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215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代码:

ZX1002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3

学时:

54(理论学时:

54;实验实践学时:

0)

面向对象:

财政学专业

先修课程:

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

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讲导论与预算约束3

第二讲偏好与效用3

第三讲选择与需求3

第四讲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3

第五讲需求分析与跨期选择问题/不

确定性与资产市场3

第六讲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3

第七讲生产技术3

第八讲生产成本3

第九讲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3

第十讲市场势力:

垄断和买方垄断3

第十一讲垄断行为3

第十二讲寡头垄断3

第十三讲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3

第十四讲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3

第十五讲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3

第十六讲外部效应3

第十七讲公共物品3

第十八讲信息与激励3

合计54

第一讲导论与预算约束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学习内容;具备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掌握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

经济假设与模型、预算约束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

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线的影响

第一节导论

1、教材及学习说明;2、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节市场

1、建立模型;2、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3、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4、均衡价格和数量;5、帕累托效率

第三节预算约束

1、预算集与预算线;2、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第二讲偏好与效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偏好的意义;了解效用及效用函数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偏好及效用的相关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

教学重点:

偏好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与边际替代率

教学难点:

边际效用替代率

第一节偏好

1、消费者偏好;2、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3、无差异曲线;4、偏好的实例;

5、良态偏好;6、边际替代率;7、边际替代率的其它解释;8、边际替代率的性状

第二节效用

1、基数效用;2、构造效用函数;3、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4、边际效用;

5、边际替代率;4、通勤车票的效用

第三讲选择与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消费者是如何选择的,掌握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同的商品,掌握反需求函数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最优选择与消费者需求、商品分类、反需求曲线

教学难点:

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选择

1、最优选择;2、消费者需求;3、若干例子;4、估计效用函数;

5、边际替代率条件的意义

第二节需求

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2、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3、几个实力;4、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5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7、替代和互补;8、反需求函数

第四讲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消费者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实现的理论;掌握从消费者偏好到需求的转变过程。

教学重点:

显示偏好的概念与应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教学难点:

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显示偏好

1、显示偏好的概念;2、从显示偏好到偏好;3、恢复偏好;4、显示偏好弱公理;5、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6、显示偏好强公理;7、如何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8、指数;9、价格指数。

第二节斯勒茨基方程(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替代效应;2、收入效应;3、替代效应的符号;4、需求的总变动;5、变动率;6、需求法则;7、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8、另一种替代效应;9、补偿需求曲线

第三节购买和销售

1、净需求和总需求;2、预算约束;3、禀赋的变动;4、价格变动;5、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6、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7、斯勒茨基方程的运用;8、劳动供给;9、劳动供给的比较静态学

第四节购买和销售

第五讲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跨期分析、资产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资产四个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在跨期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生产要素禀赋与预算约束、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期望效用、风险度量

教学难点:

跨期的现值分析

第一节跨时期选择

1、预算约束;2、消费偏好;3、比较静态学;4、斯勒茨基方程和跨时期选择;5、通货膨胀;6、现值:

更仔细的研究;7、对若干时期的现值分析;8、现值的用途;9、债券;10、税收;11、利率的选择

第二节资产市场(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报酬率;2、套利与现值;3、对资产差异的调整;4、具有消费报酬的资产;

5、对资产报酬征税;6、应用:

金融机构

第三节不确定性

1、意外消费;2、效用函数和概率;3、预期效用;4、预期效用为什么是合理的;

5、避免风险;6、资产多样化;7、风险分散;8、股票市场的作用

第四节风险资产(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均值一方差效用;2、风险的测度;3、风险资产的市场均衡;4、报酬如何调整

第六讲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剩余;掌握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最后到市场均衡的过程;掌握的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定义、弹性的各种应用和均衡。

教学重点:

消费者剩余、弹性、边际收益、市场均衡、税收

第一节消费者剩余

1、离散商品的需求;2、根据需求曲线建立效用函数;3、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

4、从消费者剩余到诸消费者剩余;5、近似于连续需求;6、拟线性效用;7、对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说明;8、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9、生产者剩余。

第二节市场需求

1、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2、反需求曲线;3、离散商品;4、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5、弹性;6、弹性与需求;7、弹性与收益;8、弹性不变的需求;9、弹性与边际收益;

10、边际收益曲线

第三节均衡

1、供给;2、市场均衡;3、两个特例;4、反需求曲线和反供给曲线;5、比较静态学;6、税收;7、税收的转嫁;8、税收的额外净损失

第七讲生产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厂商短期生产理论与长期生产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够了解二者之间不同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并把握其中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生产技术、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长期与短期、规模报酬

教学难点:

技术特征的归纳。

第一节生产的技术

1、投入和产出;2、技术约束的表述;3、技术的例子;4、技术的特征;5生产函数

第二节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2、短期和长期;3、可变更投入品和固定投入品

第三节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1、长期和短期;2、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3、报酬递减规律;4、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

1、报酬递减;2、投入品之间的替代;3、生产函数的特例

第五节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2、规模报酬递减;3、规模报酬不变

第八讲生产成本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成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短期成本理论与长期成本理论,并能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各种成本的概念、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

教学难点:

反要素需求函数的获得过程。

第一节成本的测量

1、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2、沉淀成本

第二节短期成本

1、总成本;2、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3、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5、成本曲线的形状

第三节长期成本

1、成本最小化的选择;2、等成本线;3、生产者均衡。

第四节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生产的固定性;2、长期平均成本;3、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第五节范围经济

1、产品转换曲线;2、范围经济程度

第六节估计和预测成本

1、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2、成本函数和规模经济的计量

第九讲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以竞争性市场为研究对象,要求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特征,并着重把握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的若干情形以及厂商的决策过程。

教学重点: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反要素需求函数、市场特征、厂商供给曲线与行业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教学难点: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获得。

第一节利润最大化

1、厂商的目标

第二节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1、竞争性厂商的需求和边际收益;2、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第三节选择短期产量

1、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2、竞争性厂商的短期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节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对投入品价格变动的反应

第五节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1、市场的供给弹性;2、短期的生产者剩余

第六节长期的产量选择

1、零利润;2、竞争的长期均衡;3、经济租;4、长期的生产者剩余

第七节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2、成本递增行业;3、成本递减行业;4、税收的短期和长期效应;5、长期供给弹性

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定;2、可竞争性市场

第十讲市场势力:

垄断和买方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产业结构的一种极端情况——垄断,要求学生掌握垄断的含义;能够描述出垄断的形成,垄断的经济损失、社会成本;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解释一些垄断现象。

教学重点:

垄断与自然垄断、垄断的社会成本、垄断形成的条件、限制垄断形成

教学难点:

自然垄断的形成

第一节垄断

1、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2、垄断者的产量均衡;3、垄断者的定价法则;4、需求变动对垄断产生的影响;5、税收的作用;6、多工厂模型

第二节垄断势力

1、勒纳的垄断势力度;2、垄断者定价的简单法则

第三节垄断势力的来源

1、垄断市场需求弹性;2、厂商的数目;3、厂商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1、价格管制;2、自然垄断;3、回报率管制;4、管制滞后

第五节买方垄断

1、买方垄断与垄断的异同

第六节买方垄断势力

1、买方垄断势力的来源;2、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3、双边垄断

第七节限制市场势力

1、平行定价;2、掠夺性定价;3、反托拉斯法

第十一讲垄断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垄断行为的定义以及实现方式;熟练地运用数学公式或图形曲线来解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总收益、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分析买方和卖方垄断及其给社会带来的成本。

教学重点:

价格歧视、两步收费制、垄断竞争

教学难点:

搭售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第一节侵占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

含义,生活中有哪些一级价格歧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