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315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学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8届)第七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B.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

要性。

B.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

学经验。

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

主张。

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

冬牧场

李娟

传说中最好的牧场是这样的:

那里“奶水像河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充分的和平与丰饶。

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荒凉和贫瘠,寂寞和无助。

现实中,大家还是得年复一年地服从自然的意志,南北折返不已。

春天,牧人们追逐着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驱逐着渐次南下。

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

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

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前来收购马匹的一位生意人告诉我:

再过两年——顶多只有两年时间,就再也看不到这样搬家游牧的情景了!

从明年开始,南下的羊群到了乌伦古河畔就停下,再也不会继续往南深入。

我大吃一惊:

“也太快了吧?

我的反应很令他生气。

他放下茶碗,庄重地面朝我说:

“你觉得我们哈萨克受的罪还不够吗?

我噤声。

其实我的意思是,虽说这种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本身正在萎缩,但这么突然的大动作,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该是多大的冲击和摇撼啊。

过了半天我忍不住又问:

“是真的吗?

有上面的文件?

他说:

“文件肯定有。

反正大家都这么说嘛。

其实我还想问:

“你们觉得定居好吗?

”再一想,真是个蠢问题。

定居当然好了!

谁不向往体面稳定、舒适安逸的生活呢?

荒野终将被放弃。

牧人不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

牛羊不再踩踏这片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秋天的草籽轻飘飘地浮在土壤上,使之深入泥土的力量再也没有了,作为它们生长养料的大量牲畜粪便再也没有了,荒野彻底停留在广阔无助的岑寂之中……荒野终将被放弃。

而在北方,在乌伦古河两岸,大量的荒地将被开垦成农田,饥渴地吮吸唯一的河流。

化肥将催生出肥大多汁的草料,绰绰有余地维持畜群度过漫长寒冬。

这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远很远。

我曾以我们的黑色沙窝子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各走过好几公里。

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无穷无尽。

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处的人居炊烟啊!

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

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

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

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

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

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

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

这么安静。

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

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

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小心地靠近我?

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在这无可凭附的荒野,人又能依赖什么呢?

放下茶碗,起身告辞的人,门一打开,投入寒冷与广阔;门一合上,就传来了他的歌声。

就连我,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呢!

大约因为,一进入荒野,当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时,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

十二月初,每隔两天,就会有南迁的披红挂彩的驼队和羊群遥远地经过我们的牧地。

我和加玛高高站在沙丘上,长时间目送他们远去,默数他们的骆驼数量,判断他们的财富。

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说。

他们的行进真是骄傲又孤独,在荒野中他们最倔强。

有一天早茶后,加玛唤我出去,我一看,又一支队伍经过西面的荒野向南慢慢行进着。

但是加玛又提醒我:

“看,没有马。

”仔细一看,果然,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步行牵着驼队,同时还兼顾赶羊。

看来看去再也没有别人了。

比起之前几支又是摩托车又是座饰华美的马匹的队伍,可真寒碜啊。

加玛判断道:

没有马是因为他家昨夜驻扎时,马跑散了;只有一个人前进是因为其他人都找马去了。

无论如何,那情景让人看了很是辛酸。

这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说中的牧场如诗如画,而现实的牧场却如此荒凉、寂寞和无助,两者强烈

的反差给“我”和读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B.“我”对牧民们今后冬季不再继续往南深入感到惊讶,是因为“我”觉得舒适

安逸的定居生活未必适合习惯了游牧的民族。

C.文章善于借助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比如对黄昏斜阳下荒野

白草的细致描写,就衬托了“我”内心的寂寞。

D.本文语言颇具特色,既生动细腻,又亲切自然,句式整散结合,字里行间融

入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独特的感触和真挚的情感。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5分)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面时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河北易县找准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优势产业”等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易县积极推广“旅游+扶贫”模式,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旅游经营、旅游务工、旅游产品、旅游分红”四种旅游扶贫业态:

通过建立旅游扶贫试点村,贫困群众可以自己举办采摘园、农家乐,可以在“家门口”的园区、商户里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还可以加入旅游扶贫合作社,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产业获取分红。

