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监护指南.docx
《儿童监护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监护指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监护指南
儿童监护指南
南方报业新闻时间:
2011年10月24日来源:
南方都市报
■残酷数据
按照国际通行分类标准,未成年人伤亡原因分别为溺水、交通意外、窒息、跌落、意外中毒和其他意外(包括烧烫伤、电击伤、砸伤、宠物咬伤致死等)六个大类。
历年来的监测数据均显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在住宅里,其次就是幼儿园。
致死性意外排前列的则为溺水、交通意外。
以去年广州1-6岁年龄组婴幼儿死亡数据为例,在这一年龄段孩子中,意外伤害致死比例就高达33.62%。
有统计显示,广东省的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峰值为47.76%,这意味着每两名孩子当中就可能有一名遭遇过各类伤害,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十分庞大。
有研究发现74.57%的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在学校,学校环境的安全状况以及个人防护意识与学生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息息相关。
■祸从水出
以死亡率最高的溺水为例,被非常形象地称为“无声的死亡”。
幼儿喜欢玩水,但对水的危险却没有概念,发生在澡堂、浴盆甚至洗衣机、出水口等“安全地带”的婴幼儿死亡事件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一旦溺水,孩子无法呼救,且4-6分钟就可造成不可逆后果。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执行总监崔民彦
■要命提示
“对于婴、幼儿期的孩子而言,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脱离视线。
意外肯定会发生,但意外可以被控制。
意外伤害,可以避免”。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儿童意外伤害监测和教育系统广州项目主持人林穗方
“处于城乡交界处的郊县区、汽车摩托车特别多,交通设施有不完善,对于这类情况,我们建议家长除了需特别重视对孩子们的安全看管外,还可以对孩子的着装进行干预。
低学龄儿童的着装宜鲜艳,特别是在阴雨天,建议选用荧光的雨具,这样有利于预防因为着装差不鲜明而使司机产生视觉盲区引发交通事故。
”
——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医生张维蔚
A07-14版儿童监护手册
看护好孩子
今年10月21日零时32分,2岁的小悦悦与死神搏斗了8天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去往那“没有车来车往”的天堂。
逝者已去,生者叹息,在一番对“人性的冷漠”的拷问之后,事情的原点又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场谁都不愿发生的车祸。
根据统计,意外伤害在我国已然成为1-14岁未成年儿童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与此对应,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主流观点认为,几乎所有伤害都是可以预防的。
我们收集近一年来见诸报端的儿童意外死亡个案,邀请专家逐一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这一切,旨在提醒家长,排除所有可控的风险,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置能力,将伤害降低到最小。
愿世间不再有下一个小悦悦!
(部分资料源自广州市卫生局《居民卫生应急知识手册
(一)》、广州疾控中心及岭南美术出版社编撰的《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漫画版系列丛书及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官方网站)
住宅意外危险因素
未成年人意外伤害数量不断攀升,专家提出几乎所有伤害均可预防
综述篇
别让孩子脱离视线
相关数据显示,广州0-14岁孩子,2008年有101名死于意外,2009年有98名死于意外,2010年有130名死于意外,2011年1-8月有73名死于意外。
