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795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docx

学年中考语文四川省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

考点跟踪突破12 断句与翻译

一、(·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

“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 穷尽,用尽

(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到,等到

(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已经

(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 数篇,几篇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

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论语》)

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二、(·邵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

“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

【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

【注释】①踊:

yī,通“一”。

偾:

fèn,偾事,坏事。

③舒:

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

④以财发身:

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

⑤以身发财:

用生命敛钱发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

C.一国兴仁(兴起)

D.踊人贪戾(暴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由是搏击豪强

C.生财有大道

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A.威不能行/一令乎

B.以/宣尝为二千石

C.则/财恒足矣

D.仁者/以财发身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5.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6.将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

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生产财富的人很多,消费财富的人很少。

7.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

①“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②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三、(·营口)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

合宜,恰切。

《礼记·中庸》:

“义者,宜也。

”②之:

往。

③煦煦:

和蔼可亲的样子。

这里指小恩小惠。

④孑孑(jié):

谨小慎微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博爱之谓仁叫作,称作

(2)老子之小仁义 认为……小,轻视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

4.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不一致。

理由是:

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而自己所说的“道德”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

四、(·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特殊原因

(3)累寸不已停止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被……感动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

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

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

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五、(·广东)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

【注释】①原:

原国。

②卫:

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遂与大夫期十日 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 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 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

请说明理由。

(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__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__(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

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

(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