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646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3.docx

最新整理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43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43)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阴阳的观念比气的观念出现更早,西周初年已经出现,最初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易经》中则把阴阳作为整个世界中的两种基本势力或事物之中对立的两个方面。

最著名的古代阴阳论的论断见于《易传》之《系辞》,《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指阴阳的对立分别与交互作用,是宇宙存在变化的普遍法则。

《说卦》把阴阳普遍化,《庄子》中已经有阴阳生成论。

在西周末期,已把阴阳的观念和气的观念结合起来。

庄子说“阴阳者,气之大者也”,把阴作为阴气,阳作为阳气,这样就产生了“二气”的观念。

《易传》中发挥了这一思想,不仅提出气分阴阳,也同时强调二气相感。

荀子也这样认为: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认为阴阳的对立互补是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根源。

汉代以后,阴阳的观念成为中国哲学根深蒂固的基本特征。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汉代思想当中,阴阳、五行、四时都是天地之气的不同分化形式形态,同时阴阳与五行、四时、五方、五色、五味等有高度的关联性,由此发展出一套关联宇宙图式的建构。

除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外,五行之间也被理解为相生相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主张: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

”新儒学哲学家尤依赖于《易传》的阴阳哲学而不断发展阴阳的世界观。

如宋代理学家邵雍言:

“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

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见之矣。

”哲学上是指阴阳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而是感合、相互吸引和配合。

清代的戴震说:

“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谓道。

”把“道”理解为阴阳二气流行不已的过程。

先秦《管子》中早有对阴阳作用的认识,“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

”把阴阳看做是自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推移的动力和根源。

宋代思想家张载说: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宋代理学家朱熹云: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化无穷。

”所以,阴阳的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由此构成的动态的整体变化,是中国人宇宙观的普遍意识,影响到中国文明的各个方面。

宇宙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阴阳彼此为对方提供存在条件,阴阳的相互结合构成世界及其运动。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指出:

“正如人们早已知道的那样,中国人倾向于把对立双方看成互补的,而西方人则强调二者的冲突。

”人类世界的一切问题都根源于如何处理各种对立面的关系,中国文明的古老阴阳平衡思维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思维方式,在现代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

张载在谈到对立面关系时指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对立、冲突甚至斗争的结果,最终必定是相反相成、协调配合,走向和解,对立中求统一,化冲突为和谐,使整个世界不断焕发蓬勃的生机。

(节选自陈来《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先秦时期的思想中,阴阳被解释为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及根源,它也是自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的动力。

B.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阴阳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它先于气的观念出现。

C.汉代思想中,认为阴阳、四时、五行等形式形态是由天地之气分化而来,并且四时、五行与阴阳之间关系密切。

D.宋代一些思想家认识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而是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整体的变化。

1.B(概念混淆。

作为哲学范畴的阴阳,不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宇宙是一个整体,各种物体相互联系,有阴即有阳,有阳才有阴,阴阳的相互结合构成世界及其运动。

B.阴和阳,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包容,都会朝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但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C.张载秉承阴阳二气说,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对立面,有对立必有冲突,最终只能靠和解去解决冲突。

D.世界就是由各种矛盾组合而成的统一体,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关系,可以从中国古代阴阳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C(理解分析有误。

“靠和解”不对,“和解”不是解决的办法,而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汉以降,中国思想家们在谈及阴阳时,从来不是把阴阳作为一个割裂开的概念,而是把阴阳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

B.汉代董仲舒认为,五行是与阴阳并行而列的观念,而宋代周敦颐则认为,五行是阴阳变化而产生的结果。

C.中国文明讲对立双方的互补,西方文明则强调二者的冲突,是因为对阴阳关系理解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

D.先秦《管子》谈及阴阳作用,主要着眼于自然变化,后人发展其学说,认为阴阳构成了动态的整体变化,这种观念对中国文明有重要影响。

3.C(强加因果。

西方文明中没有阴阳哲学观念,因而不存在“对阴阳关系理解角度”一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备受关注的2016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273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独自收入囊中。

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

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10月3日接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通知时,他说:

