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363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x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开掘源头,激活情感,提升品质

——遵循本质的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最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迷茫,于是一些教师对作文教学表现为随意性,作文名存实亡;而一些教师采用文体序列或流程序列教学,可收效甚微。

最近一两年,我立足于学生心理和情感,从作文原有的本质特征出发,积极思考、探索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新途径:

开掘学生作文的源头,发现生活,思考生活,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激活学生作文情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升学生作文品质,促使学生善于感悟,让学生作文写得有意思或者有思想,最终实现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

作文序列教学开掘源头激活情感提升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最严重的当数作文教学,可以说,高中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三无”领域:

无“法”可依,无“章”可守,无“序”可循。

高中作文教学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三无”乱象让高中作文教学几近瘫痪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对高中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是究竟以什么内容来训练,训练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具体标准,却找不到相应的内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本是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法”,既然“法”只有笼统而没有具体目标和要求,教学就很容易产生乱象。

无“章”可守,这“章”不是指写作章法——作文本无定法,我这里所说的“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是没有相应的评价、制约的“规章”,于是教不教、教多少、教什么、怎么教都由教师说了算,毫无“规章”的教学,不出现乱象才怪呢!

无“序”可循,这“序”当然是指“序列”。

高中语文教科书在作文教学上曾经按文体序列编排过,可不知为什么,教材上的作文教学已经没有序列了,尤其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甚至毫无体系,不成系统。

没有系统性的教材自然让教师无所适从,乱象丛生。

于是,高中作文教学现实几近瘫痪:

最严重的是已经有不少语文教师在高中三年里从不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除考试作文外;其次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待作文教学是一个学期随意布置几次作文,只是象征性地完成任务似的;也有的语文教师会按照教材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让学生写写,这是那种按部就班的教学;还有的语文教师会采用“指导——作文——批改——讲评”的四步法教学,这已是很负责任的教师了。

这样的作文教学存在与否都一样,都达不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标。

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操作性强的系统教材,二是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处于低效状态。

所以,要改变作文教学乱象,就必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系统方法,让广大师生都能看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二、“序列”是高中作文教学必然的出路

作文教学乱象丛生的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究竟有没有一个序?

要不要一个序?

回顾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学语文教材和一些与教材相对应的写作指导书主要采用的是以下两种序列:

一种是按写作文体编排,第一学年是记叙文写作,第二学年是说明文写作,第三学年是议论文写作。

每学年再按不同的文体写作细分到每个单元的训练中,记叙文训练分为写人、记事、状物、写景、抒情等;说明文训练分为实物说明、事理说明、程序说明、文艺性说明等;议论文训练分为立论、驳论,横向并列展开,纵向递进展开等等。

一种是按写作流程来编排,一般按照怎样审题,怎样立意,怎样选材,怎样结构,怎样行文,怎样修改这样的流程进行,把作文的整个过程,按照先后步骤定出一个序来。

序列作文教学具有系统性,而且序列的设计总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因此它是科学的。

科学的教学毕竟会有助于提高人的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这是那些随意的、应付的、盲目的作文教学所不能比的。

作文教学首先也是一门科学,它有它的规律,有它的学习过程。

就如阅读教学、诗歌教学,或者数学教学、物理教学,都是按序列循序渐进地推进的。

从这点上说,“序列”必然是作文教学的出路,高中作文教学也必然要走序列教学之路。

三、高中作文序列教学应遵循作文的本质

作文教学这个序应该以什么标准设计?

又应该按什么样的过程实施?

前面所述的两种作文教学序列实际上都重在写作的技能训练,都是以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为中心来设计和编排的,看起来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也比较严密细致,应该说都是科学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里也被当作一定有效果的写作法推广应用。

然而它们只是符合知识的科学,而不是符合教育的科学。

也就是说从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过程来看也许是科学的,但按这个流程与方法去指导训练高中学生的作文,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码这种效果是极其微小的。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序列只是力图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而没有针对中学生作文现实中更大的困惑:

不知写什么和缺少写作情感的问题。

实际上,从长期的作文教学实际来看,虽然多数学生在“怎么写”上的确也有问题,但是却不是主要问题。

就如说话,很多人并不懂得怎样把话说得流畅、生动或有说服力,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能说会道的人只是一个文盲。

正如这些能说会道的人会说的原因是他们有丰富的经历、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一样,作文能力的关键同样是要有丰富的内容和表达的欲望。

这从学生作文事实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语文教师肯定都有过这样的发现:

老师布置的作文或考场作文,学生写不好,但是学生的日记或随笔却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或者发人深思;有的学生偶尔会写出一篇两篇好文章,你询问他怎么写出来的,他就告诉你这个作文题好写;有的学生上过作文辅导班,可是就是写不出好作文;有的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能写出生动的记叙文,可是到了高中却连记叙文也写不好了;还有的学生几乎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写好,可是他并没有上过什么作文辅导班,他只是喜欢写。

这些现象都在说明作文水平与懂不懂作文怎样写的原理关系不大,而与是不是学生具有的生活内容(或说作文材料)、有没有写作的欲望关系很大。

所以,我认为解决学生作文问题最重要的是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开掘作文材料这个源头、激活学生积极作文的情感欲望,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作文写得有意思、有思想些,那就是最理想的了。

我认为,这才是合乎作文的本质的。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提出了“开掘源头,激活情感,提升品质”的高中作文教学序列教学。

四、开掘源头:

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

造房子,会砌砖、会架梁,这是手艺,但是如果没有木料,没有砖头、水泥,不管怎样都是造不出房子来的。

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学生即使懂得了选词造句、谋篇布局,但是没有写作的素材,是不可能写出文章来的。

再说,泥瓦匠造房子,只要有了造房的手艺还可以造出房子来,因为他造房子是依靠别人提供材料的,而学生作文却需要自己提供材料。

因此,把视点只落在技巧上的作文教学序列收效总是甚微,就是在于没有从作文的本质上解决问题,也就是没有解决作文的源头。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我们读文章,觉得这篇文章好,首先应该是指内容,即文章故事生动感人,所讲的道理发人深思等等,而不会是因为被优美的语言、精巧的布局感动了。

即使关注到这些,那也是在感知文章内容怎么样之后的事。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于是我把高中作文序列教学的第一阶段放在解决“写什么”上,换句话说,就是开掘学生作文的源头,帮助学生打通一条提取、丰富作文素材的水流,能够让水源不断流淌。

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

“开掘源头”作文序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很多学生总觉得作文难写,提起笔,左思右想,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依然咬着笔头下不了一个字。

有些同学认为,每天学习、吃饭、睡觉再加赶路,生活那么单调,哪还有什么写作素材。

的确,学生忙于学习,生活真的很单调,可是同样的生活状况,也有同学很有内容可写,而且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不错。

这说明说生活单调可能不然,而生活单调也可能不是写作有无素材的根本原因。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其实,作文有没有内容可写,还是在于学生有没有关注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

就拿食堂排队买饭来说,你多留心一点,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写作的素材,比如同学们在等待过程中一般在聊些什么,比如不同同学等待买饭的姿势、表情、动作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同学喜欢点素菜哪些同学喜欢买荤菜。

这些可以成为作文的好素材。

如何训练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呢?

我主要采用情景联想法来训练。

比如课堂上让同学们为《等待》作素材联想,并提出两点要求:

①范围尽可能涉及广些,②尽可能有具体的细节描述。

于是学生想到的《等待》素材涉及了以下各个方面:

红绿灯下、食堂买饭、考试开考、电视开播、花苞开放、成绩揭晓、奖品发放、节日到来、朋友约会、快点长大、大学生活、父母和好、爷爷病愈等等。

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觉得同一个题目有写不完的生活内容,以后就可能会主动关注生活。

至于等待的细节,在课堂上你一个我一个,说的多了,对学生的启发与影响是很大的,会让一些同学有“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生动的细节,我怎么没有注意”的感觉,这样自然会有助于学生形成关注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后来一些同学把课堂联想到的内容写入了作文《等待》中,这些细节很有一些是生动感人的,见下面学生习作《等待》一文。

如何让生活材料成为作文好素材,写出好文章,复制、粘贴材料都不会闪光。

这就要求作深入的思考,思考其内含的社会意义,思考其蕴含的人文道德,思考其体现的美学价值。

如果对观察到的生活材料作深入的思考了,那么即使一个普通的小事都会成为学生深刻习作的一个素材,就可以在习作中艺术地再现生活,写出真切、优美、深刻的文章。

语文教师又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呢?

