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713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

《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师培训教材.docx

摄影师培训教材

摄影师高级考评员培训班讲义钱元凯主讲

一、镜头的像差

一个理想的镜头,应能在全部有效视场内将物平面上的每一个物点都在像平面上相应的位置处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点。

但是实际的物镜并不能在像面上各处都形成理想的像。

物镜所形成的实际影像与理想影像之间的差异称为像差。

常见的像差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单色像差

单色光形成的像差。

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球差。

一束平行于透镜光轴或与光轴夹角较小的光线称为近轴光线。

当近轴光线通过球面透镜时,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与经过透镜边缘的光线不能相交于一点。

这种像差是由于透镜的表面是球面而产生的,因此称为球差。

焦距越长、相对孔径越大,球差越严重。

球差使一个明锐的光点变成模糊的光斑,而且光斑的大小与亮度的分布还随胶片的位置而改变(图3.15)。

使用非球面的镜片可以有效地减小球差。

2.彗差。

与镜头光轴倾斜入射的光线称为远轴光线。

当远轴光线经过镜头时也无法汇聚于一点,经常是形成一个彗星状的光斑(图3.16a、b),因此将这种像差称为彗差。

彗差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像差:

即使设法消除了初级彗差后,常会产生出较小但是形状更复杂的二级彗差(图3.16c)。

3.像散。

当一束很细的远轴光线经过镜头时会形成两条微小的焦线,一条沿着从画面中心指向边缘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或弧矢焦线,另一条则沿着以画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称为切向或子午焦线。

真正的像在两条焦线的中间,呈现为一个比较模糊的光斑(图3.17)。

由于两条焦线彼此分离,因此这个像差称为像散。

像散使画面边缘在子午与弧矢两个方向具有不同的清晰度。

4.像面弯曲。

垂直于光轴的物平面成像,像面成为一个弯曲的曲面,称为像面弯曲,又称为像场弯曲或简称为场曲(图3.18)。

存在像面弯曲的镜头对平面物体成像时,画面的中部与周边部分不可能同时调准焦点。

5.畸变。

直线的影像变为曲线称为畸变。

按照直线弯曲的方向,畸变又可以分为枕型畸变(又称为正畸变)(图3.19a)及桶型畸变(又称为负畸变)(图3.19b)。

畸变经常是由于镜头光学结构与光圈位置不对称引起的。

与其他像差相比,畸变有一些特点:

在视场的中央畸变为零,距画面中心越远畸变越大;通过视场中心的直线无畸变;畸变不影响镜头的清晰度。

二、色差

当物方发出的是多种颜色的混合光(例如白光)时,除了各种色光在通过镜头时各自都会产生单色像差之外,从物方某点发出任何一束混合光线经过镜头后都不再汇聚于同一个像点,这种像差称为色差,又称为色散。

色差随镜头焦距的增加而增大。

色差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1.位置色差。

一束平行于光轴(或光轴附近)的光线经过镜头之后汇聚于前后不同位置的像点上,其中短波(蓝紫)光线焦距短、长波(红光)焦距较长,这种像差称为位置色差或轴向色差。

位置色差常使白光的像点变成一个由多种彩色光环套叠的光斑(图3.20a)。

在红外摄影时,由于参与成像的光线主要是比红光波长更长的红外光,焦距比可见光更长,因此在镜筒上专门刻制了一个调焦标志,并以字符“R”标示。

使用红外胶片时,应在正常调焦之后,将调焦环的物距刻度转到“R”位置,补偿由于红外光色散所形成的调焦误差。

2.倍率色差。

轴外光点发出的混合光线通过镜头之后汇聚于不同的高度上,使影像的边缘分解出朦胧的彩虹。

这种色差称为倍率色差,又称为横向色差或垂直轴色差(图3.20b)。

现在广泛使用各种低色散、高折射率与高色散、低折射率的特殊光学玻璃制造透镜以消除色散。

当能够使两种色光例如红、蓝光或黄、蓝光的焦点重合,则称该镜头为消色差镜头,若可以大幅度减弱三种或更多种色光的色差,则称为超消色差。

各种像差虽然表现不同,却又有些共同的特点。

镜头的成像质量是以上各种像差综合作用的结果。

虽然设计师可以用优选镜头光学结构、采用特殊的光学材料、选择光圈位置、采用双胶合镜组等多种手段成功地削弱任何一种像差,但是同时又可能诱发了其他几种像差,因此永远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最好”的镜头。

