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508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南开区加快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九次、区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南开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五”时期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区委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加快实施“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任务,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基础。

  ——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8.37亿元,是2000年的3倍,年均递增24.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5.62亿元,是2000年的2.3倍,年均递增17.8%;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0.28亿元,是2000年的4.8倍,年均递增37%。

全面实现“十五”时期三项经济指标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市前列。

2005年技工贸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6%。

建成一批科技贸易市场和科技“园中园”,提升了科技产业集聚效应。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登记市级科技成果140项,转化实施率达100%。

2005年科技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10亿元,年均递增27.3%。

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建成IP宽带多媒体综合信息网和电子政务网。

科普工作深入开展,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称号。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进步监测连续六年保持市区第一。

  ——服务业蓬勃兴起,商贸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2005年以商贸业为主的服务业生产总值达到53.4亿元,占经济总量的78%。

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南开节点项目和大型商业群的建设,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中心城区商贸业的竞争力。

现代消费业态的形成,满足了新的消费需求。

各类专业市场的扩大,发挥了较强的集散作用。

现代服务中心和律师大厦的建成,促进了中介服务业的发展。

一批文物古迹的修复利用,提升了商贸旅游设施的档次。

以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和纪念建城600周年等系列活动为标志的节会经济,带动了与国内外的经贸往来。

  ——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非公经济迅速发展。

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挂靠企业脱钩转制基本完成。

区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制初步建立,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劳动力、人才、房地产、技术等要素市场不断规范,发挥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生产总值达到31.2亿元,占经济总量的49%,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历史新水平。

招商引资协议额累计达到270亿元,到位额累计达到162亿元,其中完成合同外资额2.37亿美元,资金到位额2.39亿美元,分别比“十五”计划增长137%和298%。

吸引市外资金协议额63亿元,实际到位额43亿元,分别比“十五”计划增长80%和186%。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组织和个人在我区投资,其中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达30个,大型出口企业20多家,出口创汇2.37亿美元。

  ——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累计拆除各类房屋261.5万平米,全面完成成片危陋房屋改造任务,老城厢地区的拆迁改造,创造了天津市危改史上拆迁面积最大、拆迁速度最快、资金投入最多、群众受益面最广的历史纪录。

全面启动老城厢和奥林匹克中心等地区的规划建设,已建大型公建项目近百万平方米,新建住宅700万平方米。

住宅供热面积2040万平方米,热化率达97%,集中供热率达89.9%。

新建和改造道路203条,地铁一号线工程基本完成,快速路南开段正式启动。

新建绿地366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29.8%,绿化覆盖率37.5%,人均绿地达到8.6平方米。

综合整修旧楼区311万平方米,近30万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全面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促进了市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积极开展环保六大工程,环保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获全市第一。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解决一批影响市容环境和干扰群众正常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实施津河、卫津河南开段整修及河道景观建设,建成一批大型夜景灯光组团。

建成市级卫生区,市容环境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各项需求。

中小学布局调整效果显著,建成43中学等3所示范性高中校。

提前一年完成“双高普九”规范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优质教育建设全面展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学前教育水平全市领先,各类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远程教育系统基本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群众健康得到有效保证。

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建成一批新的医疗服务设施。

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效果突出,获得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

继续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双拥工作成效卓著,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区称号。

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保障工作成绩突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在全市率先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实现“4050”下岗失业人员托底安置,累计新增就业岗位5.6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3万人。

首创以行业为依托的公益性再就业公司和低保与再就业联动机制,荣获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得到加强。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形成各种服务内容相配套的长效救助机制。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认真做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整体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建成一批社区服务设施和精品示范小区,“小五个一”创建活动经验在全市推广。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八年获得全国先进文化区称号。

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连续十年被评为市级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区。

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区规划,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居民自治工作全面展开,社区居委会建设达到新水平。

实施“五网五模式”防控机制,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政府职能转变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全面实施《南开区依法行政实施方案》和《政府工作规则》,完善决策机制,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建成全市首家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形成诚信便民高效的服务机制。

全面实施招商引资和协税目标责任制,畅通了政府服务企业的渠道。

实行新闻发布会和社会听证制度,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规定,建设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政府。

   

(二)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为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带来了新的机遇。

科技进步与创新速度的日新月异,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开辟了更大空间。

特别是国务院把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为加快天津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建设步伐、促进环渤海区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我区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

我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今后发展提供了经验,积蓄了后劲。

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土地资源逐步减少,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区域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矛盾更加复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需要破解的难题仍然很多。