意外,这一原本取意小概率事件的名词,在我国已然成为1-14岁未成年儿童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意外伤害已然成为一项特别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但在广州市儿童及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监测与教育专家看来,几乎所有伤害其实都是可以预防的。
溺水高居致死性意外榜首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儿童意外伤害监测和教育系统广州项目主持人林穗方表示,“按照国际通行分类标准,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分别为溺水、交通意外、窒息、跌落、意外中毒和其他意外(包括烧烫伤、电击伤、砸伤、宠物咬伤致死等)六大类。
历年来的监测均显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在住宅,其次是幼儿园。
致死性意外排前列的则为溺水、交通意外。
”
据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单个医院统计显示,2003年,该院一共收治了370名因为意外伤害而入院的孩子,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583例,到了2010年,光动物咬伤一项就达到580例,儿童意外伤害攀升趋势非常明显。
以死亡率最高的溺水为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执行总监崔民彦就非常形象地将其称为“无声的死亡”。
幼儿喜欢玩水,但对水的危险却没有概念,发生在澡堂、浴盆甚至洗衣机、出水口等“安全地带”的婴幼儿死亡事件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一旦溺水,孩子无法呼救,且4-6分钟就可造成不可逆后果。
“其实无论是何种意外,家长有足够的安全概念,溺水、跌落都是完全可以预防发生的,关键就在于家长要保证孩子不脱离视线。
”林穗方表示。
郊区学校伤害发生率最高
在对7岁以下孩子进行非致死性伤害监测的同时,特别高发的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也让疾控部门警醒,并于2008年开始对广州的越秀区(市区代表)、白云区(郊区代表)、增城(郊县区代表)20所中小学校及海珠、荔湾区各1所职校,共计两万多名学生开始进行伤害调查与监测。
调查发现,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1.63%,受伤后活动不如往常、功能受限乃至残疾的比例超过10%,伤害同样对中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构成较大危害。
其中地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众多的郊区学校伤害发生率最高。
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张维蔚医生提出,“处于城乡交界处的郊县区,汽车摩托特别多,交通设施不完善,建议家长除了需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安全看管外,可以从孩子的着装进行干预。
低学龄儿童的着装宜鲜艳,特别是阴雨天,建议选用荧光雨具,这样有利于预防因着装不鲜明而使司机产生视觉盲区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动物伤的发生率也以郊区学生最多,张维蔚认为,这表明宠物放养方面,郊区应规范犬类管理条例并及时进行宠物免疫工作,减少动物伤害乃至狂犬病的发生。
伤害监测提示,运动伤是中小学生伤害的主要形式,扭伤是导致中小学生伤害的首要原因。
在受伤学生中,大部分的扭伤、跌倒/坠落伤都是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时致伤。
学校开展运动伤干预工作
无论是来自疾控中心死因与肿瘤监测科得到的医院直报数据,抑或是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从本地户籍口径统计的未成年人意外伤害死亡案例,近三年都在呈一定比例的上升趋势。
尤其以溺水、其他外因(动物伤、烧烫伤为主)、交通事故伤为主。
“在进行了为期3年的调查、监控后,目前疾控中心已开始对一些学校开展运动伤干预工作,以提升政府、卫生部门、教育部门了解运动伤害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主动参与预防与控制,降低伤害率。
”张维蔚透露。
林穗方提出,“在目前托儿所等机构并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可酌情增加设置托儿所,或延长哺乳假期,给家长更多看护孩子的时间。
”
