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0578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docx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

地下车行道施工方案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

(1)、钻机平台

本工程施工场地为旱地,将场地整平,清除杂物,换填0.4m级配碎石,在夯填密实的级配碎石层上横向铺设枕木,然后在枕木上铺设废旧钢轨或型钢,即构成钻机平台。

(2)、护筒

①、为固定桩位,导向钻头,隔离地面水,保护孔口地面及提高孔内水位,增加对孔壁的静压力以防坍塌,钻孔前埋设护筒。

②、护筒长度不小于3m采用厚4~6mm的钢板制作,长度大于4m的钢护筒采用厚6~8mm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大于桩径200~400mm。

③、埋设护筒时护筒顶面比地面高出0.4m左右,在孔口下0.2m左右开0.2m×0.2m方形孔,以便孔内排放泥浆,护筒内水位与地下水或施工水位差控制在1.5m左右,护筒底部应埋设在较密实的土层中、旱地护筒底部应低于地下水位0.5m。

④、护筒埋设方法可采用挖孔埋设方法。

(3)、泥浆池及泥浆排放

①、在旱地施工时,根据桩基的分布位置,可以设置制浆池,储浆池,沉淀池并用循环槽连接;制浆池的尺寸为8×3m,深1.0m。

出浆循环槽槽底纵坡不大于1.0%,使泥浆池流速不大于10厘米/秒,泥浆流动时人工用网筛将碴捞出。

②、钻孔弃碴放置到指定泥浆排放处,不得任意堆弃在施工场地内,以避免污染环境。

过滤前不可直接向污水管道排放,以避免堵塞城市排水管网。

(4)、泥浆拌制

①、本合同段制浆选用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土并附加化学制浆剂。

制浆前尽量将土块打碎,以缩短机械搅拌时间。

为了提高泥浆的粘度和胶体率,经过优化试验确定在泥浆中加入适量的烧碱。

②、泥浆的指标要求:

泥浆相对密度:

灌入钻孔中的泥浆,其相对密度一般地层为1.1~1.2,松散易坍塌地层为1.2~1.45。

泥浆粘度:

入孔泥浆粘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宜塌地层16~22s

含砂率:

新制泥浆不大于4%,循环泥浆不大于8%。

③、钻孔桩钻进施工过程中,每2小时左右测定一次泥浆粘度和泥浆相对密度,每班测定一次全部性能指标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泥浆在相应的泥浆池内沉淀形成循环。

(5)、钻孔施工

准备工作完成后,正循环钻机就位,钻机将钻头中心线对准桩孔中心,误差控制在2cm以内。

启动泥浆泵、钻机开始钻进,钻进方式以正循环钻进为主,以反循环钻进为辅,一般情况下,先用正循环方式钻进,以加强泥浆护壁的效果,确保成孔质量及施工安全,终孔后改用反循环方式进行清孔,以加快清孔速度,减少沉碴厚度;在部分地质条件较好的桩位采用反循环方式成孔,可提高钻进速度。

在粘土层内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到砂层后考虑泥浆不易粘在孔壁上,则要放慢钻进速度。

钻至土夹卵碎石,旋转钻机进尺不明显,可改换备用的冲击钻。

钻孔过程中,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形、孔径、倾斜度及泥浆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及时调整。

孔内应保持泥浆稠度适当、水位稳定,及时加水加粘土,以维持孔内水头差,以防坍孔。

(6)、地质情况

①、钻孔桩钻进施工时及时填写《钻孔记录表》,主要填写内容为:

工作项目,钻进深度,钻进速度,及孔底标高。

②、《钻孔记录表》由专人负责填写,交接班时有交接记录。

③、根据钻孔钻进速度的变化和土层取样认真做好地质情况记录,绘制孔桩地质剖面图,每处孔桩必须备有土层地质样品盒,在盒内标明各样品在孔桩所处的位置和取样时间。

④、孔桩地质剖面图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报请监理现场确认,由设计单位确定是否进行变更设计。

(7)、清孔

①、钻孔达到设计标高,桩底符合设计,经过终孔检查后,即进行清孔。

其目的是保证沉淀层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孔底承载力;同时也使孔内泥浆含碴降低,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不会出现施工故障和质量事故。