(摘编自《中国财经时报》,2016年11月14日)

材料二:

2002年,江西赣州市规划开发脐橙基地,鼓励引导农户发展种植脐橙。

几年后,单家独户零散经营的局限性显露:

资金少、无技术、无销路、风险大。

赣州市高度重视,市里积极引导果农建立16家脐橙合作社,全面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施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开拓市场、果品销售“五统一”,同时引进脐橙加工企业,兴建大型保鲜库和分级包装车间,帮助果农包装销售,仅此一项每公斤可增收0.8元。

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增强了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赣州市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

2015年,全市脐橙种植面积157万亩,脐橙产量128万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实现脐橙产业总产值105亿元,70万果农增收致富,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

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已成为赣州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5日)

材料三:

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能力等层面,背后的致贫原因更是纷繁复杂。

从这个角度看,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从经济维度出发进行政策设计,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因此,应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

一方面,要对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生态环境等给予高度关注,有序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同步改善;另一方面,应将健康、教育、医疗、就业等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机有序串联起来,更加注重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地区实现彻底脱贫。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4日)

材料四: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

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

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

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

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摘编自“新华网”,2016年11月12日)

7.下列对材料一、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北易县找准发展定位,积极引导,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旅游项目。

B.江西赣州鼓励引导农户发展脐橙种植,建立脐橙合作社,增强果农抵御市场风

险的能力。

C.河北易县大力发展旅游项目,让贫困农民获取相应分红,开创扶贫新模式。

D.江西赣州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

就业问题。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介绍了河北易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下如何进行精准扶贫、他们的

“旅游+扶贫”等模式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内容。

B.材料二主要介绍江西赣州市有关种植脐橙的情形,文段通过列举一系列具体数

字准确地介绍了赣州种植脐橙的面积、脐橙的产量以及农民的年收入等情况。

C.材料三比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段首先分析了造成贫困户贫困的表现,

然后分析扶贫干部如何才能做到“精准扶贫”。

D.材料四是一篇评论性文章,主要从扶贫者的角度讨论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目的是揭露国家的这些“蛀虫”,呼吁相关部门严厉打击。

E.四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我国在扶贫问题上的种种举措以及过程中出现的

种种问题,既有河北易县、江西赣州成功的经验,也有西部某深度贫困县不切实

际地“摘帽”教训。

9.我国目前“精准扶贫”工作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请结合四则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答乔适书

(宋)穆修

盖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

浮轨滥辙,相迹而奔,靡有异途焉。

其间独取以古文语者,则与语怪者同也。

众又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则指以为惑,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先进则莫有誉之者,同侪则莫有附之者。

其人苟无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坚,则莫不惧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复去此而即彼矣。

噫!

仁义忠正之士,岂独多出于古,而鲜出于今哉?

亦由时风众势,使不得从乎道也。

观足下十篇之文,信有志于古矣,来书问曰:

“将学于今,则虑成浅陋;将学于古,则惧不得取名于世,学宜何旨?

”引韩先生《师说》之说以求解惑。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徒以退拙无所用心,因得从事于不急之学,或谓之为好古焉。

故足下厚相期待,盖感其声而求其类乎!

试为足下言之:

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学乎今者,所以为名,道者,仁义之谓也;名者,爵禄之谓也。

然则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何者?

行夫道者,虽国有穷达耳,然达于上也,则为贤公卿;穷于下也,则为君子,其在上,则礼成乎君,而治加乎人;其在下,则顺悦乎亲,修乎身。

穷也达也,皆本于善焉。

守夫名者,亦固有穷达耳,而皆反于是也。

达于上也,何贤公卿乎?

穷于下也,何君子乎?

其在上,则无所成乎君而加乎人;其在下,则无所顺悦乎亲而修乎身。

穷也达也,皆离于善焉。

故曰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

足下有志乎道而未忘乎名,乐闻于古,而喜求于今,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足下心叨仁义,又学识渊博,应国守而弗离,坚持而弗夺,力行而弗止,则必立乎名之大者矣。

学之正伪有分,文之指用自得,何惑?

