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的在岗研修作业.docx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的在岗研修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的在岗研修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的在岗研修作业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的在岗研修作业:
通读新教材,说说与老版教材相比,新教材“新”在何处?
在新教材背景下如何改进一年级语文教学?
答:
新教材与老版教材相比,新教材“新”在以下方面:
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
第一感觉是“高大上”。
所谓高,是层次高。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
所谓大,是开本大。
原人教版教科书是32开本,152页;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
字体大,原教材课文标题二号,课文正文小二号,田字格的字在二号与小二号之间。
新教材课文题目小初号(英文36号),课文正文二号,田字格的字在小初与二号之间,都分别加大了半号;《识字》第1课的“天地人你我他”,字号竟然是72号(英文字号),课本显得大气。
所谓上,是外观上精致,画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让人感到现代时尚、和谐养眼。
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原教材的图画属单线平涂,新教材则大多采用无线平涂(没骨画法),明暗更清晰,色彩更和谐,立体感更强。
这样的高大上的新书发到孩子手上,他们能不开心吗?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一、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
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
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
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
纵观网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编旧编的重合),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
①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②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③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④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
第①种是多数,原人教版也是这样。
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
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
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识字写字的增减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难度。
《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
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
比如,原教材“一二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七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
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三)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
阅读课文14篇,比原教材减少6篇;识字文本10个,比原教材增加2个。
文本字数减少,原教材120字以上课文有5篇,新教材只有1篇,《小蜗牛》208个字。
二、关于入学教育——视角不一样
原教材标题是《入学教育》,是以教育者的视角呈现;内容安排比较单一,分别是上学、上课、读写姿势。
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
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
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
内容改变较大,分别是:
“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
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
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
三、关于文本选择——最远和最近
新教材安排识字10课,保留原人教版教材3课,新换5课,修改2课,更新率50%以上。
阅读课文14篇,保留6,新换8(其中《乌鸦喝水》为一年级下册),更新率75%。
换掉的课文主要原因:
有的时代感不强;有的教育较生硬,成人味较重;有的太哲理,学生难理解;有的语言少童趣;有的篇幅太长。
个人认为,低段孩子喜欢两种文本。
一种是最远的,天上地下的奥秘,鸟兽草虫的活动,非人物的情境世界,古时候的诗文故事。
比如,童话、神话、童诗、童谣等。
课文《小小的船》《江南》《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比尾巴》《四季》《雨点儿》等。
“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小兔子乖乖》《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谁会飞》《猴子捞月亮》《春节童谣》等就是最远的。
另一种是最近的,自己的活动、情感、成长、见闻,如《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剪窗花》等。
不过,就教育而言,当然也需要不远不近的,以体现国家意志,明显的比如“我是中国人”“升国旗”。
但从低段儿童的学情出发,在“最远的”“最近的”的选择中,隐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适宜。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是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的选文。
原教材和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诗,其中的《画》《咏鹅》《悯农》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而《江南》《古朗月行》《风》,替换了原教材的《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画鸡》(后两首移到一年级下册)。
新教材把古诗分别安排在“课文”“识字”“日积月累”板块中。
其中“日积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
可见,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析。
四、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
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
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低,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
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
“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五、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
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
原人教版教材的课后题,除了识字写字外,一般还安排两道题,分别是朗读背诵课文、“我会说”(或读读说说、说说画画等)。
新教材体例变化不大。
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除了“识字1”《天地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
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
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
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六、关于语文园地——趣味与积累
语文园地的名称没有变,但更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应用性。
全册8个单元有6个单元安排了“趣味识字”,通过数字诗、日课表、反义词、时间词、亲人称谓、行业称呼等生活化的通道来识字。
姓名识字、牌匾识字也是这样的通道,则安排在“我的发现”中。
“日积月累”是保留的栏目,因为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两大支柱之一。
教材安排了4首古诗和两次格言的学习。
“和大人一起读”是语文园地新出现的栏目,每个园地都精选一篇童谣或童话,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字词句运用”是新栏目,每个单元都固定安排。
本册从拼音、识字、扩词、写话等形式入手,体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
在新教材背景下如何改进一年级语文教学:
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实验工作中,不少教师反映与原教材相比,这套教材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识字量很大,而学生却回生快,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
由此可以看出,识字及巩固既是一年级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在识字教学中,我打算做以下尝试,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一、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改进识字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的要求,在教《口耳目》这一课时,我这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会写“口、耳、目、手”等4个字;2.认识“足、站、坐”4个字。
3.掌握“丨、丿”基本笔画。
教学重点是:
会写4个字,认识3个字。
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这一课的生字体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安排了一组象形文字。
对于象形字,教师没有必要向学生作过多的讲解,只要做到向学生渗透,学生会辨认即可。
首先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图,图右下角的象形字和生字在形状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只要能看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并能简单说一说,会辨认就行。
2.认读生字。
在出示完生字之后,教师不必急于教读。
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
这些生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怎么认识的?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这样人学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学生可能有很多种说法,教师不必限制,可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以初步体验识字的乐趣。
然后可领读认识生字。
领读这一环节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已认识的字可以让学生自己领读。
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由教师领读。
领读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同桌对读、组内指读、全班指读。
加拼音读、去拼音读等。
在全班同学大部分会读的基础上,开展识字竞赛,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识字。
如开展“这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多少”“看谁认得又多又快”等认字竞赛,充分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
学生还可以介绍一下各自认读又多又77快的秘诀,然后把好的经验加以推广。
总之在识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去学,教师只作一些必要的点拨引导,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上。
3.巩固识字。
对于这7个生字,教师没必要作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应该在练习中、在生活中巩固识字,使识字真正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我会连”这一题的设计是遵照象形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识字,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就能够比较熟练地认出这些字。
“我会找”,找一找哪些字你认识了?
