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131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1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docx

肉牛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书

 

肉牛养殖场项目

 

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

临泉县鑫鑫渔业合作社

所有制形式:

专业合作社

1.1.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

年出栏9000头优质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临泉县单桥镇

建设规模:

本项目计划新建一个肉牛改良示范场,生产期初引进优质南德温等基础母牛300头,经自繁自育扩大种群达到500头。

同步配套引进优质肉牛冻精实施人工授精改良,生产优质肉用育肥后备牛;建设一个肉牛育肥场,按同期育肥架子牛3000头、年周转育肥三批计算,年可出栏育肥牛9000头;根据上述建设规模,相应配套青贮池、人工授精冻配点、干草棚、饲料库、加工间及粪污处理设施等;配套行政、生活及公用附属设施,并购置相关设备等。

经过3-5年的发展,形成以合作社为龙头、肉牛改良为示范、肉牛育肥为基地、农户分散扩繁为基础的“小群体、大规模、大产业”肉牛产业发展链,为临泉县肉牛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计划在肉牛改良示范场新建待配母牛舍一栋,妊娠母牛舍三栋,产房与犊牛舍一栋,配套育成牛舍一栋,总建筑面积3250m2;在肉牛育肥场新建育肥牛舍30栋,建筑规格50×10m,总建筑面积15000m2;配套病牛隔离舍1栋,建筑面积250m2;配套青贮池容量一万立方米,在现有场地条件下,需建深6.2m×宽9.0m×长30m青贮池六个;建兽医室及人工授精冻配点建筑面积30m2,在满足本场冻配改良的前提下,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种牛人工授精冻配技术服务。

配套饲料库及加工间建筑面积231m2;干草棚建筑面积189m2。

配套行政、生活及附属设施共计建筑面积577m2。

1.1.3项目实施方案

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本项目与安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建立专业院校联合体,专家教授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确保肉牛扩繁及育肥采用先进实用技术。

进度安排:

本项目工程建设周期为2年,计划2011年3月份开始可行性研究论证,2012年底部分投产,2013年底全部建成。

市场营销:

本项目主要组织示范肉牛改良扩繁,扶持农户开展肉牛改良繁育及架子牛育肥饲养,整体形成育肥牛规模生产,通过收购农户育成架子牛,由合作社进行集中短期快速育肥,以此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及牧草种植业,逐步建立一个规范的肉牛生产体系。

合作社利用现有市场渠道直接供应安徽、河南等周边城市肉牛市场,同时逐步扩大东部沿海等国内市场。

组织管理方案:

本项目由临泉县鑫鑫渔业合作社组织实施。

项目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合作社经理全权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合作社下设综合管理、生产技术、销售服务等部门,通过养牛协会协调配合,推动项目区肉牛生产,逐步实行统一牛种、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联合型经营共同体,同时带动渔业养殖发展。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规模为3442.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42.25万元,流动资金1300万元。

建设资金来源:

项目实施单位自筹2442.25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资金1000万元。

1.1.5主要生产经济指标:

本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内达产年总销售收入7409.4万元,总成本费用6396.29万元,正常年利润总额1013.11万元,投资利润率29.43%,动态投资回收期6年(不含建设期,折现率15%),财务内部收益率21%,财务净现值1391.9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1号)《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国发〔2007〕4号)《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3)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29号);

(6)《安徽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7)安徽省农业厅《安徽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范及备案管理办法》;

(8)临泉县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发展意见;

(9)临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0)项目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1.3综合评价

本项目以合作社为龙头、肉牛改良为示范、肉牛育肥为基地、农户分散扩繁为基础,扶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生产与牧草种植业,符合国家调整农业结构战略方针,符合安徽省“十一五”农业发展指导思想。

项目区近三十年的黄牛改良工作,形成肉用杂交牛饲养量大且普遍饲养肉用牛,育肥牛源稳定,且配套建成了一定规模的牧草基地,项目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

