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568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x

精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第3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7·课标全国Ⅰ,25)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2015·课标全国Ⅰ,25)汉代外戚干政

3.(2015·课标全国Ⅱ,25)汉代地方吏治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2017·课标全国Ⅱ,27)明朝宦官参政及专制主义的强化

2.(2016·课标全国Ⅰ,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3.(2014·课标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

4.(2013·课标全国Ⅱ,41)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考点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材补充

『社会现象』明代宦官专权

洪武初年,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政事,对宦官控制很严。

朱棣因夺帝位曾得助于宦官,故视他们为亲信,设东厂,由宦官主持。

宦官开始取得出使、专征、分镇等大权,为后来的宦官专政提供了条件。

宦官专权是明朝国家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是皇帝极端专制主义的强化带来的皇权本身的异化。

『历史概念』内阁首辅

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设置于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

明中期后,大学士又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较。

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

清朝的内阁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

『史论观点』军机处的作用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

[巧学妙用]

[漫画说史]“推恩令”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

[图示解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轻巧识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可归纳为“一废、二设、走极端”

[知识拓展]军机处的特点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 ①推恩令 ②藩镇 ③统兵权

④调兵权 ⑤通判 ⑥文臣 ⑦“冗费”

⑧六部 ⑨票拟 ⑩机要政务

考法1 史论主旨类——汉代加强地方管理的特点和影响

【考题1】(2017·课标全国Ⅰ,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 C

★明立意 从汉代地方管理体系变化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提取一个变化:

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数量。

由“15、24”到“68、108”。

★清误区 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难度较大。

考生片面认为西汉中央直接管辖王国区域的扩大是激化中央与地方王国矛盾的体现,而实际上管辖区域的扩大恰巧是二者矛盾得到解决的最好例证。

』汉代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

(1)迁徙郡国豪富,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2)推恩王侯子弟,进一步解决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

(3)颁布“附益法”,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

(4)惩治地方豪侠,对于压抑地方豪侠的猖獗气焰,提高专制皇权,起了显著的作用。

(5)设置十三州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考法2 史论阐述类——明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形成与制衡

【考题2】(2017·课标全国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 A

★明立意 以明朝中后期宦官教育为切入点,考查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

★抓关键 获取一个变化:

“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清误区 本题属于文字情景类试题,难度一般。

考生对明朝后期皇帝重用宦官的动机认识不清,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

』明朝内阁制度的鲜明特点

(1)体系完整,模式固定,但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3)内阁受制于司礼监。

(4)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考法3 史料主题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影响

史料一 由于君主制是一个权力封闭系统,不允许人民享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其结果是民众对国家政治的隔膜与漠不关心。

两千余年来中国民众“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悲剧,正是皇权专制下的权力垄断所造就的必然结果;而要维护“家天下”之下的一盘散沙,只能依靠更加强化的暴力——武力上的残酷镇压和思想上的严酷钳制,从而使政治更加黑暗,统治更加残暴与血腥。

中国皇权专制从秦朝至明、清一路变得愈加严酷、畸形——文字狱的日渐强化是其表现之一。

史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史料一认为是中国古代君主制阻碍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根据史料一,归纳古代君主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

(9分)

提示 人民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力;缺乏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易导致暴政和思想文化专制。

(2)史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充满凶暴、恐怖。

结合明清史实说明史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对此你如何评价?

(16分)

提示 史实:

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评价:

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稳定社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段中分层”和“分层作答”是突破高考41题的重要方法。

一方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对史料进行分层,重点注意史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另一方面要总体把握,分层作答。

不分层次难以深入分析,答案要点往往不全。

如解答第

(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标点符号划分为三个层次;第

(2)问的第二小问,评价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应一分为二,从积极与消极两个层次去分析。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2)内容详尽而全面。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

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4)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1)积极影响: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

(2)消极影响:

绝对的君主专制,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实行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科学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考法4 开放探究类——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评价

史料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

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

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

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史料主要阐述了钱穆与王亚南对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认识。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人的观点加以论述。

(12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提示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钱穆认为:

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政务不全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

①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

②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

③隋唐时期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

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没有阐释不得分

王亚南认为:

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

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

②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

本题属于观点论述类试题。

其解题步骤为:

(1)审明观点:

开明君主专制与绝对君主专制两种不同观点,如上述考生阐述观点明确。

(2)链接史实:

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着眼于中央权力的决策问题。

(3)敲定思路:

观点1主要从对皇帝决策权力的制约方面思考,如考生论证的朝议制度、三省六部制,但没有涉及到官吏的选拔与任命问题。

观点2主要从皇权的不断加强和专断方面思考,如考生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论述较为充分。

』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形成和表征

1.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萌芽,秦汉正式成型,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食禄官僚代替世卿世禄。

此后,在两税制和科举制的支持下,官僚政治不断巩固和发展,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

2.表征

(1)以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两税制和科举制为支撑。

儒家思想是其思想支撑;两税制和科举制是支持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两大杠杆。

(2)听命于专制皇权。

官僚政治是专制皇权实施统治的工具,是专制制度的副产品和补充物。

(3)人治是官僚政治固有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官僚政治下,各级官僚只对君王负责,无需对人民负责。

