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115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ocx

课题申报范本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课题名称:

高中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

高中校本微课资源建设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时,教育的“微”时代也随之而来。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先前的移动学习方式和网络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

从2012年开始,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人们开始反思过去“课堂实录”的不足,微课也迅速地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微课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

       2015年,在桂林市教育局“优教班班通资源平台”、基于云服务平台的数字化课堂教学研究等项目的启动、各学科的微课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桂林教育信息化从优质资源“优教通”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迈进。

我作为桂林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学校的班班通平台、数字化课堂的引进,浏览量较高的学校网站,为开展微课的研究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基础。

另外,随着2012年广西进入新课改,我校作为课改样本学校,高中“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建设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环境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Juan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

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

微课不仅可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巩固学习。

       国内研究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

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将之定义为:

“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即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是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

三、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有助力于学生的学习: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建设好学校的微课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均可进行学习,解决学习中和重难疑点。

微课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终身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微课的研发主体是一线教师,所以,通过研究,能够让教师不断学习,从习惯的细节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

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当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激活教师的创造热情,激活教师教育生命的成长。

对校本教研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适应新形势的先进教育思想、技术、手段、方法等都有促进作用。

3、迎合学校的需要:

       目前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但微课资源相对不足,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教学资源不是很丰富,甚至有些内容比较陈旧、教学资源库的封闭性很强,与学校实际的兼容性较弱等等。

因此学校适当自主开发一些微课资源以补不足,将外购资源、网上下载的资源和自主开发的资源整合成校园微课资源库,对于学校今后在校本资源积累建设方面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微课”并不等同于微课程,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微课是微课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微课”是我国对“微课程”本土化这一术语的新解读。

“微课”的关键是抓住学科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具有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以及便于网上教学交流等特点,“微课”对广大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和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优质资源。

”应该说,相对于“微课程”,“微课”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课题中所说的“高中校本微课资源”库指的是由学校组织和规划,由学校师生共同建设和维护,以满足学校师生工作学习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为目的,通过整合转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而建设的能适用于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支持系统,一个本土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弄明白微课与常规课的联系与区别、怎么上好微课、怎么提高微课效果及怎么制作微课。

        2、促进教师补充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让教师在实施微课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以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

      

       3、通过实践与研究,达到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而且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的目的。

       4、利用学校的网站、云服务平台,在实践中构建高中学科微课库,共享优质资源,满足学校师生工作学习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五、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主要观点:

      1、微课为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上和教室中,使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为激发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起到促进作用。

       2、微课资源建设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支持“线性”教与学,更要支持“非线性”教与学。

       3、建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课资源库微,是微课的重要应用方式。

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和相互提升,以吸引更多的教师成为研究者,从而能更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在于如何利用好学校的网络平台,使微课资源本土化,能够应对高中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突破教师传统的培训模式,构建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新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从理清微课概念,引导教师们认识微课,进而开始符合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微课的设计开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学校的网站、云服务平台,创新教学设计,探讨利用微课资源教学的方式,将学生通过微课资源,以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相结合,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2、本课题将采取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学生访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3、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理论准备阶段(2015.6-8):

       组织课题成员查找相关文献和教育教学理论,加强学习研讨,通过问卷调查,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措施。

第二阶段:

分工实施阶段(2015.9-12):

       组织教师开展微课技术操作培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微课资源,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

实践检验阶段(2016.1-2017.5):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效果检测,评审微课资源库建设。

加强微课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成立微课开发的校本团队,面对校外开设公开课,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继续拓展、创新课题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结题推广阶段(2017.6-2017.9):

       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性论文成果及优质微课资源,组织骨干成员开设示范课,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本课题申请之前,课题负责人为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桂林市中山中学和科研处主任,已主持相关的自治区级课题《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阳玲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中学生心理辅导实践研究》、高振雯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地理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均已结题,本组成员绝大多数参与了这些课题的研究,并积累经验,取得相关的研究成果,如:

[1]《新课程标准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优势互补的方法探索》,作者:

潘中,发表于《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年第4期

[2]《浅谈微课程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作者:

秦毓谦,发表于《活力》杂志总第460期

[3]《适合广西区情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探索》,作者:

高振雯,2012年发表于《师大学报》

[4]《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者:

潘中,2011年发表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

2、主要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14.

[3]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2014年第4期《广东教育》(综合版)

[4]鲍建生等人.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66.

[5]胡铁生.《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6]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5-18.

[7]李玉平.如何开发微课程:

基于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课程的开发过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3

(1):

96-99.

[8]汪晓东.《开放课程资源与社交学习的整合—Openstudy的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第21卷,第123期)

[9]高荣国.网络教育的形态真谛——解析网络的学习、知识和教学形态[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8期

[10]陈文生.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 新课程(下) 2013-03-28 期刊;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及保障条件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及研究经验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加者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其中,有3位成员主持过省级或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在技术方面,学校网站有桂林品尚技术有限公司做支持,学校信息组3位老师能够提供硬件维护和;主要参加者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

  2.主要参加者的组成结构

  本课题研究主要参加者都是中、青年教师,组成结构如下:

主要成员年龄大多集中在27~4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职称上:

4位中学高级教师,14位中学一级教师,1位中学二级教师,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