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113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永城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试题

河南省永城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1、乔布斯说:

“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他把哲学从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

乔布斯意在说明(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③能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和归宿在于推动哲学进步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即Doctorof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这表明

①哲学博士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导师②哲学思维寓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中

③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高度概括④各门具体科学的学习都应以哲学为基础

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是否能相互作用

4.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C.“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6.《天说》是中国唐代柳宗元的哲学代表作之一。

文章着重批判天能赏罚的唯心主义天命观,阐发天没有意志、是物质实体的观点。

下列选项中,与该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质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④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

“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

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往往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8.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

“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或蜂蚁。

但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

”下列表述与此段话意思相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D.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0.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中国气象局目前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

2018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

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古代没有照相机,古人的画像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

因此,经常会出现同一个人物往往有好几幅差别很大的画像。

这表明

①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②画像创作的灵感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③④

13.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四分之一的国土持续雾霾、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丰富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

这说明

A.认识对实践有决定作用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14.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

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这一观点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唯一的特性运动②正确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④只看到了运动中的量变,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16.马克思说:

“劳动终结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主观能动性B.直接现实性C.客观物质性D.社会历史性

17.右边漫画《挤公牛奶》,告诉我们

①实践决定认识,要注重实践

②真理性认识因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③要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

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治霾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不能等风盼雨,要主动出击,希望全社会一起努力,持续不懈地奋斗,来打这场攻坚战。

就“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而言,打好这场攻坚战我们要看到

A.在任何时候,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前进的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多样的

D.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19.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20.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

中国科学家在掺Fe的SmOFeAs和CeOFeAs中观测到了43K和41K的超导转变温度,并且利用高压合成技术制作出一大批不同元素构成的铁基超导材料,转变温度都在50K以上。

这一发现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一事例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获得认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只有否定权威,认识才能发展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体内平衡法则是指生物体能够调控自身内部环境的能力。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类躯体保持体内各种稳态的能力。

然而,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诱发人体内能量、营养素、激索、微生态等方面的生化失衡,破坏原有维态。

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②人类在调控体内平衡方面并不比其他生物体具有更多的主动性

③外部因素能引起事物内部联系的改变,从而影响事物性质和状态

④内部与外部的联系是维系人体原有稳态的必要条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可见

A.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B.人们能够根据需要创造联系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3.右图漫画中的拉锯者

①只见部分,不见整体②只见个性,不见共性

③只见对立,不见统一④只见静止,不见运动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24.《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其含义是:

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

这句话

①包含了对立统一思想②违背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④未看到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5.治理雾霾,人人有责,如果每个人少开一天车,多植一颗树,少放一挂鞭,多省一度电……个人之力虽微,但一点一滴汇聚起来,就是强大合力,因此,驱散雾霾需要我们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重视积累、持之以恒

C.把握分寸、灵活适度D.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他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材料二:

据《坛经》记载,神宗五祖要选拔接班人,就命弟子们每个人做一首诗,以考查对佛家教义的理解。

神秀写下了这样四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当时有一个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很不满意,在旁边又写了四句: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他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

神宗五祖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于是把衣钵传给了他。

这个和尚就是神宗六祖:

慧能和尚。

结合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

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8分)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如何形成的?

(9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在推进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

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

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该地做法坚持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9分)

28.好各项工作,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只有沿着无限延伸的实践河流流淌,才能生生不息,奔腾向前。

唯此,马克思主义才是可以用来切割现实硬物的“钻石”。

我们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始终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与理论自觉,通过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不断为自己开辟着新的理论境界。

因此,我们要把“老祖宗”的话说对,要把“新话”说好,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29.上述材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并分析我们应当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