此外,针对许多交通意外伤害发生在居民区内的也不在少数,政府在规划居民小区建设时,做好人车分流方面的工作也非常重要。
□烧烫伤:
盛有热汤、热水等容器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厨房煮食物时,关闭厨房的门,以免孩子窜入。
□溺水:
孩子在澡盆、浴缸甚至洗衣机边玩耍时,看护人须时刻在孩子身边照料。
□中毒:
药品应保存在幼儿不易打开的容器或抽屉中并上锁,不要用饮料瓶盛装液体药品、消毒剂、化学用品。
□宠物咬伤:
家有小孩最好不要养宠物,不要让孩子单独与猫狗玩耍。
□跌落:
窗户安装栏杆,宽度要保证孩子不易钻出,窗边不要放置桌子、沙发等家具,孩子攀爬桌椅等家具或站在上面时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看护。
□窒息:
不要在孩子视野和手及范围内放置细小颗粒物(包括食物)。
数据来源:
国家疾控中心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监测子系统
(暂仅限于医院内死于意外,并由医院直报广州市疾控中心死因监测机构)
溺水篇
开放水域盯好孩子
一只手托住溺水者腋窝,另外一只手划水,及时将溺水者救上岸。
抓住溺水者的双脚,将其倒提着,让呼吸道里的水往下流。
单膝跪下,将溺水者放在高的那个腿上,溺水者肚子对着救助者的腿,背部朝上,也可以将水清理出来。
如倒不出水,应立即停止,然后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
48.19% 溺水一直是我国未成年人意外伤害致死的首要因素,根据最近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溺水死亡少年儿童占所有死亡人数的48.19%。
■个案
去年8月29日下午4时许,正值暑假期间,花都区新雅大桥下的水坝边,两名分别为8岁、12岁的男童钓鱼失足落水溺亡,悲剧发生时,仅有几名儿童在场。
直到当日下午5时及晚上7时许,两名男童的尸体才被捞起。
8岁男童姓谢,广西人,12岁男童姓蔡,广东潮汕人,其父母都在花都雅瑶村农贸市场做生意。
新雅大桥下的河流宽约20米,较深处有3米,桥下的水坝日常调节水流,平台十分湿滑,布满青苔,河边两岸是五六米高的土坡,无任何安全护栏。
据事发时在场的一名男童说,放暑假以来他们每天都在河边玩耍。
据广州市教育局的通报,今年8月25日以来,接连两天发生三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6名儿童死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林穗方及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执行总监崔民彦在穗进行儿童安全知识普及时曾透露,近三年来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显示,溺水是儿童意外致死首位原因。
溺水的危险性很高,又被称为“无声的死亡”,因为孩子在水里的呼救常不被听到,儿童溺水2分钟后就会失去意识,即便被救起,溺水超过4—6分钟后也会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
和欧美国家儿童溺水主要发生在游泳池不同,我国的儿童溺水主要出现在无人看管的开放水域,例如水塘、河流、江海等。
因此,专家提醒家长必须照顾好孩子,严禁其私自跑去户外游泳。
对于0至3岁的孩子,要加强对孩子看护人的安全教育,看护人应学会必要的急救技术,同时牢记急救中心电话。
当孩子在浴缸、游泳池、水池、沟渠等开放性水域边时,看护人须时刻在孩子身边照料。
洗浴后及时排空浴缸里的水,家里有游泳池须用栅栏将泳池与房子隔开,要让孩子远离泳池排水口。
池塘周围设置至少1米高的栅栏,粪池加盖,周围设护栏,井口加盖。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可教4岁以上孩子游泳和游泳安全规则。
当孩子在船上、海边或参加水上运动时,让孩子穿上救生衣。
孩子游泳时应有成人陪同。
对于小学生、中学生,如果条件许可,参加游泳班学习游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请你检查家附近有没有容易造成孩子溺水的危险环境,如河塘、阴沟、粪池等,有的话应告诉他们哪里是危险地区。
■急救方法
根据广州市卫生局、疾控中心组织专家编订的《居民卫生应急手册》、《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系列丛书》,急救专家表示将溺水儿童救上岸后,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找医生或送医院,而是争分夺秒地帮助其通气、复苏。
第一,清除溺水儿口中、鼻内的污泥、杂草等异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第二,解开溺水儿紧裹胸壁的内衣、腰带等。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具体做法:
把孩子背向上从腰部抱起,手足下垂,并不断地颤动;或把孩子头脚下垂地俯卧在大人肩上,大人来回跑动,可以把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
对于学龄后的孩子,可将溺水儿俯卧于肩上,使其头足均下垂,抢救者扛着来回跑动。
第三,检查孩子是否有心跳、呼吸。
若尚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内的淤泥、烂草、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嘴唇发紫或苍白、呼吸缓慢或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溺水高发因素
0—3岁
当幼儿在浴缸或浴盆中时,有超过30%的家长离开做其它家务。
学龄前
失足落水、游泳等水上运动;潜水或跳水损伤引起淹溺和沉浸;家中浴盆,蓄水池,盛有水的盆、桶中淹溺;沙井盖被偷,孩子行走时跌入。
小学生
只身和小朋友结伴到水库、池塘边游泳、玩水或抓鱼虾。
或者水性不强的孩子,前往深水区游玩。
中学生
前往一些没有救生人员的游泳池或未有保护措施的海边游泳。
交通篇 15.34%让孩子穿得鲜艳些
随着我国车辆拥有率的不断增加,交通意外伤害导致的未成年人死亡数及所占比例也在不断攀升,最近统计已达15.34%
怀疑伤员颈椎腰椎有损伤,应在伤员颈部两侧各放一只沙袋或衣服,以防头部扭转或屈曲致颈椎损伤加重。
当头部撞伤时,若伤员伤势较重,已昏迷,抢救者应立即清理其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将其头转向一侧,牵拉出舌头,防止窒息。
■个案
2011年1月4日下午1时30分许,天河区骏景花园内骏中路三匹马处,一辆商务车从骏中路由西向东行驶,一名11岁小男孩骑着自行车由南往西拐弯行驶,两人在骏中路三匹马处的一个环岛路口相遇。
目击者判断,两人都没有注意到对方的突然出现。
“砰”的一声,小孩连人带车倒地,商务车从小孩上半身缓慢地轧了过去。
正在骏中路停车的一名男子看到此情形,冲上前大喝一声,将肇事车辆截停。
肇事司机是一名20多岁的男子,下车时仍在打电话。
多名目击者证实,商务车车速确实不快,但撞人后也确实没有减速迹象,直至有人喊停。
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小区内道路比较宽,但停放在道路的车辆占去两条车道,很多车辆随意停放在环岛路口中间的花圃旁边,大量老人、小孩穿梭其中,交通十分混乱。
事发后,多名业主在骏景花园论坛留言,称停放的小车挡住行人和司机视线,存在安全隐患。
专家建议,不要让孩子在人多车多的路上独自行走;一定要牵紧孩子的手,让孩子走在人行道内侧。
黄昏以后,不要让孩子在有其他车辆通行的地方骑车。
给孩子购买颜色鲜艳的雨具,阴雨天让孩子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样司机更容易注意到他们。
林穗方及张维蔚等意外伤害监测、干预专家表示,家长需做出表率,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从小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孩子识别道路上常见的交通标志。
告诉孩子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时,尽可能靠路右边行走。
过马路要走人行天桥、地下过道或人行横道(斑马线)。
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道时,等行人指示灯变“绿”,观察左右来往车辆,确保未有行车接近或车已全部停下来再通过。
开车带孩子出行要给孩子固定“专座”系上安全带,不要让孩子坐在汽车前座上,告诉孩子不要将自己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伸出车外。
告诉孩子下车前,要先确定旁边无车辆(包括自行车)经过,再打开车门。
关车门前注意孩子的手脚是否放在门缝附近。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儿童身材矮小,认知能力未发育完全,不易看见别人和被别人看见,更容易在步行时发生伤害。
除遵守交通规则以外,家长还需要留意,孩子外出时,多个朋友一起走在路上时不要左右并排走,应一前一后走。
告诉孩子,下雨天撑雨伞行走时,伞要打在身体斜后方,举高些不要挡住视线,走路缓慢些不要急。
对于中学生来说,交通意外防范上还要注意骑自行车“耍酷”遇到的伤害。
除却孩子本身做好预防举措外,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近期也通过微博等形式发起“为孩子减速”行动,旨在提醒机动车驾驶员,看见孩子时主动减速。
让更多的司机主动承担减少交通意外对未成年人伤害的社会责任。
■急救方法