哪些字是今天学的?
这样一方面巩固了第一课学过的汉字,增加强了新旧生字的联系。
4.指导书写。
本课共7个字。
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作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
范写在学生刚开始写字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在范写的过程中要结合生字教三个基本笔画名称:
“丨、丿”,不要求学生死硬背,只要认识就行。
最后让学生练写。
在练习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同样的要求,但至少写2个。
写完后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同学、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
5.实践作业。
在作业安排上,让学生动手收集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今天学习的生字(如商标、报纸、书籍),进一步增强生活与识字的紧密联系,做到识用结合。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
学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厅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一年级学生都喜欢游戏,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协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于汉字的轶文趣事举不胜举,学生听了这些故事不由自主地对汉字产生了好奇心。
同时经常开展以下一些游戏,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
例如,猜字谜:
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清,每当猜出一个字谜,大家都会开心地大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另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等等。
我把每天早晨语文课前的5分钟称为“文化早餐”时间。
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故事“多味酱”?
?
学生兴趣十足。
其中。
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其他孩子学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
谁说错了,火车停了,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78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手拉手、交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上生字头饰,并把它读出后,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
教师还可以准备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宇,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3.摘苹果:
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4.钓鱼:
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
学生说出对应的生字,组成词,上台钓鱼,可分男女、小组竞赛。
5.猜谜语、说儿歌:
根据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谜帮助记忆。
如能做出动作的字,可以做动作、说儿歌加以记忆。
6.彩虹桥(分组合作过桥)。
教师出示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后面的学生组同看哪组词说得多。
词说完后,小组从说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还采用激发儿童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多识字,彭励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
如,《画》一课中要识的字多为反义词,我把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
然后用生字卡片矫正强化,我称之为“亲身体验认字法”,这样做就把一节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成了一节轻松愉悦的游戏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三、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
一学期认识300个汉字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第斯多惠说:
“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炒,学生会马上厌倦。
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认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
当学生说出后,我及时鼓励他说:
“你真棒!
”并问他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会说:
“我是在阅读带音节读物中认识的。
”
或者说:
“我是在广告招牌上请教父母认识的。
”“我是?
?
”我及时鼓励:
“你真会识字。
继续努力!
”学生听到老师这些真诚的鼓励,就会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自主识字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更加79高涨,他们主动在家里、街上、商场等生活中识字,从而增加了自己的识字量。
他们还收集商标字及有关图片,剪贴成集,拿到班里向同学展示,并把其中的得意之作张贴在教室周围。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当众表现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一)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对其充分利用。
教学中,教师授人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例如《口耳目》一课全是象形字。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这些字和图很相像。
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
另外,还有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
结合课文,教师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用这些方法学习,学生识字的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越来越浓,从而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孩子在学前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多的到200字左右,有的孩子却是一张白纸,而且孩子先天智力发育也有不同。
因此我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有的孩子学前有基础,表现欲强,就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能力;有的喜欢读儿歌、故事,就使其在语言环境中巩固;有的喜欢抄写;有的善于联想?
?
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
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就不会觉得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
(三)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要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
脱离语言环境,学生容易忘记。
因此,我们结合课文选择了许多课外读物,订阅了拼音小报,并且自己编了一些儿歌、韵文引导学生阅读,使学过的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和这些字打照面,久而久之,在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所学的字也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并且从小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尝到了乐趣,会更加主动地识字,也会在无意中识更多的字。
(四)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因此它是很重要的识字途径。
我们应在学校里创设良好的识字氛围。
开学时,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个漂亮的卡片上,放在桌子上,大家课间80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会记住不少宇。
前面的黑板上,老师每天根据所学的生字编写一两句儿歌,请学生自由练读。
后面的黑板上专门开辟一个专栏“我会认”,学生把自己在课外会认的字写在或者贴在上面。
互相交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劲头很足。
还有学校的标语牌等为学生创设了识字的良好环境。
在校外也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
结合语文园地开展在生活中识字的比赛,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电视、卡拉OK等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教材,学生乐此不疲。
运用这些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不仅识字兴趣浓、识字能力加强了,而且阅读能力也比以前的学生强,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阅读短小的拼音读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