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871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docx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

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三)入院介绍

1.介绍责任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血压、体重、身高。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2次,连续3日。

若体温37.5℃~37.9℃,每日测体温、脉搏3次。

若体温38℃~38.9℃,每日测体温、脉搏4次。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1次。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1次,或遵医嘱执行。

3.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七)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语言、肢体活动等。

2.评估病人跌倒及坠床的危险并给予相应措施。

3.留置尿管病人,会阴护理2次/日,并记录24小时尿量。

4.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八)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九)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禁食及鼻饲病人口腔护理2次/日。

便秘者多吃粗纤维食物,多饮水。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

眩晕护理常规

西医的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综合症、颈椎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以头晕、眼花和或伴有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头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及血压变化。

2.疾病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瘀血阻窍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者宜卧床休息。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采用少量频服或服药前后用姜汁滴舌。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之品,禁烟酒。

(2)风阳上扰者,宜食鳖甲、芹菜等。

(3)痰浊上蒙证者,宜食大枣、陈皮等。

(4)瘀血阻窍证者,宜食桃仁粥。

(5)肝肾阴虚证者,宜食枸杞、大枣等。

(6)气血亏虚者,宜食阿胶、鳖甲、黄鳝等。

5.情志护理

(1)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刺激,帮助病人掌握自我调控能

力。

(2)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

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耳穴埋籽。

(3)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缺血性中风护理常规

西医的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以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

中经络:

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中脏腑:

风火蔽窍证、痰火闭窍证、痰湿蒙窍证、瘀热阻窍、元气衰败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急性期卧床休息2周,减少探视,减少不必要搬动。

遵医嘱给氧。

(3)良肢位摆放。

防止肢体挛缩及足下垂。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肌力、语言表达、吞咽功能等情况。

3.给药护理

(1)水药一般宜温服,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阴虚风动、风火蔽窍水药偏凉服。

(2)使用降压药、脱水剂、利尿剂时,应注意观察血压、意识、尿量等情况。

长期用抗凝剂时,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出血。

4.饮食护理

(1)低盐低脂,忌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昏迷及吞咽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2)肝阳暴亢、痰热腑实者,宜食绿豆、芹菜、冬瓜等。

(3)风痰阻络者,宜食藕、香菇等。

(4)气虚血瘀者,宜食莲子粥、黄芪粥等。

(5)阴虚风动者,宜食银耳汤、甲鱼汤等。

(6)风火蔽窍者,宜食绿豆汤,萝卜汤,芹菜汤等。

(7)痰火闭窍者,宜食菠菜,南瓜,糯米粥等。

(8)痰湿蒙窍者,宜食陈皮、姜汁等。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鼓励,建亲情,树信心。

6临证(症)护理:

(1)便秘者每日顺时针方向按摩中、下腹促进肠蠕动;或遵医嘱行耳穴埋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芦荟或番泻叶泡服。

(2)体温高于38.5℃给于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中药解表方剂。

(3)痰多粘稠难咯者,遵医嘱服化痰开窍方,配合雾化吸入、翻身叩背排痰。

(4)吞咽困难者宜给糊状半流饮食,进食时床头抬高45°,头偏向健侧,防止

误吸,必要时予鼻饲饮食。

(5)入睡困难,烦躁不安者,可遵医嘱服药,或睡前按摩涌泉穴。

7.并发症护理

(1)Braden评分≤12分者,卧气垫床、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发生。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肺部感染。

(3)床旁加护栏,穿防滑鞋,改变体位动作宜慢,防坠床,防跌倒。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地锻炼,以增强体质。

3.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4.如出现头痛、肢麻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症状提示再中风先兆者,及时就治。

 

出血性中风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以卒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意识、瞳孔和眼球位置、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语言表达、吞咽功能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

中经络:

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

中脏腑:

肝阳暴亢证、瘀热阻窍证、痰湿蒙窍证、元气衰败证。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急性期卧床休息4周,床头抬高30°,减少探视,减少不必要搬动。

遵医嘱给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呕吐物及痰液,以防窒息。

(4)良肢位摆放。

防止肢体挛缩及足下垂。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意识、瞳孔和眼球位置、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如出现颅内高压症状、脑疝形成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给药护理

(1)水药一般宜温服,肝阳暴亢、痰热腑实者,水药偏凉服。

(2)使用降压药、脱水剂、利尿剂时,应注意观察血压、意识、尿量等情况。

长期用抗凝剂时,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出血。

(3)两目上视,目开不合者,遵医嘱涂金霉素眼药膏或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

4.饮食护理

(1)低盐低脂,忌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昏迷及吞咽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2)肝阳暴亢、痰热腑实者,宜食绿豆、芹菜、冬瓜等。

(3)风痰阻络者,宜食藕、香菇等。

(4)气虚血瘀者,宜食莲子粥、黄芪粥等。

(5)肝肾亏虚者,宜食枸杞泡水代茶。

(6)瘀热阻窍者,宜食菠菜,南瓜,糯米粥等。

(7)痰浊蒙窍者,宜食萝卜、蘑菇等。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鼓励,建亲情,树信心。

