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046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docx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全日制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可参照执行。

第一章目的和要求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应按教学计划完成以下基本能力的培养:

(一)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实验、动手能力或综合设计、创新设计的能力;

(四)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基本软件应用等)的能力;

(五)撰写报告(论文)的能力。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前期准备:

包括师资配备、课题选题、资料准备、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资格认定、学生选题及毕业设计(论文)动员、毕业实习(调研);

(二)毕业设计(论文)实施:

包括开题报告或选择设计(实验)方案、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或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撰写说明书或报告(论文);

(三)答辩工作:

包括答辩前的评阅、答辩资格的审核认定、答辩评分;

(四)总结评估:

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分前期、中期、答辩)、总结和资料归档、工作评估,以及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校、院部分级管理,并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明确分工,协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五条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分管教学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进行宏观管理,包括制定政策、定期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检查与评估、组织经验交流、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以及编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集》等。

第六条各院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并组织实施;根据有关规定对学生能否参加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资格认定;做好组织、动员、检查、总结和资料归档工作;在允许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批准各毕业设计(论文)小组指导教师和学生名单;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制定学生答辩资格的认定程序;负责评选、推荐本院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

教研室是直接组织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基层单位,应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指导教师具体到人。

第七条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协调

(一)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是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不包含毕业实习)50%以上在校外进行,除执行本规定外,必须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并聘请协作单位人员作为协作指导教师。

(二)协作指导教师的职责是协同校内指导教师按本规定第二条对学生加以指导。

校内指导教师应对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全面负责,应派驻(或定期深入)协作单位,及时关注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在协作单位中只起“打工”作用;要善于指导学生将当前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往往不能参与设计的全过程,对于缺少的设计环节,指导教师应采取措施予以弥补。

(四)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要填写“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附表4)及“聘请毕业设计(论文)协作指导教师登记表”(附表5),经所在院部领导同意,报教务处备案。

协作指导教师由院部进行聘任,同时下达教学任务书。

(五)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必须参加校内答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由协作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协商填写,并共同签字。

第三章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第八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

(一)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全面锻炼。

(二)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任务,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

对工科类专业应使工程应用类型的选题占较大比例,目的在于强化工程基本训练,掌握专业的基本功;理科类选题应尽可能是在研的科研立项选题;文科及经管类选题要突出现实性,着重解决当前经济改革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三)选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覆盖知识面较多,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勇于接受综合性选题,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和钻研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与科技发展的需要。

(四)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选题类型可以多样化,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也有利于取得高质量成果。

多样性的选题可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分配选题,以强化对学生的培养和训练,使之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五)选题必须具有可完成性。

选题的可完成性是指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这就要求选题要有一定工作量,同时深度和难度要适中,内容既要结合实际有一定的探索性,又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对于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的较为复杂的选题要求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六)下列情况的科研题目不宜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

1.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2.范围过于狭窄,内容过于单一,达不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3.属于尖端科技,学生难于胜任的;

4.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法完成或不能取得阶段成果的。

第九条各院部应在学生毕业前的秋季学期,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一般先由指导教师提出报告(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初审后提出报告),说明意义、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工作难点及进行选题具备的条件,经教研室讨论审定后,报院部分管教学院长(主任)批准,方可列入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确定后应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申报选择意向。

第十条选题分配原则和方法:

应每人一题,独立完成。

特殊情况下如数人一题,应使每个学生的工作有所侧重。

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保证教学基本要求,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防止把学生单纯作为“劳动力”使用的倾向。

第十一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定后,按统一格式(在教务处网站下载),由院部汇总,报教务处备案。

题目一经确定,原则上中途不得随意更改。

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时,须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变更表”(附表12),报院部批准后才能更改。

更改后,应根据论文进度重新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附表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附表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程表”(附表3),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第四章指导教师及主要职责

第十二条指导教师资格与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指导教师可由各教研室组织申报,院长(主任)审定。

(二)指导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实际设计和研究工作的经验,有较全面的知识,教风严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

(三)若聘请外单位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应报教务处备案。

外聘人员必须是理论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的生产科研部门的专家或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

同时,要有本校的专业教师参加协同指导,以便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保证设计(论文)的教学要求和质量。

