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194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1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4月

2014年全国原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其中财产保险约0.75万亿;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规划到2020年行业整体规模再翻一番。

2014年互联网保险总共实现保费收入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财产保险约506亿元、同比增长114%。

预计未来互联网及相关行业将分享保险巨大市场并保持高速增长,伴随和带动传统保险行业共同把保险市场做大做强。

从业务分类角度来看,目前互联网保险主要有三条路径:

一是理财型产品的销售平台,二是以数据和健康管理为切入点的健康保险,三是更易于与互联网深入结合的财产保险。

我们认为后两种类模式更具备深度挖掘的价值,可以获取行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收益;而财产保险是目前阶段的切入点。

流量、客户、转化、生态圈是互联网保险的关注点。

互联网的价值之一就是拥有巨量的流量客户,对于任何行业都是一个吸引力巨大的市场;并且互联网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总可以提供新的机遇。

保险与互联网结合并从中获取价值的一个关键就是找到切入点,把互联网的流量客户转化为自身客户;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行业的交互越来越多、渗透越来越深入,基于自身主业构建生态圈、获取产业链收入成为“互联网+保险”一个比较理想的经营模式。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新科技,未来“衣、食、住、行”皆可保。

在互联网社会产生了很多过去不存在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数据的极大丰富也为风险定义、风险管理提供了颠覆性的维度,互联网、大数据和科技进步也在不断扩展着可保风险的界限。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人身保障和损失补偿等基本保险原则的前提下,伴随着可分析数据的日益充分、切实相关的风险指标的探索发现、保险运营环节的无人化和自动化等进步,社会经济、日常生活中的可保风险将不断增加,新的险种和产品创新将不断涌现。

需求不仅是产生的,也是可以创造的和培养的。

传统行业的产生很多是伴随着特定需求而自然产生,而在互联网时代,很多需求是可以培养的。

以客户体验和实际获益为切入点、免费甚至补贴为开拓市场的手段,铸就新的生活方式和以自身为主导的平台。

客观属性决定了财产保险或将成为互联网保险深入发展的先行者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为有形或无形的“物”,属性和风险特征相对客观和易于量化,受文化、伦理道德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且产品简单易懂、期限短。

伴随着数据的完善和科技进步,无人化、自动化的运营模式将使得更多业务转移到线上。

一、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方向:

产业链、生态圈

1、发展现状:

仍以渠道和销售为主

目前互联网保险的开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类:

1.保险公司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其中又分为公司内设的电子商务部门(如华夏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相对独立的电子商务事业部(如泰康人寿、生命人寿)以及专门的电子商务公司(如中国人寿、新华保险)。

2.保险公司与第三方销售、比价等网站合作,如经纪代理渠道的大童、泛华,销售网站慧择,综合类的保险之家,咨询、比价类的靠谱保、最惠保等。

3.保险公司与大型电商合作,如淘宝、京东、苏宁、网易。

4.电商经营保险公司或保险业务,目前唯一一家获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由阿里、腾讯、平安等股东成立;苏宁云商和苏宁集团也获批了保险销售公司。

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增的保险销售渠道,是保险与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比较简单和初级的模式,也是目前比较易于实现和普遍采用的结合方式;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以及电商在探索和实践的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客户分类和精准营销,依托大数据资源开发针对性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价,以及以场景为切入点把保险产品与服务植入相关产业、改善保险和相关产业客户体验、构建互动互利业态等模式。

2、模式方向:

数据为核心资源,生态圈为盈利模式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方向,是以用户为出发点,以互联网和相关技术、平台为媒介,以数据为核心资源,在线上保险公司和相关产业交互信息、客户、数据支持等,同时利用云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消费者行为、发掘规律性相关指标为保险定价、核保、理赔等提供经验支持和改善方案,并依托大数据分析对保险和相关行业进行资源再分配;在线下物流、O2O站点、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保持与线上的数据、信息交互,并为线上提供运营、服务的相关支持,发挥连接互联网和客户并提供各类实体服务的媒介的功能;最终形成若干条具有资源、数据、业务等相关性的产业链,并编织成一个有交叉点、可以高效流通、转化客户和资源的网状业态。

(1)互联网保险构筑生态圈的行业实例:

众安在线

众安保险为阿里巴巴、腾讯、平安、携程等9家股东持有,是目前唯一获得保监会批准的具有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