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主动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推进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围绕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我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第三阶段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南开,建设文明城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遵循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构建和谐南开的物质基础;

  ——坚持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把科技创新与跨越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坚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促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使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利用外资质量,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满足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在推进社会和谐中促改革、求发展、保稳定。

  (三)奋斗目标

  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和地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体制创新与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水平,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全面完成“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规划,把我区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实力雄厚、和谐文明的现代化新南开。

  三、经济发展

  “十一五”时期,要突出规划在发展战略中的龙头地位和综合调控作用,利用区位优势完善“六区三带”功能布局。

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把握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我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型经济,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标志的服务型经济,以丰富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型经济,以参与地区竞争为目标的开放型经济,形成符合中心城区功能要求的经济结构和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群。

  

(一)发展速度

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区级财政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年均递增1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

  

(二)功能布局

建设鼓楼、古文化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商贸区;建设西南角、南京路地区的商业商务区;建设红旗路以西地区的生产资料物流、科技型都市工业区;建设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区的南开科技园区;建设水上公园地区的都市旅游商贸区;建设奥林匹克中心地区的健身会展商务区。

建设鞍山西道—白堤路科技贸易街、长江汽车贸易街、南马路-黄河道标志路,形成多功能组团、点线结合的“六区三带”功能布局。

  (三)重点发展产业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充分利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区的优势,坚持以科贸为先导,以科技研发为后盾,以科技工业为支撑,把南开科技园建成集科技信息、商贸物流、科技孵化、中试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高贡献率的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鼓励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加工、医疗器械、日用化妆品等产业,推动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技工贸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0%以上,占经济总量比重提高到40%。

以红旗路以西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以产业链为纽带,加快实施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发展科技型都市工业。

扶持区域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做大做强;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技术产品;发展与专业市场相配套的加工制造业,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科技特色工业小区,形成具有行业产品聚集功能的科技型都市工业群。

规划和调整鞍山西道、白堤路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和多种业态共同发展,高标准建设天津科贸街。

有序推进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荣华时代广场、万兆科技中心、天津科技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

加快发展火炬创业园,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科技企业,增强天津科贸街的集聚效益和辐射能力,打造“科贸金街”,使其成为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贸易服务展示窗口。

  2、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完成老城厢地区开发建设和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南开段工程,形成与东马路商业街、铜锣湾商业广场相联接的旅游商贸服务区,利用西南角地铁和公交枢纽站,建设金润大厦,提升原有商业设施档次,振兴西南角繁华商业区,实现东部地区的强势崛起。

建设鞍山西道、白堤路大型科技贸易经营设施,形成科技产品贸易服务集聚区。

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与现代服务设施相结合的优势,建设上谷商业街、弘泽湖畔国际广场等商业设施群,打造天塔、水上公园和奥林匹克中心地区新的商业商务区。

沿三马路、南京路、南门外大街等重点地区建设高档楼宇,推动天拖地块科技总部商务区建设,支持天津世贸中心、时代奥城(配套区)、汽车科技发展大厦等在建楼宇建设,改善天津大酒店等现有楼宇的配套设施,建设“皇冠假日”等5座五星级酒店,形成一批集公寓酒店、商务休闲于一体的服务设施群。

发挥南开现代服务中心和律师大厦的带动作用,促进律师公证、信息咨询、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发展行业协会,发挥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律监管作用。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便利店、快餐、封闭菜市场等便民商业设施,发展文化、健身、家政等新型社区服务项目,引进商业集团开设社区连锁店,对社区原有网点设施和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形成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

  3、大力发展生产资料物流业

  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原则,不断提高红旗路以西地区开发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功能和竞争力。

加快建设新南马路五金机电城,逐步形成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五金机电产品集散中心、会展中心、信息中心和采购中心。

加快建设长江汽贸街,重点发展品牌汽车专营和汽车交易市场,发展汽车配件、汽车装具等相关行业,形成汽车产业物流交易带。

规划建设低温冷冻物流中心,整合不锈钢及金属材料市场,引导与新南马路五金机电城等专业市场相配套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配套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地区规模化、专业化产业链的形成。

  4、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

  紧紧抓住海河综合开发和协办北京奥运契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建设“老城津韵”旅游板块,完成老城厢和古文化街地区建设,保护和修复名人故居,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区。

依托天塔、水上公园风景区和周邓纪念馆,加快推进商业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现代设施与自然风貌相融合的都市旅游商贸区。