厂家只能根据镜头的用途与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综合平衡各种像差,力求更好;我们则应全面考虑镜头的性能、质量、价格与用途决定取舍。

在7种像差中,收缩光圈可以明显地改善球差、彗差、轴向色差并减弱像面弯曲的影响。

因此只要条件许可,使用F8—F11的中小孔径可以获得较好的像质,尤其是对于长焦镜头或低档的镜头,更能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视场角较小的近轴光线仅受球差与位置色差的影响,收缩光圈又都能明显改善,因此光圈的大小对画面中部的像质影响更显著。

焦距越长球差与位置色差越严重,因此广角镜头的像场中心成像一般都优于长焦镜头。

影响视场边缘的远轴光线受5种像差的影响,其中的像散与倍率色差还不能用光圈控制,因此广角镜头画面边缘的像质会显著劣化,而长焦镜头却比较容易在全画幅中得到比较一致的影像。

(表1)中总结了各种像差的分类、名称、分布的位置、典型特征及克服的方法,可供读者参考。

二、镜头光学素质的检测与评价

在第三节中讲述了七种像差,镜头的成像质量正是这些像差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是由于直接度量这些像差并得到定性的结果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各国的厂商与质检部门经常用以下六个指标综合判断镜头的光学素质。

我们应当熟悉这些指标的含义与标准,以便能从摄影刊物的测试报告中判断一个镜头的优劣。

一、分辨率

镜头的分辨率是指镜头分辩景物细节的能力。

各国都用黑白相间的线条组作为分辨率测试的标板,一条黑线与一条相邻的白线称为一个线对,分辨率以镜头像面上每毫米能读出多少线对表示,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

镜头分辨率的测试值会随着测试方法与测试条件而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测试标板的特性:

标板的反差越高,线条越细长分辨率读数越高。

测试的方法:

用显微镜直接观察镜头形成的空间影像得到的目视分辨率读数最高;用被测镜头将特殊的标板投影到屏幕上所能判读出的投影分辨率其次;用胶片直接拍摄标板后在胶片上读出的摄影分辨率最低。

为了能尽量体现实际使用的效果,在面向用户的测试中,主要采用摄影分辨率的测试法。

摄影分辨率还会受到胶片质量、曝光条件、显影条件等诸多条件的影响。

由于分辨率的测试结果的这种不稳定性,我们应注意收集同一个测试站点(如国外某些知名杂志的测试专栏)的测试报告,以供参考,而不能用不同国家、不同系统的测试结果比较两个镜头的优劣。

在本书的附录中刊载了我国镜头分级的国家标准,从中可以发现:

标准镜头的分辨率最高、变焦镜头不如定焦镜头、大画幅镜头不如小画幅镜头;长焦距镜头分辨率较低但是分布比较均匀;广角镜头中心较高,边缘明显下降。

因此评价镜头分辨率的优劣时最好用同类的镜头进行比较,否则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间的差异。

国家标准仅要求用国产黑白胶卷测试镜头全开光圈时的分辨率,国外则经常测试镜头在其他光圈下的分辨率,更能反映出镜头在不同光圈下像质的变化。

二、镜头的锐度与调制传递函数

锐度表示镜头反映景物中细微的影调与色调差别的能力。

为了更形象的表现锐度与分辨率的关系及区别,在(图3.21)中展示了三种镜头对高反差与低反差两种分辨率标板所成的像。

从图中可见:

高锐度、低分辨率镜头的影像边缘非常锐利,在分辨率要求不高或景物对比度较低时,影像的质量明显较好,而高分辨率、低锐度的镜头则在景物对比度较高时有更高的分辨率。

当景物的反差较低时,分辨率迅速下降,以致于在胶片上很难再现皮肤的质感、纺织品的纹理等明暗与色彩细微变化的细节。

人像摄影中常用的柔焦镜就是刻意降低镜头锐度以便柔化皮肤缺陷的附加镜。

由于锐度对低反差景物的像质影响更大,因此国外常用低反差标板的分辨率来显示镜头的锐度。

光学仪器行业用“传递函数”(简称“MTF”)表示镜头的锐度,MTF值的范围在0—1(或0—100%)之间变化,MTF值越大,镜头的锐度越高。

一个镜头的MTF值随测试标板线条的疏密程度而变化,国外一般在像面上每毫米有10、20或40条线条的条件下测试,称为的空间频率为10、20、40线对/毫米。

原国家标准则要求在空间频率为30(线对/毫米)的条件下测试。

一个镜头的MTF值还随着镜头的孔径及在画面上的测试位置而改变。

由于影响MTF值的参数较多,所以有多种表示镜头MTF值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图示法。