公司运营模式不同于传统保险公司,没有线下团队、不设分支机构、完全线上运营。

其主要股东阿里、腾讯、平安在跨界运营、综合布局方面已有多年经验,众安保险除在互联网渠道直接经营保险产品之外,还借助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在搭建一个更为庞大的生态圈。

“众安开放平台”是生态圈的开放入口,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已有业态开发保险需求并服务于原有业态,并且通过保险关联增强客户粘性和满意度、扩大经营范围、吸收合作伙伴、获取更全产业链收入的互动互利的增长模式。

3、以互联网为依托构筑商业生态圈具备成功的基础

从国际相关模式的探索来看,日本的索尼公司也曾试图利用游戏产业和PlayStation游戏机及相关家电设备为载体、依托互联网来打造一个商业生态,但最终没有成功,并因为在基础架构上的巨额投入而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索尼这一模式没有成功的原因,主要来看有两点:

以游戏机为终端搭建的互联网覆盖范围有限,PlayStation主机从1至4代历经20余年,全球累计出货量大约为4亿台,覆盖人口有限;并且以游戏为入口的互联网覆盖的业态十分狭窄,互联网的架构需要巨大投入,所以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以游戏作为切入点,受众群体相对有限,游戏更多的是一种文化需求而不是生活需求,需求弹性大;日本虽然有很浓厚的游戏动漫文化,但绝对人数相对有限并且容易受经济环境、人口结构、年龄发展等因素产生文化变迁,需求基础不稳定;且日本游戏以及整体文化与美国、欧洲甚至亚洲都有很大差别,基于日本文化推进的商业模式存在文化的壁垒。

与上述失败的案例相比,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生态模式优势在于:

互联网行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深入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生产、经营的是贴近个人生活的产品,需求弹性低。

加入成本低,且是一个开放的友好的环境。

仍以日本游戏厂商为例,上世纪80年代的任天堂、世嘉是日本及欧美游戏市场的主要占有者,但由于没有认识到软件对于游戏行业的决定性作用,过分看重自身硬件占有率的优势,不重视第三方软件商,给予第三方软件商苛刻的合作条件以及开发环境;索尼作为后加入的竞争者,克服了上述两家公司的弊端,重视第三方的合作,给与其更加开放的开发环境,最终赢得了在游戏市场的胜利。

结合上述分析,保险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获取全产业链以及交叉产业链收益、对客户资源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营销和服务,是“互联网+保险”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运作和获利模式。

同时对于企业背景、互联网资源、行业资源相对较弱的公司,可以采取专门化、精细化、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侧重发展专项业务,同样也可以在产业链、生态圈的某个阶段或部分获取收益。

巨大的互联网化的国民乃至世界市场将会给保险和相关行业带来可观的绝对收入。

二、互联网保险运营模式创新关键:

大数据、智能终端、分布式

1、互联网保险自身属性给保险公司传统运营带来挑战

(1)互联网保险产品特性:

小额、高频、碎片化、即时性

2014年“双十一”以众安保险和华泰财险承保的退货运费险共售出1.86亿份;其中众安保险护航“双十一”当天保单数超过1.5亿,保费超1亿元。

中保协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众安和华泰两家公司的互联网非车险业务遥遥领先其他公司,合计签单数量19.77亿单,单均保费仅为0.77元。

从保单数量来看,日均上亿件的保单对传统保险公司的人力运营、IT系统构成绝对的挑战;从件均保费来看,无法覆盖运营成本和定价假设。

互联网保险“小额、高频、碎片化、即时性”的模式,现有的保险公司核心系统无法维持保单信息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2)传统保险运营系统上线新功能流程多、耗时长

目前保险公司使用的核心系统绝大多数来自中科软和易保,系统的构建是基于传统保险运营流程,上线一项新的功能,需要保险公司和外包方反复沟通需求、评估人工时,推出测试版本,反复的测试与修改,上线测试等,全部流程完成如果顺利也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更换核心系统则会涉及公司的所有部门,整个流程会持续至少1年以上。

显然传统的运营系统无法满足具有互联网特性的保险需求。

(3)互联网平台、电商等更适应互联网保险节奏

互联网平台、电商等在处理小额、高频交易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系统灵活、及时有效;系统的运营维护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利用。

互联网文化、工作效率、创新思维和执行力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例如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从一个产品创意的提出到上线可能只需要两至三周的时间;同时因为传统保险在上线时要求具备比较完善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升级换代或者产品调整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互联网保险产品允许试错和迭代,也提高了运营效率。

