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汇报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497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况汇报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情况汇报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情况汇报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情况汇报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情况汇报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况汇报格式.docx

《情况汇报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况汇报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况汇报格式.docx

情况汇报格式

情况汇报格式

导读:

本文是关于情况汇报格式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情况汇报格式】

  情况汇报,就是情况报告,属于报告文种。

  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情况报告”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2.主体。

这是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

  【篇二:

情况汇报格式范文】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二、报告的种类

  综合性报告。

是将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综合起来写成的报告。

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写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

  专题性报告。

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活动写成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

  回复报告。

是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查询、提问作出的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格式

  

(一)综合性报告的写法

  标题事由加文种,如《关于200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单位、事由加文种,如《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2012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正文把握三点:

(1)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

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

(2)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

作为正文的核心,将工作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

(3)结尾,要具体切实。

写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具体意见。

最后可写“请审阅”或“特此报告”等语作结。

  

(二)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招商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

有的报告标题也可标明发文机关。

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出其专一性。

  正文可采用“三段式”结构法。

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经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的事实、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

结尾通常以“请审核”、“请审示”等语作结。

  (三)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有针对性作出报告,要突出专一性、时效性。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

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二)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三)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篇三:

文化服务发展情况汇报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机遇期,调研组认为。

市应像抓工业立市那样抓文化产业,像大建设那样,狠抓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定会有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也必将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初步了解了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近年来。

市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市现拥有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

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着增强,据统计,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

5亿元,比上年净增。

1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

2%比上年上升0。

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

9个和1。

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0。

1个和0。

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

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

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

2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

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

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

据普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

59。

030。

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

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

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

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

5%比上年增长38%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

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晚报经营总收入1。

47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

2亿元。

  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

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

截至12月,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0多家,从业人员2。

2万余人,年产值38。

8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8。

5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

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20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

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近年来。

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思路积极推进改革。

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市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

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

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

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

  市政府机构改革,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

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但主体“小、弱、散”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

与和两城市相比,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

、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71。

56亿元和84。

4亿元,占gdp比重分别是9。

5%和6。

1%而我市实现增加值为44。

63亿元,占gdp比重为4。

2%明显低于和。

因此,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来看,市文化产业发展尚显滞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但是总体实力弱小。

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核心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经处于一般竞争性和完全竞争性、国家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完全放开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外围层)方面,市与文化产业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的比例看,市为60。

59。

030。

5为35。

6:

39。

1:

25。

3全国平均为421840三层次结构与乃至全国有明显的差异。

相比之下,以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占有比重低于30。

1个百分点,增加值比少63。

04亿元,虽然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市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小的产业发展阶段,透视出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还有着融汇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

但是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

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

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近年来。

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合发〔〕2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通知》合政〔〕89号)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许多统计数字都是普查数据;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

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

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

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党的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因此,针对存在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即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

人均gdp达到00美元。

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

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这预示着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

因此,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气魄,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加以推动,确立文化产业在全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力争到20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推动产业发展设立专门机构。

  一项系统工程。

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

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议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

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

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扎实有力推进修订完善规划。

  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

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

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培育龙头骨干。

  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

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

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

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

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实施大项目战略。

  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一是借助外力,强化项目带动。

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

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

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

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

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

市应抓住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设立专项基金。

  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

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

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

而外地许多城市已走在市的前面,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

例如,芜湖市从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00万元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动漫产业的奖励。

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人才问题上构建合理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建立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品审批权限等方面参照先发地区做法等。

  【篇四:

化工单位集中整治情况汇报范文】

  化工园区经过三年多来的集中整治,目前已到了最后攻坚阶段,时间只剩最后的20多天,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争取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化工企业关停任务,顺利通过省整治办的验收。

下面我将化工企业整治近期的主要做法、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待会区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吾副区长还要作具体部署。

  一、近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依法推进整治。

7月区政府向各化工企业发出了《限期关停、搬迁的通告》,在企业承诺关停的基础上,再次明确了关停的期限,8月区整办向各化工企业送达了关停的验收标准,使企业明确了关停要做的相关工作,使关停工作更具可操作性。