  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开发并重的方针,依法保护、合理开发、积极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服务产业。

充分利用民俗、教育、近代文化和海河文化的资源优势,扩充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办好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鼓楼国际风情节,扩大南开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型民间活动,做大假日旅游、商务旅游。

积极引导区内旅游企业与国内外旅游企业的联合,建立与国外旅行社的营销网络。

扶植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四、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十一五”期间,要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促进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南开提供体制保障。

要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的改革,把制度创新与要素优化组合结合起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运用市场机制营造政策服务环境,支持区域内的国有集体企业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从政策扶持入手,在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必要服务。

支持非公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其不断上规模、上水平,创出特色品牌、优势名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总量达到南开区经济总量的60%以上。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制企业国有资本参股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将全部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授权管理范围。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程序,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

  

(二)完善市场体系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加强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的同时,着力培养和发展要素市场,提高市场的配置功能,为企业改革和机制创新服务。

加速发展技术与信息市场,支持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推进技术交易、科技商品贸易的市场化进程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整合区域人才、劳动力市场资源,形成区域信息共享交流机制,促进人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

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三)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使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按照发展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不同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凡市场能自主运行的政府不替代,企业能自主经营的政府不干预,社会能自主管理的政府不包揽。

同时运用综合手段加强宏观管理,既要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又要加强对社会投资活动的指导、调控和监管。

深入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规范政府审批行为,完善行政许可中心超时默许、“一表通”等审批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机制。

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能力。

坚持不懈地做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努力建设规范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加大反腐败力度,狠刹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建设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

  (四)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坚持以规划引导招商、项目推动招商,不断创新中介招商、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基地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引进外资与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重点吸引国内外500强等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具有带动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优势项目,吸引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力争在吸引外资方面有新的突破。

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型特点,探索建立我区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衔接、支柱产业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

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加强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现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

坚持和完善招商引资和协税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协议额达到250亿元,实际到位额达到150亿元,其中吸引市外资金到位额达到85亿元,利用外资到位额达到3.5亿美元。

  五、城市功能与生态环境

  “十一五”时期,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加快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构造现代化的道路交通体系、能源供应体系和市政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和管理水平。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做好合理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建设生态城区各项工作,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社会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格局。

  

(一)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形成7横(黄河道、长江道、西湖道、鞍山西道、保山道、复康路、迎水道)3纵(卫津路、红旗路、快速路)的道路网骨架,改善我区道路纵密横疏现象,基本解决道路交通瓶颈问题。

推进复康路、密云路、海光寺立交桥和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建设,实现快速路西纵和环线南开区段全线贯通。

建设南马路—黄河道标志路,拓宽整修南开三马路、南开五马路,打通广开二马路、南大道、南丰路,修建科研西路、科研东路、大学路,完成区内40条道路设施和50个旧楼区里巷道路改造任务。

在复康路建设220KV电站一座,在白堤路、南门西、西北角、东南角建设35KV电站4座。

改造中低压管网,更新改造户内天然气管道1万户。

做好新建工业、商业、民用户的配套设施,配套率达100%。

加大对未供热居民区的补建力度,热化率达到98%,集中供热率达到92%。

对排水设施进行大中修改造,重点建设低洼积水片地下排水设施,改造排水管道7500米,铺设雨水管道12.5万米。

完成防空防灾指挥中心和人防骨干工程建设,加强对重点人防设施的保护。

  

(二)公建与住宅建设

  继续把房地产业作为重要经济支柱,通过土地资源置换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开发规模力争突破600万平方米,逐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公建与住宅开发建设。

建设一批高档商务写字楼宇,为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提供载体,公建项目在建设总量中的比例力争达到50%。

开发生态型智能化高档住宅、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完成零散危陋平房和重要路段沿街旧楼房的改造任务,整修旧楼区,用市场化手段破解拆迁难题,推动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城市管理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区为目标,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继续组织创建市容环境达标街和达标居民区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依法查处各类违章建筑和占路摊点,全力推动城郊结合部专项治理,以旧楼区改造为契机,基本解决影响市容环境和群众日常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扩大道路清扫面积,提高道路机扫率。

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改造现有公厕设施,在主干道路、奥运场馆及繁华地区建设一批较高档次公厕。

建设沿海河夜景灯光和各繁华商业区、大型公共商业群、特色专业街的灯光组团,整顿规范主干道路两侧街景立面。

  (四)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