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00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1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课前:

同学们,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前段时间,全国举行评选活动,这些人之中,有共产党战士雷锋,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全国人民的楷模!

让我们心怀感动,走进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出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一、导入——发现一道风景

在评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活动中,一大批英雄劳模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获得一致公认。

而出乎意料之外,一位晋西北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这个手端一杆旱烟锅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他是这样描述的:

老人姓高,名富。

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

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

青山是不会老的。

——梁衡(齐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山野老农,走进这座不老的青山。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一片情怀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有感触的地方可以用简单的符号做上记号。

2.每一个荣获“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呢?

能用一个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吗?

这是老师昨天布置的预习题:

(出示感动中国推荐表)

【入选主题】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入选理由】文中哪些叙述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3.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

来,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给大家听?

老师有一个要求,发言的同学要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自己的观点。

4.交流预设:

绿化、种树、环保、奇迹、奉献(学生上台板书)

5.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你们精彩的发言既道出了心中的感动,更谈出了自己感动之后的思考,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对照板书小结)的确,这位山野老农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6.昨天预习的时候,老师还布置大家思考:

我在阅读中最难理解的问题是什么?

(展示学生的预习单)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的,也有探究文章的表达方法的,也有询问这位老人具体情况的,老师梳理了一下,主要有这些问题(出示)

①“肆虐”是什么意思?

②“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

③作者为什么反复写这片青山绿意盎然的景色?

④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老人的“老”呢?

⑤老人六十五岁时为什么会想到栽树?

⑥为什么说老人十五年的付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⑦为什么他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⑧为什么青山不老呢?

小组里先交流交流,哪些问题你们可以通过集体智慧马上解决,那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分享成果。

再想想:

在剩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最重要、最值得研究?

哪个问题应最先解决?

(点红“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成了我们班同学们遇上的热点问题。

 

三、细读——体验一段人生

聚焦“奇迹”——为什么说老人十五年的付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呢?

默读课文1-4段,找一找文中哪些叙述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

”,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一)第一层面:

从数字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出示句子: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

你从这些数字上去理解奇迹,这是最直接的正面描写。

1.自己读读这句话,哪个数字引起了你的思考呢?

十五年,多么漫长的坚持,多么执着的追求啊!

你能想象一下3700亩大约有多大吗?

2.让我们看看这么数字吧!

三千七百亩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老师还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以每10平方米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90棵,十五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

读了这些数字,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

3.让我们在数字中感受这个“奇迹”,齐读: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二)第二层面:

从大环境中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师:

你是从晋西北大环境这个侧面描写去理解奇迹。

真会另辟蹊径啊!

 1.晋是山西的简称,在我国的北部,读读这段话走进晋西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点拨理解:

肆虐、盘踞之地、县志载

2.瞧,这就是晋西北!

(播放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

每年有800万多亩农作物受旱,每年无霜期仅有104天。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对奇迹有了哪些理解?

(点拨:

竟)

3.(引读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第三层面:

从小环境中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师:

你又从另一个侧面描写——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来理解奇迹。

真有一双慧眼。

1.从六十五岁到八十一岁,整整十五年啊!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更何况是八十一岁的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让我们走进他的晚年生活。

(出示第三段)谁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用心听,哪一个生活细节的描述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灵呢?

2.预设:

艰苦——宁愿放着眼前的清福不享,却甘愿守着这份艰苦。

孤独——老人是最害怕孤独的,而且越老越害怕,宁愿放弃天伦之乐,甘愿独守着这片青山。

3.十五年,守着艰苦;十五年,守着孤独。

(引读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用有限的生命实现了无限的价值。

创造出的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十五年奇迹的背后”

1.师:

在这个了不起的奇迹背后,有谁又知道这十五年的辛酸往事呢?

让我们走进“十五年奇迹的背后”。

在梁衡的采访中发现了村干部的工作手记中有这么几页内容:

(出示手记)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

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望着这片日益荒漠的土地,陷入了沉思……

于是,他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乡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老人敲着旱烟锅坐在小院口,望着绿风荡漾的山沟,思索着……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其中的一天,静静地去想象老人当时的情景,走进老人可敬的心灵世界,动笔写下来。

2.交流,小结齐读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是生命的归宿。

他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3.十五年的每一天都是感触人心的一天,十五年的艰辛换来一片不老的青山。

瞧,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再次出示绿意葱茏的青山图片)推荐一生朗读第一段,全班齐读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4.于是,在晋西北,这块曾为无数革命先烈立下纪念碑的土地上,乡亲人立起了一块特殊的石碑,那就是“造林功臣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栽树老人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

青山永远不会老!

5.(出示学生的问题单)此时,再让我们回头看看之前遇上的那几个热点问题,你是否解开了这些疑惑?

交流(上台板书关键词语)

还有一些问题也许是我们这堂课一时所解决不了的,比如……那就让我们将问题带出课堂,和同伴到课外去探究其中的答案,好吗?

6.(出示“感动中国”图片)青山不老,“感动中国”,这位81岁的老人向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一个关于绿化的故事,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的故事。

(对照板书梳理)

这个黄土地上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山野老农让我们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提升——铭刻一种记忆

1.“青山不老,精神永存!

”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造林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推荐大家阅读这些文章: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2.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足以感动中国的故事。

用心地动手为他们也制作一张“感动中国”的推荐表,与大家一起交流。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0.《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

20.《青山不老》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部分进行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交流。

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扣“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谈话导入

(二)提出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

初读,感悟老人的情怀。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文章写了一个关于()的故事;

2、交流反馈。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

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文章,而且也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

第二步:

出示学习目标,细读,体悟老人的人生。

这一步我首先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1~4段,用笔画出课文中相应的答案。

并在旁边注上自己的看法、感受和见解。

然后小组内汇报交流。

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细细品味,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受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第三步:

主动探究,汇报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着重引导学生解决自读学习目标中的三个问题。

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

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读、画、议、说的学习方式中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从语文学习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人人都有实践的机会。

交流这两个问题时,我主要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

在读中感受老人的艰辛和决心,在读中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溶升华。

对最后一个问题: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本课的难点,我将通过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来分散难点。

重点从理解“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这句话的意思来体会“青山是不会老”的含义。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在感悟了老人的这种精神后,向学生渗透我国的《森林法》,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面对这么一位可敬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请拿出你手中的笔,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以写代读,使学生的吸收和表达相互推进相互溢彰。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

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备课时,抓住备“读”。

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最后,我想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说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

和各位老师共勉。

谢谢!

附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