上周,关停拆迁评估已全面结束,评估报告及需要的资金测算已提交区政府。

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期蓝点化工、正荣富江等化工企业已在自行拆除机器设备。

  2、开展对口帮扶。

工口6部门对联系的化工企业,经常进行沟通联系、走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解了企业对抗的情绪,并帮助企业解决关停、搬迁过程中的具体困难,有的甚至帮助企业进行转产,企业现在对整治化工企业的态度正由不理解到慢慢的理解和支持,有了较大的转变。

  3、做好验收的相关准备工作。

验收前的工作方案,由区整治办拟好后,区府办已下发至各有关部门,明确了验收各相关部门的责任。

环保等部门对验收的工作方案进行了细化,将责任下到各科室,细化验收工作的每一项安排,保证了每一项工作都有人做,都有责任人,使验收工作不留死角。

  二、当前化工企业整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化工企业新厂房建设进度慢,影响了搬迁进度的加快。

搬至市园区的天源有机硅、英特化工、一川化工、兆宏化工、利得化工、金誉化工等6家和搬迁至外省的方达化工、秀晨化工、正荣富江等3家化工企业新厂房建设迟缓,由于种种原因都尚未建成,影响了搬迁进度的加快。

二是部分化工企业搬迁资金较为紧张,如英特化工、龙华医药要求提前支付或尽早到位拆迁补偿资金。

三是污水处理厂极需改造提升。

污水处理厂目前还在运营,将来可改造提升,作为开发区处理生产、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有关部门要积极向省里包装立项。

污水处理厂是化工园区整治验收必看的一个点,目前在线监测仪器仪表及部分污水处理设备损坏严重,当前极需进行更新或修理,并做好生化细菌的培养,以备省、市验收组的检查、验收。

四是部分关停化工企业设备未及时拆除、污染物未及时清理。

已关停并拿到拆迁补偿资金的企业如科盛化工、佳联化工、恒化化工、博奥化工、塞姆中宇等,主要设备未拆除,门捷化工、科盛化工等等企业遗留的废水较多,有的关停化工企业还有固废未处理,有的关停化工企业厂区环境较杂乱等等。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工口联系化工企业的6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多做企业主思想工作,让他们放弃幻想,尽早关停,原则上在9月20日前就要关停,帮助企业更改工商执照,更换税务登记,并提前5天通知企业不要再向反应釜投料,并以要求企业拆除主要机器设备。

不主动或逾期不关停的化工企业要扣除或取消补偿资金,并按政府《关停通告》的要求,采取停水、停电的紧急措施强制关停。

  二是补偿资金要尽早到位。

据评估报告测算:

最后13家化工企业关停需补偿资金2300万元(不包括搬迁市园区的土地差价补偿)

  【篇五:

新型乡镇构建情况汇报范文】

  位于省西南部,的故乡,儒家文化发祥地,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著称。

现辖12个县市区,156个乡镇(街办),655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8万人,总面积1。

1万平方公里,耕地790万亩。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

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71。

5元。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夏粮单产、总产均创10年来最高水平;第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2。

95亿元、同比增长14。

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1。

5元、同比增长25。

8%,1—5月份地方财政收入50。

02亿元、同比增长23。

6%。

下面,我就全市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情况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动因

  党的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精神、顺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立足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乡镇一级统筹能力的需要。

乡镇一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引领村级发展的“龙头”,乡镇不强就难以强县、兴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就难以落到实处。

从我市总体情况看,乡镇一级还比较薄弱,经济实力弱、收入水平低、产业基础差、统筹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

全市156个乡镇中,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的只有6个,其中3个还位居900名之后,多数乡镇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

加快培植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引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我们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是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需要。

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到74%;又是煤炭资源大市,未来几十年内,采煤塌陷地将多达近400万亩,人口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

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仅靠大中城市和城市大工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

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这个支撑产业无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建立在农业“母体”产业基础之上的、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另一方面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