“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

”之所以能走上这条科研之路,和他一直信奉的科研准则有直接关系——“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

1963年,大隅良典进入东京大学学习,随后他果断选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的未来之路。

1974年年底,他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师从197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1977年大隅良典回国担任研究助理,直到1986年才晋升为讲师,两年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才得以开展独立研究,此时他已43岁,但随后很快即做出“诺奖级”工作。

1996年大隅良典来到国立基础生物研究所之后才成为正教授,距离他回国已将近20年。

对于这样美妙的基础研究,大隅良典付出了足够多的耐心。

2012年获得“京都奖”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

“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

做研究并不容易。

然而,如果你真的被一个课题吸引,并且对它感兴趣,那么你肯定会克服所有障碍,即便你的工作一时未获得赏识。

人只能活一次。

在所有事情都说完了做好了之后,你终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取材于2016年10月4日《中国科学报》)

材料二

2016年10月3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

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两人合办过4期“中日细胞自噬研讨会”。

张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先生做了很多极其重要的工作,但从来不追求CNS(Cell、Nature和Science三种最重要的期刊)。

他批评过度追逐CNS的评估体系,认为CNS也有不少文章是错的;文章发出来就可以,重要的是工作扎实。

”今年7月,大隅良典还在《发育细胞》杂志上发了一篇自噬机制的重要论文。

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

大隅良典4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

他坦承,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减少,科研经费也不足。

他担忧当前重视应用研究的社会现状,认为“有用”这个词戕害社会,妨害基础科学。

大隅良典说,现在的日本硕士研究生出于现实考虑,很难做出继续攻读博士课程的决定。

他希望能让年轻人考虑5年、10年后的事情。

(取材于2016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

1945年2月,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排行老四。

祖父长沼贤海,是日本史学者、九州大学名誉教授。

他的父亲大隅芳雄是九州大学工学部矿山学教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用在大隅良典身上最确切不过。

他对科学的兴趣萌发于对科学书籍的阅读。

比他年长12岁的大哥大隅和雄,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为激活弟弟热爱科学的神经末梢,不惜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其购买科普书籍。

大隅良典在很多场合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时,总是津津乐道,这些书主要包括八杉龙一的《生物的历史》、迈克尔·法拉第的《蜡烛的科学》、三宅泰雄的《空气的发现》等等,是这些科普读物在年少的大隅良典身上播撒了科学的种子,是这些书籍启蒙了他日后走向科学研究的殿堂。

大隅从小体弱多病,家住福冈市郊外,朋友大多是农家子弟,一到夏天他们便相约在一起捞鱼抓虾,捕获昆虫,寻觅萤火虫,采摘野芹菜、野草莓等。

此外,大隅还喜欢摆弄显微镜、试管之类,还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

“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

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时候,大隅不由感言。

(取材于搜狐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隅良典在获得诺奖后,忠告年轻科学研究者,要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与其进行大家都在从事的研究,不如从事别人没有触及过的研究。

B.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仍旧为日本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现象深表忧虑。

C.从大隅良典幼时的成长经历可知,他之所以能斩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有浓厚的家庭学术氛围、科学书籍的启蒙以及丰富的自然体验。

D.上述三段材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小即有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提倡踏实严谨治学的目光长远的科学家形象。

4.B(A项,不是在获得诺奖后,而是在2012年获得“京都奖”之后。

C项,归因不全。

从其幼时的经历可知,浓厚的家庭学术氛围、科学书籍的启蒙、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和动手实践的体验等都对其获奖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全部原因。

D项,“提倡严谨治学”在文中未提及。

5.材料中有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引用大隅良典自己的话,可以表现出他专注冷门领域、不畏困难、潜心钻研的工作作风和他从小对科学的好奇与兴趣,使材料更为真实可感;②引用他人对大隅良典的评价,从侧面表现了他踏实、不急功近利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每点2分)

6.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大隅良典的经历对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有何启示。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从教育层面来看,要注重对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②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引导科研工作者重视基础研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的科研眼光;③从研究者的工作品质层面来看,要培养他们专注坚守、不畏困难的工作作风。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生的职责

