属于良好的结果,能够强化学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这一行为。

39.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4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

A、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B、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C、格式塔学习理论

D、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E、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E

【解析】:

A项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项是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

A、多样性

B、全面性

C、综合性

D、可操作性

E、灵活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D,E

【解析】: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

它具有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结构功能的整合性、策略制订的可操作性、应用实施的灵活性、教学策略的调控性、策略制订的层次性。

故正确答案为CDE。

3.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发生困难,或重现出来的知识不是解决当前课题所必需的,其原因可能有()。

A、旧知识的干扰

B、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备程度

C、当时的生理状态

D、知识呈现方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发生困难,原因有:

①旧知识的干扰;②学生已有知识的完备程度:

③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4.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以下哪些因素属于外在的结果归因()

A、能力高低

B、任务难度

C、运气好坏

D、身心状态

E、外界环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E

【解析】:

韦纳归因理论中的外在归因有:

工作难度、运气和外界环境。

5.教育目的具有()

A、导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E、强制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体现在: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6.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群体的凝聚力。

A、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B、培养群体的认同感

C、规定群体单一思想

D、形成群体成员的归属感

E、给予学生赞扬与鼓励,形成力量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教师提高班级里群体的凝聚力,要做到:

(1)了解群体凝聚力的情况;

(2)帮助班级里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4)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给予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

7.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包括()

A、职业责任

B、职业作风

C、职业纪律

D、职业良心

E、职业荣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从总体上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由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的。

8.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需要()

A、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B、提高校长的素质

C、提高教师的素质

D、加大教育监督力度

E、取缔升学考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

【解析】:

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教育督导力度,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加强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9.压力()

A、也叫应激状态

B、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C、是一种过程

D、是一种广泛性焦虑

E、是一种身心反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E

【解析】:

心理学中目前对压力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

压力还是一种过程,包括引起压力的刺激、压力状态以及情境。

10.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环节来完成。

A、审题

B、联想

C、解题

D、生成学习

E、背诵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就其智力活动方面来说,一般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审题;

(2)联想;(3)解题。

11.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重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B、评价主体多元化

C、评价方式多样化

D、突出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学评价的改革表现为:

①在评价功能上,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②在评价主体上,改变过去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

并将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起来。

③在评价内容上,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

④在评价标准与要求上,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⑤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

⑥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评价,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

12.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策略有()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逆推法

C、算法

D、一一检验法

E、爬山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其中常用的启发法策略有:

(1)手段—目的分析法;

(2)爬山法;(3)逆推法。

13.()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A、父母

B、社区

C、派出所

D、其他监护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14.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顾自己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在一次试验中,爆炸空前猛烈,烟雾浓烈冲天,诺贝尔从浓烟中冲出,满脸鲜血淋漓,但他却发疯似的高喊:

“我成功了!

”这属于()

A、心境

B、激情

C、理智感

D、恐惧

E、应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略。

15.下列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的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研究性教学是封闭性的

D、教学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E、是优等生的专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D

【解析】: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表现为:

(1)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

(2)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3)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唯计划的。

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是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经常是生活化、社会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