根据广州市急救专家及预防医学专家的建议,交通意外发生后,家长或目击者应在做好急救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就近医治。
如果只是表皮擦伤、肌腱及软组织受伤或出血、骨折的损伤程度较轻的,可以及时对患儿进行送院前治疗。
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伤害,威胁到生命安全,就要及时对患儿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当头部撞伤时,若伤员伤势较重,已昏迷,抢救者应立即清理其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将其头转向一侧,牵拉出舌头,防止窒息,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时,切勿用棉球、纱布或其他物品堵塞。
■交通意外高发因素
0—3岁
婴幼儿乘车,使用安全带不准确。
家长把婴幼儿、小童抱在膝上坐在副驾驶位乘车易引发事故。
学龄前
孩子个子小,不容易被司机注意到。
孩子将过马路当做游戏,不注意来往车辆,不顾一切冲过马路。
标准的安全带不适合孩子使用,在碰撞中易引起身体损伤。
把孩子抱在膝盖上乘车。
小学生
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惊慌失措,未能采取正确措施。
雨天雨伞挡住视线。
在路上追逐、打闹。
中学生
骑自行车速度过快。
窒息篇 9.35%认真检查玩具零件
儿童意外伤害中,因异物卡喉、儿童呛水、呛奶等因素导致的窒息死亡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窒息约占9.35%。
让宝宝的身体趴在大人的腿上,面向地板,头部稍微向下倾斜,轻轻拍打背部。
如果淤塞没有清除掉,让宝宝平躺,两指(中指食指并在一起)对着胸部中心像心肺复苏似的按压,每次压过胸部后都要检查窒息物是否清除了。
■个案
今年9月1日,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收治了一个特殊的病患:
因家长未注意,三岁幼儿将纽扣电池塞进了自己的小鼻子,进退两难。
孩子的妈妈介绍,宝宝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特别是对小的物件,不管手里拿到什么东西,总想往嘴巴、鼻子里塞。
事发当日,家长将换下来的两颗纽扣电池放在桌上,趁大人一转身,小孩就电池塞进了鼻子里。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主任刘大波表示,对于幼儿而言,小电池、海绵、笔帽甚至花生壳等都可能是异物卡喉的肇事元凶。
其中坚果(花生、瓜子类)、猪骨(含鱼骨)、果核排在2岁以下婴幼儿异物卡喉的前列;而在2—5岁大龄幼儿的卡喉异物则包有口哨、笔帽、硬币等。
专家表示,预防异物卡喉,应该使用儿童独立睡床,不在床内放置毛绒枕头、公仔玩具,消除引发孩子睡觉时窒息的隐患。
不要在孩子视野和手及范围内放置细小颗粒物(包括食物),如:
手机小饰物、小挂件、玩具小零件、五彩玻璃珠、花生、黄豆等。
一定要拿掉孩子衣物上面的小装饰物。
最好给孩子穿和尚领衣服,如果穿纽扣衫,要经常检查纽扣是否松动。
购买玩具时,认真查看玩具包装上的安全说明。
多零件组装的玩具不适合3岁以下的孩子玩耍。
经常检查孩子的玩具是否有零件或碎片松动脱落。
要让孩子安静地吃东西并认真看护。
不要边讲笑话、边看电视边喂食,不要边追逐边喂食。
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颗粒食物。
如:
坚果类、苞米粒、蚕豆、果冻、葡萄、爆米花等。
家长喂食不宜过急。
进食时要让孩子精神集中,不要边吃边玩,不要做剧烈活动。
孩子进食时,家长不要与其说话、引逗其哭笑。
不要让孩子坐在开动的汽车里吃东西。
吃鱼、蟹等带壳食物时,要帮孩子把刺、骨头、壳剔除干净。
给5岁以下的孩子吃坚果、鱼丸、生胡萝卜或苹果等食物时要尽量切碎。
■急救方法
广东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孙彤医生表示,当遇到气管有异物时,让孩子向左(右)侧位躺下,头向后仰。
如果异物在喉部附近,可以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
注意:
手指不要在喉咙处乱动,以免将异物推向更深处。
让孩子趴在救护者大腿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下,让孩子尽量吐出异物;孩子被物品哽住时,不要用手去抠,应该抓住他的腿倒提起来,然后拍背。
注意:
不要在孩子直立时拍打其后背,这样可能把异物震到气管更深处。
如果上述方法在30秒内未能奏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到医院。
在等救护车时,如果孩子呼吸停止,应该做人工呼吸。
遇到咽部有异物时,千万不要用吞饭团、吞馒头的方法往下压,因为这样可能把尖锐的异物压入组织深部,引起深部组织化脓感染。
