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587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人物.docx

《感动中国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人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动中国人物.docx

感动中国人物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

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魏青刚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丛飞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

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黄伯云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

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李春燕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

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

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洪战辉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

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都是强者。

  篇二:

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感言

  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

  事迹介绍:

  河南农民工魏青刚,在青岛遭遇的麦莎台风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

一个巨浪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

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又被一排巨浪打散。

  魏青刚爬上岸以后,青岛市民警也已携带救生器具赶到。

魏青刚对民警说:

“我下去过一次,熟悉情况,让我再下去吧!

”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汹涌的波涛中,但是没能成功,头晕目眩的魏青刚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缓过神,魏青刚再次跳进大海。

他顶着巨浪,一点点地靠近?

?

他紧紧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着救生圈上的绳索,将他们拖向岸边。

  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

  人们询问他姓名的时候,魏青刚都没有回答。

他穿着被海水泡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缓步走回了位于半山腰的工棚里。

晚上,他没有对任何人讲起过自己救人的经历。

  当地电视台当晚播发了由一位钱先生提供的DV影像,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英雄是谁。

直到事发三天后,协助营救的派出所民警通过查验身份证明,终于确认了英雄魏青刚的身份。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

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事迹介绍: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关门弟子,36岁。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

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

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

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

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

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他这样说:

“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

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

  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

  事迹介绍:

  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中共党员。

  黄伯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0至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

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学校长。

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教授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为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国家飞机刹车材料重点工程和创立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9项,8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

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主编等。

  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

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事迹介绍: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

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

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

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

李春燕,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

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

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

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

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

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

“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

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

”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

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

  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5、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事迹介绍: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

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

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

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便由他一手带大。

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6、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事迹介绍:

  在1969年这一年,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

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30多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37年来,无论刮风下雪,每年他都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

  篇三:

2005-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搏击巨浪勇救人:

魏青刚

  事迹: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带来的海潮。

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

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

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

3天后,人们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

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把时间献给孩子:

丛飞

  事迹:

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

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从飞”(音),从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

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飞天英雄:

费俊龙、聂海胜

  事迹:

“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

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

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没有哪一年像2005年那样让那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的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

  颁奖词:

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15年铸成倚天剑:

黄伯云

  事迹:

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

去年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位大学生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

今天我们努力的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的学汉语。

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获奖者,他也许没有听到这个语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动来诠释了这个演讲词的内涵,1988年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十年后就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远。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

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照亮苗乡的月亮:

李春燕

  事迹:

5年前来到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

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

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

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

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

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侯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带着妹妹上大学:

洪战辉

  事迹:

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

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

“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

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37年坚守诺言:

陈健

  事迹:

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

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

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

“有金训华的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活着。

金训华留在了逊克这片土地上,我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

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

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在1969年这一年,一个叫金巡华的知识青年和一个叫陈健的知识青年,一同为了抢救公共的财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后来陈健上来了,金巡华就再也没上来过,之后着37年,陈健是怎么度过的?

  颁奖词: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邰丽华

  事迹: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主演的舞蹈《千手观音》。

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花开社”呢?

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中国军人的旗帜:

杨业功

  事迹:

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

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

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

  ——这位获奖者,他不能来到我们的颁奖现场,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多年前的话会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替他出场的总是发射极其精准的导弹,而他始终在幕后,但是他今天不能到达是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人性中的一束束光辉,并且准确地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当中最脆弱的部分。

注:

杨业功由妻子代为领奖

  颁奖词: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

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

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马班邮路的铁汉:

王顺友

  事迹:

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

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雪域勇士:

青藏铁路建设者

  事迹:

青藏铁路已创下许多第一: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包含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架起了世界最长的高原

  铁路桥?

?

它的诞生,结束了世界屋脊没有火车的历史。

特别奖的奖杯,将乘坐青藏铁路通车后首列抵达拉萨的火车,送到建设者手中。

图/文据《北京晨报》

  颁奖词: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

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

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丁晓兵:

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

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

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

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

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

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

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

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

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背景

  丁晓兵,入伍20多年,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

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

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

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

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

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在抗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

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

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王百姓:

排除炸弹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

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

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

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

  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万多枚炸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