②、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容许沉碴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清孔施工方法:

先将钢筋笼、导管安在孔内,送气压力比孔底泥浆压力大0.5~0.7Mpa,边送气边补水清孔至泥浆指标符合规定时暂停片刻,待孔内剩余物沉淀后,再送气清孔一次,然后测量孔底标高。

(8)、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①、钢筋笼制作采用箍筋成型法,按设计图纸制作加强箍筋后,在加强箍筋内圈将主筋位置作上记号,依次将主筋与他们焊牢,然后再焊(或绑扎)其他箍筋和加强箍筋,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采用挤压连接器连接。

②、钢筋笼长度及主筋长度根据孔深及焊接规范要求配置长度,钢筋笼上端的弯钩在未成型之前弯成。

③、钢筋笼每间隔2米处于同一截面对称设置四个钢筋“耳环”,耳环钢筋直径为12毫米,以此控制孔壁与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④、钢筋笼利用吊车安装,起吊钢筋笼时,吊点设在加强箍筋处。

⑤、钢筋笼入孔接长采用双面接焊。

钢筋笼入孔后,在顶端处接长主钢筋与钻机平台型钢焊接;使其定位牢固,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不会下落或被混凝土顶托上升。

⑥、控制钢筋笼入孔定位标高,并使钢筋笼底部处于悬吊状态,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

⑦、孔桩灌注完毕后,待桩上部混凝土初凝后,即解除钢筋笼的固定措施,以便使钢筋笼随同混凝土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

(9)、水下混凝土灌注

①、灌注混凝土导管内径300毫米,壁厚4毫米,每节长度2.7米,另配2节分别长1.0米导管和长4.0米底管。

导管使用前,进行接长密闭试验,下导管时防止碰撞钢筋笼,导管支撑架用型钢制作,支撑架支垫在钻孔平台上,用于支撑悬吊导管。

②、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以18~22厘米为宜,并有一定的流动度,保持坍落度降低至15厘米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灌注所需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

所用原材料、配合比符合公路技术规范要求。

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直接送到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顶部的漏斗中。

水下混凝土在不受水流影响的环境中浇筑,并不得中途停顿。

③、灌注时间控制在6小时之内。

④、导管顶部漏斗容积满足技术规范对首批混凝土的灌注要求,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能小于1米。

⑤、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测量混凝土面的标高用比重为1.5~2g/cm3的测量锤。

测量时以细钢绳(测绳)悬吊。

⑥、使用吹球法灌注第一批混凝土,导管底距桩底为40厘米左右,以便于球塞能顺利地从管底排出。

⑦、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少于2.0米,不宜大于6.0米,一般控制在2~4米内。

⑧、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安排专人始终测量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及时调整导管口与混凝土面的相对位置,并做好记录。

⑨、水下混凝土灌注面高出桩顶设计0.5~1.0米左右,待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多于混凝土掏除,桩顶预留0.1米,待施工冠梁接桩时再用风镐凿除,确保桩顶混凝土质量。

⑩、桩头混凝土掏除后即可拔出护筒,加以修整,以备后用。

⑪、桩基检测

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开挖系桩头坑后,进行桩基检测。

(二)、冠梁施工

(1)、冠梁施工步骤

施工步骤为:

孔桩施工完毕、桩体检验合格→测量放线冠梁位置,开挖并将桩顶混凝土凿除→冠梁钢筋加工安装、预埋件安装→浇注冠梁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板等工序。

(2)、冠梁施工方法

①、冠梁采用C30混凝土。

②、施工完钻孔灌注桩后,待强度达到3天后,可开挖表层及桩间土方至冠梁底,桩体经检验合格。

方可进行桩头破除至冠梁底以上5cm处,施工冠梁将所有的围护桩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提高整个结构抗倾覆的能力及易于支撑体系施工。

混凝土冠梁与钻孔灌筑桩的连接如下图所示。

冠梁每次施工段长度暂定为15米。

孔桩与冠梁连接示意图

③、冠梁施工顺序为:

