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383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县/区姓名准考证号班级

高三学分认定考试地理试题2017-2018学年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

注意事项: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根据图文回答1~2题。

猴子观海

1.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  )

A.喷出型岩浆岩B.沉积岩C.侵入型岩浆岩D.变质岩

2.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

A.风化、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岩浆活动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①②B.④⑤⑧C.②④D.③⑥⑦⑨

4.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②B.③C.⑦D.⑨

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O、Q均为背斜山B.M、O、Q均为向斜山

C.M、O、Q均为断层山D.M为背斜山,O为向斜山,Q为断层山

6.关于图中N、P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处地下可能含有金、银、铜等矿产B.P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

C.N处岩石抗侵蚀能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D.P处为断裂下陷形成的

读北京某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表,完成7~8题。

相关数据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风向

风力

今日(31日)日出/日落时间

31日

白天

多云

高温15℃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阵雨

低温4℃

无持续风向

微风

06:

42/17:

13

明日(1日)日出/日落时间

1日

白天

阵雨

高温7℃

北风

6~7级

夜间

低温-2℃

北风

5~6级

2日

白天

高温10℃

北风

3~4级

06:

43/17:

12

夜间

低温-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7.资料日期中的今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

A.1月31日B.5月31日C.8月31日D.10月31日

8.下列关于北京气象资料中三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1日气压较高,主要因为受暖空气影响

B.1日白天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并且受冷空气影响大

C.1日风力较大,主要因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D.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逆辐射强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9~10题。

9.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10.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13日锋线移动情况。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冷锋

12.11~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D.13日的日出前后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4.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局部地区(a)和该河流甲河段径流构成及变化(b)图,完成15~16题。

15.河流补给水源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

16.关于甲水文站径流特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图中湖泊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潜水和湖泊水补给一年中从不间断

C.从1月到7月,各月径流量逐月上升D.从7月到10月,各月径流由三种水体构成

图1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

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

图2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17~18题。

17.若a形成化石,b形成图2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大气圈B.乙表示生物圈C.丙表示岩石圈D.甲影响丙的演化

18.图2所示的区域(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③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 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县/区姓名准考证号班级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20.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2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

根据下图中信息,完成23~24题。

2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2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完成25~26题。

25.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26.③→④→⑤体现自然带的(  )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

A.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8.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正确的是(  )

A.大于300毫米;印度洋B.大于300毫米;大西洋

C.小于300毫米;北冰洋D.小于300毫米;印度洋

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

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

A.横断山脉B.秦岭山脉C.天山山脉D.青藏高原

30.该地形区海拔2100~3000米左右的高度,南坡为荒漠、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

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1~32题。

31.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

32.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温度 ②湿度 ③坡度 ④坡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

读图,完成33~34题。

3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

34.该“环境变迁”对图示可能发生区的影响有(  )

A.增加粮食产量B.减少滩涂面积C.不利于航海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高三学分认定考试地理试题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道题,49分。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答在规定的Ⅱ卷答题卡位置。

35.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出发前老师提示:

“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4分)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C地非常相似,简述其成因。

(4分)

(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发现B山山势高耸,请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4分)

县/区姓名准考证号班级

36.下图为某大洲南部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说出一个与图中①地气候类型相同的美国城市,并说明①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分)

(2)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说明图中③地的气候特征,分析③地气候类型在欧洲西部分布面积最广的主要原因。

(6分)

3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探究课题:

探究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准备: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

距海岸距离(km)

0

52

104

208

312

416

520

626

728

水温(℃)

14.7

16.4

17.4

18.4

19.1

19.7

20.3

20.8

21.2

探究过程:

(1)结合表,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

(2分)

(2)该地区位于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为________,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在图甲中画出该海域海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示意图。

(4分)

探究结论:

(3)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_______,试在图乙中M处画出该洋流的水平流动方向。

(2分)

拓展运用:

(4)分析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有何影响。

(4分)

3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5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6分)

高三学分认定考试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A

B

D

B

D

B

B

B

A

D

B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A

D

C

C

B

A

A

A

D

B

C

B

31

32

33

34

C

A

A

B

二、综合题

35.(共12分)

(1)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分)

(2)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

(4分)

(3)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4分)

36.(共14分)

(1)洛杉矶(或旧金山)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4分)

(2)④ 地处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4分)

(3)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原因:

地处西风带;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平原为主的地形;山脉多呈东西走向(答3条即可)(6分)

37.(共12分)

(1)离海岸距离越远,海水表面的温度越高。

(2分)

(2)赤道低 副热带高 东南风 海水运动方向如左下图。

(4分)

(3)寒流 洋流方向如右下图。

(2分)

(4)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

(4分)

38.(共11分)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3分)黄土高原。

(2分)

(2)暴雨、洪涝。

(2分)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