(图3.22)是一个变焦镜头在210mm/5.6(图a)与70mm/4(图b)两种焦距段的MTF测试图。

图中用空间频率作横座标、用MTF值(%)作纵座标,表示被测镜头在画面的中部、四周与四角传递函数值随影像的空间频率而改变的规律。

从图中可见:

长焦端中心与边缘像质比较一致,而在短焦端中心的MTF值明显高于周边区域。

从图中还可以发现:

MTF值随空间频率的提高而下降,曲线下降得越漫,镜头的锐度越高,这是所有镜头的普遍规律。

因此我们在阅读镜头的MTF测试数据时,首先应了解是在什么空间频率下测试的。

图中曲线与垂直粗线的焦点是空间频率为30线对/毫米时的MTF值,常用它简明的表示镜头的锐度。

(图3.23)是两隻名牌镜头卡尔.蔡司SonnarT*180mm/1:

2.8(曲线“Z”)与徕兹Elmarit-R180mm/1:

2.8(曲线L)的MTF的对比曲线,它显示出在不同的光圈下视场中不同位置MTF值的分布状态。

这是现在最常用的表达形式。

a图是全开孔径、b图是F8孔径。

横座标表示从画面中心到测试点的距离(毫米)纵座标表示相应的MTF值(%)。

三组曲线分别对应于空间频率为10、20、40(线对/毫米)的曲线,实线与虚线表示径向与切向的MTF曲线,实现与虚线分离表示镜头的像散较大。

从图a中可见在全开光圈时,在画面中心区两个镜头差别甚微,在整个视场中像质都比较均匀,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由于像散的分布不同,蔡司在画面的中部较好而徕兹则在画面边缘占优势。

从b图可见,收缩光圈后在画面的中部蔡司镜头MTF曲线明显升高,表明其锐度显著提高并优于徕兹,但是在画面的边缘由于像散的恶化(实线与虚线分离)造成像质下降。

现在国内外大多数厂商都应用(图3.23)的方式表示镜头传递函数的特点。

从上文可知,判读镜头传递函数曲线图的原则是:

各条曲线越高越好、越平直(中心边缘越一致)越好、一对子午、弧矢曲线越接近越好。

三、杂光

投射到胶片上的非成像光线称为杂光。

射入镜头的成像光线有些会在镜片表面被反射(图3.24中“A”),这些反射光线还可能被其他镜片再次反射到底片上,一般的镜头中,杂光主要是由这种镜片的二次反光形成的。

在中低档的镜头与相机中,镜框、镜筒、机身内壁的反光(图3.24中“C”)及劣质遮光罩的反光(图3.24中“D”)也会造成严重的杂光。

镜头发霉或镜片沾有灰尘、指痕、表面擦花、划伤也都会产生杂光(图3.24中“B”)。

杂光在整个画面上增加了一层灰雾,大大降低了影像色彩的饱和度。

在画面的阴影区灰雾可能掩盖了景物的细节与层次,影响尤其严重。

采用双胶合透镜、减少镜头的反光面、在镜片表面镀膜以减少反光、在镜头与机身内喷涂防反光的涂料、设置挡光板、制造防光纹都可以有效的减少杂光。

这里应当特别指出:

镜头的多层镀膜不仅可以减少反光、削弱杂光,还能增加镜头的透过率、改善镜头的彩色还原,因此是提高镜头光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保持镜头清洁、使用合适的遮光罩(特别是可以根据镜头焦距调整长度的橡皮遮光罩)则是用户防止杂光的有力的措施。

测试中用杂光系数衡量杂光的多少,它表示杂光在底片所接受的总光能中所占的百分比。

四、照度均匀性

照度均匀性表示镜头对照明均匀的面光源成像时,底片上边缘照度与中心照度的百分比。

广角与超广角镜头由于视场角大,斜射到视场边缘的光线照度较低,再加上镜框拦光减小了远轴光线的通光孔径(图3.25)照度均匀性都偏低,甚至会使画面四角发黑。

照度均匀性仅对广角与超广角镜头或某些大孔径的标准、中焦镜头才有重要的意义,收缩光圈后能明显地改善照度均匀性。

五、色贡献(色增生、彩色还原)