2、互联网保险运营模式可借助现代科技进行创新

(1)科技原理可以运用到互联网保险运营

在互联网时代下,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以及物流、O2O模式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分布式计算”的形式也可以运用到保险的运营管理。

“分布式计算”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概念,是一种计算方法,和集中式计算相对。

随着探索领域的扩大和深入,数据维度、信息量的几何式增长,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些信息数据处理工作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机能力才能完成,传统集中式计算耗时长、处理信息能力有限,甚至对一些问题根本无法应对。

分布式计算是将计算工作分解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配给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结合互联网,在线的每台机器都可以成为一个整体计算的部分,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节约成本。

(2)大数据可以实现核保、理赔的无人化、自动化

无论是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还是第三方平台、或者电商,都掌握着大量的消费者数据,包括身份相关信息、消费信息、地址信息、通讯信息等(尤其是大型电商,在所掌握的信息维度、准确性、信息规模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结合上述信息,可以分析相关客户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状态、信用情况、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风险程度等。

应用于保险,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提炼出与特定保险责任高度相关的指标,用于设计投保问卷以实现自动核保或者简单人工辅助核保;可以归纳出赔付经验和确认理赔的关键点,从而实现理赔的自动化。

伴随着互联网支付手段的普及,以及灵活有效的付款及退款交易管理,传统保险行业的“犹豫期”、“宽限期”、理赔勘察及赔款支付等特定要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

(3)互联网相关产业链可转化人力资源丰富,潜在服务能力强

互联网平台有大量的第三方合作商家、客服人员、配送人员等,在具备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性指标后,合作商家、代收点等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小微运营中心实现收单、录入、核保、勘察等保险运营功能,完成承保、客服、理赔等相关业务环节;借助线上和移动设备,电商多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也同样可以迅速担当起保险运营的职能;目前全国约有300万保险代理人,而据不准确统计全国有快递员约200万人,潜在的可转化人力资源丰富。

这一模式还有一点保险公司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可以和保险客户长期、高频的接触,对客户的风险状况了解的更为深入和及时,也更容易实现对客户的维护和持续性、针对性的营销。

(4)智能终端设备将成为运营无人化、自助化的重要载体

利用智能化的终端设备如智能POS机,结合智能IC卡、卫星定位等技术可以进行销售管理和信息采集,不断完善和优化大数据库和模型;截至2013年全国约有ATM机52万台,结合人脸识别、远程技术等手段的发展,无人化的自助终端也可以成为保险的运营中心,中国人保、国华人寿等保险公司都已经开展了终端机销售保险的尝试。

(5)行业实例:

苏宁云商

作为传统零售巨头,苏宁在前期由于没有及时转变市场判断和对竞争环境的认识,在原本具备优势的线下电器经营方面败给了京东;受盈利及重资产等因素的限制,也没有在与其他电商竞争中取得优势。

苏宁云商积极转型O2O,拓展互联网金融等多项业务布局,门店、物流等线下资源如果在互联网思维下善加利用,或成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优势,极具生态圈盈利模式和分布式运营潜质。

“苏宁保险销售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注册资本1.2亿元,苏宁云商占比75%、苏宁电器集团占比25%,成为商业零售领域第一家具有全国专业保险代理资质的公司;同时与友邦保险成立电销合作项目,借助“网电融合”及友邦保险营销员优秀的销售能力,线上销售保险可以向复杂型产品延伸。

门店布局优化调整、加速互联网化运营,在大陆地区已进入289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1,650家;共计拥有连锁店1,696家。

线上线下会员打通,注册会员达1.67亿人。

从保险角度,单就网点数量和接触用户人数来说,苏宁目前的潜在资源可以媲美一家大中型保险公司,并且运营能力有很高的提升潜力。

优化客户体验、应用大数据的会员营销平台、大力推进O2O模式落地,线下资源未来可能成为零售体验、保险销售与服务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物流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4年底已拥有兼具自提功能的快递点1,777家;利用O2O优势推进“急速达”服务。

加速推进苏宁“物流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会化开放。

在保险方面,保险单据收取、高频接触客户、提供保险服务等线下资源具备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总之,把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小微机构、个人、终端设备,通过已经存在的业态重新组织起来并实现新的运行模式和业务价值,目前只有互联网、物联网具备成熟的条件,其数据和渠道的优势是传统保险业所不具备的,或者说是传统保险行业需要加以合作利用的。

