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965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docx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四大能力强化练

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考试说明》呈现

解题技巧归纳

训练对点分布

A卷

B卷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1.文字信息的获取:

读题时要学会从背景材料、试题设问、地图、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中获取关键信息,并作好标注

1、2、6

3、4

2.图像信息的获取:

明确“图名信息”——关注“图例信息”——分析“图中信息”

3、4、5、7、12

1、2、5、6、7、

8、9、10、11

3.表格信息的获取:

横向和纵向对比数据的变化、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8、9、10、11、12

11

全真训练(A卷)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

  新疆由于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

新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

近年来,新疆地区利用滴灌技术不但节约了水源,还免去了除草的辛苦。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要扩大红色作物的种植区域,下列最理想的地区是 (  )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D.山东半岛

2.与大水漫灌相比,滴灌技术免去了除草的辛苦,是因为 (  )

A.滴灌水量小,不能满足杂草生长

B.作物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C.持续灌溉,土壤透气性差,草类易死亡

D.地表昼夜温差变大,草类难以存活

【思维素养】

文字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

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

夏季高温、晴天多、降水少

【解析】1选A,2选B。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东北平原和山东半岛夏季高温多雨,故内蒙古高原最理想。

第2题,对干旱地区而言,水源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滴灌主要是对作物根部提供水分,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图甲为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图。

读图回答3~5题。

3.萨赫勒所处的自然带为 (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导致图甲区域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季风②气压带和风带

③地形④植被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据图判断萨赫勒所处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 (  )

A.向北扩展B.向南扩展

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

【思维素养】

图像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萨赫勒年平均降雨量在200~600mm

结合位置和降水量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区

年降雨量空间分布规律

降雨量自北向南递增

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

有的年份多于平均年雨量,有的年份少于平均年雨量,但总体降水少于平均值

【解析】3选B,4选A,5选B。

第3题,图中萨赫勒所在区域降水量在200~600mm,应是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降水在2000mm以上,热带沙漠带降水在200mm以下,图示区域位于热带地区,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4题,图示区域西南部在北半球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①正确。

该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②正确。

迎风坡主要是受地形影响,③正确。

植被状况不能影响降水的分布规律,④错误。

第5题,据图乙判断,近些年萨赫勒地区降雨少于多年平均值,降雨减少,气候变干,可能导致热带草原区向南扩展。

降水增加可能向北扩展,据图不能判断面积的大小变化。

  进入2015年以来,国内奶源价格持续走低。

而从新西兰等地大包装进口的奶源数量不减反增。

读图回答6、7题。

6.近年来,国内制奶企业大量从新西兰进口奶源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国内生产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

②新西兰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③新西兰环境优美、奶源质量好

④大包装进口,成本较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关于新西兰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B.甲岛地势东南坡缓,西北坡陡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分布

D.河流夏汛明显,结冰期长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文字

信息

获取

国内奶源价格持续走低,大包装进口的奶源数量不减反增

说明进口的奶源比国内奶源有优势

图像

信息

获取

35°S~45°S

温带海洋性气候

甲岛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西北部多山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北岛有火山分布

位于板块交界处,但位于消亡边界

【解析】6选D,7选B。

第6题,材料显示“国内奶源价格持续走低”,故不会出现国内生产供不应求,①错误;新西兰为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于中国,②错误;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污染较小,环境优美,奶源质量好,③正确;材料显示“大包装进口”故成本较低,④正确。

第7题,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甲岛河流多自西北流向东南,西北多山峰,故地势东南坡缓,西北坡陡;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分布;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故无明显的汛期,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故无结冰期。

  下表表示有生产联系的甲乙两个工厂单位产品部分成本在过去10年间的变化(+10表示增加10%,-10表示减少10%,0表示没有变化)。

读表,回答8、9题。

原料(零

部件)运费

能源

运费

劳动

产品

运费

广告

排污

费用

0

-15

0

-5

+2

0

+5

0

0

0

+10

0

-2

+5

+6

-15

-5

-6

8.据表中甲、乙两工厂成本变化情况,推测引起甲工厂原料(零部件)运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交通发展B.信息网络发展

C.产业集聚D.科技发展

9.下列关于甲、乙两工厂组合最合适的是 (  )