不宜,某白。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

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B.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

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C.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

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D.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

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阔:

空泛,不切实际

B.则信有志于古矣。

信:

确实,的确

C.穷也达也穷:

困顿,不得志

D.坚持而弗夺夺:

争夺,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不被当时接受,古文学习也被大家所抵触。

学习古文者被大家认为是奇谈

怪论的人,被大家嘲笑,怪罪,诋毁。

B.乔适想学习当下文章又担心浅薄鄙陋,想从事古文学习又担心功名难以获取,

所以向作者写信来寻求该怎么办。

C.作者告诉乔适,学习古文可以兼顾道与名,学习当下文章只可以追求到名声,

所以,学习古文能得到贤能的称赞,学习当下文章就成为小人。

D.本文用对比的说理方式,解决了乔适心中的困惑,最后指出乔适应坚持学习古

文,将来一定有所出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5分)

(2)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眼儿媚

范成大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毂纹

愁。

溶溶泄泄

,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注释】①扶头:

“扶头酒”的简称,指易醉之酒。

②毂纹:

皱纹。

多用以比喻水有波纹。

③溶溶泄泄(yì),春水荡漾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景抓住了特征:

“日脚”,穿过云缝斜射到地面的日光;“紫烟”,烟霞映

日成紫色;“酣酣”,写其色调之深。

B.“妍暖”句变换角度,写出了诗人旅途之苦。

破旧的裘衣,正体现出诗人的困乏、

惆怅。

“破”有常字奇用、直意曲说之妙。

C.“困人天色”三句中,暖熏熏的天色和香腻腻的花气,令人喝酒般既感困倦,又

感陶醉,于正午时分酣然入梦。

D.词中巧妙地把“卧舆中困甚”之“困”与阳春气候联系在一起,使人如临其境,

可谓是“字字软温,着其气息即醉”。

E.此词通过春景描绘,抒写人物内心感受。

全词构思新巧,用笔轻灵,发语深透,

而又着力体现浓重的春思旅愁。

15.《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下片“借东风皱水,极力泄出春慵,笔力深透,可谓入木三分”,请结合诗句分析下片是如何写“春慵”的。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个网络直播风生水起的时代,催生出了很多直播平台,多样的直播形式也无孔不入,被运用于各个互联网领域。

②身在高三的学子们,一定要明白:

考试是有意义的,分数是要追求的,但若只是数米而炊,未必就能得偿所愿。

③建党九十七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千古的业绩。

④十九大报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说空话套话,措施具体而微,于细微之中处处体现着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呵护之情。

⑤父母虽然给他请了一对一的家教,但家中依然“高朋”满座,吵吵闹闹,一傅众咻,能有什么效果?

⑥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走寻常路线有很多奇思妙想。

我们不要求全责备他们,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他们。

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

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B.《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们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

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C.网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网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

到严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D.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

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呈现与利用。

19.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还不

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学而

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李明经过三年初中的学习,回到故乡,他情不自禁地说道:

“真是‘三年羁旅

客,今日又南冠’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汉字是蛮有意思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

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①,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日月为明”。

可是,《说文解字》却道:

“明,照也。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这是“明”的本义。

于是,人们纳闷了:

②,而不是日光呢?

太阳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

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

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

所以,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光线,③,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21.下面是中国新闻网刊发的一幅漫画,请描述漫画内容(注意细节描写)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80字左右。

(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新年伊始,元月5日,媒体就爆出合肥罗姓女子“高铁扒车门”事件的视频。

元月11日,又爆出宝鸡一对夫妻吵架,女方堵住高铁车门事件视频。

还有一男子迟到近20分钟,打110,向车站提出等他到达再发车的荒唐请求。

②网上众人声讨这些人的自私、素质低等。

央视等媒体及时披露和评论,指出遵规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不容破坏。

③但网络却又有另外的声音,一些人认为,单一的个案没必要上升到公众话题。

一网友以《华盛顿地铁为我等了6分钟》为题发文,美国地铁愿意为一个留学生等6分钟。

文章观点认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在于他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