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000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docx

上海市十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

2010年上海市十校(高三)化学测试卷

第I卷(66分)

第II卷(84分)

总分

150分

1~5

6~17

18~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答题前务必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l—35.5Na—23Ca—40Al—27Fe—56Cu—64Ag—108Ba—137

第I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键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化学反应的变化

(B)能量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化学反应的变化

(C)化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建立在有一定条件的基础上的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A)-OH与都可以表示羟基

(B)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与都可以表示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与都可以表示乙醇

(D)与O=C=O都可以表示二氧化碳

3.推测一下,能用作核反应堆减速剂(也称“慢化剂”)的物质可能是()

(A)HCl(B)H2O(C)NaOH(D)HNO3

4.室温下,与浓硫酸接触,能被“钝化”的重金属是()

(A)Fe(B)Cr(C)Al(D)Cu

5.近年科学家热衷于超原子的研究,美国《Science》上有论文宣布,发现了一种Al的超原子结构,这种超原子(Al13)是以1个Al原子在中心,12个Al原子在表面形成的三角二十面体结构。

这种超原子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

请预测稳定的Al13所带的电荷为()

(A)+3(B)+2(C)0(D)-1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是()

(A)食盐和蔗糖的熔化(B)白磷和斜方硫的熔化

(C)氯化铵固体和干冰受热后的气化(D)氧化镁和金属镁的熔化

7.下列各反应式中,能表现出氨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碱性的是()

  (A)8NH3+3Cl2→N2+6NH4Cl(B)NH3+HNO3→NH4NO3

  (C)2NH3+3Mg→Mg3N2+3H2(D)3CuO+2NH3→3Cu+3H2O+N2

8.某稀溶液中含有HCO3-、SO32-、CO32-、CH3COO-、NH4+、Na+等多种阴、阳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O2固体后,你认为原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微粒会有()种

(A)3(B)2(C)1(D)无,都有变化

9.下列分析推断有错误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低

(B)某温度下,在饱和食盐水中若通入HCl气体会看到白色沉淀析出

(C)将不规则外形的硫酸铜晶体投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中,通过观察晶体外形的变化及固体质量保持不变,能证明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D)向氯化银固体中加入KI溶液,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白色变成黄色,说明同温度下溶解度大小的关系是:

S(AgI)﹤S(AgCl)

10.在含有H+、NO3—、Fe3+、Cu2+、SO42—等五种离子的较稀溶液中逐量地加入铁粉,上述微粒相继共有四个反应发生,理论上说最后一个出现的反应是()

(A)2Fe3++Fe→3Fe2+(B)4H++NO3—+Fe→Fe3++NO↑+2H2O

(C)Cu2++Fe→Fe2++Cu(D)2H++Fe→Fe2++H2↑

11.常温时,将V1mLc1mol/L的氨水滴加到V2mLc2mol/L的盐酸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一定存在c1V1>c2V2关系

(B)若V1=V2,c1=c2,则溶液中一定存在c(H+)=c(OH—),呈中性

(C)若混合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NH4+)>c(Cl—)

(D)若V1=V2,并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是由于盐酸过量而造成的

12.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

K=。

现采取了某一措施,并在过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有所增大。

由此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H2OCO2+H2

(B)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该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C)采取的措施一定是改变了温度,并使平衡朝着生成H2的方向移动

(D)采取的措施可能是改变了压强而导致H2的浓度有所增大

13.“人文奥运”的一个体现是“严厉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

某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有可能是共平面的

(B)该物质属于苯酚的同系物

(C)该物质能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放出CO2

(D)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6H15O3

14.铜板上铁铆钉若较长时间地浸泡在海水中会生锈甚至腐烂,其腐蚀原理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上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2H2O+O2+4e→4OH—

(B)此过程中铜并未被腐蚀

(C)此过程中会有微小电流从Fe移向Cu

(D)此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反应:

4Fe(OH)2+2H2O+O2→4Fe(OH)3

15.下列关于化工生产原理的叙述中,不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为充分利用原料,在氯碱工业、合成氨工业和纯碱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均采用了原料循环使用的工艺