我在实践中是采用细节原因分析、比较法。

仍然以《等待》为题联想到的生活细节为例。

比如以最平常的食堂买饭同学们等待时有人插队这个细节来说,如果对更具体的细节作分析、比较就会发现其意义是不同的:

如果旁若无人似的迅速插队,可能是不考虑他人的自私;如果是好友招呼而迟迟疑疑插队,可能还有羞耻之心;如果是看到任课老师后故意插队,可能是跟老师开玩笑,那是活泼调皮;如果是跟后面几位说明后插队,也许有急事;或者把不同插队的情况比较,或者对同一个人几次插队情况比较,可以发现这位同学的素质问题,或者有没有行为上的进步之类的发现。

学生作文时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大多是因为平时对生活不去思考,因而印象不深或者觉得没有意义。

做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自然会养成思考生活的意识和习惯,而且以后也会感到什么都可以入文,并且是有意义的。

下面是做了以上几次训练后的以《等待》为题的学生习作:

等待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

漫漫路途中等待,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因为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亲的等待,母亲的等待是漫长的,却无怨无悔。

开学第一天,我拒绝了妈妈陪同的要求,独自站到车站等车前往。

9月的天,火辣辣的太阳烘烤大地,闷热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背着空空如也的书包,却觉得似背着一块千斤石般沉重,一边用拾来的广告单用力地扇着,一边看着车驶来的方向,可这车却似跟我作对,迟迟不来。

我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却一个不小心踩空摔了狠狠的一跤。

我狼狈地从地上爬起,大庭广众之下真想挖个坑把自己活埋了。

“嘀……嘀……”公交车终于来了。

这等待的痛苦终于结束了。

可谁曾想,初中和高中差别竟在于初中报名只需半天,而高中报名居然需一天。

一天,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能做的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很快,夜幕降临。

随着学校铃声在耳畔响起,早已按捺不住的回归感驱使着我。

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我在几百个人当中冲到了前线。

这种“冲锋”的阵势着实把我自己吓呆了。

看着高一、高二、高三的同学如沙丁鱼般鱼贯而出却有条不紊地迅速找到自己回家的方向,我却迷茫了起来。

可当我再抬起头,却望见那个我最熟悉的身影正用力向我招手示意。

那一刻,心暖起来了,眼泪也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

我朝着妈妈的方向跑去,每一步都那样的坚定,没有一丝犹豫与迷茫。

妈妈说他很聪明,算好时间在校门口等我只用了五分钟,就接到了我,我也暗暗佩服,但后来我才从弟弟口中得知她回家烧好饭就去校门口等,大概有两个小时了。

两个小时,在我心头重重地打了一下,回想早上我在车站等候与妈妈在校门外的等候,心里似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都说母爱是三月的阳光,温暖洒满了儿女的心房。

我说,母亲是我的方向,是我的港湾,母爱则是春雨,没有雪的柔情万种,没有花的沁人心脾,却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母亲的等待,则是我永恒的财富,一生都不愿辜负。

这篇学生习作所写的生活是常见的,可是习作者从普通中发现了感人至深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令人难忘的母爱。

2.学会有选择地记录生活。

提起作文,有些学生就会想到作文技法,该怎么开头好,该用什么技巧布局,又该怎样结尾,语言该怎么美化,哪里该来几句修辞,结果把作文写得乱七八糟没有逻辑,或者把一个本来很有意思的材料写成毫无意思,就好像把一个很清纯的村姑硬是打扮成妖精似的。

其实作文就是一种生活,是一个人生活的反映,它来自生活,表现生活。

但它是对生活有选择地记录,而不是对生活的实录。

比如写《一天》的作文,不能从起床到睡觉一天里的什么事都记载下来,而是选择自己觉得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或者特有的感受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写作文,不要过多考虑怎么写,而要想一想哪件事、哪个细节、哪点感受、哪种想法有意思和有意义,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这才是作文的关键。

让学生训练的标准就是有意思、有意义即可。

训练的方法可以是给出几个几十个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中心来选择,并说说意思、意义在哪里;也可以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思考可以有哪些意思、意义,可以用在哪些主题或观点的文章中作素材或论据。

例1:

判断下面的材料可以用作哪个主题?

某大城市,中程公交车的始发站,每天天未亮,就有许多老人排着长队,早早地为乘车上中学或大学的儿孙占个座位。

①亲情无价,②独立自主,③理解万岁,④爱的思索。

例2:

下面四个材料,哪几个可以用来作“勤能补拙”的论据?

