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观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1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读文
分段朗读多元评价
三、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先自己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并简单批注。
再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段总结
第一段
(1):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
(2):
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
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本文写了一次观潮盛况,写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
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笼罩:
指降龙姿势的照在上面。
鼎沸:
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四、检查生字。
1、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记字方法2、和同桌去说一说
3、全班展示,教师给规律、方法
(1)出示“潮、浩、沸、涨”,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
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4)出示“闷”:
里外结构。
组词:
闷雷。
读音:
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五、教学生写字
1、教笔顺。
昂、贯
2、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占位特点。
3、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
4、学生在田格本上写两个。
5、同桌评价,师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按照同桌的评价写一写。
六、当堂检测
听写生字:
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
课后反思:
《观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1分钟演讲:
有关潮汐景象的文章
二、创设情境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三、自主学习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四、合作探究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五、精讲点拨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写法。
六、巩固检测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一分钟安全教育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穆”、“卉”等7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4、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
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检查读文
分段朗读多元评价学生的朗读
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咫尺:
比喻距离很近
堪称:
可以称为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本文描绘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哪里?
2、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语句。
(体会说明方法:
平均海拔3000米、长504千米、深2268米、最深达6009米-----列数字;与美国科罗拉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比较-----作比较;排比:
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
五、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
这两段写出了大峡谷的哪些景观?
你认为这些景观最体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小组内交流。
水:
固态的冰雪、沸腾的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
山:
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神来之笔
生物:
-----多样性
(1)看了这么壮丽神奇的景观,你想说点什么?
。
(2)读出这些景物的壮丽和神奇(齐读、各读、竞赛读---指导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六、精讲点拨
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
“先……然后……再……最后……”)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然后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又从雪山冰川、原始林海及生物的多样性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特。
七、巩固检测
1、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
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2、习作练习
学了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好像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它真是太壮观了。
你打算怎样向你的朋友介绍这个神奇的地方呢?
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给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配乐欣赏,加深理解)
3、总结全文
课文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壮丽与神奇,这么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不舍移目、流连忘返。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火烧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指定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火烧云刚上来时的情景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火烧云刚上来时的情景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播放课件:
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
它让人入迷,让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板书:
出现──变化──消失
1、如果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的特点,是哪句话?
2、交流汇报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
真是百变中美丽的火烧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深入文本,品味变化
1、默读课文第二段(3—7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2、学习颜色的多变
生默读第三自然段,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体会到的?
五、课外拓展、
最后的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除夕的烟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
一分钟安全教育
课后反思:
板书:
颜色:
快 一会儿
多 红彤彤……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及习作
(一)口语交际(PPT1)
1.生自由读要求,思考:
本次交际的内容是什么?
(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2.生自由分组交流。
(PPT2)
师提示:
要说清这个自然奇观在哪里?
奇在何处?
最好能说出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参加全班交际。
4.全班交流,师生注意评价。
生可以提问,也可补充,还可以讨论。
5.全班评议。
6.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二)习作
一、作文特点:
写景作文
二、作文要求:
1.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可以写著名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3.生与同桌同学交流。
3.语言要通顺,用词要准确。
把意思表达清楚。
作文写法:
开头:
交代写什么景物
过程: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游览顺序写身边的或著名的景物,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结尾:
点题,抒发感情。
例文:
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像美丽的大花园,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阳光明媚,太阳升起来了,整个校园一片生机。
春姑娘迈着轻盈地脚步,走过草坪,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好奇地问:
“春天来了吗?
”
春姑娘来到操场上,枫树吐出了嫩芽迎接她;春姑娘来到小朋友中间,同学们都脱下冬衣,快活地踢毽子、跳绳,尽情地玩耍做游戏。
夏天,阳光强烈,小草长的密密麻麻,知了也来了,“知了、知了……”真像美妙的歌声呀!
操场上枫树更绿了,像披上了绿披风。
秋天,天气凉爽了,阳光不是那么强烈,天空中大雁排成“一”字形,嘎嘎地向南飞去了。
小草变黄了,但枫树的叶子却火红火红的,远远望去像一团团火焰。
五颜六色的菊花争着赶着开放,老师们把它们摆成圆形、长方形等形状,庆祝国庆节的到来。
冬天,校园更美了。
雪花漫天飞舞,为大地铺上了雪白的地毯,使教学楼显得很漂亮,此时,同学们有的玩打雪仗,有的堆雪人,都快活极了。
我们的校园真美呀,我爱我美丽的校园!
一分钟安全教育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3.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PPT4)
1.生读对话,反复读。
思考: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2.生反馈(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PPT5)
3.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4.总结
二、日积月累(PPT6)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
引导背诵:
抓住对联的特点
(6)抄写诗句。
三、趣味语文(PPT7)
(一)阅读一(PPT8)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
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二)阅读二
1.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2.师生再读。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一分钟安全教育
课后反思: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读文多元评价。
分段朗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先自己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并简单批注。
再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
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四、检查生字。
1、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记字方法2、和同桌去说一说
3、全班展示,教师给规律、方法
(1)形声字:
茎柄
(2)虎不要把勾写丢
(3)左右结构:
铺均触
(4)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五、教学生写字
1、教笔顺。
痕逐
2、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占位特点。
3、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
4、学生在田格本上写两个。
5、同桌评价,师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按照同桌的评价写一写。
六、当堂检测
听写生字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1分钟演讲:
有关写植物的文章
二、创设情境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三、自主学习
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什么样?
四、合作探究
1、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
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
(注意)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写作方法的运用。
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哪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2、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
嫩红:
颜色浅
嫩叶:
初生而柔弱
3、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答:
(叶子新鲜;叶尖而一顺儿朝下;叶子在墙上铺的均匀,即没有重叠的起来的,也没有空隙。
)
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答:
①仔细观察;②连续观察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用横线画出第二句的动词。
2、你认为这些动词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因果关系)
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
拟人的修辞方法)
4、爬山虎的脚上的细丝触着墙后先是(直的)的,后变为(弯曲)的了。
五、精讲点拨
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掌握到作者之所以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具体,源于对它的认真观察。
2、学生学到了观察的方法,一是细心观察,全面了解,二是连续观察。
六、巩固检测
1、在()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并作答。
贴爬拉触巴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把,使它紧()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这段话写了爬山虎爬上墙时的三个条件,请你分点写下来。
2、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
(1)、根据平时对校内一种植物(龙爪槐、月季等)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一分钟安全教育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
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
只要你细心观察,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出示课件:
三幅图】看了这儿的三幅图,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不错。
二、眼力竞赛
说说看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1、先独立看图,然后在小组内开展竞赛,交流感兴趣的一幅图。
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
2、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得多,讲解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3、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4、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四、总结拓展
这些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会得到丰收的喜悦。
【出示课件】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平时更要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习作
一、作文特点:
观察作文
二、作文要求:
1.围绕自己观察过的事物,写一篇习作。
2.可以写动物、植物、生活用品。
3.生与同桌同学交流。
4.语言要通顺,用词要准确。
把意思表达清楚。
作文写法:
开头:
交代写什么事物
过程: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写自己观察的事物,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结尾:
点题,抒发感情。
例文:
蚂蚁
夏天的一天,我和爸爸在树下乘凉,我发现了一个小洞有蚂蚁在窜来窜去,我就知道了这是一个蚂蚁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