三、与互联网深度合作的先行者:

财产保险

1、行业具备推进互联网保险的客观条件和增长空间

(1)财产保险具备成为互联网保险先行者的客观条件

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为有形或无形的“物”,属性和风险特征相对客观和易于量化,受文化、伦理道德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且保险期间多为短期,保险责任相对明确,产品形态相对简单,无人化、在线化的操作性更强。

同时财产保险定价原理主要依靠数理统计,是否具备数据、数据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个标的、某个风险是否可以承保。

伴随着数据的完善和科技进步,定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强,可以由线下销售变为线上销售。

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升级、科技进步等因素,很多新的保险标的随之产生;其中有些是直接产生于互联网,例如网上消费信用、在线支付安全等,这也决定了保险与互联网的结合更深入广泛的率先出现在财产险行业。

(2)财产保险行业具备自然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增量空间

2014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共实现原保费收入7,203亿元,占当年总保费收入的35.6%;是2006年财产险保费收入的4.8倍,市场规模增长显著。

从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情况来看,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速基本高于保险业整体水平,行业占比和地位逐步提升。

特别是在2011至2013年之间保险市场低迷的一段时期,财产险业务仍保持了年超15%的增长,总体增速高于保险行业整体水平。

虽然近年来财产保险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结合国际情况来看,以英国为例,我国财产保险规模及占比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注:

上图中计算占比的数据,人身险的保费收入包括寿险、年金、收入保障及其他业务;财产险范围包括机动车、意外及健康、财产、一般责任和经济损失险。

财产险占比较高的原因之一是英国个人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规模较大,为了和国内数据范畴尽量保持一致而没有计算在人身险保费收入内。

即便如此,未来国内财产保险占比仍存约10%上涨空间。

财产保险的标的为实物,需求相对刚性;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自然增长、居民私人财产的积累和保险意识的逐步提升,同时随着科技进步、消费、生活方式的转变,将衍生出更多财产保险的标的和保险需求。

此外,政策的支持会给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带来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2、车险:

费改将带来定价模式及行业格局改变

(1)商车费改是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模式单一的必然结果

在财产保险市场中,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比基本保持在70%以上,2014年已达5,516亿元;同时在2014年,以互联网渠道为出口销售的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约为483亿元,占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05.71亿元的95.5%;可以看到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车险为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的主体,对整体市场影响较大。

截至201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54亿辆,为2006年的3倍多;虽然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了每年超过10%的增长;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汽车产业的更新换代,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还将持续保持增长。

机动车辆保险基于汽车行业的增长和自身发展,也取得了高于汽车行业的增长。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前几名的公司凭借规模、市场地位、成本、销售渠道、定价等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权;特别是在机动车辆保险市场,行业长期使用固定模式的A、B、C三套条款和与之对应的产品保障范围和费率。

由于产品责任和费率水平固化,而作为收入来源之一的投资端收益率又长期偏低,造成原本竞争日益激烈的车险市场更加成为销售渠道和销售费用的竞争,保险公司车险盈利水平持续下降甚至亏损,行业在经历着“少数参与者获利、市场主体增多、成本投入竞争、处于竞争劣势公司经营窘迫面临退出或重组”的周期。

针对上述现实情况,保险监管部门在酝酿许久之后,终于推出了新的车险费率改革政策,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推广阶段,确定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等六个保监局所辖地区为改革试点地区,2015年4月1日起可以根据《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申报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

我国车险市场曾经历过的几次费率监管政策的调整。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是本次改革执行层面的主导:

在条款方面,负责拟定并不断丰富商业车险示范条款体系,并鼓励财产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商业车险创新型条款,引导财产保险公司为保险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商业车险保障和服务,满足社会公众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

在费率方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按照大数法则要求,建立财产保险行业商业车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测算、调整机制,动态发布商业车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为财产保险公司科学厘定商业车险费率提供参考;同时赋予财产保险公司一定的商业车险费率厘定自主权,由市场主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测算基准附加保费,合理确定自主费率调整系数及其调整标准,并逐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商业车险费率厘定自主权,最终形成高度市场化的商业车险费率形成机制。

(2)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应用,将给车险带来多样化竞争格局和差异化定价

保险定价的主要原理就是大数法则,在过去及目前只有市场份额较大的公司能够积累起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数据,并掌握着定价的主动权和优势;但和当前大数据相比,无论规模还是维度,传统数据都显得单薄。

