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456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docx

高等教育学复习点

2011年《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高等教育:

P3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其中,“专业教育”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

“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2、高等教育学:

P20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高等教育结构:

P25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其构成主要包括:

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4、高等教育目的:

P50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高教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育方针:

P48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6、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

P72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

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

7、高等学校的学制:

P8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程度上分它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

高等学校学制的制定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8、学位制度:

P93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9、专业:

P130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专业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

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10、专业特色:

P133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

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从构成要素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

第一,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第二,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个体素养和专业水平高;第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

从培养方式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

第一,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追求;第二,能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和社会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因素和条件;第三,能有机组合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合力。

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积淀性的特点。

11、课程:

P138—139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12、教学大纲:

P144指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

它的意义在于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

13、教材:

P145又称教科书或课本。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

基本教材(正式出版的教科书、未正式出版、自编自用的教材或讲义、讲授提纲)和辅助教材(学术专著、习题集、学习指导书和课外读物)。

14、高等学校的教学:

P152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

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其内涵包括:

构成要素、主要任务、基本特征和活动方式。

15、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P168指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者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16、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新增P29)主要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我过目前的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三个能级:

(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

(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院校。

17、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新增P52)是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18、教师专业化(新增P113)其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转台,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P15-18

答: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1)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2)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

按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可将其分为高等教育

活动(包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指与社会其他事业相区别的事业,通常包括高教目标、高教规模、高教结构、高教制度、高教管理等)、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观念形态),三者分别属于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2、怎样促进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旧题)

答: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它也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体系中最基础的功能,可分为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功能,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人才法律和促进政治的民主化三方面。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作为科技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次,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

(3)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这两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二者本质上没有什么矛盾。

3、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P44-45

答:

高等学校已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发展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高等教育在现代经济生活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⑴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但这一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从层次看,包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多种层次;就类型而言,高校专业门类越来越多,同一类专业人才中也有理论型、技术型、应用型等类型之分。

⑵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

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⑶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会脱离社会实际。

现代高校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从生产到生活,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科技、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服务、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进行社会监督等。

⑷三项职能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不同层次、类型、水平和条件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但都必须完成培养高级人才这一基本任务,在教学工作方面投入主要的力量。

3、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演变及其内涵:

P42-43新增

(1)培养人才(以传授知识为主):

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沿着培养人才这一办学方向缓慢发展着。

(2)注重科研:

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大学的职能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学至此开始具有了第二种只能——发展科学的职能。

(3)服务社会:

威斯康星大学是另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此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地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

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第二,专家服务。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旧题)

答: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三层涵义:

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

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5、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P99—101

答:

(1)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

一般地,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三者之中,又首重经济待遇。

但从教师本人方面讲,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

教师的职业声望是其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权利的实现和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

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2)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6、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P53—54旧题

答:

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质量要求。

培养目标指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职业种类;使用规格指明同一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层次上的差异;质量要求包括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两个方面。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6、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

P132新增

在新的世纪,各个国家的高校都在调整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

调整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强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这是出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成为资本的考虑。

第二,要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

因为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推动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职业更新加快。

第三,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

社会变动加快,人际交往加速,竞争性增强,不确定性增多,时代要求人才的各种能力得到加强。

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挥其能动性,要在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主体精神,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

7、高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P137—138

答:

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内涵建设包括:

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施建设;专业管理的建设。

上述五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也不能平均用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8、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

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

(旧题)

答:

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形式有四种:

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社会实践教学有以下特征:

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践方式;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

9、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157—159

答:

根据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在吸引前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原则如下: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先进性,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武装学生,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成败的关键,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双边共同活动,教师是使教学有效进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主要保证,而学生则是决定教学能否收到实效的根本,因而,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是指教学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共同特性,对全体学生提出必要的共同要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地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

使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独立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一原则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的规律的反映。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地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地能力。

这一原则,既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特点地体现,也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作用关系地反映。

以上各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它们是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所必须遵循的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各项原则,发挥原则的整体作用,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把教学工作推向前进。

10、高等学校开展科研的意义或必要性(旧题)

答:

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3)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4)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5)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P188—190

答: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就是根据高校科技方针、任务、特点以及长期实践经验概括而成的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性原则;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3)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4)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5)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6)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P185—188新增

答:

与专门的科研机构比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独具特色的,这些特点是高校科研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有能力承担各类研究的根本原因。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

(3)高校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使高校能快速掌握和集中各类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中科技需求方面的信息。

(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2、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P216—221

答:

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终身化特征日趋明显。

(1)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需要主要基于: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将人才培养放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有利于增强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

(2)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体现为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高教的重要目标)、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须不断更新并注重教会学生方法)、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

(3)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主要包括:

体制多样化;类型多样化;标准多样化。

(4)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个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开始。

(5)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教育终身化已成为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13、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有哪些?

P36-37新增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它也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体系中最基础的功能。

归纳起来,可分为

(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功能,

(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

1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及其实现?

P39新增

主要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生产力属性,使它产生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功能。

其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其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其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15、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P40新增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首先,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

其次,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

再次,高等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

这是实现学校更新文化功能的最根本的方面。

16、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内容是什么?

P49新增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内涵是什么?

P57新增

具体来说,有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充分发展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们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

第三,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第四,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第五,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相为前提和基础的。

第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8、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21-22新增

答:

(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19、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67新增

答:

(1)发展速度要适当;

(2)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20、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P91—92新增

每一种政策的实施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必须加以改革,主要表现在:

第一,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建立就业新体制;第二,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资格证书制度;第三,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有待进一步加以清晰地界定和明确;第四,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第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第六,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第七,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21、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P146—147新增

答:

大学教材应该具有各级各类教材甚至一切论著的共同属性,这里主要说明大学教材和其他层次教材、学术论著相比较而显现的特点。

(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写进大学教材的内容以共识为主,不宜引进大量争鸣性的内容,以保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学生学习的信心,否则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但大学本身具有发展科学的功能,大学毕业生也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在教材中引进一定的探索性内容也是十分必要的。

(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学科性强调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职业性强调的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从事的职业。

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

(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大学教材要讲究学科知识的内在体系、各部分知识的关联和转换关系,在阐述时要遵循逻辑进程,中间不能“断档”。

但是,大学课程本身又是按专业要求形成体系的,课程之间不仅有横向关联,还有纵向承续;不仅有专业要求的不同,还有教学对象的差异。

因此,教材编写还要注意协调性。

22、高等学校的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

P163—165新增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与课后总结三个环节。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

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