色贡献表明镜头对景物色彩正确还原的能力,它是由正确选择光学玻璃与镀膜的膜系保证的。

镜头的色贡献是由表示镜头对蓝、绿、红三种颜色还原能力的色贡献指数(一组3个数)表示的。

由于彩色负片在扩印放大时,还能对色彩进行大幅度的校正与调节,因此色贡献仅对彩色反转片的拍摄才有实际意义。

六、畸变

检测时用相对畸变表示镜头畸变的大小。

在像面上取一个特征点A,A点到视场中心的距离是视场对角线之半的0.85倍。

相对畸变是指A点的理论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的相对误差(图3.26):

(3.11)

式中:

q相对畸变(%);

Y视场中特征点到视场中心的实际距离;

Y0视场中特征点到视场中心的理论距离。

下面摘录了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中有关镜头光学素质分等、分级的若干检测标准,供读者参考。

 

三、镜头的选择

选择镜头,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选择镜头的焦距段

在(表7)中列出了各种焦距段镜头的特点及适用的拍摄题材。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所需的焦距范围。

但是对于多数从影时间不长的业余爱好者,一时难于确定主攻方向,则可以考虑配置一套135相机的通用镜头。

(表3.3)镜头按视场角分类的特性、用途对照表

对于追求像质、偏爱定焦镜头的人士,28(24)mm、50mm、100(105)mm、200(180)mm4支镜头应为首选,它们涵盖了广角至长焦段,焦距分布均匀,可以满足多数题材的拍摄

如果并不想作太多的投入,仅打算今后一镜走天下,28—105(135)mm或28—200mm的变焦镜头可以作优先考虑的方案。

前者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像质、后者性能价格比较好,但是过大的变焦比影响了像质,不宜高倍放大。

28—70(80、85)mm+70(80)—210(200)mm这两个焦距段的变焦镜头技术成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稳定、价格合理。

这种搭配应当是目前我国影友最佳的选择。

如果资金十分紧张,还可以暂购28—70(80)mm镜头,待日后再添置中长焦距变焦镜头。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向广角端扩展,可以考虑增购20(24)mm定焦镜头或以24—70mm变焦镜头代替28-70的变焦头,向长焦端扩展则可以考虑用75—210mm换购70—300mm变焦镜头。

对于兴趣广泛、资金雄厚的人士,18(20)—35(40)mm+35(28)—105mm+100—300mm这3镜组合,已经可以算是高端配置了。

最后应当特别指出,中档的变焦镜头到300mm焦距段孔径只有F5.6,手持摄影的手振下限约为1/300—1/500秒,室外光线稍有不足就需要全开孔径摄影。

如果业余人士不习惯使用ISO400的高速胶卷、不习惯经常使用三脚架,则很难用300mm的长焦端取得好结果。

因此镜头组合的上限还是到200mm为好。

二、选择镜头的孔径

镜头也可以根据最大相对孔径分类。

当最大相对孔径大于1:

2.8时称为强光镜头或大孔径镜头,最大相对孔径在1:

2.8到1:

5.6之间是中等孔径的镜头,最大相对孔径小于1:

5.6的镜头是小孔径镜头。

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决定孔径选择的因素只有两个:

一是拍摄条件,二是拍摄题材。

以静态摄影(风光、静物、旅游生活、静物、建筑、花卉等)为主的人士,轻巧便携、物美价廉的中小孔径镜头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

