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773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检测卷.docx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专题一检测卷

专题一检测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峥嵘(róng)        遒劲(qiú)

磕绊(kē)引吭高歌(háng)

B.浪遏(è)惆怅(chàng)

百舸(gě)自艾自怜(āi)

C.晨曦(xī)恪守(gè)

纤巧(xiān)面面相觑(qù)

D.颤抖(zhàn)乖僻(pì)

蛮横(hèng)瞠目结舌(chēng)

解析 B项自艾自怜yì;C项恪守kè;D项颤抖chàn。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耿介 震撼 待价而估 戴罪立功

B.缄默 肢解 价值联城 见兔顾犬

C.惦念 谛造 老生常谈 尸位素餐

D.彪悍 针砭 助纣为虐 辅车相依

解析 A项待价而沽;B项价值连城;C项缔造。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解析 B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这里说“他们分别近十年”,说明原来认识,所以使用不恰当。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青年人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B.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解析 B项“……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句式杂糅。

应改为“……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研究的发现”。

C项前后不一致,前面用“能否”,后面对应了“能够”。

D项有歧义,“各种”修饰“民族”还是“体育比赛”,表意不明;“赛歌”不是“体育比赛”。

答案 A

5.下面两副对联各缺一半,请将备选短语加以整合,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

备选短语:

千秋      片纸      九州

松涛梦俗尘芝兰魂

水甜幽泉香凭崖畔竹院赠绿

歌唱东方红风云胸中贮能缩天下意

书画院对联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一笔可画古今情

茶叶店对联 上联:

幽借山巅云雾质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联的要求及形式是固定的,在给出上联或下联并给出备选短语的基础上完成对联,难度较小。

答案 书画院对联上联:

片纸能缩天下意

茶叶店对联下联:

香凭崖畔芝兰魂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

“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

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

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

孙甫、蔡襄上言:

“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坐是降工尚书,知颍州。

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

殊即驰奏曰:

“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已而薨。

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权:

权且。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

邀请。

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规:

规范。

D.以不视疾为恨恨:

遗憾。

解析 C项规:

获取。

答案 C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爱其不欺      其孰能讥之乎

B.延范仲淹以教后生焉用亡郑以陪邻

C.当世知名之士蚓无爪牙之利

D.坐是降工部尚书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 A项第一个是代词,代晏殊,第二个是疑问代词,谁;B项连词,来;C项第一个助词,的,第二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是指示代词,这,第二个是,正确,对。

答案 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晏殊推进贤才的一组是(  )(3分)

①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②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③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④欲因群材以更治。

⑤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解析 ①为兴办教育;④是皇帝作为。

答案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因而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从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点。

C.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

可见,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

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解析 B项“役使官兵”为辅臣例宣所为。

答案 B

三、(24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着帘子汇报,使太后在帘子内听政,不能看到他们是谁。

(2)晏殊平日喜爱交游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

(3)我是老毛病犯了,马上就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

【参考译文】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时便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任江南地区安抚使,以神童的名义向朝廷推荐晏殊。

皇帝召晏殊和千余名进士一起参加殿试。

晏殊文采神气没有被这种场合所震慑,提笔成文。

皇帝很是欣赏,赐晏殊同进士出身。

两天之后,又进行诗赋策论的复试。

(接到题目后)晏殊说: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文题,请换其他题目考我。

”皇帝喜爱他诚实的品格,等到他写完文赋,多次称道此文。

宋仁宗即位后,章献明肃太后根据先帝遗诏授权临朝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向太后上奏言事(专擅朝政),朝中众臣慑于他们的权势,无人敢非议。

晏殊进言:

“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帘汇报,使太后不能看到他们是谁。

”此事方定。

由于有次去玉清昭应宫,侍从拿着板笏在他之后才赶来,晏殊怒了,用笏板撞他,把他牙齿打折了,御史大夫就此事上奏弹劾晏殊,晏殊被免官,贬谪到宣州。

过了几个月,改至应天府任职。

晏殊延请范仲淹收徒讲学,兴办教育。

自从五代以来,天下的学校荒废,兴办教育是从晏殊开始的。

太后拜谒太庙,有人奏请太后穿衮冕拜谒。

太后拿这个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回答。

朝廷正在陕西用兵的时候,晏殊请求罢除内臣监兵,不用阵图强行命令诸将,使得将军能够根据敌军形势决定攻守策略;并且招募弓箭手,培训他们,以备战斗。

晏殊又请求拿出宫中多余的器物变卖以资助边境军费。

这些建议都被施行。

晏殊平日喜爱交游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

晏殊为相后,更加致力于选拔贤材,于是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被重用。

担任要职的人,多是一时的贤士。

皇帝亦励精图治,意气风发,想要凭借群材来革新政治,于是小人佞臣都受到打击。

孙甫、蔡襄上言:

“宸妃所生的陛下是天下的主人(这个就是有名的“狸猫换太子”),而晏殊曾接诏令为陛下生母作墓志铭,然而晏殊并无作为,此事便这样过去了。

”又有人上奏说晏殊役使官兵治僦舍来获得私利。

由于这个,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贬谪到颍州。

然当年晏殊因为章献太后(仁宗养母)正在临朝,所以不敢修仁宗生母的墓志铭;并且所谓晏殊差使的士兵,是辅臣例宣借用的,时人认为这不是晏殊的罪过。

过了一年,疾病加剧,皇帝乘车将要探访他病情。

晏殊立即派人飞马上奏说:

