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158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历史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请将所有答案填写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0个,每个1.5分,共60分)

1.《尚书・召浩》曰:

(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

有王虽小,元子哉!

”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2.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

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4.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

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

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

这些事情反映了()

A.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

5.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6.“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匾,

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7.欧阳修说: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8.元代初期,都省(中书省)与各行省的长官“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亦用同等的“咨文”。

这反映了元初()

A.各行省完全独立于中书省B.中书省缺少应有的权威

C.行省尚未完成地方化转变D.中央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9.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皿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0.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1.有学者认为,中英鸦片战争是多边世界贸易的产物,这种冲突也可能转变成糖蜜战争或米战争。

此观点旨在()

A.掩盖鸦片战争的侵略性B.为英国发动战争做辩护

C.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D.说明战争对中国的巨大促进作用

12.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

“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据此英国攫取了()

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永久居住权

13.1896年,朝鲜正式照会清政府,从此正式成立朝鲜帝国,结束以前的朝贡藩属关系。

这能反映出()

A.清政府主动放弃对朝鲜的控制

B.日本侵略计划的失败

C.朝鲜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D.中国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

14.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在评价晚清时期的中国时说:

“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以下各项最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D.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11月23日宣称他“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我也是义和团”。

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1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表现了旧式小生产者在民族自强和近代化变革的重合交织面前所产生的迷惘。

这种迷惘又决定了他们会同地主阶级中的最顽固者发生感应。

”以下口号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A.攘外必先安内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剿发捻,勤远略D.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17.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

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杭敌,壮烈栖牲。

乙:

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会战中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

丙:

他在台湾率领杭日义军振臂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

丁:

他在山海关保卫战中,率领300官兵,力战殉国。

A.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安德馨B.邓世昌、张自忠、徐嚷、安德馨

C.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宋哲元D.徐嚷、邓世昌、林永升、张自忠

18.太平天国规定:

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鳄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

该项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

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

19.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20.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

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D.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2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这些规定()

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22.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统率陆海军”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A.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B.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C.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D.临时政府总统即将易人

23.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

“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B.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了与国民党合作

24.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该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B.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C.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因偏师北伐、孤军深人而失败

25.有学者提出:

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人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人“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南昌起义B.国民革命运动C.中共诞生D.五四运动

26.右面是某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情况图。

以下确立的主

题中与之相对应的是()

A.进行战略转移以保存革命力量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以全民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7.1931年8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高度评价、赞扬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斗争策略,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推广(毛泽东)良好经验”。

材料中的“良好经验”是指()的标志应该是()

A.发动城市工人武装暴动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领导红军实行战略转移D.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

28.“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的军队。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

A.促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转折

D.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29右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

30.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A.改变了最终奋斗目标B.赞同国民党统治政策

C.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D.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31.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人,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

这表明淞沪会战()

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消饵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32.右图是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是国共两党协同抗战的典范

C.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使抗战进人到战略相持阶段

33.1938年4月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