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640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docx

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2012年泸州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

姓名:

得分:

()

一、古诗文名句填空。

(每题1分,共10分,见错包)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为政》)

(2),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5)但愿意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6)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8)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星汉灿烂的中国诗歌,有许多富有妙理哲思的语句,这些诗句如一把把智慧的钥匙,开启我们的人生之门。

你能仿示例写出两句上下相边的富有人生哲理的古诗名句吗?

(课内外均可)示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离别的景与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语言的实际运用。

12分

1、根据下面孔子的小传,请你写一段话概括孔子的伟大之处,作为社刊的“孔子专题”的前言。

不超过60字。

(4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鲁国人。

他曾在鲁国担任司寇,与鲁国权臣季氏不合,55岁时离开家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出生入死。

因为仁义礼治思想不被诸侯们采纳,他只得返回鲁国。

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学而不厌,侮人不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73岁去世。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里,影响中国几千年。

“孔子专题”的前言: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2010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撮了新词500条。

继2009年“被XX”、“楼XX”、“XX门”、“XX族”广为流传之后,2010年“XX姐”、“XX哥”、“XX帝”、“XX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XX”特别活跃。

如“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喜剧”,读“微新闻”,进行“微访”。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的“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

新词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泼。

同时,各种传媒通过热字、热词、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的做法也愈演愈烈。

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条标题中使用,引起舆论震撼。

(1)请给以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

(2分)

(2)依据以上信息,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中所涉现象的认识。

(2分)

3、从下列画线的短语中,找出与示例结构相同的短语各一个,按要求填在表格内。

(4分)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①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②水流缓慢,③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和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飘带,穿亭绕榭,④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

“晋祠⑤流水如碧玉”。

当你沿着流水去⑥观赏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

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梁衡《晋祠》)

示例短语

同类结构短语(填序号)

A.四处奔波

B.拥抱春天

C.春花秋月

D.歌声嘹亮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共14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尝贻余核舟一贻:

赠送B.其两膝相比者比:

靠近

C.左手倚一衡木衡:

同“横”D.钩画了了了了:

结束,完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罔不因势象形B.中轩敞者为舱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士卒多为用者

C.而竖其左膝D.则题名其上

学而不思则罔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分。

每句3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四、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2分)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题。

(一)照夜白(14分)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

“还好!

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

”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

“还好!

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

“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

韩斡照夜白。

我一怔,沉吟道:

“韩斡照夜白?

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

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做声,慢慢打开手卷,看后确定:

假的!

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

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

“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扰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

“抱歉!

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

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

”她低着头问。

“确定!

这是伪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很快地收好那卷画。

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

“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

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到他们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

“我们不怕!

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里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

画中是膘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绳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

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和爸爸一样,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

”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

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

”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

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到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就知道画是假的。

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我的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1.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2.全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母亲,请指出其中两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4分)

答:

3.“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

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4分)

答:

4.读了这篇小说,你对“儿子”这个形象有怎样的认识?

(4分)

答:

(二)梳头的学问(14分)

①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要天天梳头?

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②您看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您都不用找,就这么一梳,哪块有点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您就反复地揉它,不知道那个穴位叫什么名字没关系。

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

③开始杭头的时候,您会发现,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

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它上面也堵。

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地方,用大拇指一点一操,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之类的东西,这时,您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揉开了。

④每天杭头多少次为好呢?

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

有人说我有的是时间,梳3000次怎么样?

那当然更好。

头不怕多梳,您就记住,多梳头好处大了。

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住了,一堵住什么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全来了。

您把头多梳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

⑤有人说:

“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

”我说:

“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

为什么?

,您别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头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

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给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了。

这就跟种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别让它也跟着一块吸收营养,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茁壮的。

⑥还有人说:

“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雪似的,全是头皮屑,没法梳。

”他觉得越梳头皮屑越多。

其实,如果能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什么“雪花”了,而且梳完以后会看到满手都是油污污的。

这说明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给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

⑦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还具有保健作用。

当头发浓密起来后,就证明您的气血越来越足,肝肾的功能提高了。

另外,有的时候我们想补补肝、补补肾,但有时直接补不到,效力达不到这个地方,怎么办呢?

“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的里面和外面是有通路的。

谁是它的通路?