“无非是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快要好了,不足让陛下担忧。

”不久病逝。

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皇帝因为没有探访他病情而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雕刻他碑首为“旧学之碑”。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分析其寓意。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其主要特点就在于托物言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与情感。

答案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讽刺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本诗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

请简述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但此类试题一般有一个较好的答案,请注意选择。

答案 用“天地”好。

一是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或突出正气充满天地);二是“秋后”与“清霜”重复,且与前句“飞花”不对仗;三是“天地”代指“人间”,使诗寓意深刻,扣住主旨。

(答出一条理由即可。

不陈述理由本题不给分。

说“秋后”好,言之有理也给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劝君莫惜金缕衣,________________。

(杜秋娘《金缕衣》)

(2)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

(《孟子》)

(4)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1)万类霜天竞自由 劝君惜取少年时 

(2)觉今是而昨非 相逢何必曾相识 (3)激扬文字 死于安乐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四、(11分)

1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对“享乐主义”的要义进行简要概述。

(不超过60个字)(4分)

学者们把希腊伦理思想划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从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犬儒派到斯多噶派的苦行主义,另一条是从德谟克利特、昔勒尼派到伊壁鸠鲁派的享乐主义。

其实,两者的差距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把灵魂看作是幸福的居所,主张物质生活上的节制和淡泊,只是他们并不反对享受来之不易的自然的快乐罢了。

至于号称享乐学派的昔勒尼派,其首领阿里斯底波同样承认智慧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带来快乐,而财富本身并不值得追求。

当一个富翁把他带到家里炫耀住宅的华丽时,他把唾沫吐在富翁的脸上,轻蔑地说道,在铺满大理石的地板上实在找不到一个更合适于吐痰的地方。

垂暮之年,他告诉他的女儿兼学生阿莱特,他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乃是“不要重视非必要的东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答题要点的全面,做题时往往忽略昔勒尼派的观点。

答案 把灵魂看作幸福的居所,主张物质生活上的节制和淡泊,不反对享受自然的快乐,承认智慧能带来快乐,财富本身不值得追求。

14.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要求:

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

(4分)

郑州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日前喜获丰收,然而由于销路不好,收购价每斤只有四五分钱,所以他决定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

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短短几天韩洪刚60亩地里的20万公斤萝卜都有了着落,但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市民的不文明采摘行为,致使其他蔬菜遭了殃:

韩洪刚套种在萝卜地里的70多亩红薯,被偷挖走了三四万斤,地边上种的两亩菠菜,也被拔得只剩下三分之一。

这让他损失惨重。

一些刚得到消息但一无所获的市民还发出了抱怨:

报纸登了,拿着报纸来,但是这儿什么都没有,糊弄老百姓,他是一种炒作。

对此,韩洪刚既伤心又委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点评新闻,首先要表明观点,切中要害。

其次,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

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

最后,点评要讲究艺术性。

看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好表述的角度,这样才能做到新颖、独到。

答案 ①市民素质低下;②菜贱伤农;③盲从导致集体道德失范等。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如①:

这个新闻事件折射出了部分市民素质低下。

韩洪刚免费赠送萝卜实属好意,但一些人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好处的同时,顺手牵羊,偷挖别人的红薯,偷拔别人的蔬菜,就显得不文明不道德了。

这件事不仅暴露出一部分市民贪多务得、见了便宜就占的自私心理,也提醒我们提升国民素质任重而道远。

15.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位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和研究程序,开始认真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

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家长知悉,以高考不考为由,要孩子敷衍了事。

如果你是这位学生,将如何劝说家长?

(不超过40字)(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爸爸,“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不能马虎!

这阶段的努力使我收获不少,这种探究能力也是高考所需要的,希望你能支持!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另一种纪念碑

李 锐

①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

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

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

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

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②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

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

凤凰的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③其实,一个游子,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

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

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

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

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

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④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

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

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的,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民歌集成”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大大小小的文名。

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

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

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

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鸣?

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

⑤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

“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

”所谓“大音稀声”,所谓“有大美而不言”。

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

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抗衡而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

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国语”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得卓尔不群。

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

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

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

⑥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

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

这块土地曾经以它无数次的对中原文化的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

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

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

⑦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

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

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

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

(有删改)

16.作者为什么说“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

结合前三段,简要回答。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主要根据第一段的最后两句和第三段的开头部分理解。

答案 他去世在遥远的的北京,回到故乡的只是他的骨灰。

他是一个精神的游子,而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

17.文中第4段写到了对沈从文先生的“误解和误读”,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一是手法的运用,二是对沈从文的多重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引人深思。

答案 以对比和连续发问的方式,突出沈从文在深沉美丽的文字中蕴含着悲悯情怀,表现沈从文的伟大;表现作者对沈从文被误解的痛心以及对现代社会人们诗情枯萎现状的深深忧虑,引起人们的深刻反省。

18.从文中看,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独特”之处?

请概括作答。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

答案 

(1)取材湘西,富有诗意;

(2)暗含悲痛,悲天悯地;(3)从容镇静,优美大度;(4)超然世外,率真自然。

19.题目“另一种纪念碑”的在文中含义是什么?

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答题顺序,好处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结构,二是主题。

答案 第一问:

“另一种纪念碑”指的是沈从文创作的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沈从文不朽的纪念。

第二问:

(1)一个“另”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蕴含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沈从文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及深远的艺术影响,深沉蕴藉,引人深思。

六、作文(40分)

20.杨子在《十八岁和其他》一文中写到了自己的“读书的苦乐”,谈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请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以“读书的苦与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标题自拟;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或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