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035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高一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2017年3月15日凌晨,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与月亮近距离接触,人1欣贸到“木星合月”的美景同年10月中秋之夜,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的事件,爆炸量相当于540地TNT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系中同属于“大个子”的除了木星还有()

A.地球B.金星C.土星D.海王星

2.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轨道位置应该在()

A.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B.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

C.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D.火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3.以上材料中描述的天体系统层次最多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1.C2.A3.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天体系统层次及太阳系成员。

(1)太阳系中木星、土星都体积较大,属于“大个子”。

(2)小行星的轨道位置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3)材料中描述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地月系。

【1题详解】

太阳系中木星、土星都体积较大,属于“大个子”,选C。

【2题详解】

小行星的轨道位置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选A。

【3题详解】

材料中描述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地月系,选B。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摄氏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太阳大气层,从外向里分别是()

A.光球、色球、日冕B.光球、日冕、色球

C.日冕、色球、光球D.日冕、光球、色球

5.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中心区域

【答案】4.C5.A

【解析】

【4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外向里分别是日冕、色球、光球层,选C。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大痣”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A正确。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兰州B.海口C.上海D.昆明

7.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最合适营销的一组城市是()

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D.福州、广州、成都

【答案】6.D7.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兰州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30-140,海口为130左右,上海为110-120,昆明为140,故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昆明。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7题详解】

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读图可知成都、重庆、贵阳是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不适合使用太阳能。

故A、B、D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下面左图、右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8.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

9.当地球位于右图中的哪个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  )

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

【答案】8.D9.C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在夏至日附近。

根据右图中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北极靠近太阳的是夏至,所以最接近右图中的A位置,A对。

【9题详解】

当地球运动到右图中的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

结合前面分析,夏至日对应的位置是A位置,A对。

【考点定位】二分二至日的位置,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为晨昏线。

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此日,图中甲港的日落地方时为(  )

A.6:

20B.5:

20C.17:

40D.16:

40

11.此日,乙岛居民观察到日落时太阳的方位是(  )

A.东南B.东北C.正北D.西南

【答案】10.C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图示南亚地区,乙岛屿是斯里兰卡,岛屿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此时盛行东北季风,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图示晨昏线是晨线;赤道上任何时候都是6:

00日出,18:

00日落;同纬度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图示80°E此时正值日出时刻,比赤道日出时间晚20分钟,即甲日出时间是6:

20,而日落时间=24-日出时间=17:

40。

选C正确。

【11题详解】

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乙岛居民观察到日落时太阳的方位是西南。

选D正确。

考点:

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摄氏度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摄氏度的高温干热岩体。

读下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岩石圈()

A.就是指地壳B.全球厚度均一C.包括软流层D.由岩石组成

13.干热岩位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答案】12.D13.A

【解析】

【12题详解】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刚性盖层,包含地壳及上地幔中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岩石组成,据此分析选D。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3千米,据此干热岩应位于地壳中,选A。

【点睛】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含地壳及上地幔中软流层以上的刚性盖层,由岩石组成。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但地壳厚度不均,其中大陆部分的厚度平均33千米。

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大气反射B.②一地面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一太阳辐射

15.白天为雾天时,图中的()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答案】14.A15.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①—是经大气削弱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②一经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④一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

据此分析选项B、C、D错,选A。

【15题详解】

白天为雾天时,图中的①为经大气削弱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因为云雾增多,削弱加强,即①加强;②是经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削弱作用加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③为地面辐射,由于云雾多,削弱增强,地面获得热量减少,地面辐射③减弱;④为大气逆辐射,因云雾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增强。

据此选D。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A.1B.2C.3D.4

17.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间气压差异B.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D.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18.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A.

B.

C.

D.