A.甲—汽车厂 乙—煤炭厂

B.甲—芯片厂 乙—硅片厂

C.甲—钢铁厂 乙—焦化厂

D.甲—纺织厂 乙—服装厂

【思维素养】

表格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甲工厂:

原料、能源、地价、广告费、排污费用没有变化,原料运费和能源运费减少,劳动力和产品运费增加

工厂靠近原料和能源产地,离市场远

乙工厂:

原料、能源没有变化,原料运费、劳动力、地价增加,能源运费、产品运费、广告费、排污费用减少

更靠近市场,原料、产品运费变化明显

【解析】8选C,9选C。

第8题,甲工厂原料运费减少,产品运费增加,与交通发展、信息网络发展、科技发展无关;只有产业集聚,使有生产关系的工厂集聚在一起,可以减少原料运费,增加产品运费。

第9题,乙工厂原料运费增加,产品运费减少,煤炭厂一般分布在煤炭产地,不可能是煤炭厂;芯片厂产品运输量小,产品运费不可能明显增加,故甲不可能为芯片厂;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钢铁厂的原料运费减少,产品运费可能增加,焦化厂需要运输原料煤,故原料运费增加,一般不需要长距离运输产品;服装厂可能原料运输费用减少,不可能产品运输费用减少。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我国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回答10、11题。

地 点

A

B

C

海拔/米

500

250

60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

421

3

412

10.该区域可能属 (  )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1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文字信息

获取

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

我国南方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表格信息

获取

B处海拔比A、C两处低,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比A、C两处浅

海拔可以判断为谷地,埋藏深度可以判断中间向上拱起为背斜

【解析】10选B,11选D。

第10题,从表中数据可知,B处海拔比A、C两处低,地形应该是谷地;该沉积岩层在B处埋藏最浅,说明该处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应该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易受侵蚀成谷。

第11题,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可以判断是我国江南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34分)

材料一 图甲为西非某国及周边地区简图,该国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图乙为河口三角洲前缘沙洲示意图。

材料二 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

材料三 图中A地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6.9

27.2

27.7

28.0

27.7

26.9

降水/mm

3

4

13

47

177

323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5.9

25.2

26.1

26.7

27.1

26.9

降水/mm

734

791

484

266

88

16

(1)推断图乙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

(2)描述A地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3)说明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的原因。

(4)从经济地理区位角度归纳该国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文字

信息

获取

西非某国

位置信息

森林覆盖率较低

易产生水土流失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

红树林的生长条件:

气温、水域等

图像

信息

获取

纬度:

8°N~10°N

结合位置可判断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

矿产地、港口、作物分布区和城镇分布

吻合度较高

表格

信息

获取

A地气候资料:

全年高温;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夏秋季节明显多于冬春季节

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西非,从纬度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差异较大,雨季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故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处大量沉积。

联系洋流分布规律,该地区有赤道逆流自北向南流动,故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2)题,降水的特征主要从降水总量和季节分配两个角度分析,联系洋流、气压带分布分析降水季节变化的原因。

第(3)题,联系红树林的生长条件,主要从气温高、滩涂广、土壤肥沃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角度分析。

第(4)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该国城镇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沿矿产地、沿农业分布区等。

答案:

(1)原因:

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

(2)特征:

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夏多冬少。

原因:

夏季受西南风(或受赤道低压)影响,沿岸暖流增湿作用,故降水量大且集中于夏季。

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离岸风,降水少。

(3)原因:

纬度低,终年高温;海湾多,滩涂广;海岸曲折,风浪小;多位于河口,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暖流流经,利于种子传播扩散;人为破坏较少。

(4)特征:

靠近港口;邻近矿产地(工矿地);分布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全真训练(B卷)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强。

下图示意太湖风速等值线分布(单位:

米/秒)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1.甲测站的风向 (  )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2.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  )

A.甲测站气温下降B.乙测站降水增多

C.丙测站湿度降低D.丁测站气压降低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文字

信息

获取

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强

气流增大或减小的方向为风向;风速持续增强的地方可能为湖面

图像

信息

获取

太湖风速等值线分布:

从西北向东南递增

气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各观测站的位置

乙位于背风坡,甲位于迎风坡

【解析】1选C,2选A。

第1题,解题时先从风速等值线图上判断出风从太湖西北岸至东南岸速度持续增强,再结合题干分析得出甲测站为西北风。

第2题,上题中判断太湖此时盛行西北风,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而冷锋过境后一般会出现降温、气压上升等现象;乙测站位于背风坡,降水偏少;水汽相同的情况下,气温越低,相对湿度越大,丙测站湿度升高;丁测站气压升高。

  我国梨果资源非常丰富。

20世纪末,梨园用工劳力亩成本年约100美元,而同期日本、美国分别约为3000美元、1800美元。

我国梨果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发展梨果业的限制性区位条件是 (  )

①产业化水平低

②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

③政府不支持

④品种老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我国梨果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是 (  )

A.缩短产业链,提高总产量

B.提高梨园用工的费用

C.建设商品化梨果生产基地

D.以农户为单位,发展梨果深加工

【思维素养】

文字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我国梨果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

规模小、科技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

【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题中可提取出“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说明产业化水平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品种老化,但无法判断出政府是否支持,故B项正确。

第4题,由材料可知,我国主要的问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造成我国梨果业发展落后,因此要建设商品化梨果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

  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T1表示地表径流,T2为地下顺坡径流,T3为下渗径流。

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

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T3占径流比重最大。

读图回答5~7题。

5.该地区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  )

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沉积地貌

C.喀斯特地貌D.黄土地貌

6.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①风力侵蚀②风力堆积

③流水侵蚀④流水堆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降水强度和时间相同时 (  )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T1越大

B.坡度越缓,T1越大

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T2和T3越大

D.坡度越陡,T2+T3越大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文字信息

获取

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T3占径流比重最大

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径流下渗严重

图像

信息

获取

T1表示地表径流,T2为地下顺坡径流,T3为下渗径流

坡度越大,地表径流越大,下渗越少;

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越小,下渗越大

【解析】5选C,6选D,7选C。

第5题,T3为下渗径流,贵州该地区坡地径流中T3占径流比重最大,即径流下渗强,地表径流小,可判断为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容易溶蚀,导致地表水下渗多,地下径流丰富。

第6题,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的溶蚀和淀积过程,表现为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与风力作用无关。

第7题,降水强度和时间相同时,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地表径流越小,下渗越多,即T1越小,T2和T3越大;坡度越缓,地表径流越慢,下渗越多,T1越小;坡度越陡,地表径流越快,地表水下渗越少,地下径流越小,即T2+T3越小。

  下图是我国广州、重庆、武汉、北京四地水库不同季节的自然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广州 乙—武汉 丙—重庆 丁—北京

B.甲—武汉 乙—广州 丙—重庆 丁—北京

C.甲—武汉 乙—重庆 丙—广州 丁—北京

D.甲—重庆 乙—北京 丙—广州 丁—武汉

9.根据图中水温的变化趋势,推断四地表层水温年较差最大的可能是 (  )

A.甲B.乙C.丙D.丁

【思维素养】

图像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7月平均水温变化图

表层水温较高,越往下越低

甲地水温最高,乙地次之,丙地水温较低,丁地最低

1月平均水温变化图

表层水温较低,越往下越高

丙地水温最高,丁地水温最低

【解析】8选C,9选A。

第8题,我国气温特点是:

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水温的变化。

7月平均水温变化图无从判断,只需看1月平均水温变化图,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丙乙甲丁,对应的分别是由南向北的广州、重庆、武汉、北京。

第9题,甲地7月表层水温33.5℃,1月2.5℃,年较差为31℃;乙地7月31℃,1月4℃,年较差为27℃;丙地7月30℃,1月10℃,年较差为20℃;丁地7月28℃,1月0℃,年较差为28℃。

得出甲最大。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0.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和首钢曹妃甸厂区海水淡化流程图。

材料二 河北北部多山地,山林茂密。

河北省供应北京81%的水和天津93%的水。

河北是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省份,其钢铁、电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等重工业规模庞大。

材料三 有近30万“北漂”每天往返于北京与“睡城”燕郊之间。

近年来,北京许多科研院所和制造业迁至燕郊,燕郊借此加快了留住人才建设“创业燕郊”的步伐。

(1)据图及材料二简析河北省水库主要分布特点,并分析北部山地对京津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从图和材料二中找出三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河北省发展重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首钢曹妃甸厂区海水淡化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据海水淡化流程图各找出一条信息加以说明。