(4)官僚政治是特权政治。

官僚政治下的各级官僚,是其自身特殊利益的封建剥削者。

(5)中国官僚政治具有延续性、包容性和贯彻性。

(6)中国官僚政治具有极强的“亲和力”。

中国两千余年的一部官僚政治史,充分展现了官僚政治的“政治化亲和力”的作用。

学科素养3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

命题专家史论

中国自秦以来的古代政治并不仅仅只有君主专制,并不能仅用“黑暗专制”四字来抹杀,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这就是古代政治中的开明性。

1.相权制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统一。

宰相是政府领袖。

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全国的一切事,便要宰相来协助管理,即宰相负政治上的一切实际责任。

这一种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最明显体现的是在唐朝。

2.谏议制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

在中国古代政府官职中,监察皇帝的官叫做谏官。

在汉代,谏官有谏议大夫之属。

谏议大夫的职责是追随皇帝,专门在皇帝身边谏诤和讽议皇帝的言行……因此在这种谏议制度之下,皇帝是不可为所欲为的。

如果皇帝想要做臣民眼中的明君,对这些意见是不可不理会。

3.中国古代选官任官制度中体现的开明

在中国的选官制度下,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的,这便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

……无论是汉代的察举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其标准都是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这就体现出一种开明性。

4.儒家思想广泛影响下君主专制统治中的开明

民本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历代君主统治的基本治国方略。

国以民为本,君以安民为道,治国应爱民、重民、保民、足民、富民,这是君主实施“德治”和“仁政”的核心政治诉求。

如轻徭薄赋、抑制土地兼并、改革赋税土地制度、放松对人口的控制、兴修水利等等。

这种重视民意,以民为本的统治应该是君主专制下开明统治的最好体现。

——《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性》

『素养解读』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实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具体要求如下:

1.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

2.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3.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

4.(在比较中)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

『考题例证』(2018·河南鲁山一高模拟)伏尔泰尽力称赞中国的开明君主制。

他认为,中国的君主制度不是独裁。

他给“独裁”下了一个定义:

“君主可以不遵循一定形式,只凭个人意志,毫无理由地剥夺臣民的财产或生命而不触犯法律。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A.皇帝所下的敕令,必须加盖“中书门下”印才是合法的

B.选官任官标准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来共同完成

C.重视民意,以民为本成为君主治国的核心

D.皇帝金口玉言,具有超越法律的属性

解析 君主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等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

从加盖“中书门下”印、不以皇帝个人意志为选官标准到重视民意都体现了古代皇帝的开明性,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超越法律”明显错误,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命题突破』

史料主要说明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开明性。

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和职权分配、选官任官等制度的设置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有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

除制度保障外,儒家思想中的政治思想和其对君主的道德修养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主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注重民意,在专制统治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广东茂名检测)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60余郡,诸侯王国分领40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43,王国25;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83,王国20。

这一变化说明(  )

A.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B.西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C.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成为历史必然

解析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削弱了中央权力,A项错误。

据材料信息“基本维持在郡83,王国20”可知,汉武帝以后中央集权加强,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这说明“推恩令”成效较大,故B项正确,C项错误。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B

2.(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

B.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

C.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D.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解析 贵族政治在秦帝国建立之后就趋于瓦解,故A项错误;汉武帝限制和打击豪强地主的措施,表明了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拥有较大的影响,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看出: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注重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C项正确;这是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内部而非外部环境,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8·河北保定模拟)“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这段话反映了(  )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解析 根据题干“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得出:

地方方镇割据地方,内部亲属盘踞政权,与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汉代初期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与中央君权与相权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8·山西太原模拟)宋初,“太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

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

这说明宋朝通判(  )

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

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解析 根据材料“实使督察方镇”“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可知,监察职能下降,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清史稿》:

“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这表明(  )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内阁学士的地位尊崇

C.军机处控制了内阁D.军机与内阁相互牵制

解析 材料“其领袖者必大学士”说明重用内阁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说明地位尊崇,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清顺治皇帝说:

“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

”这说明(  )

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

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

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

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

解析 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内阁享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故C项错误;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到了皇权限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7·辽宁大连模拟)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这反映了(  )

A.专制皇权空前加强B.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

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利用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不用上朝即可控制朝政,这反映出皇权空前加强,故A项正确。

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体现不出“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是材料内容,但不能体现出材料的本质,故D项错误。

答案 A

8.(2018·山西孝义模拟)《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解析 清朝初年,仿照明制,设内阁、置六部。

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

但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开始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由此可知,新的权力机构的设立对内阁权力造成了影响,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9.(2017·山东日照模拟)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备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

这(  )

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

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

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

解析 明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其地位与皇帝的信任有关,故B项正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可见内阁体制没有新的变化,故A项错误;“内阁首辅”能够参与决策取决于皇帝的信任与授权,故C项错误;首辅虽然对大臣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权力来源于君主,是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8·广东汕头模拟)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

这一改变(  )

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从总督、巡抚到地方的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体现了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故C项正确。

答案 C

11.(2018·河北保定调研)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

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

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

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  )

A.人员构成复杂B.日益完善,备受重视

C.其官员随时增减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

解析 据材料“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得出,军机处的发展日益完善、备受重视,故B项正确。

据材料“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故A项错误;材料“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并未说明官员随时增减,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强调的是君主对军机处的控制权限的不断增强,并未牵涉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的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8·江西南昌质检)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  )

A.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

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

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体现,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更能说明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故B项正确。

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故A项错误;内阁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给予他们多少权力,故C项错误;“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四川德阳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

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

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

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

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

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

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

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民国初年,边疆问题突出,但是北京政府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筹边。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

为实现边疆的内地化,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以达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