首先将桩顶的浮浆凿除,并将桩顶混凝土面充分凿毛,调直桩内预埋进冠梁的钢筋,冠梁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好后运至现场进行绑扎,并按设计要求安装预埋件,然后按照测量放线的位置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0.3x1.5米和0.6x1.5米的钢模板,Φ40钢管、100mm×100mm木枋作背带加拉筋加固,待报检合格后进行冠梁混凝土的浇注,浇注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必须密实。

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覆盖或者浇水养护。

(3)、施工工艺流程

见下图:

 

(三)、钻孔桩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

(1)、工艺流程

机械开挖留置土台→人工清理桩间土→桩处理→安装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养护→转入下个循环

(2)、施工要点及施工方法

①、土方开挖

Ⅰ、网喷土方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少应留置0.2m以上的土层为人工清理,防止机械开挖将过多的桩间土带下。

严禁采用机械开挖桩间土。

人工修正桩间土壁,使之能满足喷射厚度要求。

应注意开挖、挂网、喷射混凝土工序的有效衔接,严格控制开挖后2~3小时内必须完成喷射支护。

Ⅱ、为确保开挖过程土体的稳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土方开挖。

施工现场应必备抢险器材,坑内、地面设专人监护,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②、桩处理

Ⅰ、人工对开挖出来的桩间进行清理,边开挖边清理,保证钻孔桩表面及桩间部位无粘结土,桩面完全暴露出来,保证喷射混凝土跟钻孔桩粘结牢固。

Ⅱ、对于凸出的桩,应将突出部分凿至与喷射后混凝土面相平。

钢筋网片在此断开。

对于凸出较多的桩,凿出主筋后仍不能满足网喷面要求的,应上报做特殊的技术处理。

Ⅲ、对于凹进去的桩,应尽可能保留桩外土,采用人工铲平到网喷前的位置,减少喷射混凝土数量。

③、网片安装

Ⅰ、基坑围护桩桩间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壁,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尺寸200mm×200mm,所有钢筋在大批量加工之前,均先进行试加工,检查钢筋形状、尺寸是否与配料单一致。

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核对。

Ⅱ、焊接网交叉点开焊数量不得大于整个焊接网交叉点总数的1%,并且任意1根钢筋上开焊数量不得大于该根钢筋交叉点总数的1/2;焊接网最外边钢筋上的交叉点不得开焊。

Ⅲ、桩处理完成后应立即铺挂钢筋网片,采用Φ16钢筋与围护桩固定。

钢筋锚固与钢筋网固定钢筋采用梅花形布置,竖向间距1000mm。

中间网片原则上只在桩间土位置设置,如遇到桩身侵入结构现象,须将维护桩侵入部分凿除。

钢筋网使用前要除锈并调直,钢筋与钢筋网牢固连接,喷射混凝土时钢筋网片不晃动。

④、喷射混凝土

Ⅰ、设计网喷厚度为75mm,桩间网喷分层不宜过高,桩间土面不得长期暴露在外,做到随土方开挖及时挂网及时喷护。

Ⅱ、喷射混凝土前应做好喷射面的标志,以保证喷射面平整且不超喷或欠喷。

Ⅲ、原材料的控制:

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场均应进行质量检验,速凝剂必须进行相容性试验及速凝效果试验,确定速凝剂的最佳掺量,要求初凝不超过5分钟,终凝不超过10分钟,进行配合比选择试验,确定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喷射混凝土一般水泥用量在400kg/m3左右,设计配合比为水泥:

砂子:

豆石=1∶2∶2,砂率为55%左右,外加剂为4%,掺有速凝剂的混合料应立即使用,存放时间一般不大于20分钟,计量误差小于1%搅拌均匀,无结团。

应及时做混凝土试件,检验混凝土强度,以备竣工之用。

Ⅳ、施喷前的准备:

喷射作业应认真清除受喷面上浮土,回弹物等松散料,用高压风吹净,调整好喷射机的风压、水压,做好准备。

Ⅴ、喷射作业应分层、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由下而上螺旋式移动,螺旋圆直径200~300mm,一圈压半圈,按螺旋轨迹均匀分层喷射,喷头直对受喷面,距离为0.6~1m,喷射压力控制在0.12~0.15Mpa,一次喷射厚度,约50~70mm,每喷完一遍均需有一定的间歇,一般为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对悬挂在网筋上的混凝土结团应及时清除,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密实度。