(B)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600℃)来大规模地冶炼铁

(C)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氯化氢是将氯气在氢气中点燃充分燃烧来获得的

(D)用不同的碱溶液来吸收硫酸、硝酸工业中的尾气,其目的都包含着既防止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又生产出一些有用的化工辅料,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16.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

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是()

(A)0.0075mol•L-1(B)0.008mol•L-1

(C)0.075mol•L-1(D)0.08mol•L-1

17.若将CO2气体缓缓地不断地通入

到含KOH、Ba(OH)2和KAlO2的

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其生成的沉淀

与所通CO2的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反应进程中的各种描述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o—a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a(OH)2+CO2→BaCO3↓+H2O

(B)b—c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lO2—+3H2O+CO2→2Al(OH)3↓+CO32—(C)a—b阶段与c—d阶段所发生的反应的实质其实是一样的

(D)d—e阶段沉淀的减少是由于碳酸钡固体的消失所致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题不给分)

18.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无论其各占的质量如何变化,只要总质量为16克,所含的氧原子数总是NA

(B)常温常压下,100克含乙醇46%的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数目为6NA

(C)常温条件下,0.5mol•L-1的醋酸溶液中其离子的数目肯定少于NA

(D)将0.2mol的硫化钾溶于水配成1升溶液,其阴离子数目肯定多于0.2NA

19.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所给的前提条件不相吻合的是()

(A)将4molCl2通入到含有4molFeBr2的溶液中:

4Cl2+4Fe2++4Br-→8Cl-+2Br2+4Fe3+

(B)已知亚硫酸(H2SO3)的二级电离常数K2比偏铝酸(HAlO2)要大。

则将少量的SO2气体通入到偏铝酸钠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AlO2—+SO2+2H2O→Al(OH)3↓+HSO3—

(C)稀的氨水溶液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NH3·H2O+CO2→2NH4++H2O+CO32-

(D)在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20.“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

观察下列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固体

(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逐渐变浅

(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加深,e内气体颜色变浅

21.标准状况下,向100mL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pH值变化

如图所示(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是:

SO2+2H2S→3S↓+2H2O

(B)c点所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强

(C)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D)此反应可以用来说明亚硫酸的还原性比氢硫酸更强

22.有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共41.4克,将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均恰好全部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物质为45克。

分析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占()克

(A)10.6(B)15.9(C)15.9~21.2之间(D)21.2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6分)

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A与D可组成某四原子的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电子式是;

(2)C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情况是(选编号)

a.E是强酸,C是弱酸b.C是强酸,E是弱酸c.都是强酸,酸性相当

以上两种酸的沸点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其沸点是﹥(写化学式),

并写出可以验证这个结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EBC—”离子是一种常用的检验离子的专用试剂,简述实验室中是如何用它来检验“G2+”的?

(4)表中所提供的这7种元素若两两组成的18电子的中性分子微粒有种。

24.燃料电池中的总化学反应与燃料燃烧时的化学反应其实是相一致的,只是能量的转化形式不同。

目前宇宙飞船中使用最频繁的化学电池就是氢氧燃料电池,但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若改以烃做燃料,可以延长燃料使用的时间,而且这类燃料电池现在也被愈来愈多的使用者所认可。

(1)现由某气态烃(CXHY)、O2、KOH溶液和惰性电极共同组成一新型燃料电池,试配平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系数可用X、Y字母表达)

CXHY+O2+OH—→CO32—+H2O

(2)该电池在工作时,应将O2不断地通入电池的(填“正极”、“负极”、

或“阴极”、“阳极”),使其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若有1mol气态烃(CXHY)完全反应,则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目是mol;

(3)若该气态烃是CH4,并已知:

CH4(g)+2O2(g)→CO2(g)+2H2O(g)+890kJ。

现实际测得该电池每产生1度电同时生成得到180克液态水,则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保留2位有效数字)。

(提示:

1度电约为3600kJ)

25.向一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0.6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

现有两个图像分别对该反应的情况进行描述:

图1表示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图2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t2、t3、t4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其中t2改变的条件是加入某种催化剂);(说明:

图1中实线表示反应进程)

 

(1)t1=15min,则t0~t1阶段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

(2)你认为t3时改变的条件是,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mol;