保险定价另一个特点就是预测,即靠掌握的有限数据去模拟和预测整体,如果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情况下,传统“预测”的模式也可能被颠覆,即可以依靠类似“真实”和“全部”的数据直接去发掘规律,传统定价原理都有可能被颠覆。

改革后的商业车险价格引入了车型、区域等参考因素,但从具体细分、差别识别客户等细化角度来看,目前传统数据对定价的分类参照作用还并不充分。

在当前市场环境及费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客户细分,识别优质业务,避免风险逆选择,实现差异化定价变得尤为重要。

根据国外的经验,驾驶行为对车险成本预测力最强,里程数和驾驶行为是定价的重要参照因素,UBI(UserBasedInsurance)将成为理想的定价模式。

保险公司、包括行业协会,通过传统渠道获取更多维度、更全面车辆和驾驶者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车险市场的庞大规模及商车费改对数据的持续需求,行车数据的价值得到体现。

作为车载设备端的OBD(车载诊断系统)与其他通讯等技术的关联,将为个体差别定价、真实有效理赔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数据支持;通过第三方获取大数据,使原先垄断、私有的数据变为共享、公共的数据,可以使中小保险公司弥补数据的缺陷,在定价环节实现一次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

①大数据和差别定价行业实例:

车宝UBI

车载设备免费,鼓励客户使用,引导客户养成安全驾驶的习惯,把用户优良的驾驶行为转化为客户的切实收益。

记录大量原始机械数据,包括地理坐标、车速、油耗、里程、驾驶时长、操作记录、故障信息等,为UBI定价提供了更充分的参考数据。

目前公司已经逐步与国内多家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分享数据以及开展车险相关领域的多方面合作。

采取严格的实名认证,客户信息真实、准确且较为完善,结合准确的客户信息和充分的数据,从销售端考虑,公司对客户分类和精准营销的潜力很大。

同时提供给车宝用户优良驾驶行为转化为收益的形式,其中包括各种行车、车载相关的小礼品,以及生活、娱乐优惠券、代金券等,既给客户提供了实惠,同时也拓展了自身业务合作的领域,更长远看可以扩大获取数据的范围、经营更长的产业链。

车宝UBI模式一方面实现大数据与商业车险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具备“车联网”的特性。

“车联网”将与汽车相关的销售、行驶、维修、保养、增值服务、保险等一系列环节联系起来,进行完整的数据掌握,并据此为客户提供合理化建议;改善用车体验、降低用车成本,是车联网给用户带来的最重要的价值。

②保险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实例:

延保产品和延保服务

保险属于汽车后端市场,汽车延保是国内机动车辆保险的一个改善、创新的探索。

作为汽车金融创新之一的汽车延保在美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渗透率在30%以上,年度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其中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可达30亿美元;欧洲法律规定二手车买卖时必须提供6至12个月的质保期,使得二手车延保率可达70%。

目前中国的延保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地财险”作为保险公司从2012年起已经对此类业务开展了尝试,将经销商作为延保服务的提供商,而延保服务是由经销商向保险公司采购,将保险服务和汽车经销服务有效的结合起来,为保险公司、经销商、汽车用户创造了共赢的价值,也将成为“车联网”一个重要的环节。

结合商业车险产品条款费率的逐步放开、以及不同角度的大数据,预计未来细分的专门化的车险将会大量出现,如新手车险、老年车险、夜间驾驶车险等等针对性的险种存在更多想象空间,都可以在监管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基于大数据变为现实。

③专门化车险行业实例:

合众财险

合众财险是一家2015年新开业的财产保险公司,公司明确定位为互联网保险,主要经营针对女性群体的车险及相关业务。

定位女性的原因之一是女性自身特点决定了发生高额车险事故的概率较低;此外女性消费市场广阔,公司也向着女性消费产业链营销的方向发展。

公司在运营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网络、微信、APP等多平台运作,实现无缝连接;同时创新的取消了理赔勘察车,而将照片、视频、录音等都列为可以作为依据的索赔凭证。

④大数据运营的官方模式实例:

中国保信

大数据的价值及应用也受到了监管层的重视,为加强行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保险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保信)成立。

中国保信的主要业务是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保险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采集保险经营管理数据,建立标准化、系统性的数据体系,为保险业发展和监管提供基础性的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注册资本20亿元,中国保监会依法对其实施管理。

中保信也属盈利性公司,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