第十三条主要职责

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一)指导教师负责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附件1、附表1),在学生进入课题前下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合理制定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计划并定期检查,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程表”进行毕业设计。

(二)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开题报告(附件2、附表2)、调查研究、方案制定、实验、上机运算、查阅中外文资料、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说明书及论文撰写、硬件制作、图样绘制(合理确定计算机绘图和手工绘图的数量)、答辩等各项工作。

(三)指导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指导过程应有的放矢,要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

(四)指导教师必须在学生答辩前审查完毕业设计(论文)(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资料、实验报告、图纸或论文等),进行学生答辩资格预审并认真写出审阅评语。

(五)指导教师要向答辩委员会提供有关学生工作态度、能力水平、设计(论文)质量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评语、建议和意见,并督促和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六)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以10人为宜。

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答疑的时间原则上1周不少于四个半天。

教师因事请假,应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申请委托他人代为指导。

请假一周以上者,须经院长(主任)批准同意,超过应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周数1/3以上者,应及时调整指导教师。

第五章对学生的要求

第十四条基本要求

(一)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尊敬老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三)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实行考勤制度。

一般不准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并经指导教师同意。

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积超过毕业设计(论文)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须重新补做。

(四)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一旦发现套用和抄袭他人成果者,按作弊论处。

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任务及严重违纪者,指导教师有权取消其参加毕业答辩资格。

(五)属于工程类设计题目,应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计算机绘图和手工绘图的数量。

(六)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封面、目录、论文(设计)任务书、前言(引言)、正文(包括中外文摘要)、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的次序装订成册,连同图纸、计算资料、实验报告、外文文献及其译稿、文献综述等交由指导教师评阅。

答辩结束后,连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附表7)、“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附表8)、“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表”(附表9)、“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附表10)、实地考察报告、开题报告、答辩记录等全部放入统一的毕业设计(论文)袋内存档。

对于实物性的设计成果由院部以适当形式妥善保存。

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见附件3。

第十五条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中外文摘要字数、外文文献检索篇数及其译稿字数,各院部可参照教育部印发的相关专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中的评价方案和标准及本规定,制定适合自己专业的具体要求。

第六章毕业设计(论文)评阅

第十六条指导教师评阅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按规定要求进行认真、全面审查,按照附表7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初步认定学生是否具有答辩资格,成绩最后计入附表10。

第十七条评阅人评阅

由答辩委员会聘请非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人,评阅人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并按照附表8评定成绩,成绩最后计入附表10。

第七章毕业答辩及成绩评定

第十八条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都要进行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基本要求。

各院部要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全部工作,答辩委员会可根据需要下设多个答辩小组。

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由正副教授、讲师担任,也可以适当邀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专家参加。

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小组实施答辩,并负责其他有关答辩事宜。

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负责各小组的具体答辩工作。

答辩前公布答辩委员会名单和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和地点。

第十九条答辩程序和要求

由指导教师将学生答辩资格预审情况(对于不具备答辩资格的学生,详细写明原因)报院部答辩委员会审核确定,并向不具备答辩资格的学生说明原因及处理意见。

学生介绍毕业设计(论文)15~20分钟,提问和答辩20分钟。

答辩小组可参照附表9和附表11协商确定每个学生的评语和成绩,成绩最后计入附表10。

第二十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所占分值分别为40分、20分和40分。

其中,总分在90~100分之间为优秀、80~89分之间为良好、70~79分之间为中等、60~69分之间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原则上要求优秀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中等及以下成绩的比例控制在25%以内。

第八章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检查

第二十一条指导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及时给予具体指导。

每个阶段要做一次检查,中期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向院部汇报。

后期认真审查设计(论文)初稿,严把教学质量关。

第二十二条在毕业设计(论文)初期和中期阶段,各院部至少要开二次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汇报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任务。

院部领导除平时深入基层随机抽查外,要认真组织好中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

第二十三条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阶段)、中期(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和答辩三个阶段到各院部进行检查或随机抽查,将检查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通报各院部,同时总结经验向全校推广。

第二十四条学校适时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专项评估。

第九章其他

第二十五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应按本规定要求装订成册,装袋交于资料室统一保管,保存期三年,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长期保存。