【答案】16.D17.D18.B

【解析】

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等压面判读。

【16题详解】

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周围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周围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吹东北风。

故选D。

【17题详解】

由于池塘中的水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地热力环流。

所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故选D。

【18题详解】

池塘与周围陆地形成局地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陆地气压高。

故夏天的夜里的风向图可排除A、C。

再根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分布规律,可确定近地面的等压面陆地处高压上凸,池塘处低压下凹,故选B。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  蒸腾  降水  径流B.蒸腾蒸发降水径流

C.降水  蒸腾  蒸发  径流D.蒸发  降水  蒸腾径流

20.在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9.A20.D

【解析】

【19题详解】

①来自水圈,为蒸发;②来自生物圈,为植物蒸腾;③来自大气圈,为大气降水;④来自岩石圈,为径流。

故A正确。

【20题详解】

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图中④为径流,故D正确。

【点睛】本题容易,只需读出各箭头的出处即可。

读某种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

22.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答案】21.A22.B

【解析】

【21题详解】

图示地貌为冰斗、角峰、U型谷,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选A。

【2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貌为冰蚀地貌,在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的地区分布较广,据此选B。

【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

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24.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23.A24.C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A。

【24题详解】

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速降低携带物质沉积形成,属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故选C。

【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

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新疆气象台2月27日再次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受寒潮影响断疆北部地区再迎暴雪天气,新疆西北部积雪深度达30-70cm。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此次寒潮对新疆北部的主要危害是()

①危害人与牲畜②危害冬小麦③电信、电力中断④交通受阻⑤海上翻船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④

26.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B.随时做好防寒储备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25.D26.A

【解析】

【25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此次寒潮使得新疆北部地区再迎暴雪天气,暴雪天气会危害人与牲畜,导致电信、电力中断,交通受阻,冬小麦此时还没发芽,还在土壤中,不会产生影响,新疆是内陆地区,不会导致海上翻船。

【26题详解】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做好应对准备。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读下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回答下列各题。

27.据图可知()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28.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B.秋率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29.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检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由行建议乘坐飞机

④及时转移低注地区居民

⑤农田夜向防御霜冻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

【答案】27.D28.C29.C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夏秋季节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多,因此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台风一年四季均有形成;冬季没有台风在我国登陆,因此我国冬季不受台风影响。

故D正确,A、B、C错误。

【28题详解】

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可缓解旱情,为有利影响,不属于损失;秋季南方水稻不会受到冻害;台风过境往往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巨浪可以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大风翻江倒海,不利于鱼群聚集。

故C正确,A、B、D错误。

【29题详解】

加强监测和预报、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均可以预防台风灾害,但台风登陆,在强风、暴雨天气影响下航班不能起飞;霜冻多出现在深秋季节晴朗的夜晚。

因此③、⑤总不能预防台风灾害。

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但容易出现错选,解答时需注意对图文材料的解读。

30.遥感技术(RS)是对地表事物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遥感技术(RS)是对地表事物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获得资料的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据此分析选C。

【点睛】遥感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

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

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

二、综合题。

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水汽被(B)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和(D)地下径流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N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N三种循环中,______循环的水量最大,_______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答案】

(1)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蒸发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海陆间(3)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NM

【解析】

(1)海水在太阳辐射之下蒸发,后水体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因此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据图可知,A为海水蒸发环节,B为水汽输送环节,C为降水环节,D为地表径流环节,该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此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3)据图可知,P循环发生在陆地表面和陆地上空,因此属于陆地内循环,N循环发生在海洋表面和海洋上空,因此属于海上内循环。

(4)三类循环中,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海陆间水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点睛】

(1)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水循环的意义:

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答案】

(1)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

干早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

【解析】

(1)由图示景观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

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2)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

沙丘。

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的第一场雪来了!

来自贵州省气象台消息,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偏东路径冷空气的持续影响,今天(2018年1月3日)夜间至7日,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维持低温阴雨天气,其中在仁市、遵义市中东部、黔东南州北部和东部、毕节市北部,黔南州北部有雨夹雪或冻雨,地势高处路段桥梁和隧道口将出现道路结冰。

冬天扎扎实实地来了。

材料二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活动,也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天气。

入侵南方的强寒潮,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

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耗损土壤肥力,还会湮理田园。

(1)图中显示,不易受到寒潮影响的地形区是_______和_______,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寒潮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_________,它的破坏性表现在:

________。

【答案】

(1)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寒冷气流难以爬上,云贵高原纬度低,受重重山脉阻挡

(2)寒潮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它的破坏性体现在:

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对交通和通信造成极大的危害,对生活带来不便

【解析】

(1)据图可知,不易受到寒潮影响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