头部就是它的通路。

您经常杭梳头,就跟肝肾通上了。

人不可能头发很浓密而肝肾却很弱,这是绝不可能的。

头发浓密了,肝肾的功能也就提高了,这是一体的两面,只要提高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提高了。

⑧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

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

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进来的原因。

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容易感冒了。

还有的人总觉得头晕,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

是督脉堵塞住了。

督脉这条中间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如果时时保持通畅的话,您就会越梳越精神。

5.第②段中“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这句话能否删去?

为什么?

(4分)

 

 

6.第⑥段和第⑧段中画线处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分)

 

7.梳头有哪些学问?

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4分)

 

8.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梳头实际上是在梳经络,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很多穴位,一梳头,哪块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

B.头是诸阳之会,如果堵住,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都来了,多梳头就能够完全解决。

C.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头1周,把湿气、痰浊给梳出来,就能治疗老掉发的毛病。

D.依据“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一个人如果头发稀疏就证明他的肝肾功能非常虚弱。

六、小作文(30分)

也许是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斑马线上的一次搀扶;也许是一次伤感的离别,一次快乐的相聚;也许是干渴时递上的一杯水,激动时的一个拥抱;也许是父亲脸上的几滴汗水,母亲的几句唠叨;也许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畦碧绿的菜地;也许是一个精彩的进球,也许是一片美丽的风景......

在平常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场景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底,请你选择一个场景,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

(1)自拟标题,合理采用表达方式;

(2)描写细致,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不少于300字,不用续卷纸,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等级

得分

总分

评卷人

基础等级

25分

一等

25-20分

二等

19-15分

三等

14-10分

四等

9-0分

发展等级

5分

一等5分

二等4分

三等3分

四等2-0分

错别字、缺题目、字数不足减分:

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名句填空。

(每题1分,共10分,见错包)

(1)知之间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乱花浅欲迷人眼(3)濯清涟而不妖(4)恨别鸟惊心(5)千里共婵娟(6)佳木秀而繁阴(7)落红不是无情物(8)天涯若比邻

(9)示例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示例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语言的实际运用。

12分

1、示例:

孔子主张仁义礼治,编纂古籍,开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思想(《论语》)影响深远。

(4分,画线处各1分,有其中的4点就给满分)

2、(4分)

(1)新词语时代来临(或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

意思相近即可,必须抓住关键词“新词语”)(2分)

(2)答赞成、否定或辩证看待皆可,并要言之成理。

(2分)

示例1:

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是积极的。

它们生动活泼地反映生活,也展现了欣欣向荣的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示例2:

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有诸多消极因素。

因为新词创造的随意性和使用的泛滥化干扰正常的社会文化生活秩序。

3、从下列画线的短语中,找出与示例结构相同的短语各一个,按要求填在表格内。

(4分)

④⑥①②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共14分)

1.D(了了:

清楚明白)

2.D(“则”都解释为“就”。

A项“顺着”/“于是”;B项“是”/“被”;C项表并列,可不译/“却”)

3.A(文章对三人的描写各有侧重,并不是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4、略。

四、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分,答出两句2分,答出其中一句1分)

(2)“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4分,画线处各1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题。

(一)照夜白(14分)

1.(2分)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引起读者兴趣(能吸引读者)。

(每点1分)

2.(4分)示例:

动作描写:

“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扶”“滑”两个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得知真相(画是假的)后受到的打击之沉重。

语言描写:

“是啊!

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表现了母亲的得意和自豪。

肖像(外貌〕描写:

“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通过描写母亲的头发“花白”,从侧面突出了母亲的艰辛。

神态描写: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喜滋滋”表现了母亲陶醉(喜悦)的心情。

(描写方法各1分,具体分析各1分)

3.(4分)①是父亲留下的念想(遗物);②凝结着母子的深情;③是我和母亲的精神支柱;④寄托了我对父母的思念。

(每点1分)

4.①热爱(孝敬)父母;②体谅母亲(善解人意);③为爱用心良苦;④有奋斗精神。

(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

(二)梳头的学问(14分)

5.(4分)不能。

①这句话说明了梳头能把胆经上的穴位全部梳到;②句中的“一网打尽”,比喻新颖,生动形象。

(观点1分,内容2分,表达1分)

6.(4分)第⑥段:

打比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第⑧段:

举例子具体明确,说服力强。

(方法各1分,作用各1分)

7.(4分)①梳头是梳经络;②梳头能够发现病症;③头要多梳全梳;④梳头具有保健作用。

(每点1分)

8.(3分)A

六、小作文(30分)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