6.临证(症)护理

(1)便秘者每日顺时针方向按摩中、下腹促进肠蠕动;或遵医嘱行耳穴埋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给予芦荟或番泻叶泡服。

(2)体温高于38.5℃给于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中药解表方剂。

(3)痰多粘稠难咯者,遵医嘱服化痰开窍方,配合雾化吸入、翻身叩背排痰。

(4)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5)牙关紧闭者,遵医嘱灸百会。

7.并发症护理

(1)Braden评分≤12分者,卧气垫床、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发生。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肺部感染。

(3)床旁加护栏,穿防滑鞋,改变体位动作宜慢,防坠床,防跌倒。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地锻炼,以增强体质。

3.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4.如出现头痛、肢麻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症状提示再中风先兆者,及时就治。

 

痴呆护理常规

西医的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脑萎缩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以认知功能及记忆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评估与观察

1.认知功能、记忆力,有无情感障碍及人格改变。

2.安全因素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髓海不足证、瘀血阻窍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佩戴腕带,防止走失。

(3)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自伤倾向。

(4)加强病人的功能训练:

手指动作、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

(5)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认知功能、记忆力,有无情感障碍及人格改变。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口服药看服到口,检查口腔有无余药。

4.饮食护理

(1)饮食定时定量,清淡富营养,易消化。

(2)髓海不足者,宜食胡桃、熟地、黑芝麻等。

(3)瘀血阻窍者,宜食大枣、黄芪等。

(4)肝肾阴虚者,宜食山药、枸杞等。

(5)脾肾阳虚者,宜食黄芪粥、羊肉等。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安慰,建亲情,鼓励自护。

(三)健康指导

1.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避免单独外出,随身携带身份识别卡,防走失。

3.按时服药。

 

颤证护理常规

西医的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可参照本病护理。

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评估与观察

1.活动能力、语言、进食、四肢震颤、强直等状况。

2.生活自理能力、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阳内动证、气血亏虚证、髓海不足证、痰热动风证。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外出检查有人陪同,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防止跌倒。

(3)早期鼓励病人多做主动运动,晚期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以预防肢体挛缩和僵硬。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活动能力、语言表达及吞咽功能、肢体震颤症状等。

3.给药护理

(1)水药一般宜温服,痰热动风者中药汤剂宜凉服。

(2)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药,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之品。

(2)风阳内动者,宜食芹菜、南瓜等。

(3)气血亏虚者,宜食山药、红枣等。

(4)髓海不足者,宜食木耳、芝麻等。

(5)痰热动风者,宜食丝瓜等。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鼓励,建亲情,树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对咀嚼、吞咽障碍者,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少量多餐,以防误吸

必要时鼻饲流质,保证营养的供给。

(2)肌肉痉挛疼痛时遵医嘱予肌肉松弛剂或止痉止痛剂。

(三)健康指导

1.按时服药,注意服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定期复诊。

2.患病早期鼓励患者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和功能锻炼。

3.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面瘫护理常规

西医的面神经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一)评估与观察

1.观察患者眼睑能否闭合、口角有无歪斜、耳后乳突有无疼痛等情况。

2.心理社会状况。

3.辨证:

风寒阻络证、风热外侵证、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急性期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外出。

(3)避免冷水洗脸、直接吹风。

(4)饭后清洁口腔,防止患侧食物残留。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眼睑闭合、口角歪斜程度、耳后乳突有无疼痛及情绪变化。

3.给药护理

水药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饮食护理

(1)营养丰富、易消化、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忌食寒凉、辛辣刺激性食物。

(2)风寒阻络者,宜食生姜、红糖。

(3)风热外侵者,宜食菊花茶等。

(4)痰瘀阻络者,宜食山药苡仁粥。

(5)气虚血瘀者,宜食山楂,黄芪泡茶等。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鼓励,建亲情,树信心。

6.临证(症)护理:

(1)眼睑不能闭合者,尽量减少用眼,遵医嘱涂眼膏保护。

(2)指导患者在患侧面部做环形按摩,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

指导其对镜子做闭眼、皱额、示齿等动作。

(3)遵医嘱艾灸阳白、下关、地仓等穴。

(三)健康指导

1.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2.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及抗风寒的能力。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感冒。

4.外出时避免强光和寒冷刺激,戴太阳镜和口罩。

 

痫病护理常规

西医的癫痫参照本病护理。

以卒然昏仆,强直抽搐,移时自醒,醒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评估与观察

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抽搐等情况。

2.有无缺氧、紫绀、唾液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堵塞呼吸道。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痰火扰神证、血虚风动证、风痰闭窍证、瘀阻脑络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3)不可使用口表测温,不能强行往病人嘴内喂药,也不可对抽搐肢体用暴力硬压。

(4)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呕吐物及痰液,以防窒息。

(5)间歇期适当下床活动,不得单独离开病区。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以防出现舌咬伤、骨折等意外,并