第二十六条每年按教务处下达的计划,选送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并按规定格式整理成可供发表的论文,以院部为单位汇总,按规定时间上报教务处编印出版。

第二十七条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各专业应认真做出书面总结,内容包括:

毕业设计(论文)基本情况统计、执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情况及对《规定》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显著效果的做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院部总结于每年9月20日前交教务处。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是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各院部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1: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撰写要求

附件2: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附件3: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的撰写

附表1: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附表2: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附表3: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程表

附表4:

山东建筑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

附表5:

山东建筑大学聘请毕业设计(论文)协作指导教师登记表

附表6: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学生用表)

附表7: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

附表8: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

附表9: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意见表

附表10: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

附表11: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提问录

附表12: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变更表

 

 

附件1: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撰写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是指导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下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文件,是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从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负责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定后,作为正式任务下达给每个学生。

任务书必须针对每个学生下达,不能多人共用,若是几人共同完成的选题,必须是每人各有专题,各有侧重。

任务书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改动。

其内容包括:

一、基本要求

1.工程设计类选题

明确设计具体任务,设计原始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的具体要求、该学生的侧重点、主要的数据,应完成的工作量(如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译文及计算机应用要求等)等内容应填写具体、明确。

2.软件开发类选题

明确软件开发的具体任务,一般应包括弄清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仿真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上机调试与结果分析等具体内容,应完成的工作量要求(如开题报告、论文、译文、程序以及程序使用说明等)要填写具体、明确。

3.实验研究或科研类选题

明确选题的来源,具体任务目标,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该学生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计算机应用及工作量要求(如论文、开题报告、译文等)应填写具体、明确。

4.文科类毕业论文

    明确选题的任务、方向、研究范围和目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了解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要求完成的工作量(论文文献评述、译文等)。

二、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在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明确基本要求后,指导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和相关信息,指导学生收集主要参考资料和参考文献。

三、按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拟定阶段工作进度计划

四、完成日期及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院长(主任)签字

 

附件2: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撰写论文的基础,也是评定毕业成绩的依据之一。

各科类专业学生在完成查阅资料、毕业实习或实地考察后,都要向指导教师提出一份简明的开题报告。

内容包括:

文献综述(包括本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预期目的、课题进度计划等。

 

 

 

附件3: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的撰写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由题目(标题)、目录、摘要、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

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目录

3.中外文摘要: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设计方案论证:

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

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计算部分:

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相当的比例。

设计部分:

这也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视课题而定)。

方案的校验:

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7.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与附录:

在说明书的谢辞之后,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并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附于说明书之后。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

标题的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

(2)目录

(3)摘要

摘要也称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

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为宜,同时要求写出250个实词左右的外文摘要。

摘要应写的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

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用精炼、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

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用量较多,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与结论雷同;

既要写的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的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阅读的兴趣。

(4)前言

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

它包括:

选题的缘由;

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

说明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

概述成果及意义。

(5)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较多篇幅。

主题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结果和意义的阐明;理论论证,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等。

根据课题的性质,一篇论文可能仅包括上述的部分内容。

正文的写作要求:

理论分析部分应写明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别人用过的,哪些是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

这部分所占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达。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分别用以下几种方法说明。

用实验方法研究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原材料的性能等是否标准,并应对所有装置、仪器、原材料做出检验和标定。

对实验的过程或操作方法,力求叙述得简明扼要,对人所共之的或细节性的内容不必详述。

用理论推导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这方面内容一定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习惯与程序。

换言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枢,组织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

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调查目标、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这些内容与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但不是结果本身,所以,一定要简述。

但对调查所提的样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则应详细说明,这是结论产生的依据。

若写得抽象、简单,结论就立之不牢,分析就难以置信,写作中应特别予以重视。

结果与讨论是全文的心脏,一般要占较多篇幅,在写作时,应对研究成果精心筛选,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挑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应尽量避免事无巨细,把所得结果和盘托出。

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对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代理论推导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以便别人以此为依据进行核实验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所得的结论和推论,也应说明其适用的条件与范围。

恰当运用表和图作结果与分析,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6)结论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以及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