①姚明刚进NBA时,感到与黑人在体能、弹跳方面差距大,于是他每次训练前都要先脸上两个小时的体能;②我国第一位电子女博士韦钰在西德学习期间,没有空闲去逛街,没有精力去看电影,就连生病都拒绝休息,她终于获得了成功;③王羲之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竟然连头都没有抬一下,专心致志地边看字帖边练字。

书童最后不得不去请他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时,只见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他坚持每天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这样的训练对各种材料都适合,而训练得多了,学生就能准确判断哪个生活片段、哪个历史事例是符合他的作文的意思或意义的,也就是切合他的作文主题的。

3.从阅读中丰富作文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成功的经验。

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缺陷,获取间接的生活,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生活是写作唯一的源泉,可是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一切生活都去体验、经历一番。

阅读文学作品越多,间接生活经验就越丰富,生活经验丰富了,想象力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当然现实中有一些人,看了不少作品,可仍写不好文章,这又是为什么呢?

多读,还得讲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读什么,怎么读,其实就是选择性问题,只关注情节的阅读是不够的,就如只机械关注生活,不会选取也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我们可以阅读一些武打言情、玄幻侦破小说,但更应该多读“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起码是综合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读得多,写作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指导了学生怎样阅读文学作品,还要运用一定的机制帮助学生养成多读的习惯。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①精彩片段摘抄,②写阅读体会,③课后组织阅读小沙龙,④组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⑤举行班级或全年级的文学作品评论赛。

这些训练对丰富学生作文素材、学会选取素材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一定要加以重视和落实。

4.学会精读比泛读更重要。

有些学生进过写作辅导班,学了些写作技巧,可是实际写作能力却很少有长进。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平时不重视阅读,也很少作写的练习。

相反,有些同学平时很喜欢阅读,可是不曾受过技巧辅导却能写出像样的习作。

当然问题也不仅仅在于阅读的量。

也有些青年人,白天黑夜看琼瑶、读金庸,可他却并不会写。

所以,其实精读比泛读更重要。

假如学生每天能作点精读,那么即使不作其它的作文训练,写作能力也一定可以快速进步。

对于高中生来说,精读文学作品,实际上也是积累素材,丰富思想。

在学校,那些作文才子、才女们,如果对他们细作考查,他们的生活或许比一般同学更单调,可为什么有写不完的内容呢?

其实就在于精读了不少文章。

这样看来,精读对素材的积累,包括三个方面:

间接积累生活素材,积累选择素材的能力,以及丰富对素材的想象和联想力。

这也就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并不一定局限于写,读也是重要的内容。

所以作文序列教学完全可以包括读的训练、包含读的环节。

语文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精读,也要利用课堂做几次精读的训练。

当然课文教学就是精读的一种,可我还尝试了以下两种方式:

①以写促读法。

即发放一篇文学佳作,或者指定一篇名作,先让学生课外初读,然后利用课堂让学生自己精读,方法是前半节课自由研读,后半节课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

这篇短文可以是人物分析,可以是谈感想,可以是评价文中观点,还可以针对同学的不同阅读观点进行反驳等等。

作这样的写作训练,必然需要对原文作深入的细致的阅读与思考。

②阅读成果交流法。

就是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写出读后体会,或者新的发现,然后到课堂上来交流、比较,再讨论列出各自有哪些新的收获。

或者列出自己赞同、赞赏的同学的感受和观点,自己不赞同、不苟同的同学的感悟和观点。

这样的交流与学习,一定会大大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深度,开阔同学们的阅读视野,从而促使学生把精读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5.学会从课本中提取素材。

有些学生作文每次都是用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来阐述观点,这种高超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本领实在让人惊叹——惊叹学生写作素材的枯竭。

其实,这几个名人素材是哪里来的,谁都知道,那就是课本。

那么学生为什么不可以从更多的课文中提取素材呢?

就议论文写作来说,可以用作论据的课文内容实在有很多很多。

可同学们用时为什么想不到呢?

这就得靠平时训练,训练向课本要素材的意识,掌握向课本要素材的方法。

向课本要论据,关键是平时对课本上的内容多作提炼观点的训练。

比如课文《雷雨》,我们不能满足于对周鲁两家矛盾纠葛的分析,我们仅从周朴园身上还可以提炼出如“冷酷与虚伪是周朴园情感的核心”、“看重身份地位就可能遏制内心深处的真情”,以及“评价人物不可绝对化”等观点。

这样的训练多了,写作时自然会从课本中去要论据,而且所得论据总是有独到之处。

除了论据可以向课本“拿来”之外,其实很多种文体都可以从课本中提取素材,比如剧本、评论、散文。

高考满分作文《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是根据课文《失街亭》有关内容改编成剧本的;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就是根据《孔雀东南飞》写成的故事新编;高考满分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是对《记念刘和珍君》的一篇礼赞式散文。

总之,课本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宝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利用。

五、激活情感:

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不想表达而去表达,那种情况下写出的作文就可能是无病呻吟,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痛苦,对读他文章的人来说就是煎熬。

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为什么会没有生动有意义的内容呢?