喷射混凝土应将钢筋全部覆盖,喷射手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在0.40~0.45之间,此时喷层无干斑和滑移流淌现象。

Ⅵ、喷射混凝土应在作业完成后2h后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当气温低于5℃,不得洒水养护。

喷射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漏水等现象;平整度允许偏差10mm。

(四)、钢支撑施工方案

(1)、钢支撑制作

钢管支撑由活动、固定端头和中间节组成,各节间采用螺栓连接。

支撑事先在加工厂内分节制作,每节标准长度为3m,同时设一定数量活动段。

钢管材料为Q235钢,钢管纵向对接焊缝为Ⅱ级,端头牛腿部分角焊缝为Ⅱ级,其余均为Ⅲ级。

钢支撑构件加工完毕后,先除锈后涂两道红丹,一道面漆。

管节间采用法兰盘螺栓连接,焊接管端头与法兰盘焊接处,法兰端面与轴线垂直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法兰盘加工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钢支撑安装

①、钢支撑在基坑附近提前拼装,当开挖到相应钢支撑设计中心标高以下500mm处时,及时安设钢围檩与钢支撑。

支撑安装前根据有关计算,将标准管节先在地面进行预拼接并以检查支撑的平整度,其两端中心连线的偏差度控制在20mm以内,经检查合格的支撑按部位进行编号以免错用,支撑采用吊车整体一次性吊装到位,人工配合安装。

②、安装时,必须保证钢围檩、固定和活动端头、千斤顶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横向法兰螺栓采用对角和等分顺序扳紧,保证其他垂直吊装不准冲击钢支撑。

由于支撑较长,起吊时采用二点起吊,并系上防晃绳,做到安全、平稳、精确吊装。

钢支撑吊装到位,不要松开吊钩,将两端活络头子拉出放在牛腿或钢围檩上,再将2台100T液压千斤顶放入活络头子顶压位置,同步施加预应力,达到设计应力值后(第二、三道分别为1**KN,1100KN),塞紧钢楔块,取下千斤顶,保证钢管支撑两端与围护结构接触处密切结合,最后解开起吊钢丝绳,完成支撑的安装。

支撑施加预应力时应考虑到操作时的应力损失,故施加预应力值应比设计轴力增加10%,并对预应力值作好记录备查。

③、预应力施加工艺

预应力施加前,必须对油泵及千斤顶进行标定,使用中按规定校验,使其运行正常,确保量测的预应力值准确,每根支撑施加的预应力都要记录备查。

预应力施加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12小时后观察钢支撑应力损失。

④、支撑拆除

Ⅰ、钢支撑的拆除流程为:

吊车就位、钢丝绳扣扎支撑→活动节内安放千斤顶施加顶力→撤除钢楔→解除顶力,同时卸下千斤顶→支撑杆体下放(拆除高强连接螺栓)→钢支撑吊出→钢围檩分段吊出。

Ⅱ、支撑体系的拆除施工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A、钢支撑拆除时,在活动端设千斤顶,施加轴力至钢楔块松动,取出钢楔块,逐级卸载至取完钢楔,再吊下支撑。

避免预加应力瞬间释放而导致结构局部变形、开裂。

B、进行拆除时,主体结构的侧墙(梁)和底板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0%。

Ⅲ、钢支撑安装质量标准

钢支撑安装应确保支撑端头和圈梁的均匀接触,空隙大的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严实,防止钢支撑移动,支撑的安装应符合表中所示规定:

钢支撑安装允许偏差表

轴线竖向偏差:

±30mm

轴线水平向偏差

±30mm

支撑两端的标高差

≦20mm

支撑挠曲度

≦1/1000

支撑与立柱的偏差

±50mm

(五)、地下车行通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1)、垫层及底板施工程序及方法

①、垫层施工

基坑防护及排水设施完成后开挖整平底板垫层,垫层采用30cm砂夹碎石换填层及20cmC20素混凝土,砼摊铺根据预先埋设的标高控制桩控制面层高度,采用商品砼,砼搅拌车运输砼至工作面,经溜槽送入施工面,振捣器振捣密实。