【澳大利亚】斯蒂芬·凯伦 张维(编译)

诺顿将新来的病人领进诊室,对索勒大夫说:

“大夫,这个病人好像受到了惊吓,总是惶恐不安。

他是保加利亚人,英语说得不好。

因为你也是保加利亚人,院长让我把他带到你这儿。

“交给我吧。

”索勒大夫点点头,诺顿便离开了诊室。

新来的病人白发苍苍,他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不一会儿全身就哆嗦起来,然后他颤巍巍地举起左臂遮住了自己的脸。

索勒医生操着保加利亚语对他说:

“请坐,你不用害怕。

我叫索勒·格鲍尔,你的主治医生。

熟悉的乡音使病人感到宽慰,他坐下来,探过身子低声地问道:

“真高兴听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大夫,你是我们的同胞吗?

“我也是保加利亚人。

”索勒医生点点头。

“谢天谢地!

”病人舒了口气。

紧接着他又变得惊慌起来:

“索勒大夫,他们穷追不舍,想杀死我。

我吃不下、睡不着。

昨天有人跟踪了我一整天,他们也许会对我下毒。

索勒大夫,救救我,我不想死……”

“你在这里很安全,没人想杀死你!

”索勒大夫平静地告诉他。

“他们会的,他们一定会杀死我!

”病人坚持说道。

索勒知道要想解开病人的心结,就应该了解问题的实质:

“他们是谁?

“是那些犹太人!

我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当年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这些犹太人一直追踪我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要杀死我……”

索勒大夫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病人近似呻吟的诉说,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对病人说道:

“好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你可以走了!

“谢谢,谢谢!

”扎卡洛夫很感激。

索勒大夫起身按铃,诺顿进来领走病人。

病人刚一离开,索勒大夫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

当年他和家人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就像当年在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集中营里目睹亲人惨死时那样无声地抽泣着。

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被处死的情景。

也不知哭了多久,索勒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

“苍天有眼,这个该死的恶魔终于落到我的手上,我要亲手杀死他,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说着,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药瓶,把它和一管注射器放进一个小盒子里。

可是他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幅《希波克拉底誓言》,不禁愣住了,脑中又闪出了在医科大学宣誓的那个场景,他想:

“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

他现在是我的病人,我怎么能害死我的病人呢?

”索勒医生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

整个下午,索勒大夫一直坐在那里没动,内心深处,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自拔。

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收拾东西回家。

这天晚上索勒大夫彻夜未眠,少年时代在集中营里遭受的苦难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

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眼。

忽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他惊醒。

索勒大夫打开门,看到诺顿站在那里。

“不好了,新来的病人出事了!

”诺顿惊慌失措地说道。

“他怎么啦?

”“我想可能是我的话刺激了他!

”诺顿说。

“到底怎么回事?

”索勒大夫很着急。

“昨天下午我送他回病房,曾经比划着告诉他,你当年曾在索菲亚的集中营里呆过。

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问我你为什么被关进集中营。

我告诉他是保加利亚的纳粹分子把你一家投入了集中营,因为你是犹太人。

“他听后什么反应?

”索勒大夫问。

“他一声不吭,不过脸色非常难看,当时我也没在意。

今天早上我去他病房,发现他倒在血泊中。

他割断了自己的静脉,身边还留着一张纸条。

索勒大夫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保加利亚文写着:

“假如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做过去的那些事情了,医生,对不起,请饶恕我们这些罪人吧!

”尽管索勒大夫有一种解脱感,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深处多少也感到了一些内疚,他赶紧对诺顿说:

“快带我去他那儿,我们要救活他,绝不能让他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通过言行、外貌、心理描写,刻画了索勒医生这一典型的战争受害者的形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的心理创伤。

B.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并把它们放回原处,这一细节表明他已经彻底地原谅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

C.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用“近似呻吟”的语气诉说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年老体衰、惊恐万分并对自己曾经的罪行感到羞愧。

D.诺顿告诉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索勒医生是犹太人而且是集中营幸存者,是为了让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感到内疚,并作出反省。

