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3150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新建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

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

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

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

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⑥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

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

“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

(①是呀!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投影:

图片、音乐。

↘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

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 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后记:

从学生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被这位伟大的父亲的伟大举动所震撼,知道坚定的信念使所有困难在父亲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课后我又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这样几篇文章《和你在一起》、《六点十分的爱》、《轻轻地抱起母亲》,效果不错。

 

 

18、慈母情深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3、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4、交流预习感受:

课文主要讲什么?

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5、质疑:

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总结:

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拓展:

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

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文学性较强的文章,老师切忌当作普通的记叙文去教,仅从时间、地点、人物去分析,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

要注重语言形象的感受想象,避免教得太实,太干,太全。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

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

“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

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

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

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

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

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我是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但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和现有控制能力,要在教学中注意这样的毛病。

 

 

20、学会看病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

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

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3、延伸课外:

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教学后记:

课文通过一次锻炼,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学生在谈感受的时候很多话说,都是家长不放心让他们去做一些很简单的小事,引导他们收集起来,正好作为习作的材料。

 

 

 

20、口语交际·习作六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

父母的爱)

   ◆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

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

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

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师生评议.要点:

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

(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各自习作.

   ◆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

  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

   ◆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六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