(3)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t1~t2

t2~t3

t3~t4

t4~t5

K1

K2

K3

K4

则K1=;(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并用“﹥、﹤、=”符号来表达K1、K2、K3、K4之间的关系;

(4)t4~t5阶段,若A的物质的量变化了0.01mol,而此阶段中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为akJ,写出此条件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五、(本题共22分)

26.工业上欲利用烃与氯气反应后的产物中制得副产品盐酸。

现实验室搭配了三套装置来模拟这个流程:

一套制取干燥的氯气,一套制取氯苯,一套制取盐酸;(如下图所示,图中加热及固定装置均略去)用到的药品有:

浓盐酸、MnO2、浓H2SO4、饱和食盐水、苯、铁屑、蒸馏水,另有较多长度为1-2cm的碎瓷片。

试回答:

 

(1)装配一套制取氯苯及盐酸的模拟装置,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

c接____,接_____;

(2)A中的b预先放置_______,G中放置_________(写药品名称或化学式);

(3)装置B中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放置碎瓷片的装置序号是_____,作用是;

(4)X导管的作用是,H的作用是;

(5)主要产物氯苯在______处得到,副产品盐酸在______处得到(填装置编号)。

27.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

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KOH溶液、 BaCl2溶液 、

Ba(NO3)2溶液、

(1)欲除去溶液中的Ca2+、Mg2+、Fe3+、SO42-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各种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填化学式);

(2)蒸发浓缩溶液Ⅱ得到的糊状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填化学式);

(3)用提纯过的NaCl固体来配制500mL4.00mol·L-1NaCl溶液时,所用仪器除烧杯、药匙、玻璃棒外还有 (填仪器名称);

(4)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若收集到的H2为2L,则同样条件下收集到的Cl2体积

  (填“>”、“=”或“<”)2L,其原因是:

 (文字描述);

若将此装置的b口密封住,则电解一段时间后,U型管

中可以获得一种消毒液,写出获得此消毒液的一个总反应

方程式:

六、(本题共20分)

28.某条件下,不饱和烃可发生如下的催化氧化反应:

在上述条件下把n摩尔组成均为C5H10的不饱和烃催化氧化,可得到n摩尔的甲醛,0.4n摩尔酮(—C=O与两个烃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R,)以及其它有机产物。

O

(1)在不饱和烃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一种烃的结构简式为,

该烃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2)在氧化产物中,除甲醛外,还可能存在的其它醛类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3)在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CH2CH2CH2CHCH2CH=CHCH2]n的三种单体

CH(CH3)2

中,可能属于上述不饱和烃一种组分的有机物的化学名称是: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29.已知:

RCH2COOH+Br2RCH(Br)COOH+HBr(R为烃基)

有一常用于香料工业的芳香族化合物名叫桂酸叶酯。

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

(1)I的结构简式是;

E分子含有的官能团是(写名称);

(2)BC的反应条件是;FG反应类型(填编号);

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取代反应d.消去反应

(3)A的结构简式是;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EF;

D发生的加聚反应;

(5)写出桂酸叶酯的结构简式:

七、(本题共16分)

30.请仔细阅读给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如下的反应:

高温

加热

CuSO4.5H2OCuSO4+5H2OCuSO4CuO+SO3

10000C

1000℃

4CuO2Cu2O+O22SO32SO2+O2

今称取25.0g的硫酸铜晶体加热,使之均匀、缓慢地升温至10000C并恒温1小时左右。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不考虑实验操作所带来的误差)

(1)最终看到的固体颜色是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_g;

(2)若维持最终的反应条件,推测反应结束除去水后的气态产物的物质的量范围是在mol至mol之间;

(3)如果某同学做此实验时称得最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为7.6g,试判断该固体的

组分是(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前者比后者)

 

31.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印刷电路已是一种成熟的传统工艺,其化学原理是:

2FeCl3+Cu→CuCl2+2FeCl2。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测定该工厂反应后混合溶液(记作A)的组成,分别取A

50.0mL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操作

结果

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析出沉淀86.1克

试探性地逐渐加入1.40克铁粉

全部溶解,未见固体析出

加入未知浓度的稀硝酸20.0mL

产生0.448升NO(标准状况)

结合三组实验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1:

忽略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说明2:

设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1)原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

(2)从②、③的数据中推算出A中所含Cu2+浓度的合理范围是;

(3)若向实验②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结果生成了1.12升NO(标况),求算A中Cu2+的浓度。

2010年上海市十校(高三)化学测试答案

一、1.B2.D3.B4.A5.D

二、6.B7.A8.C9.A10.D11.A12.D

13.A14.C15.B16.D17.C

三、18.A、D19.B、D20..B、D21..A、C22.D.