配合抢救,做好记录。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痰火扰神、风痰闭窍者,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4.饮食护理

(1)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2)痰火扰神者,宜食桔梗、梨。

(3)血虚风动者,宜食红枣、赤豆。

(4)风痰闭窍者,宜食生姜、竹笋。

(5)瘀阻脑络者,宜食当归、丹参。

(6)心脾两虚者,宜食小米、赤豆。

(7)肝肾阴虚者,宜食枸杞、核桃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鼓励,建亲情,树信心。

6临证(症)护理:

(1)体温高于38.5℃给于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中药解表方剂。

(2)抽搐时立即平卧,解开衣领,尽快用开口器塞入病人上下臼齿之间(也可用牙垫或手帕甚至衣角卷成小布卷),防止咬伤舌和颊部。

(3)牙关紧闭者,遵医嘱灸百会。

(4)癫痫持续状态应遵医嘱给予中枢抑制剂。

(三)健康指导

1.保持环境安境,避免声、光刺激。

2.生活有规律,外出有人陪同,保证充足睡眠。

3.不宜从事高空、水上,驾驶等危险性工作,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4.坚持服药,定期复诊。

 

头痛护理常规

西医的慢性头痛可参照本病护理。

以慢性、不断复发的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评估与观察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状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

风热证、风寒证、痰湿证、瘀血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减少噪音。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

3.给药护理

(1)水药宜温服。

(2)观察止痛药疗效及反应。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戒烟酒。

(2)风热者,宜食菊花粥,杨梅饮等。

(3)风寒者,宜食姜,羊肉等。

(4)痰湿者,宜食薏仁,陈皮等。

(5)瘀血者,宜食葡萄、香菇等。

(6)肝肾阴虚者,宜食黑芝麻,黑豆等。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鼓励,树信心。

6.临证(症)护理:

(1)头痛发作时卧床休息,遵医嘱艾灸、穴位按摩或口服止痛药。

(2)头痛加重,出现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三)健康指导

1.避风寒、保暖,防止诱发致病

2.保持规律的睡眠、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脑病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情志护理。

(3)结合疾病做好健康教育。

(4)术前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

(5)遵医嘱给予镇静药,保证睡眠。

(6)术晨协助患者更衣并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7)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

(二)术后护理

(1)根据病情遵医嘱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或普通病房。

(2)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床头抬高30°。

遵医嘱给氧。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

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4)按医嘱给予病人治疗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

(5)禁食及鼻饲病人口腔护理2次/日。

(6)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和引流速度。

(7)定时查看敷料有无出血和渗出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8)留置尿管的患者,会阴护理2次/日,并记录24小时尿量。

(9)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

(三)健康指导

1.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可按坐起→床沿活动双下肢→扶下床,渐进进行。

2.对吞咽困难、呛咳等病人进食予糊状半流饮食,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鼻饲饮食,防止误吸。

3.脑外伤术后半年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以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颅内高压症、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高压症和肢体活动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及脑病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2)术后去枕平卧,头部抬高30°,减少探视,减少不必要搬动。

遵医嘱给氧。

(3)良肢位摆放。

防止肢体挛缩及足下垂。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高压症和肢体活动等情况。

3.给药护理

使用降压药、脱水剂、利尿剂时,应观察血压、意识、尿量等变化。

4.饮食护理

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等),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昏迷及吞咽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鼓励,建亲情,树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或药物止痛。

(2)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地锻炼,以增强体质。

3.按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术等可参照此护理。

以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颅内高压症、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高压症和肢体活动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及脑病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2)术后去枕平卧,头部抬高30°,减少探视,减少不必要搬动。

遵医嘱给氧。

(3)引流袋液体排出口高度应高于病人头部10~15cm。

(4)良肢位摆放。

防止肢体挛缩及足下垂。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颅内高压症和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等情况。

3.给药护理

使用降压药、脱水剂、利尿剂时,应观察血压、意识、尿量等变化。

4.饮食护理

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等),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昏迷及吞咽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5.情志护理

多沟通,常鼓励,建亲情,树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体温高于38.5℃时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与中药解表方剂。

(2)痰多粘稠难咯者,遵医嘱服化痰开窍方,配合雾化吸入、翻身叩背排痰。

(3)如引流出新鲜血液或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地锻炼,以增强体质。

3.按医嘱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的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结合疾病做好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情志护理。

(3)术前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及药物过敏试验(取复方泛影葡胺2ml静脉注射,20分钟后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恶心,呕吐,胸闷,荨麻疹,血压下降等不适反应,皮试前后测量患者双上肢血压和心率)。

(4)遵医嘱给予镇静药,保证睡眠。

(5)术晨协助患者更衣并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6)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

2.术后护理

(1)根据病情遵医嘱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或普通病房。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

(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和皮肤颜色与温度、感觉等变化。

(4)术后沙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5)术后即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6)服用抗凝、抗小板药物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

(7)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高灌注综合征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8)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支架置入患者起床、下蹲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2.术后一周内避免抬重物。

3.按医嘱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4.定期监测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