E.小说擅长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索勒医生在听完病人扎卡洛夫自叙身世后大声让他离开,出乎意料且埋下伏笔。

7.选C得3分,选E得2分。

选A、B、D不得分。

(A项,小说没有对索勒医生进行外貌描写。

B项,这一细节表明索勒医生内心医生的职责暂时占了上风,实际上他仍然对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罪行耿耿于怀。

D项,诺顿只是无意中说出索勒医生的犹太人身份,并没有特别的意图。

8.小说主人公索勒医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坚守职业道德。

索勒医生哪怕知道病人是杀害自己亲人的仇人,最终还是放弃了复仇,并在得知病人割腕后履行医生的职责,赶去救治。

②善良,富有宽容之心。

索勒医生得知仇人割腕自杀后,没有感到高兴,还打算救活仇人。

③细心。

索勒医生通过简单的观察和谈话就发现病人有心结,并试图了解问题实质来解开心结。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满分)

9.作为曾经的战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是否值得原谅?

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观点一:

不值得原谅。

(1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夺去了索勒医生父母、姐姐等人的生命,非常残忍。

(2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残暴行径也给索勒医生等幸存者留下了一生都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

(2分)

观点二:

值得原谅。

(1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被犹太人追杀,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已经受到了惩罚。

(2分)。

他认识到了过去的罪恶,向受害者道歉,最后自杀谢罪,作出了真诚的忏悔。

(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

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

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

时贻书使者曰:

“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

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

”使者从其言。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

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学究出身;第二次参加考试,考中进士甲科。

担任华州郑县知县,转运使通知州运五万斛米送到长安,郑县独自承担三万斛。

吴时给转运使写信说:

“计算三万斛的费用,用车需要一千五百辆,用士卒运就需要五万人,县内的百姓可供使役的只有二百五十八户。

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便得到粮食,如果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的费用就能够免掉。

华州、雍州相距一百六十里,一旦想用,军队早上出发晚上就可到达了。

”转运使听从了他的话。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

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之,曰:

“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

”时即火其书,曰:

“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陆师闵经管秦、蜀茶马事,征召吴时为属下。

章楶想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

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使奏章得以呈达。

吴时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

华州的学生有触犯忌讳的,教授想上报,说:

“那中间所说的话,都是我不忍心听到的。

”吴时立即烧了他的信,说:

“你不忍心听到,却让君主听到吗?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

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

时言:

“今祠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

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

”乃止。

迁太仆少卿。

吴时被召为工部员外郎,后改任礼部员外郎,兼任辟雍司业。

大观时兴起算学,议论把黄帝作为先师。

吴时说:

“现在春祭圣祖,祝板上写上大臣的名字,而祭奠孔子,仅列中祭。

数学,只不过是六艺之一罢了,应当用什么礼对待呢?

”于是停止。

升为太仆少卿。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

岁饥,发公粟以振民。

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

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张商英被罢相,言官指责吴时是他的同党,出京担任耀州知县,又贬他担任鼎州通判;没有赴任,提举河东常平司。

荒年,发放官库粮赈济百姓。

童贯经略北方,常以边防的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

还朝担任大晟府典乐,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

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而取消他节度使之职。

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

“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

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

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

“取燕必召祸。

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

”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又因为上朝入对时论及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

“祖宗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祸乱。

”蔡攸听到之后,告诉了王黼,王黼很生气,斥责他是腐儒。

吴时请求离朝,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不久提举上清太平宫。

回去时,碰到了乡人赵雍,对他说:

“攻取燕州必定招来祸患,我老了,能够不遭受灾变,很幸运。

”几年后去世,年七十八岁。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

“立地书厨。

吴时写文章很敏捷,从不打草稿,下笔就写成,京师两个学府(国子监与太学)里的人把他看作“立地书橱”。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10.D(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考中了举人,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B.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

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D.六艺,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技艺:

礼、乐、射、御、书、数,后亦指“六经”。

11.A(“考中了举人”理解有误。

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出身。

“学究”是科举中的科目名。

唐代取士,明经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

宋代礼部贡举,有进士、学究等十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

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州有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C.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

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