四、(本题共26分)

23.(本小题9分)

(1)该分子的电子式是;(1分)

(2)酸性强弱情况是c(选编号)(1分),

其沸点是H2SO4﹥HNO3(1分)

化学方程式:

NaNO3(固)+H2SO4(浓)→NaHSO4+HNO3↑(条件是微热);

(2分)

(3)简述实验室中是如何用它来检验“G2+”的?

(2分)

取少量待测液先滴加SCN—无变化,再加入氯水,溶液呈现血红色说明含Fe2+;

(4)7种元素若两两组成的18电子的中性分子微粒有5种。

(2分)

24.(本小题8分)

(1)4CXHY+(4X+Y)O2+8XOH—→4XCO32—+(4X+2Y)H2O(2分)

(2)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转移电子4X+Ymol;(4分)

(3)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81%(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分)

25.(本小题9分)

(1)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0.02mol/(Lmin);(2分)

(2)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mol;(各1分)

(3)K1=(答案略);(1分)相互关系:

K1=K2=K3﹥K4(2分)

(4)热化学方程式:

2A(g)+B(g)3C(g)+200aKJ。

五、(本题共22分)

26.(本小题12分)

(1)c接_f__(1分),i接__d___;(1分)

(2)A中的b预先放置__MnO2_,G中放置_苯和铁屑______;

(3)B中的液体试剂是_饱和食盐水__,D装置的作用是_干燥_____,

序号是__E___,作用是使HCl气体与水能充分接触,更有利于吸收;

(4)X导管的作用是能使瓶a中液体顺利滴下,

H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苯、氯苯等有机物;

(5)主要产物氯苯在__G_处得到,副产品盐酸在__F____处得到

(2、3、4、5每个空格均是1分)

27.(本小题10分)

(1)滴加顺序为:

 BaCl2、NaOH、Na2CO3;(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化学成分是 NaCl(填化学式);(2分)

(3)还有 500毫升容量瓶(2分,未答出容量瓶不给分)

(4)  <2L,原因是:

 氯气在水中有一定量的溶解;(各1分)

总反应方程式:

NaCl+H2O→NaClO+H2↑(条件:

电解)。

(2分)

六、(本题共20分)

28.(本小题8分)

(1)烃的结构简式为,百分含量为40%;

(各2分,合计4分)

(2)其它醛类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CHO、

;(各1分,合计2分)

(3)化学名称是:

3—甲基—1—丁烯(2分)。

29.(本小题12分)

(1)I的结构简式,(1分)

E含有的官能团羟基和碳碳双键(2分)

(2)NaOH醇溶液加热;反应类型b;(各1分,合计2分)

(3)A的结构简式是:

;(1分)

(4)

+CuO→

+H2O+Cu。

D的加聚反应:

n→;

(5)。

(第4、5题每格均2分)

七、(本题共16分)

30.(本小题8分)

(1)最终看到的固体颜色是__砖红色_______,其质量为____7.2________g;

(2)若维持最终的反应条件,推测反应后除去水的气态产物的物质的量范围是:

0.125~0.175mol之间;

(3)如果某同学做此实验时称得最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为7.6g,试判断该固体的

组分是Cu2O和CuO(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是1:

2。

(前者比后者)

31.(本小题8分)

(1)原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4mol/L;

(2)从②、③的数据中推算出A中所含Cu2+浓度的合理范围

是0.6mol/L≦Cu2+浓度≦1.5mol/L;

(3)A中Cu2+的浓度为0.75mol/L。

 

上中122,华二116,南模114,上外附中115,交大附中109,复旦附中105,复兴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