没有用心关注、不去思考是原因,可是没有生活热情,表达欲望被扼杀了更是原因。

所以,要想学生学会表达,先要让学生“想表达”。

如何让学生“想表达”呢?

当然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人是情感动物,如果热爱生活了,他必然会对生活有所触动,会对生活、对生命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情感,就会有“想表达”的冲动。

我的作文序列教学第二个板块就是激活学生的情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激活情感”作文序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暗示学生作文不难。

一些学生怕作文,其实是被老师吓住的,有了害怕的心理,写起来就拘束。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不难,就如交流说话一样简单。

如何训练学生具备这样的作文心理呢?

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比较可行。

①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叶圣陶说过: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

很多种情况下,学生作文写不好是因为被教师给的作文题困住了手脚,让学生感到无话可说。

尤其是开始几次作文,题目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拟定切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作文题目,学生写作的热情就会高起来。

作文内容,总有学生熟悉的事物、喜欢的东西,拟定一个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的作文题,自然容易激起学生作文的自主性、积极性。

②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表达。

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辞发于外。

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人们激情感慨之作。

有了情感,思维自然活跃,心潮涌动澎湃,思想的浪花飞溅,很想一吐为快,哪里还有冥思苦想的窘境?

有了丰富的情感,还常常能产生灵感和美感。

文章要感人,首先自己要对生活有所感悟。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创设情境是比较有效的主要方法。

教师课堂如何创设情境对学生做作文前的训练?

我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方法:

①出示作文题后,选派几个同学分成两三个组,再让他们根据各组的理解和经历表演或讲述,然后再实施写作,比如《站住》这样的作文题;②出示一个情境性较强的作文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选派几位同学把回想或想象到的情景描述一番,比如对《雨一直在下》这样的作文。

作这样训练后再写作文,学生会感到写起来容易多了,思路开阔多了。

于是优秀习作也就多了。

如下面这篇《站住》一样的文章会较多地涌现。

站住

“站住!

那人一时还弄不清楚是什么状况,转过身来,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问道:

“是在叫我吗?

“不叫你叫谁啊,这儿还有别的人吗?

“呵呵!

”他傻里傻气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傻傻地问道,“有啥事啊?

“有啥事?

瞧瞧,瞧瞧,没看到这墙上的牌子吗?

再看看你手里拿的是啥东西,啊?

你这样做是在破坏国家治安,污染环境,扔了扔了。

“同志,我哪有这么大的能耐啊?

我啊,就是那大马路上的一粒灰尘,起不了作用。

我家里那个是扫大街的,环境是不得了的好。

我又不偷不抢,是个好老百姓,又怎么谈得上是破坏国家治安呢?

您说是不是。

”他用手掸了掸衣服,坐到椅子上去了。

“这里是公共场所,你应该把它扔了,垃圾桶在那,快把它给扔了。

“虽然我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看画还看得懂。

”他指了指那墙上的牌子,说,“那都清清楚楚地画着呢,您还不让,你以为我相信呐,我人老,可不糊涂。

“大爷,您再看看清楚一点儿,那上面还有个‘╳’呢,那是‘禁止’的意思,也就是不能做,知道不?

他站起来,凑近看了看,又转过头问道:

“那‘╳’是‘不能’的意思……”

“好了好了,你快把它扔了啊,不然待会儿有人来,可要有意见了。

“哦,是是是。

”说完,他便向垃圾桶走去。

过了一会儿,走进来一个人,嘴里叼着根东西,他见了赶忙走过去说:

“同志,你看那牌子,你不能在这里抽啊,快扔了,扔了啊。

“哦,那我到吸烟室抽啊。

”说完,便向吸烟室走去。

“哎哎哎,小伙子,你怎么不听劝呢,叫你把它扔了,这儿不能抽。

”边说边伸手要去拿。

那人“啪”的一声打掉了他的手,自顾自走了。

他愣愣地站在那儿,心想:

不是“╳”吗?

不是不能吗?

怎么到那屋子里去抽,又行了呢?

“哎……”他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