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3151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docx

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读下列古生物化石图片,图中两种化石之间能够体现地球演化规律的是(  )

A.②→④B.②→①C.③→④D.③→①

2.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

A.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B.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

C.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

D.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

3.据科学家考证,辽宁北票发掘的“辽宁古果”是被子植物的果枝化石(如图),生存年代为距今1亿4500万年的中生代,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

据此推测,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  )

A.被子植物高度繁盛B.陆地爬行动物盛行

C.喜马拉雅山脉形成D.海陆格局多次变迁

4.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

图1为彩虹恐龙化石,图2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

下列关于恐龙时代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裸子植物繁盛

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了联合古陆

C.蕨类植物繁盛

D.气候寒冷,海平面下降

5.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化石在上,高级化石在下

D.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地质年代

6.关于地球生物演化史,下列哪组排序是正确的(  )

A.蓝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节肢动物→草履虫→软体动物→脊椎动物

C.细菌→腔肠动物→爬行类→鱼类

D.苔藓→绿藻→菌类→双子叶植物

7.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

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

③原始海洋时代

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的古生代

⑤出现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③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①③⑤②④D.①⑤③④②

8.如图的两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B.物种A比物种B个体数量多

C.物种A比物种B体形大

D.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9.读“生物进化史图”,回答。

关于生物进化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生物诞生于①代

B.动物孕育、萌芽、发育于②代

C.恐龙灭绝于③代

D.人类诞生于⑤代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

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新生代第四纪末次冰盛期是地质史上最后一次冰期盛期,南北两极气温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20℃,南北两极冰盖迅速发育,凝固了大量的水分,致使全球海平面平均下降了约130m。

末次冰盛期,中国沿海地区大陆架几乎全部出露,日本海成为一个冰封的内陆海(湖),末次冰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黄土状堆积物,称为下蜀黄土。

据此完成16~17题。

11.与末次冰盛期之前的温暖期相比,末次冰盛期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

①日本西部地区降雪增多

②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扩大

③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温下降

④低纬地区降温幅度最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如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易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

据此完成31~32题。

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成于该地质年代

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北卡那封盆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南部,是一个持续沉降形成的巨型含油气盆地,面积约220000km2。

北卡那封盆地地层发育完整,沉积特征典型,受三叠纪特殊的板块构造运动与古气候影响,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在三叠纪发育厚度大且分布范围广的巨型浅水辨状河三角洲。

如图示意北卡那封盆地地理位置和沉积模式。

据此完成8~10题。

13.三叠纪北卡那封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颗粒较大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

A.近端三角洲平原B.远端三角洲平原

C.三角洲前缘D.前三角洲

 

扎日南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高寒草原地带,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体局部浅水区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生长。

如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

完成下列30﹣31题。

14.该湖(  )

A.为淡水湖

B.东西最长距离可达80km

C.最可能为构造断陷湖

D.甲河在入湖河流中输沙量最大

 

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

如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据此完成7~9题。

15.该区域地势总体(  )

A.北高南低B.四周高中间低

C.西北高、东南低D.东南高、西北低

16.冰碛垄的形成(  )

A.与侵蚀无关B.位于地势平缓处

C.沉积物大小均匀D.与山谷平行

17.在任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  )

A.气候逐渐变暖B.气候逐渐变冷

C.气温反复升降D.气候持续稳定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生产基地。

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据此完成12~13题。

18.黄石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说明地质史上这里(  )

A.植物茂盛,森林遍布

B.海城辽阔,浮游生物繁盛

C.地壳下降,泥沙沉积

D.地壳较薄,岩浆活动频繁

19.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表现在(  )

A.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开采与加工

B.国家500强企业少,未形成规模生产

C.矿产品技术含量低,初级产品居多

D.缺少专用运输线,大量矿产品滞销

二.解答题(共9小题)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冰期进入最盛之时(约2.1万年前),全球气温降低8﹣13℃,当时我国东部海面下降了大约130米,渤海陆架出露,呈现沙漠景观。