(4)简述“创业燕郊”对缓解北京城市问题的作用。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图像信息

获取

水库主要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和西部的山区

铁路、港口

说明交通便利

煤、铁、海盐、石油等资源

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文字信息

获取

河北北部多山地,山林茂密。

河北省供应北京81%的水和天津93%的水

北部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植被茂密可削减风力、涵养水源

文字

信息

获取

近代工业发展较早

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钢铁、电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等重工业规模庞大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

近30万“北漂”每天往返于北京与“睡城”燕郊

减轻人口住房压力

北京许多科研院所和制造业迁至燕郊

分散城市职能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山区。

北部山地的生态效益主要从山脉的阻挡作用,分析削弱沙尘和冬季风;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增加径流,山林茂密,涵养水源。

(2)题,文字信息“近代工业发展较早”,说明历史悠久;“钢铁、电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等重工业规模庞大”,说明工业部门齐全;图示信息主要从地理位置、铁路、矿产资源等角度分析其市场、交通、劳动力和原料等条件。

第(3)题,社会效益主要从就业入手,环境效益主要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废弃物的充分利用等方面分析。

第(4)题,“创业燕郊”类似于卫星城的建设,结合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从分散城市职能,改善交通、住房条件,改善环境等角度分析。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

增加径流;削弱沙尘;削弱冬季风;涵养水源。

(2)信息:

河北省是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省份。

 条件:

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信息:

河北省钢铁、电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等重工业规模庞大。

 条件:

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

信息:

铁路线众多(或近海洋并多海港)。

条件:

(海陆)交通发达。

信息:

煤、铁、海盐、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条件:

近原料、能源产地(原料能源充足)。

信息:

靠近京津。

 条件:

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

(3)环境效益:

充分利用余热淡化海水,减少能源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社会效益:

(产生化工原料)延长相关生产链,增加就业机会。

(4)疏散北京人口和相关产业(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状况;减轻北京入学、住房、就医、治安等方面的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北京环境质量。

11.阅读关于缅甸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2015年1月28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缅甸段)宣告建成,该管道(缅甸段)全长771千米,设计输油量达每年2200万吨,该管线起自缅甸马德岛,从我国云南瑞丽进入国内。

材料二 缅甸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下表为该国接受外国投资比重最大的行业及国家。

外国对缅甸投资最多的五个行业表

领域

电力

石油

天然气

矿业

开发

制造业

旅游

比重(%)

46.68

34.17

6.91

4.35

2.63

外国对缅甸投资最多的前四位国家和地区表

序号

1

2

3

4

国家

中国大陆

泰国

中国香港

韩国

累计投资额(亿美元)

139.4

95.6

63.1

29.3

(1)归纳缅甸的水稻种植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试分析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建成后对我国能源安全方面的有利影响。

(3)据材料分析缅甸近年来重点发展行业的产业特征及原因,并就中缅两国经济交往对双方带来的有利影响,选取一方简要说明。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图像

信息

获取

水稻种植区

多分布在河流三角洲及中游平原地区

输油管线

距我国较近

文字

信息

获取

该管道全长771千米,设计输油量达每年2200万吨

管道运输、输油量较大

表格

信息

获取

外国对缅甸投资最多的五个行业

缅甸重点发展电力、石油天然气、矿业开发、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外国对缅甸投资最多的前四位国家和地区

中国大陆居首位,且远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解析】第

(1)题,图中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及河流中游平原地区,结合气候、水源、土壤、地形四个角度分析农业布局的原因。

(2)题,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建成后,与其他能源运输通道相比距离更近,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运输量提高,有利于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同时分析管道与海运相比的优势。

第(3)题,表中显示缅甸重点发展的产业主要是电力、石油天然气、矿业开发、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原因主要是利于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比中国和缅甸,从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分别说明。

答案:

(1)特点:

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河流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原因:

地处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势平坦,利于水稻耕作;较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沿河,灌溉便利;北回归线以南,热量较充足,雨热同期(或水热充足),利于水稻生长。

(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受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