通过经济分析,本项目财务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均良好,财务效益明显,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发展前景良好。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黄牛改良所产生的大量良种改良牛及农户在肉牛扩繁方面的成熟条件,在当地养牛协会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扶持农户发展肉牛生产,探索符合项目区实际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本着人畜分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尽快建立一个实行统一牛种、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规范肉牛生产体系,以加快临泉黄牛产业发展步伐。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突出,原材料供应有保障,产品市场潜力大,技术方案先进可行,工艺路线合理,辐射带动能力强,项目建设用地符合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投资估算合理,预期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产业政策。

2007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推进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在全省范围内把草食畜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努力提高畜牧业比重,真正把安徽建成畜牧业强省,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临泉县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草畜产业列为农村支柱产业之首,在发展草畜产业中把牛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

同时提出了在临泉建设大型畜牧业基地的宏伟蓝图;临泉县在“十一五”草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与传统优势,围绕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突出质量效益,加强基地建设,扩大饲养规模,加快品种改良,扶强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推广先进技术,推行系列服务,争创精品名牌,建立适应市场、产效紧密结合、收入分配合理、高效运行的种、养、加一体化产业链,加快推进畜牧业工业化进程。

2.1.2行业发展规划。

2007年安徽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要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突出发展以肉羊、肉牛为主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发展健康养殖,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

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着力推广“五良”配套技术。

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协会辐射,加快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2.1.3区域发展规划。

临泉县根据当地草畜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潜力,明确“十一五”期间草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开发秸秆产业,推进牛产业,提升羊产业,优化鸡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继续走小群体、大规模、促增收的路子。

规划利用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到2015年,基本实现秸秆利用大县、牧业强县的建设目标。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

新世纪我国农业担负着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中,大力发展节粮型养殖业,认真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

2.2.2是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临泉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和小农经济束缚,养殖业生产方式尚未完全走出粗放经营的模式,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仍占较大比重,加之缺乏规范经营和市场运作,创新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畜产品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产品质量及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项目将围绕出口牛肉食品经营链、生态环境保护链、绿色产品生产链、规模品牌发展链的产业化经营思路,开展肉牛改良扩繁及育肥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和出口型经营管理,实现传统肉牛生产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2.3是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的增长,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致使粮食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我国加入WTO,将逐步取消关税壁垒,对我国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的生产和销售已造成冲击,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

但对草产品、畜产品等劳动、技术密集型产品却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养殖业是典型的密集型产业,从长远看,是安徽应对入世的区域优势产业。

因此,是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2.2.4是增强服务社会的需要。

近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疫情严重、相关标准(兽药、饲料和食品)不健全、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监管不严和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等主客观因素,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的严重问题,也成为日益广泛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因此,积极建立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实施优质安全“放心肉”工程,是保障城乡人民消费安全的需要。

也是出口创汇的需要。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项目所在地临泉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北边陲。

地理座标北纬32o34′~33o10′,东经114o52′~115o31′。

南与河南省淮滨、新蔡县毗邻,北与界首市及河南省沈丘县相连,西与河南平舆县、项城市交界,东与阜阳市区及阜南县接壤。

南北长68千米,东西宽62千米。

全县总面积1818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耕地173.7万亩。

本项目位于临泉县单桥镇。

处于临泉县肉牛养殖的中心位置,对全县良种肉牛扩繁、优质肉牛育肥均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1.2自然资源状况。

(1)气候:

临泉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秋爽天气晴朗。

年平均气温15.3℃左右。

(2)地质:

临泉县地域属淮北平原,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40米至38米,自然坡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

由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洪水泛滥,形成了堆积平原。

土壤构成主要有砂礓黑土、砂礓土和泥土3种,十分适宜种植作物。

地下水位高,且含量丰富,可提取水量达3.6亿立方米,而且无色、无味、透明、属中性偏碱性淡水,适宜生活和灌溉。

地表水也十分充足,除洪河、泉河水流已污染外,其他河流均适宜灌溉,对农牧业生产颇为有利。

3.1.3社会经济状况。

临泉县下辖21镇,10个乡和1个工业园区,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共395个。

2008年底辖区人口为213.4万人,为全国第一人口大县。

其中农业人口2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高达93.7%,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0.5亿元,增长14.6%;财政收入4.8亿元、增长2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29.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1亿元、增长65.8%,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9亿元、增长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