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298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docx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树是故乡的旗帜

曹春雷

①友从故乡归来,闷闷不乐,问之,他说老家村庄的一棵古树被村里人卖了。

他从小在这棵树下长大,对这棵树很有感情。

现在这棵树没了,总感觉内心失落落的,故乡不再是完整的故乡了。

②我理解他对这棵树的感情。

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③似乎每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心里都有这么一棵或几棵树吧。

反正我就有。

那是一棵柏树,古柏,两抱之粗,树龄究竟有几百年,村里没人能说得出来。

即使村里如今最年长的康田大爷,也只是说,他小的时候,树就这么粗。

④古柏立在村口,守望着通往村外的路。

每次回故乡,远远看到这棵树,我总会念叨一句:

到家了。

在我心里,这棵树就是故乡。

⑤村里人通常把村口说成“西门”。

西门的来历,娘曾告诉过我,解放前村子附近的山上有土匪,经常下山来打家劫舍。

为抵御土匪,村子建起了一周寨墙,东南西北留了四个寨门。

西门就是西寨门。

如今,历史的烟云散去,寨门不见,只剩下古柏,依然巍然而立,见证了那段岁月。

⑥奶奶曾说过,当年土匪在西门前的树下堆了柴火,打算火烧寨门。

但火刚刚点燃,就来了一场大雨,将火扑灭。

土匪害怕了,以为这是上天的告诫,仓皇而散。

听奶奶这样讲过以后,这棵树在我心里更具有了神秘感。

⑦村里人对这棵树都很敬畏。

很多人家让自己的孩子认这棵柏树当“老干娘”,烧香叩拜后,拿红绳系在树上,这棵树从此就成了孩子的干娘,保佑孩子的一生。

我虽没有认这棵树当干娘,但我常常去看那些认干娘的仪式。

看过之后,就真的认为这棵树是位沉稳慈祥的老人了。

⑧古柏曾经遭过磨难,有一年刮大风,将树刮歪了,根从土里拔了出来,全村人为此忧心忡忡。

后来,全村的壮劳力齐下手,用了一天的时间,将树扶正,用钢丝绳固定好。

不出一个月,古柏茁壮依然,村里人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全村人眼里,古柏不仅仅是一棵树。

⑨那些年,我还没走出村庄,总喜欢到古柏跟前站站。

在树下,闻着柏树叶淡淡的香,仰头,看它虬枝曲干,刺向苍穹,心会安宁下来。

一直以为,它是无言的智者,能洞悉一个人全部的秘密,虽然,它从不言说。

⑩现在每次回故乡,依然喜欢到古柏树下站站,它依然苍劲,一如当年,而我却不再是当年的少年。

但从古柏身上,我能依稀看到那些流逝的时光。

⑪漂泊在外时,每次回望故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古柏。

对我来说,它已成为故乡的旗帜,无论我离开有多久,走得有多远,都能让我穿越城市的繁华,看到故乡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章标题“树是故乡的旗帜”的理解。

树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让迷失在城市繁华之中的我们看到故乡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2.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如今,历史的烟云散去,寨门不见,只剩下古柏,依然巍然而立,见证了那段岁月。

这里指古柏目睹了村民们抵御土匪的那段岁月。

(2)一直以为,它是无言的智者,能洞悉一个人全部的秘密,虽然,它从不言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古柏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全部秘密,刻画了古柏的智者形象。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树在人生记忆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4.文章开头段从朋友家乡的古树被卖写起,有何作用?

通过写朋友家乡古树被卖的失落引出下文对作者家乡古柏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文章第⑧段说:

“在全村人眼里,古柏不仅仅是一棵树。

”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古柏不仅是一棵树,还是村庄历史岁月沧桑的见证,是人们精神的支柱和依靠,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家的指引。

二、(2016·海南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

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

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

”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

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

”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

“文笔很不错嘛!

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

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

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

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

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

”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

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

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或:

“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示例:

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

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说说你的理解。

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或:

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三、(2016·泰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导学号:

76392039)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

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

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

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

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

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

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

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

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

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

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

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

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⑨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

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

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

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⑩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

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

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

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不超过50字)

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在建造城市时,保护好旷野。

恰当处理好建造城市和保护旷野的关系。

2.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③段加点词语的理解。

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

3.第⑦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有何用意?

请作简要分析。

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拥有先进的通讯手段的勇敢者象征“城市”;遭遇的暴风雪象征“旷野”。

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①生动形象。

示例:

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②句式整齐。

示例一:

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示例二:

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