常在苛刻条件下从事动态摄影(体育、新闻、舞台、生态)者,则应当适当考虑大孔径的镜头。

照明条件不定的民俗、记实摄影选择孔径应以经济承受能力为准。

小孔径镜头偶然在暗光下工作时,可以考虑使用高速胶卷。

也可以在小孔径的变焦镜头组合之外,再添购一支F1.4—1.8的标准镜头,以解暗光下的燃眉之急。

大孔径镜头的重量是中小孔径镜头的2—3倍,如果想用它们拍摄风光、旅游照,则还当考虑个人体力的承受能力。

三、选择镜头的素质与价格

许多业余影友一直在不惜工本地寻求“最好”的镜头,这也体现了大家对摄影艺术执着的追求。

但是其中又有太多的误区。

其一、认为昂贵的大孔径镜头最好。

高级的大孔径镜头、以优良的材质、精细的加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与耐用度。

是为专业人士在严酷的环境下可靠工作而研制的。

大孔径镜头价格是普通镜头的2—3倍。

主要贵在产量少,生产率低,需要用户来分摊研发与生产的成本。

大量测试表明大孔径镜头在F8—F16的光圈下与中小孔径镜头相比,像质的优势并不明显。

追寻大孔径镜头的人必须明白,多花的钱主要是为了购买暗光摄影的能力。

其二、盲目追求名牌镜头。

名牌镜头从总体上看,的确有其特色,但是在整个系列中也难免有败笔。

测试更表明,有些名牌厂家,集中精力研制专业的优质镜头,普通经济型镜头的性能价格比远不如专业镜头厂同级的产品。

国外的摄影师每人拥有多支镜头,它们集中购买一个厂家的产品,是为了便于享受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援与售后服务(如定期检测),同时也使自己的镜头群具备了该厂产品的特点。

如果我们只是盲目的购买1、2支名牌镜头,如何保证物有所值?

其三、好镜头就能出好照片。

好镜头的确有助于拍出好照片,但是好镜头并不能保证拍出好照片。

照片的技术质量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最后的结果,它取决于镜头、胶卷、调焦、曝光、冲洗、印放等一系列器材与操作的质量。

大量的统计表明:

135底片的分辨率若可以达到50线对/毫米,放大后都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清晰度。

大量的测试显示:

虽然优质镜头的摄影分辨率都可以高达90线对/毫米以上,但是在业余爱好者手中却很难拍出50线对/毫米的清晰度。

反之,多数国产镜头在精心操作之下,最优光圈都可以达到70线对/毫米的分辨率。

节衣缩食求购大孔径名牌镜头,不如量力而行选购适用的中档镜头,用节约的钱购胶卷去实践探索,最后得到的好照片恐怕会更多些。

每个人根据拍摄的题材、特点与条件,都会有自己特殊的需求。

例如;多数摄影题材并不需要微距段;以拍摄黑白或彩色负片为主的人大可不必追求彩色还原(彩扩的色彩失真比劣质镜头的色彩失真严重得多);若不从事建筑、科技、复制摄影,畸变与像场弯曲也不是主要指标;人像摄影有时还欢迎球差(有轻微的柔焦效果)、对画面周边像质的要求也比风光摄影低得多;室外摄影要考虑器材的体积与总量;暗光摄影要考虑镜头的孔径;……。

业余摄影爱好者盲目追求价格高昂的高档镜头绝非明智之举。

每个镜头的设计师都清楚,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好的镜头,他们设计之前首先考虑的是:

这个镜头将是为哪个摄影群体服务的。

现在,在国内的摄影报刊与杂志上几乎能查找到所有市售镜头的测评报告(包括许多国外的测试报告)。

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也考虑自己经济能力,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最好”的镜头:

当你的需求与设计师的设计目标相吻合时,这个镜头对你就是最好的!

四、选择镜头的操控性能

镜头的主要任务是成像,但是又必须由人操作控制才能正常工作。

因此镜头的操控性能也是镜头极其重要的指标。

镜头的操作、控制性能主要由以下项目构成:

调焦操作;调焦环的位置、宽度、转角、转向、间隙、手感决定了调焦操作的难易程度。

其中特别要注意自动调焦镜头的手动调焦能力。

自动调焦镜头均有手动调焦的功能,以便在自动调焦失效时,仍能调焦拍摄。

但是许多自动调焦镜头手动调焦能力极差:

调焦环细小并位于镜头前端(防止自动调焦时误触摸调焦环损坏自动调焦机构)难于持握,调焦环转角很小、间隙极大(以保证自动调焦的速度),影响手动调焦精度。

有些机种从自动调焦转为手动调焦时镜头首先要返回到无限远,必须重新调焦,无法对自动调焦进行微量的修正。

对于宾德、尼康等手动调焦与自动调焦互相兼容的相机,如果想在手动机身上使用自动调焦的镜头,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以免日后因调焦不准影响照片的清晰度。

同一个机身上配置的手动调焦镜头调焦环的转动方向应尽量一致,以便缩短快速调焦的时间。

变焦操作:

注意变焦环的位置、宽度、转角、间隙、手感。

电动变焦的镜头要注意用变焦环电动变焦时,变焦速度与最小变焦量的控制能力。

手动调焦的镜头还要注意变焦时焦点漂移不可过大。

单环变焦的操控性比双环更好,但是要注意单环镜头不得蠕动。

光圈的操作:

光圈分挡是否够细(半挡)。

光圈定位弹销手感是否明显。

指示标记是否齐备:

距离刻度分段是否足够、是否有景深刻度、红外线对焦标记、浮动光圈长焦端指示标记及安装镜头的对准标记。

前镜是否转动。

有些镜头调焦与变焦时仅内部镜组移动,或前镜平行移动,这种镜头易于使用偏振镜、特殊效果镜及特殊的遮光罩。

附件通用性:

能否配用通用的滤光镜;长焦镜头是否有底螺钉孔;有内藏遮光罩的镜头,遮光罩效率如何,能否换用通用的遮光罩。

重量与体积:

重量能否带得动,尺寸能否放入摄影包中。

五、镜头与附件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兼容的镜头与附件不仅能节约大量重复的投资,还能减轻摄影包的重量。

如果已经有多种品牌的手动调焦单反相机,可以考虑购买使用百搭2型接口的腾龙镜头,以一镜配多机。

俄国的螺纹接口镜头加用接圈后可用于除尼康之外的各种手动调焦的单反相机,十分适于喜好定焦镜头的工薪族。

尼康与宾德的单反相机均保证自己的手动调焦与自动调焦的镜头可以互换使用,有利于器材的升级与扩展。

购置(1.4倍或2倍增倍镜也是延长镜头(特别是对大孔径长焦镜头)焦距段的一种经济的选择。

如果能选择滤光镜螺纹一致的镜头,将有利于特殊滤光镜的兼容性。

选择镜头实际上也是对我们摄影光学知识水平的实际考核。

综合考虑以上5个因素、理智的思考、仔细的比较、冷静的分析,我们都应当能作出最佳的决策。

四、数字相机的选择

选择数字相机包括常规参数与性能、特殊参数与性能及总体方案的选择三部分。

由于常规参数与性能的选择与传统相机相同,在本文中略去。

一、选择有关影像素质的参数

1.影像的总像素、有效像素素数与影像的分辨率

分辨率决定了从相机输出的数字文件转换成图片的清晰程度与尺寸,是数字相机最主要的性能指标。

相机所记录的数字影像的最高分辨率又与组成影像的像素数量有关,通常有三种描述数字相机像素数量的指标:

影像传感器的总像素,表示传感器芯片所具有像素(感光元件)的总量;影像传感器的有效像素,表示传感器实际参与成像的像素数量;影像的分辨率,表示数字相机经过运算后可以输出的像素量。

这三种像素量中仅由有效像素确定数字相机的分辨率,有效像素数量越大,分辨率越高。

平时所谈及数字相机的像素量就是指有效像素的总量。

但是像素数量又不是影响分辨率的唯一因素。

影像传感器芯片的大小、单个像素的尺寸、传感器自身的结构与质量、对采集到的数据处理的算法也能影响分辨率。

例如同样是200万像素,专业级数字相机由于影像传感器芯片更大,像质一般比消费型的更好。

选购注意:

注意识别相机的有效像素。

比较相机宣传材料中影像传感器的像素量与影像分辨率(又称为影像的像素量、影像记录像素、影像文件的尺寸、影像文件的大小等)的数据,等于或略小于传感器像素量的影像分辨率,才是传感器的有效像素量或影像的实际分辨率。

注意根据用途选择相机的有效像素。

不同的用途要求不同的输出影像分辨率:

试验表明,现代数字相机所拍摄的影像,在250毫米距离上观察时,用数字彩扩以不同精度输出所得到照片的感觉为(视力1.0的眼睛):

300—250ppi极好,主要用于高精度的彩色印刷;200ppi很好,可以达到普通传统照片的水平;140ppi好,不经对比可以给人以传统照片的印象,可供一般报刊制版印刷;100ppi可以为非摄影者接受。

当输出片幅大于12吋时由于观察距离增大,精度要求还可以适当降低。

数字单反相机由于传感器芯片更大,像素相同时,像质可以比消费型相机更好。

根据以上数据,得到(图9.12)。

利用图9.12可以查出已知数字影像可以放大的尺寸:

在横轴上找到所摄照片的分辨率(图中是2272×1704像素)的点向上引垂线与不同精度的曲线相交,各交点的纵坐标即表示长边可以放大的尺寸。

考虑到预期的用途与希望输出照片的最大片幅,我们可以从图中确定相机应达到的分辨率。

例如:

30万像素的相机适于电视屏幕播放,80万像素适于在分辨率为1024×768的计算机监视器上观赏,30—80万像素已足够用于电子相册与网络传输。

200万像素的数字影像适于家用输出5—7吋的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