距今1.8﹣1.2万年,气温回升。

距今8000年开始,原先出露的陆架又变成海洋环境。

据科研钻探显示,渤海东南部海底存在埋藏黄土,部分黄土出露于沿岸。

该区域黄土颗粒粒径明显大于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粒径,且在黄土中发现了海相有孔虫(单细胞动物)化石。

如图为渤海海区埋藏黄土与出露黄土分布及成因模式图。

(1)专家判断:

渤海黄土来自末次冰期渤海陆架的沙漠,与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不同。

请你说明专家的判断依据。

(2)说明渤海海底黄土形成及被埋藏的过程。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兰州的黄河河谷,发育有多级河流阶地,且阶地面保存较完整。

阶地剖面地层可分为3层:

上部为黄土层,中部为洪积层,下部为冲积层。

沉积物的性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特定河流的具体河段,沉积物对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图1为兰州黄河北岸阶地剖面图,图2为阶地T3地层剖面图。

(1)描述图中阶地T3的形成过程。

(2)说出形成洪积层L2的水流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在L3砾石层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干湿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叠层石被誉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由生活在海水中的微生物分泌黏液,将水中微小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沉积而成。

强烈的水流不利于叠层石的生长。

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叠层石都是以化石形式存在。

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哈默林池盐度很高,海水运动较弱,其浅水区域有大量现代活着的叠层石分布,呈柱状、塔锥状,而海岸上露出水面的叠层石则低矮、扁平。

如图示意哈默林池位置。

(1)分析哈默林池盐度高的原因。

(2)说明哈默林池水流运动较弱的原因。

(3)分析海岸上叠层石形态的形成过程。

(4)推测哈默林池浅水区叠层石未来演化的方向。

(答出一个方向即可)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中的地形区位于亚欧大陆,图中可见三种地形:

冰雪覆盖的陡峻山峰、起伏和缓的高原(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和深切的峡谷。

该地形区发现有三趾马的化石,三趾马化石常见于代表湿热环境的新近世纪红土中,该动物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

对该地区一种生活于460万年前的三趾马的化石研究发现:

它具有快速奔跑和持久站立的能力。

受冰期气候影响,该地第四纪(始于约260万年前)冰川遗迹分布广泛。

对于图中陡峻山峰的形成时间,是发生在该地地形高度显著改变的过程中还是在这之前,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看法。

(1)基于对三趾马化石的研究,推测该地形区在当时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地形特点。

(2)分别分析图中平缓高原和深切峡谷的成因。

(3)结合材料中所指的陡峻山峰形成时间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陡峻山峰的形成原因。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

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海湖也随之形成。

在淘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

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

于是顺着渴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

如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滤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修建丁坝后滤湖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涅涅茨人自古以驯养驯鹿为生。

驯鹿能刨食雪下一定深度的苔原植被并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带生活。

涅涅茨人每年随驯鹿南北迁徙,在迁徙途中会生食少量富含维生素的鲜鹿肉。

21世纪初,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亚马尔半岛传统的驯鹿游牧业受到了冲击。

如图示意亚马尔半岛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1)说明亚马尔半岛驯鹿迁徙方向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涅涅茨人随驯鹿迁徙途中会生食鲜鹿肉的原因。

(3)简述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开发对传统游牧业的冲击。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

黄河冲积扇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地带。

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

图1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到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图2为城市C第四纪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  强烈,携带大量泥沙;沟谷水流流出山口后,由于坡度变缓,流水分叉,流速  ,搬运能力  ,导致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  ,形成冲积扇。

(2)描述冲积扇上城市A到B一线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判断城市C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角度推断其可能成因。

27.“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

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征,考察队员需要随身携带哪些生活穿戴必需品:

  。

(3)在考察过程中,有些同学分辨不出地理方向,请你为他们列举常用判别地理方向的方法  、  、  

(4)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

(5)考察结论:

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选择一种“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

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气候、植被特点  。

(3)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