垫层厚度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面层无蜂窝、麻面。

②、底板施工

Ⅰ、底板砼按预先规划的分块用钢模立模,用钢筋架设置底板顶面标高控制桩,绑扎底板钢筋;同时,按设计要求施工底板的预埋件,施工缝、变形缝处,设置的止水带并固定牢靠,以确保振捣砼时不变形、不漏浆。

Ⅱ、底板施工注意事项:

分段开挖的基坑两侧面应保持放坡的稳定和支护牢固,并保证排水措施,底板(包括垫层)与支护结构的接触面有漏浆时必须进行堵漏处理,方能进行底板砼的施工。

工序:

测量放线→灌注砼垫层→铺设防水层→砼保护层→绑扎钢筋→浇砼→养护→拆模

(2)、直墙及顶板施工程序及方法

①、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绑扎直墙钢筋→立直墙模→支撑满堂支架→铺设顶部木方模板→绑扎钢筋→浇砼→养护→敷设直墙及顶部外防水层→墙外侧及顶部回填→恢复路面。

②、钢筋施工

A、钢筋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施工图开出钢筋下料单,注明钢筋型号、下料长度、加工形式、数量和使用部位、时间,在钢筋加工时按下料单和设计施工图放1:

1的大样,照大样图进行切割、弯曲成型,由人工搬运至工作面绑扎。

B、钢筋施工应满足如下要求:

a、钢筋应有材质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

b、钢筋必须顺直,调直后表面伤痕及侵蚀不应使钢筋截面积减小。

c、严格遵守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

d、钢筋绑扎时搭接长度为1.2La(La为30倍钢筋直径d),搭接焊时焊接长度,双面焊时按10d。

e、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f、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C、钢筋焊接加工

a、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b、焊接成型时,焊接处不得有水锈、油渍等;焊接后在焊接处不得有缺口、裂纹及较大金属焊瘤,钢筋端部扭曲、弯折应予以校直或切除。

c、钢筋闪光接触对焊接头处不得有裂隙。

d、钢筋闪光焊接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e、钢筋电弧焊接头的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D、钢筋接头

a、所有横向主筋接头不得设于框架节点范围内,顶、底板和外墙的内侧横向主筋接头应尽可能避免设置在跨中。

b、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搭接,钢筋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63d且不应小于500mm,对于梁、板、墙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大于25%,其他构件不大于50%;对于焊接,钢筋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35d且不应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对于机械连接,钢筋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35d,II级接驳器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I级接驳器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可取100%(除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外)。

d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

c、当受力纵筋直径≥20mm时,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困难条件下可采用焊接(单面焊:

10d,双面焊:

5d);当直径<20mm,优先采用机械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未注明钢筋搭接长度为56d。

未注明直角钩长度时为3d。

③、钢筋成型与安装:

A、所配置钢筋的级别、钢种、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焊接成型后的网片或骨架必须稳定牢固,在安装及浇注砼时不得松动或变形。

C、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小于10倍主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

D、钢筋与模板间应设置足够数量及强度的砼垫导体,以确保钢筋保护层达到设计要求。

E、在绑扎双层钢筋网时,设置足够强度的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网的定位准确。

F、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1

受力钢筋的排距

±5

2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3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

焊接骨架

±10

4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柱、梁

±5

板、墙

±3

(3)、模板施工

①、直墙模板施工

为保证墙体成型平整、美观,直墙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内模支架采用架管加止水螺杆对拉。

直墙模板支架应有足够侧向稳定性和刚性,以防止局部发生“走模”或变形,φ500圆形柱采用定型钢模板,按桩身长度配置。

②、直墙施工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Ⅰ、直墙与模板结构的接触应平整、洁净、无凸角或凹坑,平整度和基面符合设计要求。

Ⅱ、墙面砼应做到无漏浆、渗浆点出现,为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及防水效果。

在立模之前应把施工缝面的砼凿毛并清洗干净,才允许浇筑砼。

Ⅲ、立内模前对钢筋隐蔽工程须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签证后才能进行立模施工。

③、顶板模板施工:

Ⅰ、顶板的支撑采用满堂支撑架,支架顶用钢管木方支撑,模板采用大块胶合板制成的定型清水模板。

钢筋绑架,顶面标高控制桩,以确保顶板的标高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Ⅱ、施工分块长度按设计要求进行,为确保通道顶板底部平整,支撑顶部模板时按规范要求预设一定的拱度。

Ⅲ、顶板是地下结构最容易出现裂缝部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而设置变形缝;做好顶面砼在终凝前后压实、收浆、抹光及养生工作。

必须在砼强度达以100%时才能拆模,顶板砼强度未达设计强度前不得停放材料等。

④、模板施工要点:

Ⅰ、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支撑必须牢固、稳定,不得有松动、跑模、变形及下沉等现象。

施工时,顶板模板的支撑必须进行强度及刚度计算,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

Ⅱ、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准确的测量放线,检查无误后才能立模安装。

Ⅲ、模板保护层控制:

现场预制50mm*50mm(长*宽),厚同保护层厚度,内预埋一根22#扎丝,绑扎在钢筋外侧或垫在钢筋底部,控制保护层厚度。

Ⅳ、模板的拼缝平整严密,并采取措施填缝,不得漏浆,模内必须干净。

模板安装后应及时报验及浇注砼。

Ⅴ、结构变形缝处的端头模板钉填缝板,填缝板与嵌入式止水带中心线和变形缝中心线用模板固定牢靠。

止水带不得打孔或用铁钉固定,填缝板的支撑必须牢固,不得跑模。

Ⅵ、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中间须设止水环,端部应加垫块,拆模后其垫块孔应用膨胀水泥砂浆堵塞严实。

Ⅶ、模板安装、预埋件、预留孔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轴线位置

±5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3

截面内部尺寸

柱、墙、梁

+4,-5

4

层高垂直

全高≤5m

6

全高>5m

8

5

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

2

6

表面平整(2m长度上)

5

(4)、砼施工

地道主体结构采用C35防水砼,防水砼抗渗等级不小于P8,为确保防水砼质量达到结构自防水的目的,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①、防水砼的拌合与运输

砼供应采用商品砼,拌制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Ⅰ、水泥:

普通425#硅酸盐水泥,不得采用过期水泥、受潮水泥以及混入有害杂质的水泥。

Ⅱ、砂石:

应符合《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普通砼用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有关规定,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符合要求。

Ⅲ、水:

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要求水中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硬化的物质。

Ⅳ、配合比的设计:

a、按试验室经试配得出的施工配合比,并按现场气温,砂石含水量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b、水灰比主要依据工程要求的抗渗性和施工最佳和易性来确定,施工和易性要由结构条件(如结构截面、钢筋布置等)和施工方法(运输、浇筑和振捣等)综合考虑决定。

c、外加剂防水是指掺入适量外加剂的方法,改善砼内部组织结构,经增加密实性,提高抗渗性。

本工程拟在砼中掺入有防水和减水效果的复合型外加剂,以提早砼的拆模强度。

②、防水砼浇筑

Ⅰ、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用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1:

1—1:

2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第一次装料时,应多加二袋水泥。

装运混凝土后,筒体应保持慢速转动,卸料前,筒体应加快速转20-30s后方可卸料。

Ⅲ、泵车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压送要连续进行,不应停顿,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

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

泵送暂时中断供料时,应每隔5-10分钟利用泵机进行抽吸往复推动2-3次,以防堵管。

混凝土因故间歇2h以上者,应排净管路内存留的混凝土,以防堵塞。

Ⅳ、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当用水平管浇筑时,随着混凝土浇筑方向的移动,每台泵车浇筑区应考虑1人看管并指挥。

Ⅴ、直墙及顶板混凝土按300mm分层铺设后,应随即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5cm时,振捣一遍即可;当坍落度小于15cm时,应与普通混凝土一样振捣,以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捣固为辅,捣固时间以15-30s为宜。

Ⅵ、泵送混凝土入模时,要将端部软管经常均匀地移动,以防混凝土堆积,增加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