尖锐的异物用力下压时,有可能刺伤咽部大血管,引起出血。
■窒息高发因素
0—3岁
新生儿、婴儿易发生被包裹窒息(我国北方多见);不正确的喂食致呛奶窒息;母乳喂养时乳头堵塞婴儿鼻孔;孩子大哭加重对气管的压力,加快窒息速度。
学龄前
好奇心很强,辨别能力很差。
衣服上面色彩鲜艳的小纽扣,玩具上面的小零件,都可能被孩子塞入嘴中。
小学生
口衔笔帽、哨子等不良习惯,不慎导致口衔物卡进了气管、食道里。
吃果冻黏稠食物过程中追逐打闹致异物卡喉。
中学生
模仿大人做口接花生等坚果类食物,接得太过了,坚果直接卡住了喉部。
跌落篇4.6%不要给孩子穿小鞋
在我国每有一例摔伤致死的事故同时,就会有4例摔伤致残的事故,目前,因跌落而死亡的未成年人数量约占4.6%。
平托受伤孩子身体,保持脊柱平直。
怀疑手足部骨折,应用木板将伤部固定好。
清洗破损的伤口,上消毒药水,简单包扎
■个案
6月25日上午11时许,广州番禺区大石今日丽舍小区,一名独自在家的4岁儿童从17楼卧室坠落身亡。
目击者李先生说,孩子的妈妈早上要出门买菜,就把4岁的儿子独自反锁在家中。
可是等她买完菜回来,却发现了这一惨剧。
事后警方封锁了现场,对坠楼原因展开调查,小孩坠落位置在该住户卧室下方,据知情人透露,事发时卧室窗户呈打开状,小孩可能是在家玩耍,不慎从窗户摔落。
南都记者看到,这户人家的窗户没安装防盗网或栅栏之类的防护措施。
据这里的住户介绍,“小区卧室窗户都没防护措施,有的都是自己后来安装的。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指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对危险却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很容易从床上、沙发上、凳子上跌下。
低龄小孩跑跳过程中易不稳而跌倒。
要预防孩子意外跌伤,专家崔民彦建议家长做到对低龄儿童应不间断看护,即便是偶尔有事走开,看护间隔时间也应少于5分钟;同时,儿童玩具放在孩子可以拿到的地方,窗台边不放沙发等可攀爬的家具,阳台门孩子应不能打开;此外,杜绝不安全行为,如不要抱着幼儿做事,或让腿脚不便的老人经常抱幼儿,又或是让大小孩抱小小孩等。
而对于喜欢爬高爬低、幻想自己像超级偶像那样能飞的低龄儿童,家长不应粗言训斥,因为小孩不一定听得进去,有时甚至会有反效果。
专家崔民彦建议,可以尝试告诉小孩“你不是小鸟,你不会飞”。
对于婴幼儿来说,睡床靠墙壁并有防护栏。
窗户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栏杆间宽度要保证孩子不易钻出。
对于入学后的孩子来说,他们已对危险有识别能力,但需要注意一些不常见的安全隐患。
不要让孩子穿不合脚的鞋子或穿裤脚过长的裤子(尤其宽脚裤),以免被绊倒。
不要独自站在桌椅等高处,特别是不要在高处与别人玩耍打闹。
上下楼梯时靠右边走,在灯光昏暗或人多拥挤的环境中上下楼梯要尽量减慢速度,不要着急。
家长还需要特别注意,如果您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脾气还有一点火爆,那您就要更加留意了:
地上的电线、绳索等障碍物容易绊倒孩子,注意常常清理它们;保持地板干爽,在洗手间、洗手盆前或浴缸里铺防滑垫。
非逃生用的窗要装上防盗网。
教会孩子摔跤的时候要迅速用手撑住倒下的身体,侧转身体以肩或背着地并顺势向外滚去。
■急救方法
伤势较轻时,可以用温水清洗破损的伤口,上消毒药水,做简单的包扎。
如果肌腱及软组织受伤或出血、骨折的损伤程度较轻的,可以及时对患儿进行送院前治疗。
如果伤势较重,受伤孩子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特别是跌倒后出现呕吐、头痛、头晕、昏迷、耳朵出血等症状时,应平托受伤孩子身体,保持脊柱平直,及时对患儿进行心肺复苏,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跌落高发因素
0—3岁
婴儿由于平衡能力差,容易从床上、台阶、楼梯、光滑地板跌落或滑倒。
学龄前
从床上、台阶、楼梯、大型玩具、湿滑地板跌落或滑到;
被障碍物绊倒;
孩子在上厕所、取放玩具、户外嬉戏追逐时相互碰撞、推挤。
小学生
孩子爬高、追逐、打斗时跌落;
上下楼梯时,与同伴拥挤推搡而跌倒。
中学生
运动伤多发,比如溜冰、玩滑板时摔倒;
参加比赛或者游戏时,故意推挤或者冲撞。
中毒篇5.58%别在孩子面前化妆
在我国每百名意外伤害罹难的未成年人中,中毒罹难的就有5.58人。
让宝宝把还没咽下去的东西吐出来。
如果宝宝呼吸停止,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送医时将剩余的误服药品随身带上。
毒气泄漏时,尽快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
■个案
2011年1月5日,在广州海珠区石榴岗东大街的一间出租屋内,31岁的胡道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